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民族中学高二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图6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28-29题。28.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9.④处的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参考答案:C
A2.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费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4.某企业集团经过对四地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公司,该公司最有可能是A.钢铁联合公司
B.医药研发公司C.食品加工公司
D.油漆化工公司15.该企业还决定建一家原料导向型加工厂,其厂址最好在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参考答案:14.B
15.A试题分析:【14题详解】丁地环保费用和地租较高,运费低,交通便利,应位于市中心,故应布局付租能力强,产值高的公司。【15题详解】原料指向型加工厂应布局在各项费用较低的甲地。3.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3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37.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参考答案:35.B
36.A
37.B江西位于湿润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土壤侵蚀,说明是流水侵蚀形成。山区主要以林业为主,植被破坏,易导致荒漠化现象发生,所以要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35.根据材料,“红色荒漠”出现在湿润地区,是因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蚀作用。风化作用、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区。36.“红色荒漠”出现在中南部山区,属于湿润地区。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底层红色岩石裸露形成。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A对。过度放牧主要出现在草原牧区,C错。开山取石破坏山体结构,风化作用不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D错。37.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B对。大力开荒种田,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会降低植物覆盖率,不利于治理荒漠化,A、C错。彻底退耕还林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D错。4.上海佘山世茂酒店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废石坑里的五星级酒店“深坑酒店”,其本身是废弃的采石场(左图),现将它改造成酒店(右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建造深坑酒店需要重点考虑的技术难题有①上海多降水,地质条件不稳定,是否影响房屋安全
②酒店地势过低,排水不畅,是否影响建造③发生意外,消防设施能否及时到位,人群能否及时疏散
④酒店建设成本过高,是否导致房价过高,游客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有关深坑酒店的建设不正确的是A.标志我国地下空间运用正向更加多元化与深层化方向发展B.能变废为宝,节省社会资源C.会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得不偿失D.我国建筑水平的象征参考答案:18.A
19.C18.酒店建设成本过高,是否导致房价过高,游客减少,不属于技术难题,故排除。该地区多雨,地势低,与外界沟通不便,人群不易疏散,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技术难题。19.深坑酒店并没有大量消耗社会资源,反而是将难以利用的废墟资源化。5.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①—湿地减少
B.②—水土流水
C.③—土地荒漠化
D.④—森林破坏12.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A.①—封沙育草,酒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②—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③—大力植构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④—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参考答案:11.C
12.B1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②是黑龙江三江平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③在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④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6.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A.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B.生物、土壤两大要素C.地貌、气候两大要素
D.地貌、生物两大要素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考点定位】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名师点睛】地貌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故地貌和气候成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7.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读“某停车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地理信息系统(GIS)能为该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A.分析和管理车位空间信息 B.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C.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 D.整合网络支付者个人信息22.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A.减少水体污染 B.缓解交通拥堵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房租参考答案:21.A
22.B21.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智能化地理分析技术,城市停车位置的数字化分析,可以动态地及时获取最近停车位的车位信息,方便停车,据此选A。22.智能化的停车系统,有利于车主尽快找到停车位,有利于缓解道路拥堵,节约时间,减少油耗,据此选B。8.日出前或日落后的绚烂天色被称为“曙暮光”。天文曙暮光是当太阳中心的高度在地平线下12°-18°之间,由高层大气散射进入低层大气的阳光(如图所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某摄影师于10月20日在重庆拍摄曙暮光美景。据此回答以下各题。3.“鸡鸣紫陌曙光寒”描述的是太阳高度角大约在地平线下12°—18°之间的天文曙暮光,该摄影师若想拍到诗文描述时刻的曙暮光,镜头方向最可能为A.东北
B.东南
C.
