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主要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英、法、俄三国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分析重点作品。【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讲授,结合观看影片,、课堂讨论等。第一节概述
一、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几点说明(一)浪漫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不单纯是一场文学变革运动,就象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不单纯存在于文学领域一样。(二)浪漫主义在文学领域有两种倾向: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代表着资产阶级民主派势力,而消极浪漫主义代表着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封建复辟势力。(三)浪漫主义对于文学而言是一种创作方法,它与作为社会思潮的浪漫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浪漫主义出现于18末—19初的欧洲。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自古全世界各国都有第一节概述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基础(一)社会政治状况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政变、称帝、失败波旁王朝复辟1、人们对启蒙主义的幻灭2、人民对现实的不满十九世纪初期文学(二)、社会思潮1、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天才、灵感、人的精神力量,强调自我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理想社会圣西门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三)、文学经验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法国卢梭“回归自然”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作好了准备十九世纪初期文学三、基本特征:1、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2、描写和歌颂自然原始优美的自然风光原始质朴的风土人情现实社会的丑恶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3、对中世纪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提倡“回到中世纪”
Romanticism—
Romance童话《儿童的神奇号角》《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历史小说司各特、雨果、大仲马十九世纪初期文学4、注重艺术效果
异国情调野性美、粗犷美、邪恶美不平常的人物对比、夸张的手法…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四、发展状况德国:耶拿派、海德堡派、霍夫曼等英国:湖畔派和拜伦、雪莱、济慈法国:斯达尔夫人、夏多布里昂,雨果俄国: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德国1、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耶那派”。施莱格尔兄弟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浪漫主义的主张。2、1805年以后,形成了“海德尔堡浪漫派”,其代表是布仑塔诺和阿尔尼姆。格林兄弟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收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成了典范的童话作品。3、1809年后,柏林派。霍夫曼的作品有《雄猫穆尔的人生观》、《小查克斯》等。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第二节英国文学一、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简介
1.积极浪漫主义:以拜伦、雪莱为代表.拜伦和雪莱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2.消极浪漫主义: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歌流派十九世纪初期文学二、“湖畔派”
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谄媚英国王室之作。
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于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被称为中国的湖畔派诗人,并把这一文学流派称为湖畔诗派十九世纪初期文学我在陌生人中孤独旅行我在陌生人中孤独旅行,越过海洋在异乡飘零,英格兰呵!那时我才知道,我对你怀着多深的感情。终于过去了,那阴郁的梦境!我再不愿离你远行,我只觉得随着时光流逝,我爱你爱得愈益深沉。当我在你的山谷中徜徉,曾感到内心憧憬的欢欣;我钟爱的姑娘坐在炉边,手摇纺车传来车声辚辚。暮去朝来,霞光明灭,曾照亮露西嬉游的园亭;你绿色的田野曾最后一次抚慰过她临终时的眼睛。ITraveledAmongUnknownMen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丁登寺
LineComposedaFewMilesAboveTinternAbbey
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加上长长的五个冬天!我终于又听见这水声,这从高山滚流而下的泉水,带着柔和的内河的潺潺。--我又一次看到这些陡峭挺拔的山峰,这里已经是幽静的野地,它们却使人感到更加清幽,把眼前景物一直挂上宁静的高天。这个日子又来到了,我能再一次站在这里,傍着这棵苍翠的槭树,俯览脚下,
