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解析:B项,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答案:B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解析:D项,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答案:D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解析: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C项,以偏概全,“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时,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解析:“间行求兵”中“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能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答案:C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拜而出之”中的“拜”。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幸”即前一个意思。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解析:A项“拜而出之”中“拜”为“叩拜”之意。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成效。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时,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唐室果然大乱,延光免受祸患。解析: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答案:B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见、缓、若、为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髀、肥、瘠各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把延光关在监狱,他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8.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承上启下。(1分)“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1分)“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1分)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2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之情,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每点2分,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莺、燕、花、草四种最常见的春天的景物,写出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这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其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招手这两年间,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近古稀的父母作了邻居。他们就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过去,走过来,包括上下电梯,也就5分钟。去年夏初,他们从近30公里外的郊区小镇,迁来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转眼一年有半。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又一次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后,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包子或炒饼,茄合或馅饼,温乎乎的,像童年记忆中,抚摸脸颊的母亲的一双手。父母在身边,我内心的幸福滋长得茂盛。虽然不是每天都过去,但每天却能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一种方式:招手。他们和我,父母和儿子,每天清晨,一方在院子里,一方在房间里,隔着几十米的距离,相互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的节目。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一年多来,除了冬季,其他三个季节,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定时出门。6点多钟,我从窗边向下面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下面的小花园里散步了。花园是被几幢楼围起来的一个椭圆形空间,不大,尽在我的视野中。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走得很慢很慢,父亲紧贴着母亲,佝偻着的腰好像比过去更弯了,几乎是紧贴着地面。但走到迎着我这幢楼的方向时,他们都会用劲抬起头来,不停地向着我这扇窗户张望。我知道,他们在等待我,伸出手去,朝他们挥动。我住的是这幢楼房的20层,他们要仰起脸来,才能看到我所在的房间位置。我在下面张望时脖颈都感到别扭,他们抬头的动作,就要显得更吃力,更迟缓。因为角度的关系,我在上面能望得见他们,他们在下面却看不到我。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出一个孩童般的类似捉迷藏的念头:在他们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在他们每次走到面对这边的位置时,在他们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招呼他们。最后两次,他们还停下脚,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他们向东边走,要回自己住的单元门里去了,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这边望。过不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的声音,应该是回到房间就直接拨打的。问今天怎么没看见我,没有听说要出差呵,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我心里掠过了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那以后,每个早晨,进来厨房,第一件事,就是先走到窗边,卷起纱窗,伸出胳膊,向他们招手。然后才是准备早餐。这样,招手对我便有了一种仪式般的意味。做完了它,我才会感到心中踏实,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仿佛被祝福过,有了一种明亮和温暖。对父母而言,这个动作的意义当会更大。当脚步日渐迈向生命的边缘时,亲情也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我把这当作是一种冥冥中的赐予。招手,父母和儿女之间,血脉和骨肉之间,呼唤和应答,自然而然,但又意味深长。父亲和母亲,一位78岁,一位75岁。我只能叨念,在他们体力衰弱的诸多表现中,在那些动作的迟缓、脚步的蹒跚、目光的浑浊之前,不要再加上一个“更”字。那些一点点剥夺他们的尊严的伎俩,那些让我们心里的疼痛一寸寸累积的东西,虽然终归要来临,虽然无法不来临,但来得迟一些吧,再迟一些。认为一向是毋庸置疑的唯物论者,但到了如今的年龄,有时却希望,真的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那样我会向他祈祷——请你,保持这样的一幕,让我和父母,永远能够像今天这样,相互之间,招手。请将这一幕,固定成一幅永远的风景。这在你算不了什么,却是我无与伦比的幸福。(原载2023年9月26日《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作者彭程;原文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出场人物有父母、兄妹,人物集中,情节简单,着眼于日常小事,着重写出对人伦之情的感悟。B.“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一句写出主人公“我”的自责,本以为自己的举动只是个游戏,没想到给父母带来极大不安,感到自己对不起父母的爱因而愧疚。C.“父亲和母亲,一位78岁,一位75岁。”写“我”的父母两人相伴余年,突出两位老人患难与共、厮守相伴的真情。单独成段,有强调作用。D.