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_第1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_第2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_第3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_第4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河干(gān)圮(pǐ)棹(zhào)曳(yè)铁鈀(pá)木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臆(yì)欤(y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求二石兽/于水中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朗读课文,读准停顿

佛寺前的石兽掉入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自身重量等原因,寺僧和讲学家的说法和分析都不能找到,最后根据老河兵的分析在它掉入处的上游找到了石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概·哪一句说到石兽找到了?·哪里告诉我们寺僧没找到?·根据讲学家的说法去找?找到了吗?·我们来帮忙找找三个人各自的寻找依据。看看各自理由是什么?想一想·寺僧:不得理由:沉入水底或顺水流到下游·讲学家:不得。理由:石重沙轻,埋在丢失的地方的沙下面·老河兵:得。理由:水冲石反冲之力形成坑穴,石便逆流而一直向上游翻倒。小结读课文,填下表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僧僧顺流而下讲学家原地沙下老河工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一、寺僧和讲学家说得就没道理吗?问题出在哪?

二、为什么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三、由此,你获得什么启发?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事不能根据一般的道理去主观判断,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思考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有不少都包含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依据在哪?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说明:“实践出真知”,做事不能根据一般的道理去主观判断,要多去实践,在实践中多积累经验,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

云南西双版纳的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出水面,后来,有一块大石被人炸碎,另一块随之失踪。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下游十多里的那一块。1984年4月当地报纸作了详细的报道。

事实上,不同河流或同一河流的不同地段,河床、水流等地质环境不一样,加上掉下河的东西在形状、质量的方面也有差别,往往结果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