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第12节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第12节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第12节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第12节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第1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难点)3.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什么是环境阅读教材P2,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①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2.环境的分类按照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类型概念实例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正误判断:(1)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 ()(2)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 ()(3)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 ()(4)现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 ()【提示】(1)×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2)×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3)×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4)√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教材整理2人类与环境阅读教材P2,完成下列问题。1.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2.发展过程正误判断:(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环境不会对人类施加影响。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3)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总是有益的。 ()(4)人类与环境不可能相互协调。 ()【提示】(1)×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3)×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益的方面,也有破坏的方面。(4)×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类与环境就会和平相处。教材整理3环境问题的表现阅读教材P4~P5,完成下列问题。1.资源短缺人类需求无限增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2.环境污染环境中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加,并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填空(1)______和人均________的增长,形成了一种对资源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2)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________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________、土壤肥力降低、土地________等。(3)全球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公众、传媒、科学家和政治家的热门话题。【提示】(1)人口总量需求量(2)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荒漠化(3)气候变暖酸雨教材整理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列问题。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正误判断:(1)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2)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3)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提示】(1)×即使人口零增长,由于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2)√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3)×人口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教材整理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阅读教材P8~P9,完成下列问题。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规模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填空(1)________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CO2大量排放后引起________;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________、致__________作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________的地面;已灭绝的________不能重新出现;________的破坏、大气圈________浓度的持续增加,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提示】(1)氟利昂全球性增温致癌畸变(2)千沟万壑物种臭氧层CO2[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人类与环境eq\o([合作探讨])材料一在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猿人们栖息在一个能容上百人休憩的宽大溶洞里,过着渔猎采集、茹毛饮血的生活,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们生活虽然艰苦,却为后人留下了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材料二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探讨eq\o(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提示】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猿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探讨eq\o(2):青藏铁路建设中预留野生动物通道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什么关系?【提示】青藏铁路修建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体现了尊重与善待自然。eq\o([核心点击])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具体关系如图所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模式图(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如果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那么环境就会给人类一个良性的反作用;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那么环境就会给人类一个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2.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历史时期生产特点人地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依赖自然农业社会伐林垦田、取木建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工业社会掠夺式开发资源,排放大量废物征服自然、人地对立当代社会反思慎行、破坏治理并存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eq\o([体验评价])1.2023年“五一”小长假后,国内各景区垃圾遍地的景象再次令人痛心地成为话题。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表明当前公民素质教育与我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结合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1)~(3)题。(1)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属于图中哪个箭头所表示的过程()A.① B.②C.③ D.④(2)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可能引起()A.水土流失 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壤污染 D.荒漠化(3)植树种草和酸雨分别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垃圾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第(2)题,垃圾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等。第(3)题,植树种草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人类过量排放酸性气体造成的。【答案】(1)B(2)C(3)D环境问题eq\o([合作探讨])在一篇有关世界地球日的文章中读过这样的诗句:“烟囱长成了森林/钢筋和混凝土切断了视线/我的瞳孔里就再没有了绿色/那天空的湛蓝呢/那海水的碧绿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气的爽朗呢。”探讨:上述诗词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该诗词中的环境问题有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它们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人类不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工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生态恶化。eq\o([核心点击])1.不同环境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图示说明:因环境恶化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者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2.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其成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环境污染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因为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垃圾、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3)根据人类活动的几对矛盾进行分析矛盾类型区别备注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是根本原因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是直接原因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属于社会伦理道德方面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eq\o([体验评价])2.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图反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对立统一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可以征服自然 D.完全对立(2)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B.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减轻C.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D.经济越落后,环境质量越差(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解析】第(1)题,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第(2)题,从图上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会逐步提高(即环境污染会减轻)。第(3)题,上图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人类的认识能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等。【答案】(1)A(2)B(3)A[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3题。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A.内圆 B.外圆C.箭头① D.箭头②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A.废弃物 B.生存空间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解析】第1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圆。第2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用箭头②表示;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用箭头①表示。第3题,沿海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答案】对点训练2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阅读下列图片,完成4~5题。4.图片中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5.导致图片③描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B.人类不合理的活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气候干旱【解析】第4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均属于环境污染,冰川融化和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第5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导致水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