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_第1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_第2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_第3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_第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周幽王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西周和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方约千里的土地周王室直接管辖军队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物质丰富天子在政治上有很高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土地约600里,后约百里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约3万,后只几千财力物力人口减少天子在政治上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齐桓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霸主军事: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2.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3.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不同点:1.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的战争;兼并〞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2.争霸〞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成长;兼并〞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导言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同时这一时期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它们变革的是什么?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新的变化?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是什么?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一)政治上: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

材料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求助丧葬费。桓王死后,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材料二郑庄公(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在位32年,曾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

材料四:(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史记·楚世家》

材料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请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周王室势力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3、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战争不断。郑庄公雕像

西周灭亡后,周天子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在诸侯国中的威信逐渐降低。郑国国君郑庄公(前757—前701年)对周王傲慢无理,周王亲率军队讨伐郑国,结果周王被打得溃不成军,自己的肩膀也中了一箭。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周王慢慢仅存有天子的虚名。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礼崩乐坏”生动地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已经遭到破坏,周王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一)政治上: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壮大。2、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大宗、小宗示意图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一)政治上:(二)经济上: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开垦增多“公田不治”现象增多土地逐渐私有化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一)政治上:(二)经济上:

(三)思想上:

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法家学说更是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一)政治上:(二)经济上:

(三)思想上:

(四)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军事: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面对这种社会的巨变,各诸侯国是如何应对的?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仲简介管仲相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后,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一)改革内容:

“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井田制特点: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公田——私田——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一)改革内容:

(二)作用: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2、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葵丘会盟台齐桓公的用人之鉴齐桓公不杀仇人,已属大度;

重用仇人,更非一般。其重用管仲,是惟才是举的千古师表。然而可悲的是,到了晚年他却因重用奴才而误国。

齐桓公因重用人才而称霸,因重用奴才而败国,可谓千古之鉴。想一想问题思考:春秋时期改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一)改革内容:

(二)作用:(三)春秋时期改革的特点:

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仍然发挥作用。名称内容含义本质成效齐国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加速了齐国井田制瓦解②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鲁国初税亩按亩收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认识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增加收入),没有改革旧的世卿世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的改革思考: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1)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阶级基础3)内在动力这些改革家们是哪一思想派别的代表?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以法治国法家问题探究思想派别:思想主张:魏文侯,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治魏42年。他拜子夏为师,任用了李悝、段干木、吴起等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顺时应变,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开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之先河,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最早称雄的强国。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一)变法的背景:1、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2、内在动力:富国强兵李悝:(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90)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传世有《法经》一书。他辅佐魏文侯推行变法,魏国由此强大,并为各国的变法图强开辟了道路。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政理》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汉书·食货志》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吴起(?—公元前381年),善用兵,初在魏国为官,后遭陷害,逃奔楚国,帮助楚悼王实行变法,“明法审令,要在强兵”,并打击旧贵族,裁减冗员,整顿统治机构。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楚悼王死后,他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吴起其人,才极高而人品极差,可谓“异种”。他原本师承于儒学的曾子,却因为在母亲过世后不回家守孝,被逐出师门;之后,更有甚者,吴起为了取得鲁国国君的信任,竟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而当时齐国正进攻鲁国)。对于这个的一个人,其心机之狠辣、道德之沦丧,可谓令人发指。——然而这只是吴起的一面,他道德的一面。再来看另一面:吴起是与孙武齐名并称的杰出军事家,他统领军队,廉正而公平,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睡,而那个著名的“吸脓疮”的故事的主角也是这位吴将军;而同时,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楚国进行的改革也颇有成效。——这是吴起的另外一面,法家人物中着实不缺少才能十分出众、令人叹服,但道德人格上却又颇有瑕疵、可圈可点的人物——当然,恶劣到吴起这份上的,倒是也不多见了。变法的内容:(1)均爵平禄。楚国爵禄是世袭的,即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亦可承袭享有爵禄;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极大地伤害了将士的积极性。吴起乃“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於天下。”(2)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3)强令旧贵族迁居,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这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吴起对经济领域里的变革很薄弱,没有扩大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一旦变革者楚悼王死去,变革即告失败。楚悼王死后,贵族叛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乱者有所顾忌,若作乱者无所顾忌,射我必中王,中王,自然就暴露他们是反叛的罪人。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吴起被射杀后,又遭肢解,而肢解时则用车裂法。改革派的人物皆属法家,他们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似乎并不多么看重,因此在个人行为上的确有许多瑕疵之处——尤其是喜好强权,有些时候过于铁腕,令人难以接受。而这些个人性格的局限性也成为他们命运悲剧的导火索之一。另一方面,法家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谋国不谋身”。过于强权铁腕是改革家悲剧的缘由之一,但是不注意个人品德的修养往往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正是因为改革的客观需要要求改革家要有铁腕手段,而个人性格的主观思想又将这认为是一种缺陷,这种不可调和、不可避免的必然冲突,但该才是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吧。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一)变法的背景:(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李悝和吴起的从那些方面对魏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改革?每一项改革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经济“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强调法治,制定《法经》吴起军事“尽地力”的农业政策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1.内容

创建军队“武卒”1)对魏国:2、影响:2)对其他诸侯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魏文侯变法内容概括:

人物内容作用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经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破坏了井田制法律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秩序,稳定政局吴起军事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影响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国家主持者时间内容作用赵国赵列侯前408至前387年选拔贤能者做官,并“节财俭用”封建政权得以巩固韩国申不害前335年“循功劳,视次第”的因功行赏制度诸侯不来侵伐齐国邹忌前347年整顿吏治、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东方诸侯霸主燕国乐毅前311至前279年“与百姓同甘苦”使燕国强盛起来战国七位君主变法示意表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前445-387年楚悼王〈吴起变法〉前401-381年秦孝公〈商鞅变法〉前364-338年齐威王〈邹忌变法〉前356-320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前325-299年燕昭王〈乐毅变法〉前312-279年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前362-333年战国的变法潮流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1)对魏国:2、影响:3)对历史进程:2)对其他诸侯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一)变法的背景:(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三)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

问题思考: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改革有什么新的特点?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一)变法的背景:(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三)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

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更加彻底。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一)变法的背景:(二)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三)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

(四)战国时期变法的影响:课堂设问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变法成效等方面,比较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

名称分类

管仲改革

李悝变法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内容

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相地而衰征”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肺沟洫”;强调法治。

成效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参考答案①时间:管仲改革:春秋时期;李悝变法:战国时期,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社会变革。②内容: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争夺霸主地位;管仲改革主要针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而李悝变法则从政治、经济、法制诸方面进行。③成效: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李悝变法比管仲改革更加全面、彻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都进一步打破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得以强化。问题思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魏秦赵齐楚燕韩匈奴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练习题: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内容不同B.方式不同C.发动者不同D.性质不同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3、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B、200亩C、500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