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7.4 向距离挑战_第1页
必修三7.4 向距离挑战_第2页
必修三7.4 向距离挑战_第3页
必修三7.4 向距离挑战_第4页
必修三7.4 向距离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4向“距离”挑战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速度快距离远信息量大古代邮驿烽火台信鸽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通信电子计算机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2、主要发明:⑴陆: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⑵水: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⑶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3、影响: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卡尔·本茨

(1844—1929)汽车的发明汽车的发明戴姆勒(1834—1900)1885年戴姆勒制成的汽车亨利·福特和汽车亨利·福特(1863—1947)早期汽车泰坦尼克号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09年6月,威尔伯·莱特(左)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家门口合影。飞机的发明二、穿越大洋的电波:⑴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⑵电话:1875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⑶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被成为“无线电之父”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2、发明:3、影响:1、条件: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有线电报的发明发送人类第一份电报的电报机塞缪尔·莫尔斯(1791—1872)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贝尔发明电话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1874—1937)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1982年,“计算机”当选为当年的“年度人物”。

祝贺!你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一个冒号,一个连字号,再加半截括号,就组成了互联网上常用的“微笑”符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说,这一符号为该校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创造,2007年9月19日,“微笑”符号迎来25岁生日。

1982年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为庆祝“微笑”符号25周年而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法尔曼说:“看到我花10分钟敲出来的一段发言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让人感叹……我有时会想,25年来,有多少人曾在键盘上敲出这个符号,又有多少人侧起头看这个符号。”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2、背景:(1)二战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20c60s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结果导致了互联网的产生(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通讯联络、教学科研等方面。1、计算机技术(20C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1)发明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2)发展阶段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中。(3)作用①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基础;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埃尼阿克(eniac)重27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它是1945年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举行了揭幕典礼。这台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IBM蓝色基因/L,运算速度每秒280.6万亿次,服务于美国能源部核安全局劳伦斯·利弗摩尔(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主要用于模拟核试验。2、互联网技术(1)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2)概念

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3)意义①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1、互联网的概念:2、背景: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音质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3、互联网的影响:4、中国的互联网建设:中国积极推进国家经济、教育科研、公用数据信息化。三、改变世界的网络: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探讨如何趋利避害。讨论题:“互联网的利与弊”。互联网的影响课堂讨论: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积极影响: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音质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消极影响: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讨论话题:“天涯若比邻”——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材料一: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材料二: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材料三:1992年10月,一架“协和”号超音速客机,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只用了32小时49分绕地球一周,创造了环球飞行的新纪录。项目时间代表生产力社会结构世界格局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力内燃机新通讯化学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产力迅猛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