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_第4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一、考点分析:1、《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2、近年来考题中各种修辞手法出现的情况:比喻、拟人、夸张、对偶(重点掌握)3、除《考试大纲》要求外,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用典、对比、衬托等(“对比”与“衬托”常归类为表现手法)二、复习重点:1、理解《考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概念。2、掌握判别诗句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方法。3、识记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常见设题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1、比喻(1)概念:把某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2)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效果:把本体比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本体的xxx的特点。(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用比喻来表现感情,除了能生动表现情感的特点外,还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以春水比喻愁绪,形象生动地突出愁绪的汹涌浩荡、绵长无尽,使抽象、无形的愁变得具体可感,抒发了词人难以遏制的深重愁绪。(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春玉案》比喻:用一山川的春草、满城飞舞的柳絮、梅雨等具体可观、可感的具体意象比喻闲愁,形象生动地突出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的多、乱、缠绵不断等特点。这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内心的“闲愁”,化抽象为具体,既新鲜又形象。2、拟人(1)概念:把物比作人。(写物的时候,使用了表现人的词语)赋予人的情感。作用: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2)例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3)效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物的xxx的特点。(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例:答:这首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传说,湘君“闻舜帝崩于苍梧”“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来湘君便与那斑竹融为了一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悲怀的意象。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

拟人手法,“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风之急、波浪之大,抒发了悲秋之情或表现诗人的迟暮之感。3、夸张(1)概念: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例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效果: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xxx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xxx感情。(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例3、分析下面诗歌的修辞手法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答案:1、诗歌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步骤一)2、“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诗人的伤心。(步骤二)3、淋漓尽致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步骤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③。[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kuà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2.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4、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1)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效果: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3)答题:手法+分析+效果(xx对xx)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练习:6、设问1、概念: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2、效果:设问可以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3、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5、反复与叠词效果一样。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叠字反复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开篇连用14个叠字,三句犹如珠走三盘。由行动(寻寻觅觅)到环境(冷冷清清),再由环境到内心(凄凄惨惨戚戚),融为一体,其顿挫凄绝,婉转流动,堪称一绝。后面“点点滴滴”4个叠字写进作者在黄昏梧桐细雨声中,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内容,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刘章《种旱莲》

黄盆黄壤垫黄沙,旱莲种罢意无涯。

生根不在泥土里,灿烂阳光冬日花。分香分暖到邻家。

首句“黄”字,反复三次,不仅音律和谐,而且增强了节奏感,与诗人愉悦的心境相吻合。尾句用了两个“分”,以道出旱莲高贵的风格。这正是诗人“旱莲种罢意无涯”的真情所在了。达到了情境交融,富有余味的艺术效果。7、反问(1、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2、效果: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3、例子: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效果: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含蓄。

例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终岁不闻丝竹声。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8、借代9、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