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班会课件_第1页
教师节班会课件_第2页
教师节班会课件_第3页
教师节班会课件_第4页
教师节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8)班主题班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班会要开始咯~

九月,是秋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回报的季节……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

岁月如歌,感念师恩。对每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情系祖国未来,心连学子之心;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2013年教师节向老师致敬!九月,秋风飒飒,秋叶飘飘。

这是秋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回报的季节……

教师节寄语从个人而言:老师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从社会而言:老师传递人类文明;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教师

·教师是伟人培育者

·教师是知识渊博者

·教师是人生引路者

·教师是无悔奉献者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品德示范者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

·教师是赤心报国者

·教师是甘为平凡者

·教师是时代推动者尊敬老师の10个理由

中国教师节9月10日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简介接下来让我们读几个故事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秦始皇拜荆条》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汉明帝敬师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郭沫若曾为他题写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大家觉得怎样做才能做到感恩老师呢???同学们,看完以上两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感谢自己的老师,这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灵魂工程师,才使得我们人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关注那些辛勤一生,却没有多少光环的教育工作者吧!他们才是让我们最感动的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殷雪梅——失控汽车驶来时她扑上去推开学生

“慈师真爱感动天地,圣母情怀流芳千古。”殷雪梅1954年出生,1976年走上教师岗位,生前在金坛市城南小学任教。

3月31日,殷雪梅老师在一辆狂奔而至的车辆面前,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下夺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却被车辆撞飞25米远,最后光荣牺牲。她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有近30年教龄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生,人人之所欲;死,人人之所畏。但在突然来到的生死抉择中,人的精神境界却高下有别。在这迅速作出的选择背后,是义无反顾的爱。2、徐本禹——研究生停学支教贵州穷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徐本禹,2010年时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带着自己的学生上北京。5月10日,他和32名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的32名学生乘飞机来到北京。此前,其中的多数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2003年7月15日,刚大学毕业的徐本禹只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做免费的乡村教师,他的义举广受赞扬,并带动了众多志愿者追随。

2004年,已考上公费研究生的徐本禹保留两年学籍再次来到大方县支教,但时隔不久,他却做出了前往大石村小学的决定,希望实现自己从单纯的支教行为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抱负。

3、刘念友——三年挖煤助困天天泡饭咸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最近三年,每逢假期,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而在这之前,从1977年开始,刘念友从教28年,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

【三年挖煤助困天天泡饭咸菜——刘念友事迹介绍】最近三年,每逢假期,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5、李新孝——投身内蒙古边疆30年奉献西部基础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来自内蒙古边疆地区一个叫做“天上”的地方,他曾和大家一样风华正茂,有着青春和梦想;但是他在当地高中毕业之后,在家乡一人一校一干就是三十二年。这就是内蒙古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罗营子村天上队小学李新孝老师。

三十多年来,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夏天,风大雨急,简陋的茅草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他把自己新婚不久、还贴着“喜”字的新房腾出来当作教室。

冬天,大雪封山,一年8个多月积雪不化,薄薄土坯墙围城的教室难以抵御刺骨的寒风,他把学生们带到自己家的火炕上上课。这个在世俗眼里也许有点傻的厚道的“守护人”,32年总共收获了300多名学生。村民们把他当作命运的吉星:“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改变了天上队的命运——李新孝事迹介绍】罗营子村天上队位于海拔1500多米处,是喀喇沁旗有人居住的最高地方。1952~1972年,当地教育部门给天上队小学先后安排了12位老师,但是由于这里偏僻荒凉、条件艰苦,他们纷纷离去。1973年,初中毕业的李新孝成了当时村里面最有文化的年轻人,看到学校里没有老师,他放弃了上高中继续读书的机会……

6、王文福——麻风病村小学惟一的代课老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46年前,100多名患麻风病的村民被集中在这里治疗,从此与世隔绝。46年过去了,小山村早已解除隔离,但是恐怖却在人们心理铸成了比山更难逾越的障碍。山民们从不造访这里,远远避开这里走路,在他们心里,这里仍然是麻风病村。

随着麻风病人的子女逐渐长大,1986年政府在这里建立了大营盘小学。由于没有老师愿意来麻风村教书,大营盘小学一直是开开停停。1987年,王文福来到这个学校担任代课老师。王文福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他的学生都是彝族孩子,听不懂汉语,王文福也听不懂彝语。第一节课,王文福是以唱歌开始的。

就这样,王文福留了下来,留在了无人愿去的麻风村,这一留,就是十八年。十八年来,他先后教过400多名学生,现在,这些当年的学生依然还能记得王老师曾经教给他们的歌。

今年九月,王文福的女儿从师专毕业,也来到大营盘小学教书。

【“麻风村”里的烦恼和幸福——王文福事迹介绍】18年前,31岁的王文福成为一所麻风病村小学惟一的代课老师。他教授的学生全部是麻风病患者的后代,在世人的歧视与冷眼中,王文福含辛茹苦,努力实践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7、房锋生——1人承揽所有课程的山村残疾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房锋生,虽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健全的身躯,却有着比健全人更为博大而无私的胸怀。一个人给100多个孩子上课,一个老师担任一至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政治、美术、体育5门功课的教学工作,而其平均月工资不足百元,就这样,他拖着残疾的身躯工作了17年。他的努力让当地政府感动不已,他终于被转正。神话传说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为老百姓,为孩子们做尽善事。

【残疾代课老师“张果老”——房锋生事迹介绍】房锋生的家乡舟曲县立节乡北山村,座落在一个海拔2500米的陡峭、荒凉的高山上,这是一个干旱贫穷、靠天吃饭的小山村,乡亲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中,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是北山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道路。1965年,国家在村里建起一所全日制小学,但陡而滑的羊肠小道让人望而生畏,调来的老师来一个、走一个,只有他默默地守候着山村,守候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就是有了这些人的默默奉献,我们的祖国才会不断的强大、繁荣、昌盛!

他们如此的付出,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希望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赞

我们的教师

您是蜡烛,

闪耀微弱的烛光;

您是园丁,

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

亮;

啊!

老师--

您把我培养成人,

让我为祖国发光;

啊!

老师--您教会我怎样做人,

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老师,辛苦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