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校赛得奖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校赛得奖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校赛得奖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校赛得奖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校赛得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面图甲到图丁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1~2题。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图甲 B.图乙C.图丙 D.图丁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第1题,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图甲到图丁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失去植被的保护,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第2题,图中水文特征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3~5题。3.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4.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A.a—④ B.b—②C.d—① D.e—③5.从d、b、a、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解析:第3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②是针叶林,在亚寒带,③是热带沙漠景观。第4题,正确对应:a—②,b—③,c—①,d—④。第5题,d、b、a、e的景观变化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6~7题。6.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7.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非地带性 D.普遍性解析:第6题,从图甲到图丙,显示了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演变,体现了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7题,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形成风成地貌,体现了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8~9题。8.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A.① B.②C.③ D.④9.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解析:第8题,不同温度带的荒漠面积能反映该大陆的纬度信息和大陆面积大小,据此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大陆;非洲南部西海岸的热带荒漠的形成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第9题,亚欧大陆内部地区由于深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南美大陆中纬地区,由于西部高山的阻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形成荒漠。答案:下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②图示地区可能是美洲大陆③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④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1.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针叶林的面积扩大③海平面上升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第10题,甲图中由南向北分布有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最典型的分布地区应为亚欧大陆。第11题,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的变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荒漠面积扩大,自然带向北移动,海平面上升,高山雪线上升等。答案: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12~13题。12.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13.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第12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13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答案:二、综合题(共48分)14.图甲是非洲大陆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乙上、下两部分分别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1月份和7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乙中甲月份表示的是__________月份,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找出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4分)(3)M、K两地同处在回归线附近,但两地植被类型差异显著。试分析形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4)A、L两地植被类型相同,但L地面积狭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5)分析非洲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8分)解析:第(1)题,根据A地的降水量可推断季节。第(2)题,A、L两地为地中海气候。第(3)题,从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形成M、K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第(4)题,受陆地面积制约,L地地中海气候分布面积狭小。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总结分布特点并说明成因。答案:(1)7A地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2)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或雨热不同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3)M地受暖流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且处于迎风坡;K地受寒流影响,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吹离岸风)。(4)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L地位于30°S附近,向南陆地狭小(5)热带植被面积广大:非洲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对称分布: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干旱植被面积广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地区面积大。15.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4分)(1)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2)图中自然带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规律。(4分)(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为什么?(4分)(4)如下图所示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上图数字__________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分)(5)自然带⑤在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