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核细胞的细胞内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
细胞内区室化是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之一.
细胞内膜被分为三类结构: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膜包被的各种细胞器1.Plasmamembrane2.Cytoplasmicmatrix3.Pinocytoticvesicle4.Mitochondria5.Endoplasmicreticulum6.Ribosomes7.Lysosomes8.Vacuoles9.Golgiapparatus10.Centrioles11.Nuclearmembrane12.Nucleus13.Nucleolus第1页/共120页第一页,共121页。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与功能一、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二、细胞质基质的组成
三、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第2页/共120页第二页,共121页。一、细胞质基质的涵义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matrix):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匀浆物组分,先后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后,存留在上清液中的主要是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生物化学家多称之为胞质溶胶。
第3页/共120页第三页,共121页。细胞质基质的体积占细胞的一半。第4页/共120页第四页,共121页。第5页/共120页第五页,共121页。1、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
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2、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3、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4、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选择性的降解
(1)蛋白质的修饰
(2)控制蛋白质的寿命
(3)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4)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三、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第6页/共120页第六页,共121页。第7页/共120页第七页,共121页。第8页/共120页第八页,共121页。第9页/共120页第九页,共121页。第10页/共120页第十页,共121页。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三、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11页/共120页第十一页,共121页。
与原核细胞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由内膜构成的功能区隔。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①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②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第12页/共120页第十二页,共121页。内膜系统将细胞中的生化合成、分泌和内吞作用连接形成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在内质网合成的蛋白和脂质通过分泌活动进入分泌小泡运送到工作部位;细胞通过内吞途径将细胞外的物质送到溶酶体降解。胞外分泌RegulatedSecretory分泌调节示意图调节分泌途径组成分泌途径膜泡运输途径第13页/共120页第十三页,共121页。一、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
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空腔形成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第14页/共120页第十四页,共121页。内质网的形态第15页/共120页第十五页,共121页。内质网的化学组成第16页/共120页第十六页,共121页。内质网的类型第17页/共120页第十七页,共121页。内质网的结构第18页/共120页第十八页,共121页。微粒体第19页/共120页第十九页,共121页。第20页/共120页第二十页,共121页。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根据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结构类型:1、糙面内质网(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颗粒(核糖体)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功能结构。主要功能: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在分泌细胞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非常发达。第21页/共120页第二十一页,共121页。
2.光滑内质网(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sER)表面没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称光滑内质网,常呈分支管状或小泡状。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第22页/共120页第二十二页,共121页。(二)内质网的功能
ER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合成的。
蛋白质合成
脂类的合成
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sER的功能第23页/共120页第二十三页,共121页。
1.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有些蛋白质刚合成不久便转移至内质网膜上,继续进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包括:⑴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酶、抗体、多肽类激素、胞外基质成分等;⑵膜的整合蛋白:细胞质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膜上的膜蛋白;⑶构成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溶酶体和植物液泡中的酸性水解酶、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固有的蛋白。
第24页/共120页第二十四页,共121页。
2.脂质的合成内质网合成的构成细胞所需要的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膜脂,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合成磷脂所需要的三种酶(酰基转移酶、磷酸酶、胆碱磷酸转移酶)都定位于内质网膜上。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几分钟后,就由细胞质基质一侧转向内质网腔面,这种转运可能借助一种磷脂转位因子(phospholipidtranslocator)或称转位酶(flippase)来完成。胆碱磷酸酯转移酶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磷脂酸盐二磷酸甘油酯酰基转移酶磷脂转位因子第25页/共120页第二十五页,共121页。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向其它膜转运主要有两种方式:⑴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⑵凭借水溶性的载体蛋白-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exchangeproteins,PEP)在膜之间转运磷脂。
