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第4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1页
第2单元-第4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2页
第2单元-第4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3页
第2单元-第4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4页
第2单元-第4课-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用人和规律的关系原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重点:规律的客观性。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变化

过程

无条件

绝对的

固有

存在

承担者

物质

根本

条件的

相对的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不变论

相对主义

运动是有规律的

本质的

稳定的

意志

创造

违背

无能为力

2.教材P31探究问题【提示】

(1)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2)没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P32探究问题【提示】

没有。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4.教材P32探究问题【提示】

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5.教材P33探究问题【提示】

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的规律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探究问题【提示】

(1)“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2)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教材P34探究问题【提示】

(1)不能。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2)人类利用引力规律,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妙;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懂得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能利用它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运动及其规律【问题导思】西北风带来了寒冷,几只蚂蚁慌慌忙忙地搬着一只螳螂腿,向自己的洞口走去。这段路不近,费尽了力气,才搬了一半路。它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忽然说:“奇怪!这么重的东西这么远的路,往常总是满头大汗,可是今天却不怎么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只老蚂蚁懂得特别多,它郑重地说:“冬天就快到了。冬天一到,梧桐树叶落了下来、天气就冷了,到时候想找一点食物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只老蚂蚁还告诉它们:最可怕的是蚂蚁的小细腿冻僵了,身体弱一点儿的会被冻死,强壮一点儿的也只能躲在洞里半死不活地度日如年。而且冬天还会下雪。小蚂蚁听了这些话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气愤。“我们同心协力想办法不让冬天到来!”老蚂蚁认为冬天迟早是要来的,而蚂蚁能做的只是想办法保护好自己。可小蚂蚁们认为老蚂蚁是没志气。小蚂蚁把螳螂腿丢在路上,就分头干起来了。有几只小蚂蚁爬上梧桐树,吐出口水涂在叶子的叶柄上,不让叶子落下来。有几只蚂蚁去寻找其他的伙伴来加入自己的阵营,抵抗冬天的到来。那只老蚂蚁自己每天出去搬些米粒、螳螂腿、苞谷等回来收藏在仓库里,准备过冬。风越吹越冷,不久以后,冬天终于来了。树叶掉光了,蚱蜢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小蚂蚁支撑了一两天,终于冻得受不了了。有几只醒悟了,跟老蚂蚁挤在一起,向老蚂蚁要些食物充饥。有几只不相信冬天会来的小蚂蚁,顶着北风走,最后冻僵在路上。1.请你指出材料中都存在哪些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提示】

空气的运动(西北风);季节的变化;蚂蚁的爬行运动;树叶的飘落;小蚂蚁的醒悟(认识的变化)等。2.冬天的到来抵挡不住,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事物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3.蚂蚁与冬天抗争,最后被冻死,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提示】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并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具有规律性,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时要尊重客观规律。②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韦背客观规律,我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1.正确理解物质的运动(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征。(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具有可知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也就谈不上其他属性了,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4)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较而得出的,是物质之外的现象所没有的,关键在“特”上。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得出的,关键在“固有”二字上。2.理解规律要把握以下几个关系(1)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它不等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规律和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现象浮于事物表面,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现象。(3)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一种“必定如此”的趋势。有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如此不可的,而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这种偶然联系就不是规律。(4)规律和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规律是一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才是规律。3.全面理解规律的相关知识(1)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规律是否起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和后果都与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相关。正是因为规律的条件性,才决定了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但绝不是改变规律本身。(3)不能认为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人们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却不能改变规律本身,同时,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否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4)规律的“变”:变,指的是规律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事物条件消失或产生、变化,则相应的具体规律的作用随之消失或产生、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题组训练】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

“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既承认了相对静止,又承认了绝对运动,既静又动的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③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

D2.下列选项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解析】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C、D三项说法均错误。【答案】

A3.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或创造规律【解析】

本题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A项本身正确,但没有说明人与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应选。C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D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答案】

B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解析】

题目旨在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答案】

D【走进生活】2013年4月16日下午,伊朗东南部发生7.8级地震,据报道至少40人死亡,周边多个国家有震感。伊朗已宣布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地震灾区进入紧急状态。一名不愿公开身份的伊朗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这是伊朗40年来最大地震,死亡人数可能数以百计。”

伊朗红新月会官员马哈茂德·莫扎法尔说,震区通信全部中断,当局已经派遣5支救援队赶赴灾区。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发言人谢尔盖·诺维科夫告诉法新社记者,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未遭地震破坏,俄方驻核电站人员“甚至没有震感”。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事务专家阿里·瓦埃兹告诉路透社记者:“震区距离布什尔核电站和其他核设施远。然而,近来的地震警示,伊朗容易发生地震,因而伊朗政府应该就核电站安全做好准备,应对紧急事态。”【知识对接】材料信息知识对接伊朗东南部发生7.8级地震,周边多个国家有震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未遭地震破坏,俄方驻核电站人员“甚至没有震感”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伊朗已宣布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地震灾区进入紧急状态;伊朗政府应该就核电站安全做好准备,应对紧急事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感悟应用】1.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①③当选;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②当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B2.伊朗容易发生地震,因而伊朗政府应该就核电站安全做好准备,应对紧急事态。这种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解析】

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A、B、C三项说法均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答案】

D3.“地震不由人,救灾不由天。”请你谈谈对这一说法的认识。【答案】

“地震不由人”说明地震是客观的,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救灾不由天”说明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因此,该说法正确反映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马克思认为一切事物“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体现了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A项正确。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B、C观点错误。【答案】

A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答案】

A3.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照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④

B.②③C.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