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张林林_第1页
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张林林_第2页
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张林林_第3页
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张林林_第4页
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张林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由情起,“悦”动心灵——学习《指南》艺术领域有感张林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再一次重温《指南》,我重点学习了艺术领域的内容,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领会,重构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真正以儿童视角融入、支持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达。一、目标分析(-)感受与欣赏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二)表现与创造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以上关于艺术领域的两条目标中,我们不难发现三次用到了“喜欢”一词,这就说明一切以训练技能为目的,强压或者过多成人干涉的音乐活动,会极大破坏幼儿的审美兴趣,使孩子的表现成为成人思想的复制品,甚至使某些孩子“听音生畏”。因此,艺术之与幼儿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与模仿,而是真正源于幼儿内心情感的需求和表达。基于以上内容,我进行梳理,从情感入手,以愉悦、自主的方式浸润幼儿的心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不断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好奇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音乐的感知欣赏、表达表现,让音乐真正成为幼儿的伙伴,提高幼儿自发自主的艺术审美,播撒美的种子。这也是为什么“乐”由情起,“悦”动心灵思想的由来。综上所述,教师如何引领、支持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需要教师首先做到:1、充分感知理解音乐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走近音乐、融入音乐,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游离在音乐之外。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2、适时引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儿童视角感受音乐的魅力,忌“一刀切”。3、用心感受、用情表达,让音乐浸润心灵,以情传情。二、指导策略(-)以悦激“趣”,享音乐之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师通过“才艺展示”、“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专注,情绪更加热情、饱满。从而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其积极的情感期待,初步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也是“悦动式”教学法重要的基础环节。(1)展示“才艺”,感染情绪。正如教育名家李希贵老师所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才艺,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产生愉悦的情感。如:在开展韵律活动《蒙古族邀请舞》之前,教师展示了《金孔雀》、《秧歌》等舞蹈作品,孩子们欣赏的津津有味,很快就被教师的舞姿、表情、神态等折服,不由自主的产生“钦佩”与“崇拜”之情,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就会产生想跟着一起“动起来”的热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2)引发“童趣”,产生共鸣。《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由此不难看出交流的重要意义。而师幼之间的交流只有始于情感,始于对孩子的关注和了解,才能捕捉到“童趣”,引发师幼之间的良好共鸣。如:在组织音乐游戏《包饺子》之前,师幼进行如下的交流:“你们猜一猜老师早饭吃的什么?哇,你怎么知道?那你们吃的又是什么?"(从幼儿最熟知的早餐引发话题)“你吃过什么馅的饺子?谁包的?怎样包?”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并与之进行趣味交流,引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期待感,从而易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3)妙变“游戏”,萌发新奇。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乐此不疲的玩伴。教师通过夸张、巧妙地“猜谜”、“变魔术”、“手指操”等小游戏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不仅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快乐的情绪情感,还能调动幼儿多感官的参与,进一步萌发表达表现的乐趣。如:在歌曲《捏面人》组织过程中,教师通过变魔术变出一个个不同造型的面人,有孩子喜欢的唐僧师徒、有动画片中的艾莎公主等等。在幼儿被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面人所吸引的时候,教师趁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变出来的吗?我们仔细听听老爷爷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吧!”巧妙的游戏互动不仅及时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对捏面人充满了期待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4)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借助多媒体、音乐、语言的多重渲染往往能创设出浓厚的情景氛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播放其前奏部分带有阴森、神秘色彩的音乐,配上茂密、深远的森林画面,同时结合夸张又神秘的语言讲述:“听,什么声音?听说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会有神秘的客人出现,小动物们害怕极了!到底会是谁来了呢?”从而营造出令人惊奇、紧张的氛围,使幼儿在夸张的情境中自然融入,引发幼儿对音乐积极地思考。此环节需注意的问题:(1)教师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特长,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策略,给予幼儿相对“规范”的引领。(2)教师的神态、体态,不必正襟危坐,不懒散就好;不必拿腔拿调,孩子喜欢就好;不必过于夸张,表达到位就好。教师自身就要用积极、自然的状态投入活动中,与幼儿进行真切的互动。(3)教师要做富有“童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以“朋友”的身份介入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情感。(二)以悦促“行”,享音乐之意陈鹤琴提出:“做”就是行动,就是相互作用,就是经验。幼儿行动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对于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以愉悦的情绪情感进一步推动幼儿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既丰富了幼儿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又使幼儿自然融入音乐情感,这也是“悦动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1)以情带声,进行情感表达。