内质网膜小泡细胞质膜第26页/共120页第二十六页,共121页。3.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发生的主要化学修饰作用有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基化。糖基化的作用:1.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2.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3.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才能正确折叠.第27页/共120页第二十七页,共121页。糖基化伴随多肽合成同时进行,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在内质网腔面,寡糖链连接在插入膜内的磷酸多萜醇上,当与糖基化有关的氨基酸残基出现后,通过在膜上的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ferase)的作用,将寡糖基由磷酸多萜醇转移到相应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第28页/共120页第二十八页,共121页。第29页/共120页第二十九页,共121页。第30页/共120页第三十页,共121页。储藏方式活动方式脂类耦联的寡聚糖第31页/共120页第三十一页,共121页。4.新生肽的折叠与装配不同的蛋白质在内质网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不能正确折叠的畸形肽链或未装配成寡聚体的蛋白质亚单位,一般不能进入高尔基体。内质网腔是非还原性的内腔,易于二硫键形成;正确折叠涉及驻留蛋白:具有KDEL(赖天谷亮)或HDEL(组天谷亮)信号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PDI)切断二硫键,帮助新合成的蛋白重新形成二硫键并处于正确折叠的状态。结合蛋白(Bindingprotein,Bip,chaperone)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或未装配好的蛋白亚单位,并促进重新折叠与装配。第32页/共120页第三十二页,共121页。二硫键形成氧化脱氢非正确折叠带型重新整理带型第33页/共120页第三十三页,共121页。5.内质网的其它功能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内分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
肝细胞的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肝细胞中存在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系,在这些酶的作用下,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和代谢产物处理为溶于水的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储存钙离子: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Ca2+泵入肌质网腔中。第34页/共120页第三十四页,共121页。电镜下观察高尔基体是由一些(常常为4~8个)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在一起,扁囊多呈弓形、半球形或球形,膜囊周围有大量的大小不等的囊泡结构;高尔基体多分布在细胞核的附近趋于细胞的一个极;高尔基体一般显示有极性,可区分出靠近细胞中心的顺面(cisface)或形成面(formingface)或凸面(convexity);远细胞中心的另一面,称之为反面(transface)或成熟面(maturingface)或凹面(concave)。囊腔二、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35页/共120页第三十五页,共121页。第36页/共120页第三十六页,共121页。第37页/共120页第三十七页,共121页。
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细胞器:位置、方向、物质转运与生化极性;高尔基体至少由互相联系的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能划分出更精细的间隔1、高尔基体顺面膜囊(cis)或顺面网状结构(CGN)顺面膜囊是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结构。RER(蛋白质和脂类)(蛋白质KDEL或HDEL)CGN;蛋白丝氨酸残基发生O--连接糖基化;跨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结构域的酰基化;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medialGolgi)由扁平膜囊与管道组成,形成不同间隔,但功能上是连续的、完整的膜囊体系。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第38页/共120页第三十八页,共121页。3、高尔基体反面的膜囊(trans)及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TGN)TGN中的低pH值;标志酶CMP酶阳性。TGN的主要功能:①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运输;②某些“晚期”的蛋白质修饰(如唾液酸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的硫酸化及蛋白原的水解加工)在蛋白质与脂类的转运过程中的“瓣膜”作用,保证单向转运。4、周围大小不等的囊泡高尔基体周围常见大小不等的囊泡。其顺面一侧的囊泡可能是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的物质运输小泡,称之为或称管状小泡丛VTCs。反面可见到体积较大的分泌泡与分泌颗粒,将经过高尔基分类与包装的物质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第39页/共120页第三十九页,共121页。第40页/共120页第四十页,共121页。第41页/共120页第四十一页,共121页。回收逃逸蛋白到ER定位于ER的逃逸的蛋白第42页/共120页第四十二页,共121页。(二)高尔基体的功能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蛋白酶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第43页/共120页第四十三页,共121页。1.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参与细胞分泌活动:rER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ER腔COPⅡ运输泡进入CGN在medialGolgi中加工在TGN形成分泌泡运输与质膜融合、排出。蛋白质的分选及其转运的信息仅存在于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本身溶酶体酶的分选:M6P高尔基体反面膜囊的M6P受体。在肝细胞中溶酶体酶还存在不依赖于M6P的另一种分选途径。第44页/共120页第四十四页,共121页。参与细胞分泌活动第45页/共120页第四十五页,共121页。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蛋白质的糖基化类型
两种糖基化形式的比较