各处村舍的园地,种满果树的山坡……三、拜伦拜伦(1788—1824)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毕生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他被歌德誉为“19世纪最富天才的诗人”,普希金奉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拜伦其人相貌英俊迷人,可惜天生跛足身体柔弱,皮肤白皙如少女,内心却如沸腾之大海才华盖世,放荡张狂,是才子又是流氓渴望荣誉,又认为荣誉对人毫无意义自称利己主义,为了爱犬写诗咒骂人类,又同情底层的工人自称有一百个情人,“天下女人一张嘴,从南吻到北”,是情场高手对人生绝望但没有停止战斗,战死希腊,是斗士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游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闲暇时刻》(1807)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大学毕业出国到欧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伦说:“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名人。”(一)生平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反对把罢工和捣毁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暴动工人辩护,不见容于英国政府。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从此结为终生好友。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动。1823年希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军筹集资金。他当选希腊军总司令,1824年4月19日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
死前遗言
不幸的希腊,我已经把自己的时间、资财和健康全部献给了它——现在把生命也一并送上!希腊、希腊,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进步人士的悲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人物拿破伦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歌德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朽,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行动者。(二)创作
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1809-1817)早期代表作。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哈罗尔德出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东方叙事诗:以东方为题材,包括《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1815)、《巴里西纳》1815》。诗中塑造了一批叛逆者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1822),后期诗作。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和《曼弗雷德》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类英雄形象。他们包括哈罗尔德、异教徒、康拉德、莱拉、阿尔普、曼弗雷德和该隐。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才识出众,意志坚强,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敢于和封建强权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看不到前途,悲愤忧郁。这类形象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斗争精神,但也有浓厚的悲观色彩。
中西英雄爱情比较
从拜伦式英雄中可以看到西方英雄有热烈奔放的爱,推崇感情。中国古代英雄一般不谈爱情,不重男女之情,也不重视夫妻感情。
《三国演义》15回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这篇长达4700多行的浪漫主义叙事长诗,不仅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生活的面貌,也反映了当时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生活特征;它既是一篇生动热情的旅途抒情日记,也是一篇评论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四章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时的诗体记录。第一、二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拿破仑战争期间,1808——1811年间第一次出游葡、西、希、阿等地的所见所闻;第三、四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滑铁卢战争以后,被迫永远离开英国,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和感想,这两章分别发表于1817年和1818年。(一)人物形象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
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使这首叙事长诗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叙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历生活,使诗人有可能随时抽出笔来描写大自然的风光,各地的风土人情,使诗人能够对时代的最重要的事件发表意见。哈洛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是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忧郁、孤独、不满现实的青年漂泊者的形象。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仍不能改变他的忧郁性格。其性格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典型特征,是拜伦思想消极面的反映。抒情主人公
这就是作者自己。抒情主人公在精神面貌上和哈洛尔德不同,他是一位感情炽烈的,精力充沛的旅行家,他在旅程中对一切面临的问题都作出积极的评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明确的。抒情主人公的积极性格特征,正是拜伦思想中强有力方面的形象反映。(二)思想意义
