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二上根课程学习_第1页
植物二上根课程学习_第2页
植物二上根课程学习_第3页
植物二上根课程学习_第4页
植物二上根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实验材料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幼根及根的横切片;玉米(ZeamaysL.)根尖的纵切片及根的横切片;毛茛(RununculusjaponicusThunb.)根的横切片;棉花(GossypiumhirsutumL.)老根的横切片;菊花、飞蓬、苍耳等的根系。第1页/共48页第一页,共49页。三、内容和方法1.根尖纵切片观察植物根尖构造(左图)第2页/共48页第二页,共49页。第3页/共48页第三页,共49页。小麦根尖压片,示根冠、分生区等结构第4页/共48页第四页,共49页。小麦根尖(示根毛区)第5页/共48页第五页,共49页。2.自制切片观察

取玉米根尖纵剖片在显微镜下加以观察,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特征。第6页/共48页第六页,共49页。1)根冠Rootcap位于根的顶端,由一群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帽状结构。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顶端分生组织

原形成层第7页/共48页第七页,共49页。根冠的功能是保护幼嫩的生长点。在根的生长过程中,根冠外部细胞不断受损,但根冠却总是保持一定的厚度,为什么?(分生区)(根冠)第8页/共48页第八页,共49页。2)分生区Zoneofcelldivision,Celldivisionzone

也称为生长点Apicalmenstem

,位于根冠的后面。这一区域的细胞形状多为方形,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位于细胞中央。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所以能见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相。第9页/共48页第九页,共49页。3)伸长区Zoneofcellelongation,Elongationzone

位于分生区的后面,由分生区细胞分裂而来。但向着根毛区方向分裂活动愈来愈弱,细胞普遍伸长,出现明显液泡。在伸长区内各组织开始分化,靠近根毛区端原生韧皮部的筛管和原生木质部的导管先后出现。第10页/共48页第十页,共49页。4)根毛区

Zoneofcelldifferentiation,

Root-hairzone,

Root-hairregione

又叫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后面,此区域的细胞已停止伸长,并分化成熟为各种不同的成熟组织,细胞各自执行自己的生理功能。这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根毛,为根的主要吸收区。第11页/共48页第十一页,共49页。扫描电镜下的根毛区第12页/共48页第十二页,共49页。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成熟区的各种结构都是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因此也称为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个部分。第13页/共48页第十三页,共49页。3.1表皮为根的最外层细胞,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壁薄,近似长方形,有时可以看到根毛。表皮细胞有无角质层覆盖?有气孔分布吗?为什么?第14页/共48页第十四页,共49页。3.2皮层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内皮层三部分。根的皮层在横切面上占有较大的宽度。外皮层位于表皮内方,为一层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无细胞间隙。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内常含有大量的贮藏物质-淀粉粒。内皮层位于皮层的最内方,由一层细胞组成,此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部分带状的增厚,叫凯氏带。第15页/共48页第十五页,共49页。3.3维管柱

又叫中柱。是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可分为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四个部分,少数植物还有髓。第16页/共48页第十六页,共49页。第17页/共48页第十七页,共49页。示维管柱第18页/共48页第十八页,共49页。第19页/共48页第十九页,共49页。示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第20页/共48页第二十页,共49页。凯氏带凯氏带的存在使得物质通过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壁的扩散途径被堵塞了。凯氏带的加厚形式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是不同的。在毛茛根中可以观察到内皮层细胞有六面加厚的情况。随着毛茛根的切片位置离开根尖越远,具有六面加厚的内皮层细胞数量增多。在其它少数双子叶植物以及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的较老的根中,内皮层细胞常具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意味着该区域物质的扩散途径已基本中断。第21页/共48页第二十一页,共49页。示毛茛根内皮层上凯氏带的加厚第22页/共48页第二十二页,共49页。凯氏带立体示意图第23页/共48页第二十三页,共49页。凯氏点第24页/共48页第二十四页,共49页。细胞膜与细胞壁在凯氏带处紧附在一起第25页/共48页第二十五页,共49页。凯氏带功能第26页/共48页第二十六页,共49页。第27页/共48页第二十七页,共49页。4、根的次生构造第28页/共48页第二十八页,共49页。4、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4.1周皮

