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水痘的相关知识_第1页
猩红热水痘的相关知识_第2页
猩红热水痘的相关知识_第3页
猩红热水痘的相关知识_第4页
猩红热水痘的相关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述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第1页/共56页第一页,共57页。2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第2页/共56页第二页,共57页。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点:季节性—温带为冬春季节好发年龄—5-15岁3流行病学第3页/共56页第三页,共57页。4A组溶血链球菌侵入咽峡炎菌血症猩红热皮肤化脓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淋巴结炎脑膜炎.迁徙脓肿.肺炎风湿热肾炎第4页/共56页第四页,共57页。临床表现潜伏期:2-3天(1-7天)特征性表现:三主症发热中毒症状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5第5页/共56页第五页,共57页。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性,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相一致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可先于皮疹出现6第6页/共56页第六页,共57页。7第7页/共56页第七页,共57页。

8第8页/共56页第八页,共57页。临床表现皮疹:出疹时间:发热第2天开始发疹出疹顺序:耳后、颈、上胸部24小时内蔓及全身典型皮疹: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粟粒疹:带有白色脓头,不易破溃线状疹(Pastia线):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摩擦出血出血性皮疹:严重病例口周苍白圈:颜面部充血,无皮疹,口周充血不明显9第9页/共56页第九页,共57页。10第10页/共56页第十页,共57页。皮疹11第11页/共56页第十一页,共57页。12第12页/共56页第十二页,共57页。13第13页/共56页第十三页,共57页。14第14页/共56页第十四页,共57页。线状疹15第15页/共56页第十五页,共57页。口周苍白圈16第16页/共56页第十六页,共57页。口周苍白圈17第17页/共56页第十七页,共57页。临床表现皮疹:48小时达高峰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片状脱皮草莓舌:发疹同时舌乳头肿胀,初期被白苔.杨梅舌:2-3天后舌苔脱落,称杨梅舌自然病程约1周18第18页/共56页第十八页,共57页。19第19页/共56页第十九页,共57页。20第20页/共56页第二十页,共57页。21第21页/共56页第二十一页,共57页。22第22页/共56页第二十二页,共57页。23第23页/共56页第二十三页,共57页。24第24页/共56页第二十四页,共57页。25第25页/共56页第二十五页,共57页。预防控制传染源:病人6日隔离治疗,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苄星青霉素预防性肌注。26第26页/共56页第二十六页,共57页。护理(1)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产品。高热时可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发病早期给抗菌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27第27页/共56页第二十七页,共57页。护理(2)皮疹护理出疹期皮肤瘙痒时,忌用肥皂水擦洗,给剪短指甲,穿纯棉、宽大、柔软内衣,勤换洗,勿搔抓,以防抓伤皮肤。大快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用手撕剥,以免撕破皮肤引起感染。(3)病程2~3周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眼睑水肿、血尿及关节肿痛等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28第28页/共56页第二十八页,共57页。

水痘第29页/共56页第二十九页,共57页。概述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第30页/共56页第三十页,共57页。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第31页/共56页第三十一页,共57页。疾病分类典型水痘不典型水痘:(1)大疱型水痘;(2)出血性水痘;(3)新生儿水痘;(4)成人水痘。第32页/共56页第三十二页,共57页。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第33页/共56页第三十三页,共57页。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很强。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易感者接触后80%~90%发病。第34页/共56页第三十四页,共57页。典型水痘:水痘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成人少见。潜伏期10~21日,一般为14日左右。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日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第35页/共56页第三十五页,共57页。发热1~2日后即进入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第36页/共56页第三十六页,共57页。部分皮疹从斑疹→丘疹→疱疹→开始结痂,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该病待征之一。疱疹稍呈椭圆形,2~5mm大小,疱疹基部有一圈红晕,当疱疹开始干结时红晕亦消退,皮疹往往很痒。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第37页/共56页第三十七页,共57页。水痘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数日后从疱疹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无继发感染者痂脱后不留瘫痕,痂刚脱落时留有浅粉色凹陷,尔后成为白色。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第38页/共56页第三十八页,共57页。

第39页/共56页第三十九页,共57页。

第40页/共56页第四十页,共57页。

第41页/共56页第四十一页,共57页。

第42页/共56页第四十二页,共57页。隔离患儿: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其中上学或入托的小儿,一般可在家中隔离,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第43页/共56页第四十三页,共57页。避免用手抓破疱疹:特别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疱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指甲剪短,保持双手清洁。止痒: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紧,太热了出汗会使皮疹发痒。清洁皮肤后,在长水痘的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第44页/共56页第四十四页,共57页。注意消毒与清洁: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第45页/共56页第四十五页,共57页。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到医院。定时开窗: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玻璃可阻挡杀灭病毒的紫外线)。物理退烧:水痘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来退烧,以免发生可怕的并发症。第46页/共56页第四十六页,共57页。水痘和蚊虫叮咬的区别第47页/共56页第四十七页,共57页。

第48页/共56页第四十八页,共57页。

第49页/共56页第四十九页,共57页。

第50页/共56页第五十页,共57页。

第51页/共56页第五十一页,共57页。

第52页/共56页第五十二页,共57页。第53页/共56页第五十三页,共57页。总结蚊虫叮咬包块特征:一般只出现在裸露的皮肤表面。块状红疙瘩,偶有水疱,质实且韧,与正常皮肤触感无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在无蚊虫的环境下,包块数量不增加,且没有向水疱发展的趋势。水痘疱疹特点:椭圆形,2~5mm大小,疱疹基部有一圈红晕。疱疹壁较薄易破,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皮薄馅大。”随着疾病进展,数量增多,逐渐蔓延至躯干。第54页/共56页第五十四页,共57页。谢谢您的观看THANKYOUFORYOURWATCH第55页/共56页第五十五页,共5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6页/共56页第五十六页,共57页。内容总结1。传播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