1.西班牙人民斗争主题对于西班牙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描写是长诗最动人的部分。拜伦在诗中再现了它的英雄形象。他严厉谴责了拿破仑的侵略战争.2.希腊主题对于在土耳其统治者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诗人特别关切。他在《游记》的第二章中以敬仰的心情回忆了希腊英勇的过去,同时又以愤慨的心情抒写了他屈辱的现在,二者成了鲜明的对照。3.阿尔巴尼亚主题对于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诗人是倍加赞颂的。4.意大利主题对于意大利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诗人也很关心。为此,他在第四章里进行了生动的描写。5.反暴政主题诗人描绘、赞扬和声援南欧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是和他反对各种形式的暴政的思想一致的。他反对拿破仑的侵略政策,也斥责“神圣同盟”的国际宪兵的勾当。更不满英国政府对欧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干涉。(四)写作特点1.强烈的抒情。《游记》情节的全部结构都是为诗人的主观抒情所决定的。2.鲜明的对比。诗人提不出改造社会的政治纲领,只是从主观幻想出发去描写一些理想的与周围日常生活现象迥然不同的世界,并以此与他那无法容忍的资产阶级现实作对比。3.自然景色的描绘。《游记》中有许多段落是描写主人公所到的国家的风景的。用大自然的壮美突出社会现实的丑恶与贫困,突出诗人对现实的鄙视态度。4.语言丰富有力,生动简洁,流畅自然。如威尼斯水城的形象描绘与古罗马奴隶角斗场面的描写。
《唐璜》
《唐·璜》(1818-1823)华兹华斯:“那本无耻的书。……它对英国人品格造成的危害,比我们时代的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厉害”。济慈:《唐·璜》是“拜伦勋爵的最后的浮华的诗篇”。《唐璜》雪莱说:“……他把末发表的《唐·璜》读了几篇给我听。非常美好。那不仅使他置身于当代诗人之上——不,还要更高些。每一句都有不朽的价值。”“这种独创的伟大,完全拒绝别人的模仿。”司各特说:“《唐璜》像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它囊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琴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除了莎士比亚之外,英国文学家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便是拜伦。这原因大半是在《唐·璜》。歌德称《唐·璜》为“绝顶天才之作。”《唐·璜》的创作目的
拜伦在致出版商麦利的信中说:“要让唐璜在欧洲旅行一趟”,“目的是使我有可能指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唐璜》《唐璜》(DonJuan1818-1823)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16548行。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他勾引西班牙司令的女儿,又在决斗中将司令刺死,进而戏弄司令的石像,最后被打入地狱。
拜伦的改造:把花花公子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了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阉割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主题思想:以唐璜的经历为线索,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人物形象:唐璜不同于拜伦陛下其他“拜伦式英雄”,是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贵族青年。艺术特色:以整个欧洲社会为历史背景,全景式反映社会生活,气势壮观,但笔触细腻。(四)拜伦诗歌的特点1、诗路广,各种诗体均有佳作抒情诗《五月之歌》叙事诗《东方叙事诗》诗体小说《唐璜》政论诗《<制压机器破坏法案>制订颂》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2、夹叙夹议,长于的讽刺;恩格斯:满腔热情辛辣讽刺现实社会的拜伦。拜伦诗歌遗产中的最有力的因素,是他的辛辣的讽刺力量。3、在口语入诗上无人企及。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涌上你蓝色眼珠,那时候,我心想,那光不就是,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在闪烁,啊,宝石的闪烁怎么能比得上,你那一瞥的灵活的光线!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四、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麦布女王》(1813)《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西风颂》(1819)《致云雀》(1820)“Owind,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雪莱生平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苏塞克斯郡小贵族家庭。他八岁就开始写诗,12岁那年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遍,但是雪莱并不像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反抗。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性》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
雪莱生平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雪莱生平1812年,他带着自己的《告爱尔兰人民书》小册子,来到爱尔兰鼓动人民起来斗争。但是却没有成功。人民对这个英格兰贵族(他长得太儒雅)不信任。于是他创作了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被马克思称为“早期工人运动之圣经”。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以仁爱和自由代替暴政。1813年,雪莱带着妻子来到都柏林,哈丽特即将分娩。雪莱为了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同意与父亲讲和。但是父亲提出一个条件:雪莱必须放弃无神论观点回牛津大学向校方认错加入基督教,并从今以后绝对服从父亲的意志。21岁的雪莱断然拒绝,这年6月,哈丽特生了个女孩。哈丽特根本无心抚育女儿,一味醉心于享乐,天天逛衣帽店为自己购置时装,渴望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所以这个孩子身体不好。这使雪莱十分生气,对妻子产生了反感甚至厌恶,夫妻间争吵不断。雪莱生平为摆脱争吵雪莱干脆外出访友,等他访友归来发现哈丽特与一个少校过往甚密。雪莱念及自己在最孤独无助时哈丽特来到自己身边,所以极力想挽回夫妻间的感情。为此雪莱表面上与父亲和解。这样他们夫妻回到菲尔德庄园。按照宗教教规,他们重新举行了盛大婚礼。哈丽特成了正式的男爵夫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却更加刺激了她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她沉溺于上流社会那种骄蹂造做的生活方式。夫妻俩已完全成为陌路。为了表示对丈夫的敌意,她干脆抛弃丈夫与孩子,和那个少校移居巴斯城。