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传统习俗张_第1页
浙江各地传统习俗张_第2页
浙江各地传统习俗张_第3页
浙江各地传统习俗张_第4页
浙江各地传统习俗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知道什么是传统习俗吗?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你知道的传统习俗。第1页/共17页第一页,共18页。过年穿新衣端午节要吃粽子第2页/共17页第二页,共18页。

传统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在历史沿袭中巩固下来的、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第3页/共17页第三页,共18页。一、有趣的生活习俗

浙江人的吃、穿、住、行等生活细节中,都体现着浓郁的传统生活习俗。走进江南水乡绍兴,你就能看到头戴乌毡帽的乌篷船船夫。第4页/共17页第四页,共18页。

乌毡帽早在清朝时期就很盛行了,它形如大碗,里外乌黑,毛毡厚实,不易浸水,不易沾上污泥,戴在头上能遮风、挡雨,在厚实的翻边处还可以夹烟、放钱。第5页/共17页第五页,共18页。

仔细观察,在我们日常的饮食、服饰、居住、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方面有哪些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的传承。第6页/共17页第六页,共18页。二、多样的生产习俗

在浙江温州苍南,每年早稻成熟之际,农事就有“尝新”的习俗。农民将刚成熟的稻谷捋下来,晒干春米,煮成新米饭。然后在院子中央摆一张小桌或茶几,放一盘茄子、一盘豇豆和一碗新米饭,点上香烛,插在新米饭上,祭祀神明祖先,也叫“敬天地”。祭祀完后,还要“尝新酒”,酒席上除了鱼肉、鸡鸭糕饼外,也必定有茄子和豇豆。因为茄子开花必结果,而豇豆是豆类中豆英最长的,并且成对而生。吃茄子和豇豆,有“开花必有实”“并蒂绵长”之意。“尝新”习俗,寄托了勤劳朴实的农家人企盼来年丰收的美好心愿。第7页/共17页第七页,共18页。

通过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在当地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劳作中,有哪些传统的生产习俗流传至今,有哪些习俗已经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第8页/共17页第八页,共18页。三、悠久的节庆习俗

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西施"抛蚕花第9页/共17页第九页,共18页。蚕花庙会盛况第10页/共17页第十页,共18页。金华的“胡公庙会”第11页/共17页第十一页,共18页。

相传北宋时的兵部侍郎胡则是永康方岩人。他清正廉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三举行胡公庙会。庙会那天,鼓乐翻天,彩旗飘飘。“打罗汉”“十八蝴蝶”“高跷”“十八狐狸”“三十六行”“莲花落”“九曲珠”等娱神节目热闹非凡。头戴彩花、服饰新颖的信徒们紧随在“胡公”神像后面,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胡公庙会”的由来第12页/共17页第十二页,共18页。

每年清明、中秋、除夕前后,来自江浙沪各地的成千上万只捕鱼船(俗称网船),都汇集到嘉兴莲泗荡参加“水上祭祀”。这一古老而又壮观的景象就是远近闻名的刘王庙庙会,又称“网船会”。嘉兴的“网船会”第13页/共17页第十三页,共18页。

莲泗荡“网船会”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4页/共17页第十四页,共18页。

了解当地的节庆习俗,搜集这些习俗背后的有趣故事,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第15页/共17页第十五页,共18页。谢谢第16页/共17页第十六页,共1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7页/共17页第十七页,共18页。内容总结你知道什么是传统习俗吗。在浙江温州苍南,每年早稻成熟之际,农事就有“尝新”的习俗。农民将刚成熟的稻谷捋下来,晒干春米,煮成新米饭。因为茄子开花必结果,而豇豆是豆类中豆英最长的,并且成对而生。“尝新”习俗,寄托了勤劳朴实的农家人企盼来年丰收的美好心愿。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