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1-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全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A)统编版高三总复习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3届高三全真模拟试题A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状态。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对此,凌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于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

不过,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当一个学科涵盖了其他一切学科时,人们也可说它什么也不是。人类学家罗德尼.尼达姆(RodneyNeedham)曾指出:人类学领域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分配到多个邻近学科中去,当前形式的人类学将经历一种彩虹般的变形。这绝非危言耸听。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parentalstock)。以植物嫁接为例,无论你怎么嫁接,首先要找到一个用作嫁接的砧木。以梨嫁接苹果产生梨苹果,以苹果嫁接梨产生苹果梨。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学科交叉融合也一样。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你叫它文学人类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好、医学人类学也好、生态人类学也好,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

此外,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就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出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志研究室主任,更是“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强调“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吴文藻所说的民族学,就是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者对其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并实践中国化主张,要警惕淮南之桔变为枳,即失去人类学基本秉性的危险。本土化既可能为学者实现本国学术独立的学理追求提供动力,又可能给以“本土化”口号作为标榜、拒绝在国际学术规范下建构学术研究共同基础者提供借口。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一般地说,人类学是要查明一些民族的起源,以及这些民族的构成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人类学和人种学会议上,一些专家们试图把人类学的定义限定于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并把它列入自然科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的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

为了便于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人类学使用了文化这个术语,这一概念,意味着人类的重重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有机总和。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人这个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词义。动物学家们通常所说的“人”这个词,是指一种灵长类动物。古典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智慧和自由的实体。这同动物分类学上的特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在人类学家看来,人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特定学科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人类学的概念比动物学的概念含义广得多,其范围又比哲学上的概念狭窄得多。

人类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而且还要对现代的民族进行分类,并列举其种种表现形式,阐明其生理(体质人类进化)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构成民族历史的重要部分。

学科不同,其研究方法自然也不同。其实,古生物学(研究人类进化)、体质人类学和生物学和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古生物学的发展已受到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反之,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在人类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神学、世界观、宗教和当代民族的艺术,则与生物科学及其方法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长期以来,文化人类学由于只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发展上与外界隔绝。研究者根据直观得到的结果往往发生变化,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摘编自法国安托尼奥.阿里巴斯.帕洛《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内涵相同,凌纯生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B.材料一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只有将“人类学”作为“亲本”,才能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时,保持“人类学”的基本性状和品质。

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D.从材料二关于各种学科对“人”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的论述,可知不同学科即使研究对象相同,其研究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族与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有利于学者进行民族识别与探讨族群文化差别。

B.中国人类学者对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但如果一味追求“中国化”,又会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

C.人类学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它应该与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建立一定的关系。

D.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着的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它在方法利用上相对单一,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往往缺乏真凭实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B.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C.中国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D.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情况的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高校招生季,某大学要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请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偶遇

解高岩

起初女人向他走来时,他并没有在意,直到女人站住,迟疑着问:“你是……林振明吗?”

他才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是啊。”

女人说:“我是刘霞。”刘霞!这个名字让他一激灵,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能在这儿遇见她。

这是个简陋的车站候车室,空气中弥漫着烟味、汗味和方便面的味道。林振明坐在靠近角落的位置,旁边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一个手提袋放在他俩之间的地面上。

刘霞在林振明旁边坐下,问:“你怎么来这儿了?出差?”

林振明点点头:“你呢?”

“我有个亲戚在这儿,住了几天。”

她看了看旁边的男人,问:“一起的?”

“一起的。”中年男人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刘霞看着林振明:“咱们有十年没见了吧?”

