失眠-健康教育-北京大学ppt_第1页
失眠-健康教育-北京大学ppt_第2页
失眠-健康教育-北京大学ppt_第3页
失眠-健康教育-北京大学ppt_第4页
失眠-健康教育-北京大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眠症的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沈扬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N=1500国内现状:仅5%患者采用医师处方缓解失眠27%服用过药物或采用其它缓解方法73%从未服用药物或采用其它缓解方法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失眠症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任何减轻夜间压力、使精神放松的措施均有助于改善失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1/3的失眠者只需调整生活

—病因治疗

—行为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方法一、非药物治疗:首选(一)病因治疗:改善不良情绪: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遭遇变故等治疗影响睡眠的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疼痛、抑郁症等等避免服用引起兴奋的药、物质:儿茶酚胺、甲状腺素、咖啡口服避孕药,茶、酒精、烟等病因治疗一、非药物治疗(二)行为治疗方法1、睡眠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规律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温度、噪音、光线、床)避免睡前吸烟、饮酒、茶、咖啡等,少饮水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如看电视、阅读、听收音机等;尽量不要午睡睡前放松、日间规律运动(下午):30-40分钟提倡正常成人晚十点左右开始进行睡前准备工作,如洗漱、放松等,早睡早起行为治疗夜间褪黑素分泌量多在凌晨2:00到4:00达到峰值。正常夜间睡眠,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期,一般在入睡60分钟后才会进入第一次深睡眠。然后出现一次快波睡眠(10-30分)。从凌晨4:00左右起,随着体内褪黑素分泌量的逐渐减低,每个周期中的睡眠深度变浅,不再达到3、4期。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人在夜间24:00-4:00之间易获得深睡眠。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婴儿幼儿24小时9-12小时学童9-10小时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5-6小时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充足的睡眠量指第二天不觉得思睡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2、刺激控制训练

——稳定睡眠-觉醒节律,提高睡眠效率

只在有睡意时上床若在15~20分钟还未入睡,应离开卧室,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

只要需要便重复前2步早上定时起床一、非药物治疗行为治疗3、其他:放松训练:减少觉醒热水澡、静坐、自我按摩、腹式呼吸光照治疗:适于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如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睡眠时相前移综合症、时差反应等。一、非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二、药物治疗理想的催眠药什么药物是有效和安全的??(一)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有以下特点:迅速诱导入睡,不妨碍自然睡眠结构白天无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能无失眠反跳无成瘾性无呼吸抑制作用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发生作用(二)催眠药物作用机制:

γ-氨基丁酸(GABA)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性作用,催眠药物通过与GABA-A型受体(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二、药物治疗成瘾性相关受体阿片样DA能GABA(二)催眠药物作用机制:大脑内GABA-A型受体,分为三个类型:

Ⅰ型受体:催眠、镇静

Ⅱ型受体:肌肉松弛,认知、记忆、抗焦虑、精神运动Ⅲ型受体:抗惊厥、乏力、口干、视物模糊等

二、药物治疗(三)催眠药物的缺点:延续效应和蓄积作用:半衰期>3小时耐药性:使用>2周可逐渐失效依赖性(生理性、心理性):接受长期治疗的病人(约15%)撤药综合征:长期使用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如癫痫、错觉、幻觉等。反跳性失眠:由于突然停药引起相同的症状不良反应:多见于剂量不适当时二、药物治疗(四)药物种类

1、苯二氮卓类药物

1960年引入临床后,因其使用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了巴比妥类在失眠方面的治疗。目前,仍是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二、药物治疗(1)药物特点:非选择性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激动剂,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痉挛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改变睡眠结构、缩短慢波睡眠副作用:精神运动损害、记忆障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依赖性及反跳性失眠,短效药物最易出现;而长效药物则有抑制呼吸作用与白日残留作用(宿醉等)二、药物治疗(2)分类:按药物的半衰期的长短短效类:T1/2<6h,15~20分起效。如三唑仑、咪哒唑仑(多美康)、去甲羟安定中效类:T1/26~24h,30分起效。如劳拉西泮(罗拉)、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长效类:T1/224~50h,40~60分起效。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氟基安定、氟硝安定等。

二、药物治疗2、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选择性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短效类催眠药

Zolpiclone

(佐匹克隆):T1/25小时,ⅠⅡ受体

Zopidem

(唑吡坦):T1/22.6小时,Ⅰ受体

Zaleplon(扎来普隆):T1/21小时,Ⅰ受体

二、药物治疗主要特点:选择性GABA-A受体激动剂。唑吡坦及扎来普隆特异性与Ⅰ受体结合,催眠同时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痉挛作用不影响健康人的生理睡眠结构,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治疗剂量时不引起反跳性失眠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可不必调整剂量唑吡坦和佐匹克隆对呼吸功能并无显著的副作用所有催眠药均改善夜晚失眠问题,只有非苯二氮卓类药能保持次日白天良好的状态二、药物治疗3、抗抑郁药抗抑郁三环类药如曲米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可用于治疗继发于抑郁症的失眠。但此类药安全性差,半衰期长、易出现抗胆碱能副作用。无特异性催眠作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如舍曲林(佐洛复)、帕罗西汀(赛乐特)、西酞普兰(喜普妙)等对于睡眠障碍伴发抑郁症者有效——早醒为典型表现,且副作用小。二、药物治疗4、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eMT)

能按时相-反应曲线影响内源性MT分泌,因此可利用外源性MT治疗生物节律紊乱如:时差综合症、睡眠时相延迟、老年失眠等

关于其催眠效果的研究仍无定论,并且没有关于最佳剂量、服用时间、适应症、禁忌症和毒性的资料。目前未列入处方药,为营养保健品二、药物治疗失眠患者中2/3(53-83%)为慢性,需要长期治疗长期每夜服用安眠药(>4weeks)增加药物依赖风险72%的失眠者的失眠非每晚发生28%72%失眠发生率的病人百分比问题:是否必要每晚服催眠药催眠药使用原则偶尔失眠最好不用药根据病人的睡眠需求:只在症状出现的晚上用,上床后30分内未入睡时服药;次日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间断服药(2~4次/周);次日为周末时不要服药最好不每晚上用:间断性/非连续使用需长期使用时,可两种催眠药物交替二、药物治疗治疗新模式—按需使用解决安眠药依赖的方法催眠药使用禁忌症:孕妇、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肝肾功能不全、酒后、夜间应值人员、重症肌无力等。应用其它中枢抑制剂如抗抑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