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药课程学习_第1页
止咳化痰药课程学习_第2页
止咳化痰药课程学习_第3页
止咳化痰药课程学习_第4页
止咳化痰药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111

(一).温化寒痰药

1、半夏

2、天南星

3、旋覆花

4、白前第1页/共57页第一页,共58页。2023/2/112

(一)半夏1.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两季采挖,晒干为生半夏。第2页/共57页第二页,共58页。2023/2/1132.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3.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宽痞散结。4.主治与配伍:(1)湿痰咳喘:适用于脾不化湿的湿痰咳喘,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eg二陈汤。(2)翻胃呕吐:适用于猪等中小动物的呕吐,对湿邪所致呕吐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同用;如属胃热呕吐,可与黄连等清热药同用。第3页/共57页第三页,共58页。2023/2/114(3)胸腹肿满:用于治痰热互结造成的胸腹肿满,配合昆布治痰核、瘰疬。(4)气郁痰阻: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等。此外,生半夏外用可治疮肿,如粉末后加蛋清外敷。5.不同炮制方式入药的功效比较:

(1)法半夏: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

(2)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

(3)姜半夏:姜半夏善于止呕。第4页/共57页第四页,共58页。2023/2/115

(二)天南星

1.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第5页/共57页第五页,共58页。2023/2/1162.性味归经:苦、辛,性温,有毒,入肺、肝、脾经。3.功效: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第6页/共57页第六页,共58页。2023/2/1174.主治与配伍:(1)咳嗽:适用痰湿壅滞所致的咳嗽,常与陈皮、半夏、茯苓配伍,如导痰汤。(2)破伤风:常与防风、白芷、蝉蜕、僵蚕等配伍治破伤风。(3)疮肿:外敷可消肿散结止痛,治疮肿。第7页/共57页第七页,共58页。2023/2/118

(三)旋覆花

1.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第8页/共57页第八页,共58页。2023/2/1192.性味归经:辛、咸、微苦,性温、入肺、胃、大肠经。3.功效:降气止呕,消痰软坚。4.主治与配伍:(1)咳喘: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常与前胡、荆芥等配伍,eg金沸草散;用于热痰咳喘的实热症,常与桔梗、桑白皮等配伍,eg旋复花汤。第9页/共57页第九页,共58页。2023/2/1110(2)翻胃呕吐:适用于脾胃虚寒、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常与代赭石、半夏等配伍,eg旋复代赭汤。此外,尚有治疗家畜疮痈肿毒的作用。第10页/共57页第十页,共58页。2023/2/1111

(四)白前

1.入药部位: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须根。第11页/共57页第十一页,共58页。2023/2/11122.性味归经:其辛、甘,微温。入肺经。3.功效: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第12页/共57页第十二页,共58页。2023/2/11134.主治与配伍:(1)咳嗽偏寒者:可与紫菀、半夏等配伍;(2)咳嗽偏热者: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3)外感风寒咳嗽:常与桔梗、荆芥、陈皮等配伍;(4)风热咳嗽:常与牛蒡、桑叶等配伍;(5)肺热咳喘且痰多者:可与紫菀、贝母、马兜铃等配伍。第13页/共57页第十三页,共58页。2023/2/1114

(二)清热化痰药

1、贝母

2、瓜蒌

3、天花粉

4、桔梗

5、前胡第14页/共57页第十四页,共58页。2023/2/1115

(一)贝母(川贝、浙贝)

1.入药部位: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浙贝母的鳞。第15页/共57页第十五页,共58页。2023/2/11162.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均入肺、心经。3.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4.主治与配伍:(1)痰热咳嗽:川贝多用于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浙贝多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喘,可与栀子、桔梗等同用,如贝母散。(2)疮痈肿毒:常用浙贝,与花粉、连翘、蒲公英等同治疮痈、乳痈。第16页/共57页第十六页,共58页。2023/2/11175.川贝与浙贝的异同:共性:均能清化热痰。不同点: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能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浙贝母:苦寒泄降,辛散性优,能清肺化痰止咳,尚能清热散结,多用于肺热咳嗽,以及痈疡初起。第17页/共57页第十七页,共58页。2023/2/11186.贝母与知母的比较:共性:皆有润肺之功,用于肺咳喘。不同点:贝母:为清化热痰药,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知母:为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第18页/共57页第十八页,共58页。2023/2/1119

