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讲课稿_第1页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讲课稿_第2页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讲课稿_第3页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讲课稿_第4页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讲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科学技术与化学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目前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1.环境与环境科学1.1环境(TheEnvironment)

1.1.1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1.环境与环境科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为环境。物质:空气、水、生物、岩石、土壤……自然现象: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大气力量、水循环、地壳的稳定性、太阳的稳定性……能量:阳光地热、地磁、引力……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化学圈ChemosphereChemistry,BiologyandToxicologyasRelatedtoEnvironmentalProblemsBiosphereAtmosphereHydrosphereGeosphereLithosphere1.环境与环境科学1.1.2人工环境人工环境综合生产力(包括人的素质)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因素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上层建筑。1.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研究以及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initsbroadestsenseisthescienceofthecomplexinteractionsthatoccuramongtheterrestrial,atmospheric,aquatic,livingandanthropologicalenvironments.Itincludesallthedisciplines,suchaschemistry,biology,ecology,sociology,andgovernment,thataffectordescribetheseinteractions.1.2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1.环境与环境科学610环境科学技术610.10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610.1010环境物理学(包括环境声学等)610.1015环境化学610.1020环境生物学610.1025环境气象学610.1030环境地学(包括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等)610.1035环境生态学610.1040环境毒理学610.1045自然环境保护学610.1050环境管理学610.1099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610.20环境学610.2010大气环境学610.2020水体环境学(包括海洋环境学)

610.2030土壤环境学610.2040区域环境学610.2099环境学其他学科610.30环境工程学610.3010环境保护工程610.3015大气污染防治工程610.3020水污染防治工程610.3025固体污染防治工程610.3030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610.3035噪声与震动控制610.3040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610.3045环境规划610.3050环境系统工程610.3099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610.99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1.环境与环境科学1.2.1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生物圈这一层和人工环境中的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工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环境与环境科学1.2.2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Quality)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有人为因素也有天然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例如污染物的排放、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人群的文化状态。1.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地震、洪涝、干旱、台风、滑坡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1.3.1环境问题的分类1.3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Problems)1.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叫环境污染。具体地说,主要指工业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大面积开荒、滥采滥捕野生动物。1.环境与环境科学1.3.2环境问题的由来(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人类出现以后——产业革命以前(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工业革命、城市化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公害和事故频繁发生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发展中国家?怎么办?可持续发展?1.环境与环境科学(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环境与环境科学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持久性环境污染物污染转移?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4)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①比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比以前新鲜了,不少水体变清了。②仍存在的(新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问题仍很突出;NOx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中有害物质污染如故;水环境问题还未解决;持久性污染物的问题相当严重。1.环境与环境科学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19701980199020002020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压力、挑战200019801940微生物污染、耗氧有机物SO2、颗粒物、光化学烟雾、酸雨、重金属、氮磷富营养化、垃圾温室气体、黑碳、霾、臭氧层、持久性有毒物质(PTS、POPs)、二次污染、核废料、工业危险废弃物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我国集中出现;面临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结构性、复合性环境污染;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第五版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I-Ⅲ类:38.1%;Ⅳ、Ⅴ类:32.2%;劣Ⅴ类:41%;城市内湖和大多数湖泊(75%)富营养化;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30%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国土受到酸雨污染;垃圾围城普遍,有毒有害废弃物影响开始显现;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GDP的3-8%;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第五版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

(367万km2),每年新增1.5万km2;土地沙漠化趋势未减,每年扩展3436km2,沙化土地174万km2;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90%以上天然草场退化;地下水超采(>8万km2);

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物种资源流失严重,有害外来物种入侵每年造成1200亿元经济损失;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第五版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空气污染地区死于肺癌人数高出5~9倍;

11个最大城市,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呼吸系统疾病;沈阳市约40%的儿童血铅含量超标(2000年);

二恶英类化合物已在市售牛奶(深、港)、母乳(江浙)中检出;天津市严重污染的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超标98倍;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造成巨大损失

有害外来物种入侵每年造成1200亿元的经济损失;世界银行: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损失,占当年GDP的8%;

2003年,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失,占当年GDP的15%;环保总局2001年测算,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的损失相当于甘肃和青海两省GDP之和;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第五版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粗放经营方式仍比较严重;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资源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不可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资料来源:胡锦涛在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6月2日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经济: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低产出2003年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

2003年,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能源:创造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我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烧掉了约2.3亿吨标准煤。

2003年全国煤产量16亿吨,按照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8%的发展速度和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将比2000年增加2.5倍,达到约60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每年要建成五六个大同煤矿。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2004-4-1),数字中国:我们必须选择新型工业化。