西北
D.西南4.太阳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天际的亮色刚好完全退去(所谓“天黑了”)或天际的亮色刚好开始(所谓“天亮了”)。那么,重庆在该日的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长最可能为(注:重庆该日的日落地方时为18:19)A.8小时58分
B.9小时30分
C.11小时02分
D.12小时参考答案:3.B
4.A3.“鸡鸣紫陌曙光寒”是日出前的曙暮光,摄影师的镜头方向是日出方位,10月20日重庆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所以镜头方向最可能为东南,B正确。4.重庆该日日落时间18:19,到夜晚真正到来地球再转18°需要72分钟,即重庆该日真正天黑的时间是19:31;由日落时间可以推算日出时间是5:41,白昼真正到来比日出时间早72分钟,即真正天亮的时间是4:29,;故重庆该日真正白天15小时2分钟,则真正夜长是8小时58分。【点睛】重庆昼短夜长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除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4分钟,太阳方位角转过1°需要4分钟。9.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32.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3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5.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参考答案:32.D
33.B
34.C
35.B【32题详解】该区域为我国模式图,东西走向的虚线为秦岭-淮河线;①②之间的虚线为贺兰山一线;②与③、④与⑤之间的虚线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⑤与⑥之间的虚线大致与武夷山相吻合。①处大致为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高原,②为黄土高原,③为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地区。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紫色土壤,湿热气候适宜茶树生长,与“山歌阵阵采茶忙”相吻合。【33题详解】①区为温带荒漠区;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区为平原地形,少泥石流、滑坡灾害;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普遍”不符合规律。【34题详解】①区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河流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干旱少雨;③区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⑥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35题详解】从题干可看出该旅游团从落叶林带到常绿林带并且穿越了一个大的山脉,通过分析可得出,只有从从②区域的渭河平原到④区域的四川盆地才符合题意。10.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增加产量
B.高纬度地区产量减少
C.低纬度地区产量增加
D.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参考答案:A11.读图8回答38—40题。38.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A.种植业、畜牧业
B.畜牧业、种植业C.畜牧业、林业
D.种植业、林业39.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C.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40.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③美化环境
④提供更多耕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38.C
39.C
40.A1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2.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23.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22.B
23.A试题分析:【22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基本原理,可判断左图中从A湖水流向甲河流,故判断A湖为外流湖,甲为外流河;右图中为乙河流流入B湖泊,故判断B为内流湖,乙为内流河。故只有B项正确。【23题详解】根据两图的比例尺,甲河流所在图示的比例尺较乙河流所在图示大,故判断在相同的等高距下,甲河流的实际水平距离较小,故判断甲河流的落差较乙河流大,即甲河流的流速较乙河流快。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和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规判断,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比例尺越大,实际距离则越小,则在等高距相同情况下,河流的落差越大。13.图为鲁尔工业区和山西煤炭外运主要线路,读图回答第46~48题:46.鲁尔工业区和山西发展经济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水源充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7.山西省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48.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②基础设施不齐全
③用地紧张
④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46.B
47.A
48.C1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参考答案:D15.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幕、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图示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1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参考答案:11.A
12.D1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居于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使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选A。12.影响农产品种类和规模的最大因素均为市场,据此选D。16.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9~10题。9.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③加强国际合作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B.煤炭出口量增加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参考答案:9-10AA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不断上升,而且能源供不应求。为了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必须采取多元化战略,如完善石油储备体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煤炭利用率等。第10题,读图可知中国原煤生产比重上升,消费比重较平稳,根据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此题选A。17.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是()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
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参考答案:D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C.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参考答案:B19.若图6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M、N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读图回答13—14题。
13.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0:00
B.8:00
C.16:00 D.20:0014.若图6是地球侧视图,MN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参考答案:B
D20.读下图,回答4~5题。4.该岛位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5.下列有关该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B.气候终年高温多雨C.河流流域面积广,水能丰富
D.居民多生活在沿海平原地区参考答案:B
