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_第1页
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_第2页
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_第3页
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_第4页
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3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一本为翻译人员而写的读本第五组:牛海博刘莹刘书言刘琳潘琳琳12234人物简介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衔接语用学和翻译人物介绍Monabaker(1953-),埃及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译者》的创刊主编(Sci和A&HCI的源期刊);翻译研究专著出版社圣-杰罗姆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始终掌握并引领着国际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Baker的《换言之——翻译研究教程》从1992年问世以来每年都重印;1995年她创刊并主编《译者》(TheTranslator)是国际顶尖的翻译研究学术期刊;于1995年创办的圣·杰罗姆出版社已出版了百余种翻译研究专著;Baker1998年主编的《翻译研究百科全书》迄今为止仍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翻译研究参考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2006年出版的专著《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已被译成中文于2011年出版;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是英国最活跃的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该中心拥有由Baker教授创建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翻译英语语料库(TranslationalEnglishCorpus,TEC),研发了处理这些语料的半自动化软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翻译学博士和硕士。从篇章层面分析主位结构起源主位”一词源于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Mathesius)的“小顺序结构理论”,他从句子的交际功能出发,创立了句子的二分法,即句子实际切分法。他将句子切分为“表述出发点”和“表述核心”

后来,语言学家们将其简称为“主位”和“述位”。(吕婷,2012)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ay)和汤姆森(GeoffThompson)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话语进行语义切分,从其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分布情况对主位进行定义。他们认为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和述位。主位结构2.定义Theme(主位):whattheclauseisabout;thefirstsegment.

(Baker,1992/2000:121)主位通常在述位之前,通常传递的是读者通过语篇内容或超语言情境获得的已知信息。Rheme(述位):whatthespeakersaysaboutthetheme;thesecondsegment.对主位的陈述,代表说话者要传达给听者的信息。

(Baker,1992/2000:122)

传递的是在语篇中尚未提及或读者不可预测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交际动力。Itsayssomething(therheme)aboutsomething(thetheme).(Baker,1992/2000:122)E.gAristotlethoughtthattheearthwasstationaryandthatthesun,themoon,theplanetsandthestarsmovedincircularorbitsabouttheearth.层级性3.主位述位结构与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无关,解释的是给定信息在上下文中的可读性。

“Nowcomesthepresidenthere.It’sthewindowhe’ssteppingthroughtowavetothecrowd.Onhisvictoryhisopponentcongratulateshim.‘Gentlemenandladies.Thatyouareconfidentinmehonoursme…’(fromHalliday,1978:134)ImprovedNowcomesthepresidenthere.He’ssteppingthroughthewindowtowavetothecrowd.Heiscongratulatedonhisvictorybyhisopponent.‘Gentlemenandladies.Thatyouareconfidentinmehonoursme…’

信息结构(Informationstructure)

信息结构:hearer-oriented,basedonwhatpartofthemessageisknowntothehearerandwhatpartisnew.Giveninformation+newinformation对比:1)主位结构是speaker-oriented.2)主位结构的切分是以小句为单位,划分和确定与语境基本无关,而信息结构的切分是以信息单位为单位,由语调来体现,判断given与new要根据其语言或情景语境。3)通常主位代表已知信息,述位代表未知信息是最常见的主述位对应的关系,但是主位标记的情况下,主位传递的就不是已知信息而是新信息。1AWhatwearedoingtomorrow?We’re

