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_第1页
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_第2页
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_第3页
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_第4页
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关于泥料名称,一般是因循传统称呼。而传统称呼又多由挖矿人根据矿料挖出时的颜色而起名。但是,随着紫砂壶市场的逐渐扩大,传统称谓因为不尽科学而引出许多歧义,甚至导致许多真假之辩和欺骗指责。因此,关于绿泥和段泥,就有叫本山绿泥的,也有叫本山段泥,本山团泥,段泥。。等等,不一而足。今天就来讨论讨论这个。一,从泥料分类名称上来说随着紫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于是一些非产自黄龙山的紫砂矿料作为替代泥料开始得到大量使用,一些拥有黄龙山泥料者为自示清高,就把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称为原矿紫砂,黄龙山也就被称作“本山”,而那些出产替代泥料的矿区则被称作外山。绿泥,是因矿料出产时的颜色而命名的一类紫砂泥。本山绿泥,特指出产于黄龙山的、矿料开采出来呈现绿色的单一紫砂矿源。宜兴丁山的地质结构属于沉积岩,各类(种)紫砂也是呈层状分布的,每层之间并非断然分明,过度的部分往往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混生,很难区分,于是将其命名为“团泥”。也有人说,丁山方言“团”、“段”不分,所以混/生的团泥更多地被写作“段泥”,关于这种说法据当地人说,团、段发音并不是很接近,因」此也就无从考究。其实无所谓,一个代号而己,这里估且称为段泥吧。科学地说,所有的混/生紫砂矿都可广义的称为“段泥”,而黄龙山的段泥却多以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混合为多,所以“本山段泥”就约定俗成特指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的混生矿源,说白了,就是来*龙山的段泥。当然了,我认为红泥和紫泥混生的段泥,最常见的就是降坡泥,也属于广义段泥的范畴。可以看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从名称来说它们是不同类的紫砂泥,配义上有包容,也有交叉。二、从地质位置和成分上来说同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和段泥,又因埋藏的深浅不同,成分也有所不同,导致矿料外观、泥料特性和烧成效果都有所不同。本山绿泥的地质分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石英岩版(即黄石岩层,业内俗称为“龙骨”)的下部贴层,称之为龙筋;一种是蕴藏于红泥、紫泥之中的夹层,也被称为“泥中泥”。作为龙骨下贴层的本山绿泥成分偏石性,也即石英含量较多,粘土成分较少,所以烧结温度较高,较容易开裂,不易烧成,但透气性能非常优越;作为泥中泥的本山绿泥粘土含量较多,烧结温度相对较低、烧制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无论是贴层本山绿泥还是夹层本山绿泥,矿料中铁的含量都很少(这也是本山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而且还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又有浅、淡、暗、青、灰、墨之分。本山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因此,在白泥中添加化工合成钛的氧化物(钛白粉)就成为当下制作假冒本山绿泥最常见的方法。也有人说本山绿泥烧结后的黄色是氧化铁晶体的呈色,这一说法尚需进一步考证。△本山绿泥原矿灰白偏绿,绿,又有浅、淡、暗、青、灰、墨之分,主要看铁离子的含量。△这是本山绿泥原矿石经风化、粉碎、过筛、腐化、真空后制成的成品熟泥。■ 段泥,在紫砂泥中,含铁相对较少。确定紫砂泥主要是看氧化铝的含量的多少,大概是在3%,低于这个指标就是甲泥,高于这个指标就是紫砂。而段泥的氧化铝含量是很高的,大概有10%甚至更高。段泥矿,象猪油板,段在紫泥的下层。而段泥里面也含杂有别的砂料,正如我们看到的段泥里面的紫色的、红色的或者别的颜色的颗粒。个人认为,本绿和段泥含氧化铝和硅相对多。所以其成品与其它泥料所制品相比有着明显的色泽不同,明丽素净,嫩而不娇,黄而不俗。其实从矿料上,也可将本山绿泥与本山段泥区分开来。本山段泥矿料一般是以本山绿泥为底料,中有少量或红或紫或黑的条纹、斑点、散雾。段泥烧成后的颜色太丰富了,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市面常说的有红麻子,白麻子,黄麻子。。。三、它们间的区别不仅在矿料上可以看出来本绿和本段的不同,大多本山段泥除了出矿时矿料呈现为具有各种差异的绿色,且在烧结后呈色也与本山绿泥不同,因此,根据烧成品的颜色就可以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区分出来。段泥是烧不出本山绿泥颜色的,本山绿泥烧出来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无论烧制温度多高(当然需要在烧结温度范围内),烧结后也呈黄色,与天津鸭梨的底色(去掉上面的棕色斑点)极为接近,不会呈现青色、褐棕色、褐红色、褐棕红色,所有烧成后有各色斑点的,肯定是段泥。

天津鸭梨的颜色如图。天津鸭梨的颜色如图。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未烧制前的生试片未烧制前的生试片△这是用本山绿泥成品泥制成的生试片,未烧制前,上面已有银星点点泛光。放大数倍△生试片已经烧成,采用二号半窑温,为1180°C。烧成后质地细腻,弹声清脆。可以在照

片上看到试片上的黑点和银星,黑点就是铁质。段泥壶需求量大,现在一些找不到矿点的宜兴部分练泥人、制壶人是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掌握一定配比技巧后人工调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比较容易成形,于是也有做壶人把他认为本绿含量高的,直接叫本绿,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正宗本绿。也有做壶人把相对较纯的本绿,称为所谓的金黄段泥,呵呵,说实话,目前紫砂从业人员中有兴趣、有能力对紫砂材质进行科学研究还真不多,无论是卖矿的还是卖泥的、卖壶的,只要矿料是绿的,就都愿意将其称为本山绿泥,以期卖个高价。套用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的经典语言,尽管到了可以懂的时候,竟然还是真不懂。身处紫砂业一线的他们尚且如此,而我们这些买壶人当然更是雾里看花了。想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呀。本山绿泥成为阳春白雪,和“天青泥”一样,缘起紫砂古籍上的记载。古人也许不经意的提及,逐渐演变成一个传说,最后,这个传说被加工成神话。加工者就是那些想从神话中获得利益的人,从古至今,前仆后继。其实,本山绿泥除了颜色上的别致,在适茶性上,与段泥、紫泥、朱砂(不是红泥)并无多大差别。从加工的角度上来说,更是费力不讨好,烧成率最低。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说法,某些色彩层次丰富的段泥,存量更为稀少,价格倒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