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笔记资料

第一课

藤野先生

鲁迅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36—38)第一层(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写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体现其崇高品质。第三层(24—31):写弃医从文的因素:①匿名信事件;②看电影事件。第四层(32—35):写与藤野先生辞别。事例思想品质崇高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规定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并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约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故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唐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总结:本文通过对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课

我的母亲

胡适选自《胡适自传》。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

本文分段:

一、(1-4):

我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二、(5-12):重要回忆母亲的三件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严师慈母——言传)宽、韧、忍、刚——身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解决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人格的欺侮。三、(13):

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和气宽容待人,能体谅别人。(感激)○第二部分: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

(淳淳教导、严格督学)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

3、犯错的严厉处罚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除夕打发债主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解决她们的矛盾

(宽厚、和蔼、容忍,历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7、母亲受到人格欺侮的反映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欺侮)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忍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假如……假如……假如……: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有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认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白态度,又不是很绝对。总结: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规定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第四课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本文选自法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涉及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本文结构:一(1-5):托翁的外貌特性:平庸甚至丑陋。(比方和夸张联用,使得形象生动,突出特性;印象深刻鲜明,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二(6-9):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敏察深刻。(高度赞美)先抑后扬(俄国)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段落大意:

1、须发特性

2、脸部轮廓结构

3、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拜访者对他的外貌表达失望6、犀利的目光

7、富有感情8、眼睛的威力9、缺少幸福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测力

。眼皮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模糊,清醒而又无情的追寻其猎物来:表现托尔斯泰用眼睛观测社会、人生、时代,并揭示其本质。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由于锋刃无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敢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同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由于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虚伪和苦难,看清了导致痛苦的因素,尽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医生处在痛苦之中。

介绍眼睛:

精细深刻

进步思想

广阔高远

腐朽思想

比方:眼睛(本体)

喻体:珠宝、探照灯、猎鹰、晶体、匕首、猎人

目光(本体)

喻体:刚刀、手术刀、X射线、枪弹、金刚刀、黑豹、磁铁

总结:本文通过大量的比方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性,并且通过对他犀利眼光的描写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第六课

鲁迅

散文诗

选自《野草》

文章结构:青春的消息,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江南的雪(1-3):滋润美艳

冬花杂草

柔美

雪罗汉的洁白明艳

美丽且富有生机和活

蜜蜂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孤独的雪

北国的雪(4-6):壮美

随旋风蓬勃奋飞

死掉的雨

在日光中旋转升腾

雨的精魂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醒全文重点,表白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

总结: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爱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赞美了北方的雪在孤独中英勇不屈,表现了作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第九课

海燕

高尔基

前苏联(俄国)高尔基作品:《母亲》(长篇小说)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

本文线索:暴风雨的逼近

本文修辞:比方,拟人,夸张,反复

“暴风雨将要到来”,海燕傲慢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海上暴风雨的图景“暴风雨逼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勇敢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的呼唤暴风雨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傲慢的飞翔:写出了海燕矫健的姿态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写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他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反动派是纸老虎,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强化海燕兴奋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革命的到来。

海燕:傲慢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艺术形象,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

.海鸥:呻吟、飞窜、恐惊、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了

.企鹅:蠢笨,胆怯

.以上三者象征胆怯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与以上三者对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本文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

2.

丰富多彩的修辞

3.

圆熟精湛的技巧:对比,烘托

4.

句式灵活多变

5.

用词准确生动

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让暴风雨来得更剧烈些吧!: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期盼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及召唤革命者奋起反抗,赢得解放的豪情,同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注释:1《海燕》是高尔基在192023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俄国大革命爆发于192023

。总结: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这是革命者郑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第十一课

敬畏自然

严春友

议论性散文

作者在议论上层层推动一、引论:

1,人类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论历史、论关系、论智慧

二、本论(2—10):

2-4人类的智慧不值得骄傲:从航天事业来讲

从人类的结识史

从矿坑成为陷阱

宇宙中存在智慧高于我们的生物

5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6-7

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

(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8-10

宇宙有生命

三、结论:

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散文:语言富有文学色彩,运用了比方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拟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导致深刻的印象

。设问

自问自答

反问

答案在问句自身

总结:本文就人们十分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应当从主线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了,而应当敬畏自然,爱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第十五课

喂——出来

星期一题目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更富哲理,揭示本文主旨。开端:洞现——深不可测发展:议洞(探洞)——各显神通核废料喂——出来尸体破坏自然必遭报复高潮:填洞——

污水垃圾结局:洞返(漏洞)——预示劫难“洞”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警示了世人不积极彻底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更含蓄,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起的警示作用更强烈。

注解:1选自《不速之客——星期一短篇小说选》。星期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思想内容面面观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这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因此成了解决城市垃圾的最佳场合,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也飞来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各种垃圾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从作者写作目的的角度作者旨在告诉人们:不顾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两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第十六课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三个场景:

一、山野对歌(2、3):生面别开,才情智力大比拼——唱歌的人

,以人衬景。二、山路漫歌(4):即兴的自由歌唱,内容发乎于心,纯朴本色——唱歌环境,以环境衬人。(开满杂花的小山坡、歌唱的鸟儿)优美的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三、村寨传歌(5):民革展览的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唱歌场面,点面结合。唱得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2提问3互嘲互赞)

金满斗会:人多,齐;时间长;人们盛装出席;传歌;歌曲多;主角是百姓

。注解:1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边城》《萧萧》。

总结:本文通过对“云南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和艺术的品味和赞赏。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本文结构: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端午的风俗(1)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名声长远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家乡的鸭蛋(2—3)热爱家乡特色质细而油多,引袁枚文作证蛋白而柔嫩,以北京鸭蛋相比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曾经沧海难为水挂鸭蛋络子端午的鸭蛋(4—6)蛋壳装萤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怀念童年文风:淡化主题,结构疏散,自有闲适

注解:选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总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平淡悠然的笔调,有滋有味地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习俗——吃咸鸭蛋、挂鸭蛋络子,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