能源压力巨大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矿产资源:建国50多年来,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3年,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50%以上依赖进口。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只有9种能依靠国内保障供应。2002年: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2004-4-1),数字中国:我们必须选择新型工业化。

矿产资源压力巨大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国土面积虽然大,但现有耕地却不多,仅占国土面积的14%,相较于美国的51%和印度的59%则显得很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东西部分布不均,占全国土地面积47.6%的东部地区却拥有全国93%的人口。

土地利用程度过高,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态效益(沙尘暴、水体流失、气候失调);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2004-4-1),数字中国:我们必须选择新型工业化。

土地资源压力巨大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2.中国的环境、生态、资源

生活污染排放增大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大气污染电子废物等新型固体废弃物增加工艺落后的企业向中小城镇转移化肥、农药加剧面源污染养殖业发展加重污染乡镇企业发展导致新一轮环境污染城镇化将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Environmentalchemistrymaybedefinedasthestudyofthesources,reactions,transport,effects,andfatesofchemicalspeciesinwater,soil,airandlivingenvironments,andtheeffectsoftechnologythereon.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3.环境化学3.1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污染控制化学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计算化学环境生物化学3.环境化学3.2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品的形态、价态、结构、样品前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和痕量分析的学科。环境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环境中具体化学品的性质和量。Oneofenvironmentalchemistry’smajorchallengeisthedeterminationofthenatureandquantityofspecificpollutantsintheenvironment.3.2.1环境分析化学3.环境化学气相色谱GC-GasChromatography液相色谱LC-LiquidChromatography

高效液相色谱HPLC-HighPressure(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电子捕获检测器ECD-ElectronCaptureDetector质谱MS-MassSpectrum气质联用,液质联用GC-MS,HPLC-MS原子吸收光谱AAS:AtomicAbsorptionSpectrum原子发射光谱AES:AtomicEmissionSpectru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Ultraviolet-visible总有机碳分析议TOC-TotalOrganicCarbonAnalyzer3.环境化学常用分析仪器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和元素循环的化学过程:大气:颗粒物、酸沉降、温室效应、臭氧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气化学反应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地下水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农用化学品的行为(有机氯农药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行为、多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缺氧脱氯)3.2.2环境污染化学3.环境化学3.2.3污染生态化学

污染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态效应的化学过程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多样性、种群、群落和内分泌干扰效应。

3.环境化学包括环境化学计量学、环境化学过程模拟、人工智能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等。环境多因素分析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QuantitativeStructure-PropertyRelationship,QSPR)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QSAR)多介质环境模型大气、气溶胶、水、水生生物、土壤、植物3.2.4环境计算化学3.环境化学3.2.5环境生物化学3.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最终关注的目标是生命本身。环境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环境化学品对生命的影响的一门学科。Theultimateenvironmentalconcernisthatoflifeitself.Thedisciplinethatdealsspeciallywiththeeffectsofenvironmentalchemicalspeciesonlifeisenvironmentalbiochemistry.

毒物化学是研究有毒物质尤其是各种有毒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物组织和生物体的影响的学科。Arelatedarea,toxicologicalchemistry,isthechemistryoftoxicsubstanceswithemphasisupontheirinteractionswithbiologictissueandlivingorganisms.水圈、土壤圈、人类活动圈和技术水和水圈海洋Ocean(Saltwater)

地表水Surfacewater(Lakes,Rivers,Reservoirs)

地下水Groundwater(Underground)

水蒸汽Watervapor(Atmosphere)

极地冰Polaricecaps(Ice)

人类活动水Segmentsofanthrosphere(Boilers,Municipalwaterdistributionsystems)全球水的总量估计为13.9亿立方千米,但其中淡水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千米,除冰川和冰帽之外,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3.环境化学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是与人类直接作用的一层。地壳只有5-40公里厚。Theearthisdividedintolayers,includingthesolid,iron-richinnercore,moltenoutercore,mantle,andcrust.Thelatteristheearth’souterskinthatisaccessibletohumans.Itisextremelythincomparedtothediameteroftheearth,rangingfrom5to40kmthick.环境科学研究的是由外层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土壤圈。Environmentalscienceismostconcernedwiththelithosphere,whichconsistsoftheoutermantleandthecrust.3.环境化学地球Earth地质学Geology地质学是关于岩石圈的科学。同样,它绝大部分属于地壳中的固体矿物质部分。Geologyisthescienceofthegeosphere.Assuch,itpertainsmostlytothesolidmineralportionsofEarth’scrust.

Water;

Theatmosphereandclimate;

Livingsystems;

Moderntechnology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geosphereforlifeonearthisSoilformedbythedisintegrativeweatheringactionofphysical,geochemicalandbiologicalprocessesonrock.3.环境化学生命Life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生物科学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