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祝福 全国公开课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祝福 全国公开课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祝福 全国公开课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祝福 全国公开课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祝福 全国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福》导学案【学习重点】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小说的三要素

2.深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一、诵记名言警句——关于“礼教,对女子的束缚”的名言1.“从一而终”,语出《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2.“德容言功”,语出《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语出《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4.“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语出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5.“男女有别”,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6.“男尊女卑”,语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虽不曾夫贵妻荣,我只知是男尊女卑。”7.“三从四德”,语出《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8.“三纲五常”,语出《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督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称鲁迅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二)了解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当时鲁迅还是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其它一些重要问题,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和颓唐。反映到创作上,《彷徨》就没有象写《呐喊》时那样地有意地"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但这时的鲁迅,虽然"彷徨",却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积极地求索,不懈地战斗的。因此,这一时期创作的《祝福》等篇小说,虽然常有一些悲凉的情调,却仍充满巨大的愤怒,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三、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⑴朱拓⑵蹙眉⑶新正⑷镯子⑸悚然⑹骨骸⑺搭讪⑻荸荠⑼踌蹰⑽惴惴⑾监生⑿歆享⒀牲醴⒁尘芥⒂窈陷⒃捺上⒄蹙眉⒅谬种⒆抟⒇瓦楞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间拓拗()()()()()()()()()()更正折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蔼霭敛蔼霭敛殓熙颐骸骇谬缪暄谬缪暄渲钝沌悚竦 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⑴究竟·毕竟A.科萨重新拾起大连队的教鞭还不到10天,然而留给他了解和熟悉球队的时间却屈指可数,距离中超第二阶段开幕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B.每当我回到家中,想到先生对我的呵护和关爱,我就感到十分愧疚,我该如何面对他呢?⑵惊奇·惊异A.翻开欧洲杯焦黄的历史录记,你会的发现,在以往12届欧洲杯中,四强球队往往被东道主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上届葡萄牙还打入了决赛。B.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的“蛙王”在6月8日于东京辰己游泳馆进行的日本游泳公开赛上将男子200米蛙泳的纪录提高了令人的⑶朦胧·曚昽A.有人这样描述乡村的日出过程:天的有点让人难以捉摸。薄薄的晨雾像缕缕轻纱,在半山腰缭绕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B.它们是一片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5.文学常识填空。鲁迅(188l~1936),原名,字,后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1919~1922)、《》(1924~1926)、《》(1922~1935),散文集《》(1928年写成,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1927),杂文集《且介亭杂文》(1934~1936)、《坟》(1907~1925)、《二心集》(1930)、《而已集》(1927)、《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南腔北调集》(1932~1933)等,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等作品。6.本文篇幅较长,不过,表达“不变”和“变化”意义的两类句子却贯穿始终。请画出这两类句子,以此来串连整篇文章。7.浏览全文,梳理故事情节课堂·读写探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重点突破](一)结合老师讲解,落实“课前·三”(二)深入阅读,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阅读课文1、2段,思考(1)第一段“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等句子,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小说的叙述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阅读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2.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这一部分。她是什么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3.阅读“祥林嫂被迫改嫁”这一部分,镇思考:婆婆竟能逼迫祥林嫂改嫁这一事实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说明什么?4.阅读“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思考:(1)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三)质疑,探究1.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反抗过吗?如何看待她的这种反抗?2.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丁玲请深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原因。3.小说三次(开头,中间,结尾)描写了“祝福”这一典型社会环境,请分析它在小说中的作用。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课后·拓展读练素养积淀,拓宽视野鲁镇人的“看戏心态”在鲁镇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尽管她为反抗“回头”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如果说她第一次来鲁镇,大家还允许她“做稳奴隶”的话,那么她第二次来鲁镇,她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鲁迅语)。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可是,“自从和柳妈谈了天”后,鲁镇人又发现了新趣味,这一次专在“她额上的伤疤”了。二次来鲁镇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鲁镇人的口香糖,当“狼吃阿毛”这一片被鲁镇人“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无味道之后,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脚下了,然后换上“额上的伤疤”这一片,重新“咀嚼”与“赏鉴”。那么如何来描述鲁迅笔下“鲁镇人”的这种阴暗、残酷的心态呢?笔者给它一个名称——“看戏心态”。“看戏心态”的实质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乐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鲁镇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头“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鲁镇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们一年到头的日子没有任何变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鲁镇永远是过新年”,旧新年与新新年之间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们要寻求刺激,寻求乐子,寻求佐料,可恶的是他们的“刺激、乐子、佐料”全都是构建在祥林嫂钻心的痛苦之上的。多么残酷的鲁镇人,多么可恶的阴暗心理,多么丑陋的“看戏心态”。这种“看戏心态”能不能用“看客心态”来替代呢?这是不能的。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的看客心态,其特征是精神麻木、爱看热闹。这种特征与“看戏心态”的特征是大相径庭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我们也就见微知著,从她的眼神变化中看到了旧制度一口一口地吞噬善良的劳动妇女,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啊!《祝福》参考答案[课前]1.⑴tà⑵cù⑶zhēng⑷zhuó⑸sǒng⑹hái⑺shàn⑻bíqí⑼chóuchú⑽zhuì⑾jiàn⑿xīn⒀lǐ⒁jiè⒂yǎo⒃nà⒄cù⒅miù⒆tuán⒇léng2.jiān中间/jiàn间或tà朱拓/tuò开拓niù执拗/ào拗口gēng更事/gèng更加zhēng新正/zhèng正常shé折耗/zhē折腾/zhé折算3.形骸/惊骇熙熙攘攘/大快朵颐收敛/装殓和蔼/烟霭迟钝/混沌寒暄/渲染悚然/竦身谬论/绸缪4.⑴A毕竟;B究竟。解析: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⑵A惊奇;B惊异。解析:两词都是形容词,都有感到奇怪的意思。“惊奇”表示对某些特殊的少见的事物感到奇怪,觉得难以理解。“惊异”是对异乎寻常的重要事物感到奇怪,多用于书面语言。⑶A曚昽;B朦胧。解析:“曚昽”指日光不明。“朦胧”指不清楚、模糊,使用范围较广。5.周樟寿豫才树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死魂灵》《毁灭》6.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祥林嫂问“魂灵有无”时,作者一系列的变化——文中一系列有关“祥林嫂容貌”的变化——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以“祝福”结尾,强调不变。7.序幕: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课堂]一、(二)1。(1)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即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的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女性卑贱的地位依旧。这样,就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渲染悲剧气氛;突出作品的主题。A。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放在开头,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B.写祥林嫂在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2.【讨论归纳】:(1)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新寡,勤劳,朴实,健康)

(2)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3)表现: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4)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没有家,没有爱,没有幸福,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对生活的要求极低,能当女佣就满足了)3.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4(1)。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夫死子亡、大伯收屋、走投无路,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