文中表现人物都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全方位的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使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外部形象,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E.小说中没有激烈的人物矛盾或冲突,只是在细小的心理波澜变化中把情节自然推向高潮,升华了情感;在人情淡漠的今天,小说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解析:A项“兄妹”有误。C项突出两位老人患难与共、厮守相伴的真情不当。D项语言、心理描写不当。答案:BE(2)开头画横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具体解释做邻居的根据;②为父母呵护“我”作铺垫;③为父母孩子之间招手作铺垫;④为观察、感知父母作铺垫。(答出三点即给满分)(3)小说以“招手”为题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②父母和儿女之间,血脉和骨肉之间,呼唤和应答;③父母和儿女之间彼此关爱、沟通情感的方式;④突出对美好情感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⑤行文线索,组织材料,突出主题。(4)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去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去。①情节已经完整。②主旨已经明确。③过于直白,使读者失去思考空间。不能去。①作者心理展示没有完成。②主题还需要强调。③最后两段能使文章主旨更明确。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势低头,可见其“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节操。解析:A项“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应该是“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增加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可能是“豁达”,没有“乐观”,也可能是出于无奈。答案:CE(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②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③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④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②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③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①他虽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自身好。③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答其他内容,亦可酌情给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她带着明信片按图索骥,为每一家书店拍照、写见闻、写评论、敲下纪念章,在微博开设“100个独立书店走访计划”话题。②17K小说网六周年庆典暨第五届作者年会期间,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发来贺词说,六年里,17K小说网一路人气飙升,不孚众望,诞生了巨量的网络文学新作品。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书内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④对于读者的批评,这位大师级的作家虚怀若谷,表现出了闻过则喜的大师风范。⑤公开承诺“不偷懒、不贪钱、不贪色、不整人”的湖南省祁东县县长雷高飞面对质疑声,坦然地说,那些一孔之见不会改变他廉洁自律的决心和勇气。⑥《群借华》演绎的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郑岩老先生饰演的蒋干,大愚若智、浑然不觉,书呆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A.①③④ B.②⑤⑥C.①⑤⑥ D.②③④解析:①“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句中用的是后一个义项,使用恰当。②“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与前后语境矛盾,应用“不负众望”。③“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④“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多作谦辞。⑤“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谦辞。这里敬谦失当。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文的“开怀大笑”语意有重复。答案:A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做答。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写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解析:A项“产生”的宾语成分残缺;B项“不但”语序不当,应放“我们”后;D项中途易辙,“开创”的主语是唐太宗,而非这部作品。答案:C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金秋的九月在这里分外张扬,湖水一片蔚蓝,碧波荡漾,________。我不禁想到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微微徐来的湖风把我的心情洗涤得分外干净。①四周的群山倒映在湖里②小鱼欢快地嬉戏③湖边的稻田里一片金黄④蓝蓝的天空和湖面清一色的干净⑤水葫芦蓝莹莹的小花流淌着淡淡的清香⑥三三两两的野鸭在欢快地戏水A.②⑥⑤③①④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⑥①④⑤③D.⑤③②⑥①④解析:注意景物的空间顺序,湖水——湖岸——远山和天空的倒影。答案:A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还需要什么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答案:①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②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③还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③逻辑成立即可。)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了汉字“为”的正确笔顺。这样的试题在中考是第一次出现,考生与家长对此议论纷纷。对该不该考查笔顺,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不超过9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该考。这是对汉字书写重视的表现,是对当前计算机时代忽视汉字书写的现象的一种提醒。(观点1分,理由2分,表达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不该考。只要能读对、写对汉字,笔顺并不是最重要的。汉字的笔顺考查应该放在小学阶段。(观点1分,理由2分,表达2分。意思对即可。)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了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因只需很少的水便可存活,从而得以逃生。要求:全面阅读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立意探索:这是一道具象类作文题。具象类作文题的特点是运用具体的形象及寓言故事说明某个抽象的道理,含蓄隐晦地表现作文题的主要内容。对具象类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有两点最为关键:第一,进行思维的有效转换,从形象到抽象,不能就事论事;第二,联系生活,弄明白形象所蕴含的抽象道理和故事寓意,确定立意,进行写作。从鲸的角度看,在水族区域鲸代表强者,鲸为了吃掉沙丁鱼,不顾一切,无视危险,最终落难沙滩无法动弹。由此联系生活,生活中如鲸一般的强者比比皆是,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从批评的角度看:难道不是短视行为葬送了自己?强者应如何审视自己,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