climbingMountEmei.GivenNew1BWhatareweclimbingtomorrow?We’reclimbing

MountEmei.GivenNew根据交际中的话题预设与听者的已知信息原文主位分析最重要的地方是,译者应意识到主位和信息结构的相关标记(relativemarkedness).标记性是一种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一个句子有标记或无标记是指凡改变了惯常语序的结构就是有标记的,反之是无标记的。Thelessexpectedachoice,themoremarkeditisandthemoremeaningitcarries.(Baker,1992/2000:130)Eg.Beautifulwerehereyes.markedtheme/NewWewaitedwithcautionandanxietyforthegreenlightfromtheministry.Andwaited.markedrheme(省略了theme—we)英语中,无标记的主位是指示语气的词。陈述句:Janesaidnothingforamoment.(主语)反问句:whatdidJanesay?(wh-word)一般疑问句:DidJanesayanything?(助动词)祈使句:Saysomething.(动词)韩礼德指出,英语中将有标记的主位分为三类:前置性主位(frontedtheme),指示性主位(predicatedtheme),识别性主位(identifyingtheme)。(p.132)前置性主位,以句子为例。1.ThebookreceivedagreatdealofpublicityinChina.1a.InChinathebookreceivedagreatdealofpublicity.(Frontingofplaceadjunct)1b.AgreatdealofpublicitythebookreceivedInChina.(Frontingofobject.)指示性主位,指it-structure.ItwasInChinathatthebookreceivedagreatdealofpublicity.识别性主位,指使用wh-structure.WhatthebookreceivedinChinawasagreatdealofpublicity.Incame/amanofforty.

主位述位译文1:一位四十岁光景的男子走了进来。译文2:走进来的是一位四十岁光景的男子。译文1按照传统的语法的主语谓语序列译出,没能体现原文作者将信息的焦点集中在主位上以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动感效果。所以译文1在视觉和听觉效果等语用意义上都不如译文2。贝克指出(1992:129),这样“可帮助我们对语言交际过程中讲者和作者所作出具有意义的选择提高警觉”,有助于决定运用一个已标记(大众认识)的形式去翻译是否适当;再者什么是已标记的形式亦因语言不同而异。上述主位成分只是局限于句中的划分,所关注的只是句子层面上的语义价值。但是,翻译通常是以语篇为单位的,语篇内的句子都是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或隐或显地关联着的。在语篇结构中,一个小句选什么样的词作主位,往往还与其相邻的其他小句发生关联,形成一定的主位推进(thematicprogression)模式(王东风,2005)。主位推进模式是构成语篇连贯性的重要依据。译者明确了一个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便能较好地把握该语篇行文谋篇特征和体裁的结构特点,这对构建连贯的译文语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位推进模式1.胡壮麟(1998:144-145)认为认为语篇中的主位——述位衔接可以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模式只有3种形式:T1→T2

R1→T2T1+R1→T22.朱永生和严世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主要介绍了4种主位推进模式,它们是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句的主位)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功能句子透视模式事实上,韩礼德的主位分析模式,是以英语为主导,对翻译的有效性定有存疑。贝克(1992:160-167)也认同这个看法,并且列举了另一种主位结构的功能句子透视模式(FSP)。它是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主要考虑交际动态,不以句子位置来作为主位分析的唯一标准。由于它考虑到“语言交际动态”和词序,对一些经常使用动词句式的语言也许是一种较为适合的模式。尽管如此,贝克得出结论,认为系统功能方法的一项重要优势,是它可更直接地实施:主位处于首位,其后按需要排列。(芒迪,2007:135)衔接(cohesion)定义:Itisthenetworkoflexical,grammatical,andotherrelationswhichprovidelinksbetweenvariouspartsofatext.(baker,1992/2000:180)它是表层关系,而连贯(coherence)是文本背后的概念关系,是意思上的连贯。韩礼德和哈桑指出英语中五种主要衔接手段指称reference替换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词conjunction

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Reference在韩礼德和哈桑模式下仅限于两个语言表达上的关系,常用词为the,this,those,pronouns.E.g.Mrs.Thatcherhasresigned.Sheannouncedherdecisionthismorning.SubstitutionandellipsisE.g.Ilikeapples.AndIdo.(替换)同类词还有thesame,one.Havingyoubeenswimming?-Yes,Ihave.(省略)词汇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其分为两类:重述(reiteration),词语搭配(collocation).(baker,1992/2000:203)E.g.There’saboyclimbingthattree.Theboy/thelad/thechild/theidiotisgoingtofallifhedoesn’ttakecare.Boy/girl;Tuesday/Thursday;body/arm;mouth/chain.贯彻全文的关联词语的密度和进程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情况跟主位结构相同。这种密切的关系,在原文和译文之间也许会因文而异,因为词汇的衔接网络在不同的语言之间未必完全相同。(芒迪,2007:136)例,阿拉伯语喜欢词汇重复不喜欢变换词语,葡萄牙语喜欢词汇上重复而不喜欢使用代词。语用学和翻译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乃是语言运用的研究,并非出自语言学系统,而是有关在语言交际中由参与者所传递和操控的语言意义的研究。(Baker,1992:217)2.三个主要的语用概念:连贯(coherence),