“有了。”

“真没想到能在这儿碰见你。”

“是啊,世界真小。”

刘霞和林振明是一个村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学。刘霞的爸爸是村支书,家境比较富裕。而林振明家穷,守寡多年的老娘含辛茹苦把林振明拉扯大,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上学时林振明成绩好,刘霞成绩差,林振明总帮她,情愫在两人心中滋生。初中毕业后,林振明考上了县一中,刘霞没考上。第二年,刘霞家里给她订了门亲,是副乡长的儿子。刘霞死活不同意,她爸连打带骂,硬逼着她上了接亲的汽车。车队开走的那一刻,林振明躲在家里哭出了声。

高三那年,林振明母亲得病死了,林振明退学了。那年冬天他报名参军。去乡里报到那天,他特意拐了个弯儿,从刘霞家门前经过。院子里静悄悄的,走出老远,林振明一回头,看见有个人影在门口一闪……

刘霞说:“十年了,你没变。”

林振明笑了一下:“怎么可能?!十年时间,变化很大。”

两人太长时间没见,好多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会儿,刘霞问:“你孩子多大了?”

“我还没结婚。”

“没结婚?”刘霞有些吃惊。

“嗯,谈过几个,没合适的,就拖下来了。”

刘霞停顿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林振明问她:“你怎么样?过得好吗?”

没想到这句话却让刘霞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摇摇头:“不好,他爱喝酒,喝完就打我、打孩子……”

这回换成林振明不知如何回答了。

过了一会儿,刘霞又问:“参军以后,你怎么再也没回村里呢?村里人都惦记你呢,都说你去大城市当干部了。”

林振明呼了一口气:“娘没了,回去看谁啊!”

刘霞低下头:“是,没值得你看的人了……有时候,我真恨我爹和我哥。都怨他们,毁了我一辈子。”

林振明抬起头,什么也没说。刘霞说:“要不咱们出去走走吧。”

“不行!”林振明脱口而出。

“为什么?”刘霞有些惊异地看着他。

林振明咳嗽了几声。“因为……”他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我们俩得在一起。”没等刘霞说话,保洁大妈拎着笤帚走过来,掏椅子底下一个烟头,不小心带倒了地上的手提袋,里面的物品散落出来,其中一个锃亮的手铐格外扎眼。

刘霞惊讶地看着林振明和男人把东西捡进手提袋重新放好,低声问:“你……是干什么的?怎么有这东西?”

没等林振明说话,中年男人转过头来问道:“林警官,几点了?”

林振明愣了一下,随即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说:“三点四十。”

中年男人“嗯”了一声,转过头去。

“林警官?!”刘霞吃惊地看着林振明,“你是警察?!嚯,真了不起!”林振明表情复杂地笑了笑。刘霞兴奋地说:“回去我告诉村里人,他们肯定替你娘高兴。”说完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问:“你是在执行任务吧?”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是。”

刘霞恍然大悟,指了指旁边的男人,悄悄地问:“他……是罪犯?”

“嗯。”

“他干什么了?”

“骗了别人8万块钱。”

刘霞“哦”了一声。

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

刘霞突然有些紧张,低声说:“你怎么不铐上他?万一跑了呢?”林振明看了看男人:“不会的,放心吧,他已经悔悟了。”

中年男人没有看他俩,也不知道听到谈话了没有。

刘霞有些伤感,幽幽地说:“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是干大事的人。”她叹了口气,又说道:“也不能全怪我爹和我哥,是我自己太软弱。”

一个车站值班员从他们身边走过,走到检票口旁的小黑板前,拿起一截粉笔,咔咔写下几个字,然后扯着嗓子喊了一声:“1227次开始检票啦!”候车室里一阵骚动,很多人站起来,把行李背在身上或扛在肩上,向检票口走去。刘霞掏出手机,对林振明说:“留个号码吧,好联系。”林振明犹豫了一下说:“真不巧,我的手机刚丢了。”刘霞有些失望地缩回手,随即从兜里掏出一支笔,从旁边座位的旧报纸上撕下一条空白边,在上面飞快地写下一串数字,递给林振明说:“这是我的手机号,记得给我打电话。”林振明接过纸条说:“好的。”刘霞站起身,背上小包,拉着行李箱,说:“再见。”又看了一眼旁边的男人,对林振明说:“注意安全。”林振明点点头:“好,一路顺风!”