(二)瓜蒌(栝楼)1.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可用全瓜蒌、瓜蒌皮或瓜蒌籽入药。第19页/共57页第十九页,共58页。2023/2/11202.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胃、大肠经。3.功效:清热化痰,利气散治,润肠通便。第20页/共57页第二十页,共58页。2023/2/11214.主治与配伍:(1)肺热咳喘:用于肺热痰多咳喘,常与知母、浙贝、栀子等配伍,eg瓜蒌平喘散,治牛肺热咳喘。(多用瓜蒌皮)。(2)胸膈作痛:用于痰热互结的胸膈作痛,常与半夏、黄连等配伍。(3)乳痈:用于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常与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连翘等合用,治母畜乳房肿痛。(多用全瓜蒌)。第21页/共57页第二十一页,共58页。2023/2/1122(4)肠燥便秘:用于粪便干燥,常与麻仁、李仁、枳壳等同用。(多用瓜蒌仁)。[附]天花粉即瓜蒌根。1.清热解毒,消肿,治疮黄肿毒。2.清热生津,治热病口渴,很少化痰。3.坠胎作用。第22页/共57页第二十二页,共58页。2023/2/1123

(三)桔梗

1.入药部位: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第23页/共57页第二十三页,共58页。2023/2/11242.性味归经:味苦、辛,性辛。入肺经。3.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4.主治与配伍:(1)咳嗽: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痰多咳嗽,如杏苏散和桑菊饮。(2)肺痈:适用于治疗肺痈咳嗽喘急,鼻脓腥臭,多与鱼腥草、冬瓜子等配伍。此外,还能升提肺气,疏通胃肠,并能载药上行。第24页/共57页第二十四页,共58页。2023/2/1125

(四)前胡

1.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第25页/共57页第二十五页,共58页。2023/2/11262.性味归经:味苦,性辛,微寒。入肺经。3.功效: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4.主治与配伍:(1)气喘:适用于肺热壅盛引起的痰多气喘,多与知母、贝母、杏仁等同用。(2)咳嗽:多与牛蒡子、桔梗等配伍。4.前胡与柴胡的比较:相同点:皆可疏散风热。不同点:前胡:降气祛痰。柴胡:疏肝理气,升举阳气。第26页/共57页第二十六页,共58页。2023/2/1127

(三)止咳平喘药

1、杏仁

6、葶苈子

2、紫菀

7、马兜铃

3、款冬花8、枇杷叶

4、百部

9、白果

5、紫苏子10、洋金花第27页/共57页第二十七页,共58页。2023/2/1128

(一)杏仁

1.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杏的成熟种子。第28页/共57页第二十八页,共58页。2023/2/11292.性味归经: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3.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4.主治与配伍:(1)咳喘:风寒咳嗽,多与细辛、麻黄等配伍;燥热咳嗽,多与桑叶、沙参等同用,如桑杏汤;肺热咳喘,多与麻黄等合用,eg麻杏甘石汤。(2)肠燥便秘:常与麻仁、当归、枳壳等同用,如润肠丸。第29页/共57页第二十九页,共58页。2023/2/11302.甜杏仁与苦杏仁的功效差异:苦杏仁:治疗实证咳喘即感冒咽喉痰多之证。甜杏仁:甘可以补,可治疗肺虚咳嗽。第30页/共57页第三十页,共58页。2023/2/1131