雪莱生平这一时期,雪莱结识了葛德文的女儿玛丽·葛德文,他们相爱了,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次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同年11月,哈丽特自尽,在法庭上,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了《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后来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纯洁到连最严苛的批评家也无法置喙。雪莱生平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麦布女王》相同,无法公开出版,而雪莱最成熟、结构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则被英国的评论家称为“当代最恶劣的作品,似出于恶魔之手”。雪莱生平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二)创作《解放的普罗米修斯》(诗剧)是雪莱的代表作。他创作这部诗剧时,正是欧洲“神圣同盟”这个封建集团和英国统治者残酷地压迫人民最黑暗的时期。这激起了作者的愤慨,于是利用古希腊神话素材来表达自己反抗暴政的思想。1.剧情介绍第一幕:普罗米修斯被缚高加索山,要解放人类,委托妹妹寻找“命定的时辰”第二幕:找到“命定的时辰”第三幕:时辰结束宙斯的暴政第四幕:创造共和天国----人类极乐世界
2.主题:反对专制暴政,歌颂反抗斗争,展望自由幸福社会的政治理想。诗剧把朱比特作为“神圣同盟”时期欧洲封建暴君的象征。他凶残,背信弃义,在镇压人民的血泊中建立了专制统治。他踌躇满志,自以为“权高无上,位极至尊,万物一切都已经向我屈服”,但是却又预感到统治不稳,害怕人民的反抗会动摇他的宝座。朱比特周围的形形色色“鬼怪”,象征着与封建统治者狼狈为奸的教士、政客和打手。诗人指责他们是一批“用呻吟和鲜血来豢养”的走狗。诗剧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不屈斗争的反抗者普罗米修斯的光辉形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普罗米修斯不怕威胁,不怕暴君的残酷折磨。他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暴君必然垮台。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既概括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精神和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又集中体现了诗人自己坚定的立场和伟大的品格。3、人物形象:
①普罗米修斯:马克思说:“普是哲学经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雪莱正是将他塑造成了这样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勇士、战士,他是社会理想的象征。这部诗剧不以情节见长,而是以它磅礴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奇异的场景,多彩的画面,优美精辟的语言书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英雄颂歌。在诗中,雪莱把普塑造成一个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不屈不挠地同一切权威、一切暴政、一切邪恶、一切守旧势力进行斗争的伟大勇士。他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信念忍受了三千年非人能忍的痛苦与迫害,终于赢得了时间,使咒语生效,在命定的时辰,消灭了宙斯的统治,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了全人类。使人类向理想王国——共和国进发了。3、人物形象:
②宙斯:诗人将他塑造成一个人间暴君的代表,他的恶行是人间一切暴君的恶德恶行最集中的体现者,他是“神圣同盟”和封建王权的结合体,他是社会暴政的象征。穿黑衣(日月星辰)持权杖。③阿西亚:是爱与和平的象征。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理想和向往。她希望人类和平,希望人间充满爱,也主张用爱来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战争、暴力等手段。
3、人物形象:④哈德斯:这个无形的东西是“社会规律和自然性的象征”。诗人用他来推翻宙斯是大有深意的,在诗人看来暴政本身会带来自身的毁灭,这个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诗人对此充满信心。所以在原始的这个神话故事中并没有冥王推翻宙斯的情节,他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威力不可挡的哈得斯——时辰来推翻宙斯,旨在说明这个规律——多行不义必自毙。⑤赫刺克勒斯:社会力量的象征。通过这个人物,他要说明人类是有力量战胜一切邪恶的,但要时机成熟,作者热切地盼望着这个时机。他隐含地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和新兴无产阶级力量的成长。所以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4.艺术特色:
①象征性:借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用象征性的形象和象征性的情节、象征性的场景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②浓郁的抒情风格:“这部剧以它形象的瑰丽,想象的奇幻奠定了它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上的地位。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神奇幻想的奇丽世界。这世界里有奇花异草、飞翔的精灵、美妙的音乐,又有怪石山岩、日月星辰、飞泉流瀑,能使读者或观众得到极高的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而优美绝伦的诗句则更表现出作者激越的情怀,显示出他热情奔放,雄浑壮丽的独特诗风。③语言丰富、形象优美、生动.我们读他的诗句会感到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既自然流畅,又气势逼人。