看着刘霞的身影消失在检票口通道里,林振明低下头,把手里的纸条慢慢地揉成一团,然后抬起头,对旁边的中年男人说:“谢谢你,陈警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林振明听到“刘霞”这个名字时,他“一激灵”,这一细节描写足见刘霞在他心中的非同寻常的存在。

B.当说起身边的“罪犯”时,林振明说“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这其实是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借口。

C.刘霞在临别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林振明注意安全,这体现了她的善良、纯朴及对林振明的真挚情义。

D.林振明、刘霞、陈警官在候车室偶遇,他们简短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悲苦与无奈,其中又闪烁着人性至真、至善的光芒。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嘈杂的车站候车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使两个人的偶遇耐人寻味。

B.小说中人物对话简短朴实,不时伴随着沉默,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真实感人。

C.小说并未具体交代林振明十年间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塑造了林振明、刘霞两位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

8.有人说陈警官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小说的结尾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①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予内祠,龟年予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于关、洛②书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侂胄诛,林大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赐谥忠肃。上谓左右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

(节选自《宋史.彭龟年传》,有删改)

[注)①护客,当时彭龟年正护送金国来的使者回去。②关、洛,指关学和洛学。关学为宋代张载创立的理学学派,洛学为宋代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B.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C.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D.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通过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B.教授,此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行政事务。

C.内祠,指宫观使。执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用以安置罢职大臣。

D.致仕,古指官员到退休年龄交还官职退休,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龟年孝顺母亲,耽于读书。他七岁时失去父亲,对其母十分孝顺。长大后曾读《易》到废寝忘食,且敢于怀疑朱熹、张栻的观点。

B.彭龟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曾进谏,作为皇帝读书不必贪多,重要的是虚心纳谏,向善改过。后又上奏弹劾权盛一时的韩侂胄。

C.彭龟年屡被推荐,历任多职。他曾被郑侨、张枃推荐、担任太学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荐,担任御史台主簿,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

D.彭龟年死后荣耀,得谥获赠。他死后,皇帝认为他忠心耿直,赐谥号“忠肃”。死后获赠宝谟阁直学土,后又被加赠龙图阁学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

(2)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

14.彭龟年为何弹劾韩侂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①,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②。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③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焦釜:烧糊的锅。②“汝说”句:《晋书.刘伶传》载,刘伶不满现实,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③肆:这里指打碎的意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比喻、夸张的手法交代自己病酒反应的严重,也暗示了词人曾长期酗酒。

B.刘伶嗜酒典故的运用,是以酒杯的语气对词人打算戒酒的行为进行的委婉辩解。

C.“况怨无大小”四句,以描写方式表达词人对曾过量饮酒的反思,有哲理意味。

D.从题目和内容看,这是一首戒酒词,但戒酒的背后,隐隐有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16.有论者说本词设计了一主一仆的角色表情达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并说说这样设计的好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把燕国的灭亡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饱含深情。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带着幽香,一路说笑参加元宵灯会的盛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一出关,李昌有的三个孩子就呜呜地哭。李昌有是没什么可哄他们的了,就兀自叹了口气朝窗外望去。然而火车恰在此时杀回了他的目光,一头钻进了一条漆黑的山洞,孩子们哭得更肆无忌惮了。

黑暗中,李昌有听见小女儿怯怯地问:“爹,不回关里了?”

“关里”二字令李昌有的心抖了一下,他的眼睛随之一辣,然后咬咬牙说:“不回了。”小女儿的哭声在三兄妹中就跟她身上的花衣裳一样突出了。

火车钻出隧道后,就像一个淘气孩子从炕洞里爬出来似的满面尘垢。窗外是荒凉的,窗外是少见人烟的。

“这么多的地都没人种,”李昌有心里想,“开他几亩荒,点上种,秋天时仨孩子就饿不着了。”

可他转而又一想:“种子在哪里呢?”李昌有想到种子的困难时心情更加沉郁了,而大儿子正哭得如醉如痴,他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大儿子气噎了一下,“咯”地笑了一声,然后就不哭了。老大不哭,老二老三也就不哭了。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B.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窗外是荒凉而少见人烟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①;同理,还有5价轮状病毒疫苗、9价HPV疫苗等。

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②,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

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③,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等等。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第二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英勇无畏的牺牲、守望相助的感动,源于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所激发的精神动力。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节选自习近平《新年贺词》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每个人都了不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