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浦厂中学2021年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年11月19日,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卫星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如图所示为北斗导航系统的部分卫星,每颗卫星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轨道a、c运行两颗卫星的速率B.在轨道b、c运行的两颗卫星的周期C.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可能都是地球的同步卫星D.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一定相等参考答案:A【详解】A.根据可知,在轨道a、c运行的两颗卫星,因为ra>rc,则速率,选项A正确;B.根据,因rb>rc,则在轨道b、c运行的两颗卫星的周期,选项B错误;C.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的上空,则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都是地球的同步卫星,选项C错误;D.在轨道a、b运行的两颗卫星,因两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则不能确定其向心力的关系,选项D错误;2.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质量在为m的小球,另一端有固定轴O,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轴O无摩擦转动,已知小球通过最低点Q时,速度的大小为,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A.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且在P点受到轻杆向上的弹力
B.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且在P点受到轻杆向下的弹力
C.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且在P点不受轻杆的作用力
D.小球不可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参考答案:A3.(单选题)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梯正在加速上升,人在电梯中处于失重状态B.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C.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重力完全消失D.荡秋千时当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参考答案:D4.质量一定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不变。物块在水平力F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第1s内合力对物块做功为W1,摩擦力对物块做功为W2。则A.从第1s末到第3s末合外力做功为,摩擦力做功为B.从第4s末到第6s末合外力做功为0,摩擦力做功也为0C.从第3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4,摩擦力做功为4D.从第3s末到第4s末合外力做功为,摩擦力做功为参考答案:D5.(多选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铀核发生α衰变时,释放出α粒子和一定的能量,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这一自发释放的能量B.如果利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红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D.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参考答案:CD【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光的干涉.【分析】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是U发生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根据玻尔理论分析;干涉与衍射都是波的特性.【解答】解:A、α衰变时放出的能量比较小,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是U发生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B、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可知紫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用红光照射不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故B错误;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能量减小,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D、干涉与衍射都是波特有的性质,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故D正确.故选: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一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A、B、C、D、E、F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六个计数点,其中计数点间还有若干个点未标出,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1,BD间的距离为S2,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参考答案:
7.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mm,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照射得8条亮条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48mm,则相邻条纹间距△x=
mm;入射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有效数字).参考答案:0.64,6.4×10﹣7【考点】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根据8条亮条纹,有7个亮条纹间距,从而求得相邻条纹间距;再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x=λ求解波长的即可.【解答】解:8条亮条纹的中心之间有7个亮条纹,所以干涉条纹的宽度:△x==0.64mm根据公式:△x=λ代入数据得:λ==mm=0.00064mm=6.4×10﹣7m故答案为:0.64,6.4×10﹣78.(实验)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m/s2)参考答案:2;0.70m/s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解:设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竖直方向:2L﹣L=gT2,得到T=水平方向:v0===2代入数据解得v0=0.70m/s故答案为:2;0.70m/s9.如图所示,质量为50g的小球以12m/s的水平速度抛出,恰好与倾角为37o的斜面垂直碰撞,则此过程中重力的功为
J,重力的冲量为
N·s。
参考答案:6.4
J,0.8
N·s;10.客运电梯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电梯总质最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
N,电梯在前2s内的速度改变量△v=
m/s。参考答案:2.2×104,1.511.已知地球半径R、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则其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_。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放射性同位素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很不稳定的C,它很容易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C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生物机体中C的含量是不变的.当生物体死亡后,机体内C的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这具遗骸距今约有11460年.参考答案::解: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经过一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根据=得,n=2,即经过2个半衰期,所以t=2×5730=11460年.故答案为:;