蛋白质糖基化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蛋白聚糖的合成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合成纤维素和果胶质第46页/共120页第四十六页,共121页。N-连接寡糖与O-连接寡糖的区别N-连接寡糖O-连接寡糖连接的基团-NH2-OH连接的氨基酸残基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第一个糖残基N-乙酰葡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糖链长度5~25个糖残基1-4个寡糖基,最多5~6个合成部位糙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糖基化方式合成好的寡糖链一次性连接糖残基单个添加第47页/共120页第四十七页,共121页。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类、多数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都是糖蛋白,而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没有糖基化修饰。糖蛋白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都没有模板,靠不同的酶在细胞不同间隔中经历复杂的加工过程才能完成。糖基化的主要作用是蛋白质在成熟过程中折叠成正确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多羟基糖侧链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对多数分选的蛋白质来说,糖基化并非作为蛋白质的分选信号。进化上的意义:寡糖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限制了其它大分子接近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这就可能使真核细胞的祖先具有一个保护性的外被,同时又不象细胞壁那样限制细胞的形状与运动。蛋白质糖基化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第48页/共120页第四十八页,共121页。3.蛋白酶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无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切除N-端或两端的序列成熟的多肽;蛋白质前体高尔基体水解同种有活性的多肽,如神经肽等;含有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前体高尔基体加工成不同的产物;同一种蛋白质前体不同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加工不同的多肽;加工方式多样性的可能原因: ①确保小肽分子的有效合成; ②弥补缺少包装并转运到分泌泡中的必要信号; ③有效地防止这些活性物质在合成它的细胞内起作用。第49页/共120页第四十九页,共121页。第50页/共120页第五十页,共121页。三、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Lysosome为deDuve与Novikoff1955年发现。Peroxisome由Rhodin1954在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第51页/共120页第五十一页,共121页。
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溶酶体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二)溶酶体的功能(三)溶酶体的发生(四)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第52页/共120页第五十二页,共121页。溶酶体(lys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根据溶酶体的不同生理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和残余体(residualbody)。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第53页/共120页第五十三页,共121页。初级溶酶体呈球形不含明显的颗粒物质,外面由一层脂蛋白膜围绕。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如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酯酶、磷脂酶、磷酸酶和磷酸脂酶等,酶的最适pH值为5左右。溶酶体膜在成分上也与其它生物膜不同:⑴嵌有质子泵,借助水解ATP释放出的能量将H+泵入溶酶体内,以形成和维持酸性的内环境;⑵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⑶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第54页/共120页第五十四页,共121页。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胞饮泡或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分别称之为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和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二者都是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进入次级溶酶体的物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其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供细胞代谢利用。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小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可通过类似胞吐的方式将内容物排除细胞。
第55页/共120页第五十五页,共121页。动物细胞溶酶体系统示意图第56页/共120页第五十六页,共121页。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2.防御功能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⑴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⑵在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常常含有摄入的分泌颗粒,可能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⑶某些特定细胞编程性死亡及周围活细胞对其清除;⑷精子的顶体(acrosome)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在受精过程中的能溶解卵细胞膜。
二、溶酶体的功能第57页/共120页第五十七页,共121页。溶酶体酶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并经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然后转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中寡糖链的甘露糖残基发生磷酸化形成M6P,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和TGN膜上存在M6P受体,将溶酶体的酶与其它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至溶酶体中。
(三)溶酶体的发生
第58页/共120页第五十八页,共121页。1、溶酶体酶蛋白的M6P(mannose6-phosphate,M6P)标记
糖基化
进入内质网后进行N-连接糖基化,经加工后形成带有8个甘露糖残基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残基的糖蛋白转运到高尔基体。
信号斑(signalpatch)
溶酶体酶蛋白多肽形成的一个特殊的三维结构,它是由三段信号序列构成的,可被磷酸转移酶特异性识别。
第59页/共120页第五十九页,共121页。第60页/共120页第六十页,共121页。●甘露糖磷酸化的酶
将磷酸基团添加到溶酶体酶的甘露糖的第六位碳上的反应是由两种酶催化的:
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N-acetyglucosaminephosphotransferase);
N-乙酰葡萄糖苷酶,功能是切除N-乙酰葡萄糖胺。
第61页/共120页第六十一页,共121页。TherecognitionofalysosomalhydrolaseinGolgiandmannosephosphorylation第62页/共120页第六十二页,共121页。●磷酸化反应
反应中磷酸基的供体是UDP-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glucosamine,GlcNAc),甘露糖残基磷酸化的位点是第六位碳原子。每个溶酶体酶蛋白至少有一个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
第63页/共120页第六十三页,共121页。2、溶酶体酶的M6P分选途径
M6P受体蛋白(M6Preceptorprotein)
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反面网络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