(二)紫菀

1.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茎。第31页/共57页第三十一页,共58页。2023/2/11322.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入肺经。3.功效:温肺下气,化痰止咳。第32页/共57页第三十二页,共58页。2023/2/11334.主治与配伍:①风寒咳嗽:多与冬花、苏子、麻黄、法夏、杏仁,生姜等配伍;②肺热咳喘:多与栀子、黄芩、葶苈子、极兰根、花粉等同用,eg紫菀散;③劳伤咳喘:多与麦冬、五味子、沙参、杏仁、苏子等配伍。第33页/共57页第三十三页,共58页。2023/2/1134

(三)冬花(款冬花)1.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阴干入药。第34页/共57页第三十四页,共58页。2023/2/11352.性味归经:辛,温。入肺经。3.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第35页/共57页第三十五页,共58页。2023/2/11364.主治与配伍:

①肺热咳嗽:常与橘红、法半夏等同用,eg橘红散。

②风寒咳嗽:常与麻黄、桂枝、桑白皮、等同用,如治马风寒作啌方。

③暴咳:可与贝母、桑白皮等配伍,eg款冬花汤。第36页/共57页第三十六页,共58页。2023/2/1137

(四)百部

1.入药部位: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块根。第37页/共57页第三十七页,共58页。2023/2/11382.性味归经:本品味甘、苦,性微温,入肺经。3.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第38页/共57页第三十八页,共58页。2023/2/11394.主治与配伍:⑴外感咳嗽:多配伍桔梗、荆芥、紫菀等。⑵阴虚久咳:常配百合、麦冬、沙参、地骨皮等。⑶肺热咳嗽:多配知母、贝母、黄芩、栀子等。⑷劳伤咳嗽时:常配百合、补骨脂、骨碎补等。第39页/共57页第三十九页,共58页。2023/2/1140

(五)苏子(紫苏子)1.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成熟种子。第40页/共57页第四十页,共58页。2023/2/11412.性味归经:辛,温。入肺经。3.功效:下气定喘,润肠通便。第41页/共57页第四十一页,共58页。2023/2/11424.主治与配伍:(1)痰壅咳喘:适用于鼻脓量多、食欲减少的咳喘,多与莱菔子、白芥子同用,eg三子养亲汤。(2)肠燥便秘:多与麻仁、蒌仁、杏仁同用。第42页/共57页第四十二页,共58页。2023/2/1143

(六)葶苈子

1.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南葶苈子)和腺茎独行菜(北葶苈子)的成熟种子。第43页/共57页第四十三页,共58页。2023/2/11442.性味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大肠经。3.功效:泻肺定喘、利水消肿。4.主治与配伍:

(1)气喘:适用于痰饮壅滞的咳嗽喘急。eg葶苈散,治马肺喘方。

(2)水肿:适用于胸腹积水,尿不利的实证水肿,常配苏子、车前子、防已等。第44页/共57页第四十四页,共58页。2023/2/1145

(七)马兜铃(兜铃、斗铃)1.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成熟果实。第45页/共57页第四十五页,共58页。2023/2/11462.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入肺、大肠经。3.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第46页/共57页第四十六页,共58页。2023/2/11474.主治与配伍:(1)肺热咳喘:单用有效,也可与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杏仁等同用。(2)阴虚久咳:,常与阿胶、炙甘草配伍,eg补肺阿胶汤。第47页/共57页第四十七页,共58页。2023/2/1148

(八)枇杷叶

1.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第48页/共57页第四十八页,共58页。2023/2/11492.性味归经:苦、凉。入肺、胃经。3.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第49页/共57页第四十九页,共58页。2023/2/11504.主治与配伍:(1)咳喘:治风热咳嗽,可与前胡、桑叶等配伍;治燥热咳喘,可与桑白皮、沙参等同用;治实热咳喘,可与知母、贝母等配伍。(2)呕吐:适用于胃热呕吐,可与麦冬、竹茹、芦根等同用第50页/共57页第五十页,共58页。2023/2/1151

(九)白果(银杏)

1.入药部位: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第51页/共57页第五十一页,共58页。2023/2/11522.性味归经:甘、苦、涩,性平,有毒。归肺经。3.功效:敛肺定喘,收涩除湿。第52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