1146013.质量相等的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通过半径皆为R的凸形桥的顶部与凹形桥底部时,两桥面各受的压力之比F1:F2=
。参考答案: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2013?黄冈模拟)某种材料的三棱镜截面ABC如图所示,底边BC水平且镀银,其中∠A=90°,∠B=60°,一束竖直向下的光束从AB边上的M点入射,经过BC面反射后,从AC边上的N点平行于BC边射出,且MN连线平行于BC.求:(Ⅰ)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Ⅱ)三棱镜的折射率.(可用根式表示)参考答案:(Ⅰ)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是15°;(Ⅱ)三棱镜的折射率是.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专题: 光的折射专题.分析: (Ⅰ)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和折射角.(Ⅱ)运用折射定律求解三棱镜的折射率.解答: 解:(Ⅰ)如图,∠A=90°,∠B=60°,∠C=30°.由题意可得∠1=∠2=60°,∠NMQ=30°,∠MNQ=60°.根据折射定律,可得:∠PMQ=∠PNQ.根据反射定律,可得:∠PMN=∠PNM.即为:∠NMQ+∠PMQ=∠MNQ﹣∠PNQ.故折射角∠PMQ=15°(Ⅱ)折射率n==答:(Ⅰ)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是15°;(Ⅱ)三棱镜的折射率是.点评: 本题是几何光学问题,作出光路图,运用几何知识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是解题的关键之处,即能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15.(7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MN为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试判断玻璃在图中哪个区域内(Ⅰ或Ⅱ)?简要说明理由.并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上标出箭头。参考答案: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根据折射定律
=n,因n>1,所以i>γ,即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应该大于折射角.如图,在图中作出法线,比较角度i和γ的大小,即可得出玻璃介质应在区域?内.箭头如图所示.(7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6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0.3kg的物体,M的中点与圆孔距离为0.2m,并知M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因数为μ=,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线转动,问角速度w在什么范围m会处于静止状态?(g取10m/s2)
参考答案:解:设物体M和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当w具有最小值时,M有向圆心运动趋势,故水平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和指向圆心方向相反,且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隔离M有:T-μMg=Mw12r
2分w1=2.9(rad/s)
2分当w具有最大值时,M有离开圆心趋势,水平面对M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隔离M有:T+μMg=Mw22r
2分w2=6.5(rad/s)
2分故w范围是:2.9rad/s≤w≤6.5rad/s。
2分17.如图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轴,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上,木板长L=11.5m.已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9(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与M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运动,已知木板的左端A点经过坐标原点O时的速度为v0=10m/s,在坐标为X=21m处的P点有一挡板,木板与挡板瞬间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而木块在此瞬间速度不变,若碰后立刻撤去挡板,g取10m/s2,求:
(1)木板碰挡板时的速度V1为多少?(2)
碰后M与m刚好共速时的速度?
(3)最终木板停止运动时AP间距离?
参考答案:【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C2【答案解析】(1)V1=9m/s(2)V共=1.8m/s,方向向左(3)19.60m解析:(1)对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有μ1(m+M)g=(m+M)a1,V02?V12=2a1s
解得:a1=1m/s2
V1=9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m=μ2g=9m/s2
aM=6m/s2m运动至停止时间为:t1=v1/am=1s此时M速度:VM=V1-aMt1=3m/s,方向向左,
此后至m,M共速时间t2,
有:VM-aMt2=amt2
得:t2=0.2s
共同速度V共=1.8m/s,方向向左
(3)至共速M位移:S1=(V1+V共)(t1+t2)/2=6.48m
共速后m,M以a1=1m/s2
向左减速至停下位移:S2==1.62m最终AP间距:X=11.5+S1+S2=11.5+6.48+1.62=19.60m
【思路点拨】(1)对木块和木板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木板碰挡板P时的速度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木板和木块碰后的加速度,m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M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最终木板停止运动时其左端A的位置坐标.18.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t0=2s,警车发动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构化思维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内容清单试题及答案
- 社会管理创新试题及答案
- 游戏化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影响力分析:2025年深度报告
- 标准推理测试题及答案
- 威海考教师编试题及答案
- 无机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 护理基础考核试题及答案
-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经贸日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2025届初三年级下学期十月份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
- 孤独症儿童评估填写范例(一表两图)
- 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多酚组分与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 (4.3.1)-3.3我国储粮生态区的分布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包装的学问》课件
- 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课件(30张PPT)
- 浅析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