预想(presupposition),暗示(implicature)连贯coherence篇章的连贯与衔接互相关联,“视乎听话人或收信人对世界的期望和经验而定”(Baker,1992:219)2.衔接是衔接是表层关系网络在篇章中连接词语和各种表达手段的,而连贯却是潜藏于篇章表层之下的概念关系网落。3.作者在表述信息时会根据不同读者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而译者在这一方面也应如此,要考虑一下因素:目的语读者的知识背景,对语言组织方面,特定文本类型的组织和惯例方面,社会关系结构和特定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合理性方面的期望。例如贝克以一篇关于伦敦哈罗斯百货公司的文章为例。(芒迪,2007:137)某人有一次请客,总共请了四个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前面的三位都按时来了,唯有第四位还迟迟未到。眼看时间不早了,主人等得着急,便说:“唉,该来的还没来。”张三平时脾气暴躁,一听这话,心里便不高兴了“,怎么这样,难道我不该来吗?”于是起身就走了。主人一看不对,怎么走了一位,于是又说了一句:“不该走的却走了”。李四平时就和张三很要好,一听这话,心想“这是什么话,难道我该走吗?”于是李四也走了。剩下王五一个人,王五这人脾气不错,和主人又比较要好,于是对主人说“,你这样说话不对,把他们都气跑了。”主人对王五又来了一句“,我又不是说他们”。王五一听,心想“这不明明说我吗!”于是王五也走了。(预想)(黄华新,2007)预想(presuppoistion)1.定义:贝克将其定义为“语用推断”,可是只有简单的讨论。预想与语言和语言外的知识相关,是发信人假设收信人应具备或有需要具备的,以取得收信人的信息。2.语用预设的特征与观察视角关系表(黄华新,徐以中,2007)合适性共知性隐含性可撤销性不确定性可移动性层次性说话人视角+————++听话人视角——++—++交际过程视角—+——+—+基于整个交际过程,应该动态地分析预设现象:(1)着眼于说话人时,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言语环境所作的假设,对说话人而言预设是已知信息;(2)着眼于听话人时,语用预设是可以从断言中推断出来的那部分信息;(3)着眼于交际双方的过程视角时,语用预设可以看做是一种共知信息,这就意味着预设既涉及说话人,也涉及听话人,如果它仅涉及谈话的单方,无所谓共知。暗示(implicature)1.定义:贝克将其解释为“说话人不是讲话,而是意谓或暗示”(Whatthespeakermeansorimpliesratherthanwhatshe/hesays.)2.语用暗示应与非字面意义(non-literalmeaning)相区分,比如习语意义。e.g.A:Shallwegoforawalk?B:CouldItakearaincheckonthat?(习语,改天吧)A:Shallwegoforawalk?B:It’sraining.此处有暗示意义,a.不去b.去,带把伞c.去,喜欢在雨中散步3.赫伯特.保罗.格里斯将暗示的概念进一步研发,形容它为一套在正常合作交谈中运作的“规则”或“行为准则”(CooperativePrinciple),如下述:数量:提供适量的信息;不太多也不太少质量:只讲事实;或会认同的事;不讲你认为不对的或缺乏证据的;相关性:只谈论当下交流相关的内容;方式:清晰明了,避免晦涩表达,避免模棱两

可;简洁,有条理4.贝克指出,翻译要注意两点:一是词汇和结构的常规意义。二是注意指称的对象。比如,地名,商店名等。(1992:229-230)5.礼貌(politeness)准则:礼貌准则就是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1992)一文中归纳了五个礼貌准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