第五节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俄国自古一直是个宗法农奴制,沙皇封建制的国家。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思潮也吹进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使这个有着浓厚宗法法制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特征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学角度讲,浪漫主义文学在俄国并没有形成潮流,但也存在着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斗争。占上风的始终是积极浪漫主义。而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1799.6.6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1.皇村岁月(1811-1817):《皇村回忆》初显文学天赋。2.彼得堡3年(1817-1820):《自由颂》标志着普希金成长为自由的歌手。3.流放生活(1820-1826):《茨冈》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界碑。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完成了现实主义的定型。《致凯恩》(1825)成爱情诗的典范。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5.最后十年(1826-1837):“波尔金诺之秋”是其创作的丰收时期。维护尊严,陷入决斗阴谋,英年早逝。《上尉的女儿》(1836):取材于18世纪普加乔夫起义的历史小说。小说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一个勇敢机智、乐观坚定、热爱自由、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运动领袖。1837年,圣彼得堡谣言乱飞,称法国流氓乔治·丹特士觊觎大诗人美貌绝伦,亦风流蚀骨的太太娜塔丽娅·冈察洛娃。普希金发出战书,单挑法国人,终因枪伤不治而死。丹特士亦被诗人打伤,但很快痊愈。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与丹特士的决斗后死去。此后,俄国社会盛传,这是沙皇尼古拉一世蓄意制造的杀害案件,即沙皇故意听任丹特士激怒普希金并迫使普希金与之决斗,从而借丹特士除掉他们所仇恨的普希金。最近,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РГВИА)发现一批档案,进一步揭开了关于普希金死亡的内幕。这卷名为《御览军事司法案件报告:1837年2月到4月》的档案,是1837年俄国总检察院、最高军事法庭呈送沙皇尼古拉一世关于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事件的材料。新发现的档案材料中,正有涉及普希金决斗案件的决议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进一步佐证,在诗人普希金的死亡事件中,沙皇宫廷扮演了极为卑劣的角色。纪念碑“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所爱,是因为我曾用我的诗歌,唤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为那些倒下的人们,祈求过宽恕与同情。我为自己建立起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我的名字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它现有的一切语言,都会讲着我的名字。”我曾经爱过你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1829戈宝权译这首诗是献给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1808-1888)的。奥列尼娜(奶名安涅塔)是美术学院院长、彼得堡公共图书馆馆长、考古学家奥列宁的千金小姐。致凯恩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间: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那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那可爱的倩影。许多年代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变驱散了往日的梦想,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天仙般的倩影。1819年,普希金在彼得堡和19岁凯恩(52将军的妻子)相识,后来他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时,凯恩又来到该村附近的三山村做客,和普希金时常来往,凯恩离开时,普希金将这首诗送给她。
致凯恩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如今心灵已经开始苏醒:这时候在我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凯恩(1800-1879)别林斯基说,普希金是“第一个偷到维纳斯腰带的俄国诗人”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是普希金写得最美的一首。别林斯基说:“凯恩对他来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是纯洁之美的精灵”,她在爱的世界里,像水晶透明,像白雪洁白,使来自天国圣洁的公主。诗歌的前三节回忆他们的相见。这里“首因效应”起了作用,再写相识后的爱情萦绕,耳边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清工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采购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车库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情感破裂双方协议离婚合同样本
- 2025版钢结构工程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2025版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进口合同
- 二零二五年跑步俱乐部年度活动策划协议范本
- 2025防火卷帘门防火安全性能评估与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项目承包合同样本
- 某工业区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 江苏省社会组织网上办事系统-操作手册
- DB37-T 3079-2017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 2023版江西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1744家)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皮内针讲课课件
- 各种隔离标识
- 钢质防火门窗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路面加宽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德龙自卸车合格证扫描件(原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