卢梭指出: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因此,音乐活动内容本身已经具有了饱满的情感,易于引发幼儿心灵的共鸣。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师只需要将"乌鸦妈妈爱小乌鸦,小乌鸦耐心照顾妈妈”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以情带唱,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营造出感人的氛围,同时与幼儿互动交流「歌曲带给你什么感觉?乌鸦妈妈和小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中“爱”的力量,在感动中愉悦心灵。(2)动作引领,进行肢体表达。古人云:情起,歌之、舞之!由此在感知欣赏音乐时,教师肢体的引领,不仅能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节奏引领,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快乐的体验。如:在韵律活动《快乐的小老鼠》组织过程中,教师合着音乐节拍表现出东瞧西看、偷东西等小老鼠滑稽的形象,不仅易于幼儿理解音乐、掌握复杂的节奏型,也使幼儿被教师可爱风趣的小老鼠的动作所吸引,产生了主动模仿的情趣,师幼共同在小老鼠的表演情境中,提升动作要领,感受“与鼠共舞”的快乐。语气转换,进行情绪表达。“语气转换”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质疑、反问、感叹等语气的转换,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的探究兴趣,为快乐自主的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做好情绪铺垫。①巧用“质疑”语气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中,我们不妨通过反问,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愉悦感。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组织过程中,在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后,引发幼儿猜测会是哪位动物出场了,孩子们有的说老虎、有的说狮子、有的说大象!教师进行“质疑”:为什么说是大象・・...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听!如此以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既引导幼儿不厌其烦的专注倾听、感知音乐,又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持续饱满的感知与想象。②善用“神秘”语气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倾听感受音乐时,教师通过夸张、深沉的语气,营造神秘的氛围,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探究兴趣。如:在音乐游戏《森林寻宝》中,教师结合“嘘”、蹑手蹑脚的身体动作以及夸张的眼神,通过神秘的语气进行提问“听,什么声音?怎样才能不被怪兽发现?能找到宝贝吗?宝贝会是什么呢?",引发着幼儿对森林寻宝持续的好奇心,并在有趣的互动中,体验着寻宝的刺激和快乐的情感。③适用“消极”语气每位幼儿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热情的种子,充满了天真和童趣,也有着独特的创造性和无限的想象力。因此,活动中教师适当通过“消极”语气表达无助,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幼儿的表达表现,引发积极的情感。如:在歌曲《娃娃上灶》组织过程中,通过出示“烧焦的糟糕饭、菜,教师用“懊恼”、“消极”的语气与幼儿交流:“这可怎么办呀,肯定得饿肚子了!”,教师“假装”的消极,引发孩子重新当好小厨师的热情,教师跟进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菜香饭香味道好?”引发幼儿对歌曲内容进行梳理并大胆演唱,懂得做事要专心的道理,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表达娃娃上灶的有趣情节。此环节需注意的问题:(1)教师的语气转换需要有情感的支撑,并在小结环节能对幼儿的积极思考和做事态度给予及时和真诚的肯定,从而为幼儿更好的表达、表现音乐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2)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既要做有效的示范、引领,又要及时•“退位”,给予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三)以悦传“情”,享音乐之美。《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即强调心灵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因此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不仅能带给人们欢乐、勇气、感动、力量、智慧……也能让情感在音乐中升华,让情感回归幼儿生活,所以以悦传情是“悦动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1)运用语言、道具,萌发快乐表达的意愿。①语言鼓励一一教师肯定性的语言既是暗示,又是力量,萌发幼儿表现意愿的精神支撑。如:歌曲《扮家家》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这位小厨师唱歌声音真响亮,如果再加上炒菜的动作,就更神气了!”,当幼儿尝试边表演边演唱后,教师鼓励引领:“小厨师边歌唱边做好了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真能干!那你们能再炒一个新菜吗”?引导幼儿在鼓励下大胆尝试创编歌词演唱。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扮家家的幸福,萌发快乐分享的意愿。②道具吸引一一直观形象且富有趣味的活动材料深受幼儿喜爱,且能萌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如:在歌曲《快乐的小蜗牛》组织过程中,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蜗牛壳”,幼儿兴致勃勃的背在身上,自然的模仿起小蜗牛一步一步慢慢爬的样子,并且乐此不疲的演唱着。(2)运用指令、动作,激发大胆分享的自信。①指令提示一一在幼儿初步尝试表现音乐、表达情感时,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难点部分,逐步增强幼儿自我挑战和大胆分享的自信心。如:在组织集体舞《我是草原小牧民》时,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听准前奏、及时更换舞伴,教师进行简单明确的指令提示:“准备出发”、“交换舞伴”,幼儿不仅熟练掌握了集体舞的动作,也用自信的肢体动作积极表达着蒙古小牧民骑马、射箭、摔跤、玩耍的有趣情节。②动作肯定一一教师对幼儿的肯定除了语言还有动作,“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动作肯定,幼儿同样能心领神会,获得积极地能量。如:幼儿在演唱《大母鸡》时,用表情、眼神边唱边表现出大母鸡下蛋后自豪、快乐的情感,教师在幼儿演唱时用赞赏的表情竖起大拇指或者点头称赞等,都会让幼儿的表现更加自信。(3)运用眼神、情绪,引发积极投入的情感。①眼神引情一一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积极融入幼儿的表演,不仅能带动幼儿动作的提升,还能在眼神交流中,引发幼儿专注、投入的表演。如:在蒙古族邀请舞《我是草原小牧民》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骑马,教师用有神、愉悦的目光追随着每一个孩子;在两两合作舞蹈时,教师眼神传情,吸引着对面舞伴的目光,不断激发着幼儿的情感抒发。②歌声抒情一一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应鼓励幼儿大胆展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音乐融入幼儿心灵,融入幼儿生活。如:歌曲《让座》,幼儿不仅理解了歌词,学会了歌唱,更懂得用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