木栓层由多层长方形的死细胞组成,细胞壁栓质化并被染成紫红色。木栓形成层细胞为一层,在外形上与新形成的、细胞壁尚未木栓化的木栓层细胞相近,而且都被染成浅绿色,常常不易区分。拴内层细胞2-3层,被染成浅绿色。组成周皮的细胞具有径向排列整齐的特征,易于辨认。第29页/共48页第二十九页,共49页。棉花老根的次生结构观察

1、周皮

2、韧皮纤维

3、韧皮部

4、韧皮射线

5、木射线

6、微管射线

7、形成层

8、次生木质部

9、初生木质部第30页/共48页第三十页,共49页。周皮第31页/共48页第三十一页,共49页。4.2次生维管组织由维管形成层活动所产生,包括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4.3维管形成层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有2-4层排列整齐而扁平的薄壁细胞组成,其中形成层细胞仅为一层,其它细胞是尚未分化成熟的木质部或韧皮部细胞。第32页/共48页第三十二页,共49页。第33页/共48页第三十三页,共49页。4.4次生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纤维成束分层排列,夹杂着筛管、伴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韧皮射线贯穿其间,其中呈喇叭状的韧皮射线是在髓射线的基础上发展的。所观察到的初生韧皮部一般被挤破,为什么?第34页/共48页第三十四页,共49页。第35页/共48页第三十五页,共49页。4.5次生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导管多数,还分布有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木射线贯穿其间并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第36页/共48页第三十六页,共49页。第37页/共48页第三十七页,共49页。第38页/共48页第三十八页,共49页。5、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通常以禾本科植物的根为例。和双子叶植物一样,在结构上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与双子叶植物的根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如:不产生形成层,没有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第39页/共48页第三十九页,共49页。5.1表皮为根的最外层细胞,细胞壁薄,排列紧密,有时可看到根毛。较老的玉米根,表皮常常消失,由内方的外皮层细胞替代行使保护功能。第40页/共48页第四十页,共49页。5.2皮层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三部分。外皮层位于表皮内方,为一到数层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无细胞间隙,细胞形态较小,在发育后期常有细胞壁的次生加厚,代替表皮行使保护功能。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较大的细胞间隙。内皮层位于皮层的最内一层,此层细胞的壁除了邻接皮层一面的细胞壁没有加厚外,其余五面都已加厚并且栓质化。在横切面上,内皮层细胞壁呈马蹄形加厚。而对着木质部束角端的部分内皮层细胞中则不具栓质化,叫做通道细胞。通过通道细胞,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可以进入维管柱。第41页/共48页第四十一页,共49页。5.3维管柱位于根的中心部分,只具有初生构造。中柱鞘紧靠在内皮层内,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木质部木质部多原型,在横切面上排成星芒状,原生木质不仅有1-2个小型导管,而大型后生木质部导管围绕着髓部排列成一圈。韧皮部由筛管、伴胞等组成,与木质部相间排列。髓由较大型薄壁细胞所组成。第42页/共48页第四十二页,共49页。第43页/共48页第四十三页,共49页。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初生根比较第44页/共48页第四十四页,共49页。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初生根比较第45页/共48页第四十五页,共49页。作业绘毛茛根部分横切面构造图,注明下列名称:表皮、外皮层、皮层、内皮层、凯氏带、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等。第46页/共48页第四十六页,共49页。思考与探索1.分析凯氏带的作用,描述所见的凯氏带的形状;在内皮层上还存在少数没有增厚的细胞,有什么生物学意义?2.分析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根毛和侧根有何不同?描述它们的形成。第47页/共48页第四十七页,共4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8页/共48页第四十八页,共49页。内容总结二、实验材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