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预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2、培养学生观测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略)二、探讨交流1、学生观测情境图。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测到的内容。2、教学p26中的例2。师:这道题应当如何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⑶、学生独立完毕,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各组代表报告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⑸、教师将小组的报告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181818×3+18————54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毕“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毕后,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毕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毕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五、全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预习:教学内容:P79例4。教学规定: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对的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新课教学。1.P79例4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掉加上进上来的数。”三、练习设计:1.P79“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犯错,为什么?2.填上适当的数: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预习: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补充练习教学规定:1、能对的地、纯熟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500×721×4320×31000×9430×2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525269×6=65644273×5=84563.计算下面各题。(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4.课本P80第2、3题。其中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毕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三、作业:345×489×6798×369×5教学反思: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预习: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3×4表达几个几相加?2×5表达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教学结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规定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如何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二0教师:用乘法如何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教师:“0×3”教师:“0×3”表达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5×6=4×3=6×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完毕“做一做”中的题目.4.教学例题.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同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如何计算的.四、作业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预习: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对的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20×312×4200×3120×42023×3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测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如何算比较简便?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课1.教学例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如何用笔算?教师再提问:尚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简便.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规定的是什么?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四、小结(略)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预习: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的: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可以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2.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犯错。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20×450×314×21000X×56×30200×4500×3140×2800×6320×3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当如何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三、课堂练习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四、数学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教学反思: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结识预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结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测比较中,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如何分?假如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尚有别的表达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结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提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一半。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2)(3)(4)1、结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当如何分,这个1/4怎么表达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提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结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结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结识其他的分数。(2)全班集中报告。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2、完毕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毕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毕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完毕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教学反思几分之几预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测比较中,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四、教学过程:我们已经结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结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提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提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提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提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提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结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毕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达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毕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比较的?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毕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教学反思:分数的简朴计算预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计算简朴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朴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填空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朴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2、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4)提问:5/6表达几个1/6?2/6表达几个1/6?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达?用分数表达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5)让学生计算6)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练习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三、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教学反思:第八单元也许性预习:也许性(一)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拟定的,有些则是不拟定的,初步能用“一定”也许”“不也许”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也许性。2.可以列出简朴实验中所有也许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拟定性和不拟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也许、不也许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也许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也许不也许)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也许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也许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也许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毕3、报告、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也许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也许发生的,而哪些事是也许发生,也也许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也许”、“不也许”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2、3教学反思:也许性(二)预习: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教学目的:1、可以列出简朴实验所有也许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可以列出简朴实验所有也许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也许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也许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也许性大小)(1)观测、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假如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报告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报告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由于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也许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反复20次。活动报告、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记录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也许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也许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运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也许性的精确值做铺垫(由于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P1095教学反思:也许性(三)预习:教学内容:教材P107—109教学目的:4、可以列出简朴实验所有也许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假如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也许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报告、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6[1]学生说说掷出后也许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记录[4]说说从记录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也许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也许性是相等的。P1097学生讨论完毕教学反思:也许性(四)预习:教学内容:教材P110—111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也许性,知道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过程:练习二十四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也许性。进行方法同第6题。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拟定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的大小。让学生用“最不也许”和“最有也许”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第10题,猜一猜[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朴记录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第11题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第12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的大小。教学反思:实践活动掷一掷预习:一、运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拟定性和不拟定性、列举所有也许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也许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也许是2至12的所有数,不也许是1或13等数。)3.也许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也许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环节(一)示范游戏1.体验拟定现象与不拟定现象,列举所有也许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也许出现,哪些和也许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也许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也许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运用记录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因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记录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预习:简朴的组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朴的组合。教学目的:1、通过观测、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朴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朴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朴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美丽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美丽。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如何搭配最美丽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假如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报告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如何才干不久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反复不漏掉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报告报告时也许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陷,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朴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教学反思:简朴的排列(二)预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教学目的:1、通过观测、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朴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朴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朴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朴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假如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报告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如何才干不久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反复不漏掉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报告报告时也许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朴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毕。(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教学反思:简朴的组合(两两组合)预习: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测、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4、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朴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用品: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立即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毕。然后报告,并说理由。3、引导参与。4、共同探究。师:2023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师:假如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报告。4、报告时可让学生运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7、然后在互相探讨、补充。8、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9、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10、师生共同。11、小结。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15、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个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互相握手辞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