D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为维持平衡的过程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C.只有到区域发展的后期,再生阶段的人地关系才是和谐的D.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参考答案:B解析:区域开发初期,人口少,对环境影响小,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此后为了寻求发展,这种协调关系被打破,人类也可能在特殊阶段自觉打破这种平衡。单纯片面抓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以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破坏为代价,这时经济发展的利益被环境的污染或恶化冲淡,人地关系不和谐。在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区域是动态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和区域外的各种联系会更为密切、广泛。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粮食商品率高
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
23.读亚洲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房屋下面建高脚架的主要目的是①减轻冻害的威胁
②减轻雨季水位上涨的威胁
③减轻室内湿气,提高舒适度
④避免风沙掩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该地气候主要特点是A.冬季温和多雨
B.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C.全年炎热干燥
D.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参考答案:1.B
2.D1.读图可知,图中房屋屋顶为起脊房屋,中部高,是为了排水,说明该地降水量较大,为了防潮和雨季水位上涨,下部建高脚架,故选B。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中房屋屋顶为起脊房屋,中部高,是为了排水,建设高脚架,说明气候潮湿,温度高,降水季节变化大,故选D。24.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32~34题。32.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33.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34.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参考答案:C
D
C25.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4—26题:24.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25.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参考答案:24.D
25.B
26.D26.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指(
)A.森林雷灾
B.乱砍滥伐
C.森林虫灾
D.毁林开荒参考答案:C二、判断题(共10分)27.珠江三角洲应重点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以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参考答案:错误28.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参考答案:A29.(判断题)不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补贴,是我国政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参考答案:错误三、综合题(共38分)30.(15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所示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但春雨就占全年河流的径流量的40%左右。1月平均气温为-15.2℃,7月平均气温为25.7℃。材料二:棉花是一种耐旱、耐盐碱、喜光照作物。新疆植棉的历史,一般认为不少于2000年,长绒棉更是其培育出的优质的棉种。每年9月以后来到新疆,到处都可看见在广阔的得田野里盛开着一片雪白的银花,把戈壁绿洲相衬得格外明丽。作为国家重要棉花产区的新疆,已连续20年实现棉花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量全国第一。农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表1是1990年和2010年的农业结构对比表(单位:%),表2是种植业内部结构对比表(单位:%)。表1年份种植业
林业牧业其他199076.4
2.620.40.6200672.3
2.021.44.3表2年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199061.920.317.8200638.348.413.3请回答:(1)读材料一,描述图中聚落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2)读材料一、二,分析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3)读材料二,说出近20年来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简要分析新疆种植业内部结构作如此调整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1)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前缘地区。该地区河流水及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3分)(2)夏季热量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耕地资源丰富;秋季雨水较少,有利于棉花采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6分)(3)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种植业、林业所占比重小幅下降,牧业比重略有上升。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调整的理由:新疆经济作物品质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经济作物效益比粮食作物高。(6分)
(2)区域棉花生产条件,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经验、政策等。新疆夏季热量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耕地资源丰富。秋季雨水较少,有利于棉花采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政策支持。(3)根据表格中数值,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所占比重小幅下降,牧业比重略有上升。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调整的原因是新疆经济作物品质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经济作物效益比粮食作物高。31.读“我国沙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沙漠面积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数字表示了我国两个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其中①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②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新疆甘肃内蒙古(2)过度农垦深居内陆,高大山地或高原阻挡水汽深入(3)“三北”防护林(体系)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漠面积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新、甘和内蒙古。(2)①处位于农牧过渡地带,②为沙漠边缘的绿洲,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农垦;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加上高大山地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深入,气候干旱。(3)为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我国正在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三北”防护林。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蔓越莓为常绿灌木,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凉爽地带的酸性泥炭土壤中。泥炭土壤是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辆租用协议书
- 临时电表移交协议书
- 2026年诺森(常州)建筑产业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
- 体育赛事免责协议书
-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技术方案
- 00后花样合同范本
- 东西转让合同协议书
- 丧葬协议书公证模板
- 乡村用地协议书范本
- 会计岗位用工协议书
- 2025年江苏安全员c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多人合伙建房合同范本
- 2025年胸膜炎护理试题及答案
- 上海购房合同(标准版)
- 2025年青海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2026届新高考英语冲刺热点复习 2025年新高考1卷阅读理解D篇说题
- 新能源公交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方案
- 2025年广东铁投集团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作快乐生活演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