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通气课程学习_第1页
正压通气课程学习_第2页
正压通气课程学习_第3页
正压通气课程学习_第4页
正压通气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压通气复苏装置的应用第1页/共33页第一页,共34页。正压通气复苏3-2

有效通气是心肺复苏步骤中

最重要的

唯一的

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步骤第2页/共33页第二页,共34页。正压通气的指征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心率<100次/分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难或持续紫绀给CPAP或常压给氧后SpO2不能维持在目标值——正压通气应在出生1分钟内开始目标氧饱和度值生后导管前SO2标准

1分钟60%~65%2分钟65%~70%3分钟70%~75%4分钟75%~80%5分钟80%~85%10分钟85%~95%第3页/共33页第三页,共34页。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自动充气式气囊气流充气式气囊T-组合复苏器第4页/共33页第四页,共34页。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储氧器第5页/共33页第五页,共34页。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储氧器100%第6页/共33页第六页,共34页。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储氧器第7页/共33页第七页,共34页。自动充气式气囊优点:气囊始终充盈,即使没有气源减压阀避免过度充气缺点:面罩须密闭才有效通气需储氧器才可供给浓度氧不能常压给氧不能提供呼气末正压第8页/共33页第八页,共34页。检查自动充气式气囊

用手掌堵住面罩或气体出口并挤压气囊手掌是否感觉到有压力?压力计是否显示?减压阀是否打开?放开时气囊是否迅速充盈?

如果不是,需检查气囊有无破裂或漏气?压力计未连接、口开?是否减压阀故障?

第9页/共33页第九页,共34页。T-组合复苏器(T-Piece)第10页/共33页第十页,共34页。T-组合复苏器优点:预设PIP、PEEP更稳定压力可延长供气时间尤其适于早产儿复苏缺点:需压缩气源过程中不易改变压力空氧混合仪第11页/共33页第十一页,共34页。

检查T-组合复苏器压力设置堵塞T型管气体输出端(连接面罩端),但不堵塞T型管帽的开口PEEP的读数是否在5cmH2O?再同时堵塞T型管帽开口吸气峰压是否在20~25cmH2O?如果压力不正确T型管气体输出端是否密闭?气源导管是否连至气体入口?气流量是否足够?气体出口(近端)是否断开?最大压力、吸气峰压或PEEP是否设置正确?第12页/共33页第十二页,共34页。调节T-组合复苏器T-组合复苏器的压力由可调节的瓣膜控制,吸气压力由一个旋钮调节。PEEP由T型管帽的转盘调节。第13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4页。脉搏氧饱和度仪正压通气时应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可同时显示心率和氧饱和度第14页/共33页第十四页,共34页。正确放置脉搏氧饱和度仪传感器心脏、头颅、右上肢的血来源于主动脉的动脉导管前部分,称为动脉导管前血为测量灌注心脏和脑部血液的氧饱和度,传感器应连至右手或右腕部左上肢和双下肢接受来自动脉导管后的主动脉血,可能混有经动脉导管分流的、含氧低的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常较低3-15动脉导管在主动脉的开口第15页/共33页第十五页,共34页。正确放置脉搏氧饱和度仪传感器传感器光源朝向体表放置后要包裹覆盖传感器,以避开室内光线如果脉搏氧饱和度仪不显示稳定的脉搏,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应先连接新生儿端,后连接仪器端,更快速显示数字第16页/共33页第十六页,共34页。给氧的建议新生儿窒息低氧造成组织损害,过多的氧也对新生儿有害,用21%氧复苏效果与100%氧相同足月儿和胎龄≥35周的早产儿起始复苏用21%的氧胎龄<35周的早产儿询证依据证明,用空气复苏不能达到要求的氧饱和度建议起始复苏用稍高于空气的氧浓度(21%~30%),我国指南建议21%~40%第17页/共33页第十七页,共34页。给氧的建议正压通气过程中,根据氧饱和度,用空氧混合仪调整给氧浓度,达到标准氧饱和度。可避免血氧过高或过低流量计调至10L/min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要提高到100%第18页/共33页第十八页,共34页。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1min60%~65%2min65%~70%3min70%~75%4min75%~80%5min80%~85%10min85%~95%

第19页/共33页第十九页,共34页。正压通气的压力如有压力表监测,开始PIP20-25cmH2O,或出生头几次可30-40cmH2O无压力表则以达到胸廓起伏和心率增加为标准第20页/共33页第二十页,共34页。面罩的放置大小合适必须覆盖:下颌尖口鼻第21页/共33页第二十一页,共34页。面罩的放置单手法解剖型面罩:面罩自下颌下部向上罩住口鼻,用拇指、食指环绕面罩边缘,其余3指放在下颌角下并轻轻上抬下颌。均匀用力下压面罩使其与面部密闭圆形面罩:操作者握住面罩主干而不是边沿(压边缘会变形及漏气)另一只手操作复苏囊或T-组合复苏器双手法双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面罩向面部用力,每只手其余3指放在下颌骨角轻抬下颌助手负责用复苏囊或T-Piece正压通气3-22第22页/共33页第二十二页,共34页。正压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吸:呼=1:1.5~2大声记数以保证每分钟40-60次呼吸第23页/共33页第二十三页,共34页。对正压通气反应的评估开始正压通气后,首先观察胸廓是否起伏如有起伏,继续正压通气30秒后评估心率如无起伏,做矫正通气步骤第24页/共33页第二十四页,共34页。矫正通气步骤(MRSOPA)

操作顺序:M:调整面罩:面颊和鼻梁部最易漏气R:摆正体位: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完成M和R后尝试通气,如仍无胸廓运动,进行下步S:吸引口鼻:稠厚分泌物阻塞,可吸引O:打开口腔:微张口完成S和O后再尝试通气,如胸廓仍无运动,进行下步P:增加压力:可每次增5-10cmH2O,直到胸廓运动在完成P后尝试通气,如胸廓仍无运动,进行下步A:替代气道:完成5步仍无胸廓运动,气管导管或喉罩气道有起伏,继续通气30秒有起伏,继续通气30秒矫正通气后,如胸廓有运动,有效通气30秒后再评估第25页/共33页第二十五页,共34页。对正压通气反应的再评估30秒有效正压通气后评估心率:心率≥100次/min,逐渐减少压力和频率如有效的自主呼吸,则停止正压通气如氧饱和度未达到目标值,可常压给氧心率60-99次/min,继续正压通气

必要时再矫正通气,可考虑气管插管心率<60次/min再评估通气技术,必要时再矫正通气气管插管,增加氧浓度至100%,开始胸外按压第26页/共33页第二十六页,共34页。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胃胀气时抬升膈肌,妨碍肺的充分扩张引起胃返流和吸入经口插入胃管以减轻胃胀气第27页/共33页第二十七页,共34页。插入胃管:物品8F胃管10mL注射器胶带第28页/共33页第二十八页,共34页。经口插入胃管:测量长度第29页/共33页第二十九页,共34页。插入胃管:方法经口插入胃管插入后连接注射器,轻轻抽吸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开放用胶带把胃管固定在婴儿面颊部第30页/共33页第三十页,共34页。团队合作如果已给予正压通气,至少需要2位合格的复苏人员摆正体位:放置肩垫,使患儿头轻仰伸位呈鼻吸气位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助手在床旁连接脉搏氧饱和度仪于新生儿右手监测胸廓运动监测心率的反应第31页/共33页第三十一页,共34页。第4课结束第32页/共33页第三十二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第三十三页,共34页。内容总结正压通气复苏装置的应用。呼吸暂停或喘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