第64页/共120页第六十四页,共121页。Transportofnewlysynthesizedhydrolasestolysosomes第65页/共120页第六十五页,共121页。溶酶体酶的合成及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RER)高尔基体cis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M6P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高尔基体trans-膜囊和TGN膜(M6P受体)溶酶体酶分选与局部浓缩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N-乙酰葡萄糖苷酶磷酸化识别信号:信号斑溶酶体形成的M6P途径
第66页/共120页第六十六页,共121页。
依赖于M6P的分选途径的效率不高,部分溶酶体酶通过运输小泡直接分泌到细胞外。
在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依赖于钙离子的M6P受体,同样可与胞外的溶酶体酶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酶送至前溶酶体中,M6P受体返回细胞质膜,反复使用。
还存在不依赖于M6P的分选途径(如酸性磷酸酶、分泌溶酶体的perforin和granzyme)
3、分选途径多样化第67页/共120页第六十七页,共121页。第68页/共120页第六十八页,共121页。(四)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microbody),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动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
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结晶状的核心第69页/共120页第六十九页,共121页。Rhodin1954年发现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异质性,由单层膜围绕而成。特点:含过氧化氢酶(标志酶)和一至多种依赖黄素(FAD)的氧化酶,已发现40多种氧化酶。氧化酶特点是将底物氧化后生成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酶又利用H2O2去氧化其它底物。RH2+O2→R+H2O2
H2+H2O2→R+2H2O第70页/共120页第七十页,共121页。1、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区别过氧化物酶体的特征:⑴和溶酶体形态大小类似,所含尿酸氧化酶等呈晶格状结构;⑵含有氧化酶类;⑶内环境pH值为7左右;⑷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经分选与装配形成;⑸识别的标志酶为过氧化氢酶。第71页/共120页第七十一页,共121页。过氧化物酶体与初级溶酶体的特征比较第72页/共120页第七十二页,共121页。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在动物中:①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②具有解毒作用,过氧化氢酶氧化有害物质,饮入的酒精1/2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为乙醛。在植物中:①参与光呼吸,将光合作用的副产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②在萌发的种子中,进行脂肪的β-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由异柠檬酸裂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加入三羧酸循环。因涉及乙醛酸循环,又称乙醛酸循环体。第73页/共120页第七十三页,共121页。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
过氧化物酶体经分裂后形成子代的细胞器,子代的过氧化物酶体 还需要进一步装配形成成熟的细胞器。
组成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均由核基因编码,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然后转运到过氧化物酶体中。
过氧化物酶体蛋白分选的信号序列(Peroxisomal-targetingsignal,PTS):
PTS1为Ser-lys-leu,多存在于基质蛋白的C端。
PTS2为Arg/Lys-Leu/lle-5X-His/Gln-leu,存在于某些基质蛋白N-端。
过氧化物酶体膜上存在几种可与信号序列相识别的可能的受体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的膜脂可能在内质网上合成后转运而来。
第74页/共120页第七十四页,共121页。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二、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三、膜泡运输
第三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第75页/共120页第七十五页,共121页。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1975年Blobel和sabatini等提出了信号假说(signalhypothesis),即分泌性蛋白N端作为序列信号肽(signalsequence或signalpeptide),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信号识别颗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停泊蛋白,DP)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第76页/共120页第七十六页,共121页。BlobelwithmembersofhislaboratoryGünterBlobelBlobel等(1975)提出信号假说,认为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指导蛋白质转至内质网上合成,获199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第77页/共120页第七十七页,共121页。蛋白质转移到内质网合成涉及以下成分:1、信号肽:
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有的可位于中部。一般15~35个氨基酸残基:N端含有至少1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含有6-12个疏水氨基酸;C端具有可被信号肽酶识别的位点。
作用:①通过与SRP的识别和结合,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②通过信号序列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膜转运。
又称开始转移序列(starttransfersequence)。第78页/共120页第七十八页,共121页。
信号肽(signalpeptide):引导新合成的肽链转移到内质网上合成的信号序列称为信号肽,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26个氨基酸残基,含有6-15个连续排列的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三部分。由于信号肽又是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的一段序列,又称开始转移序列(starttransfersequence);信号肽没有严格的专一性,目前尚未发现共同的信号序列。旦赖--------色缬苏笨异丝丝亮亮笨亮笨----丝丝丙络丝------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第79页/共120页第七十九页,共121页。第80页/共120页第八十页,共121页。3、SRP受体(停泊蛋白,dockingprotein)ER膜的整合蛋白,异二聚体:α亚基亲水性位于细胞质面;β亚基疏水性嵌入内质网膜内。可使SRP-信号肽-新生肽链-核糖体的复合体连接到ER膜上,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停泊在ER上。第81页/共120页第八十一页,共121页。
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为信号肽,指导分泌蛋白到内质网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信号识别颗粒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停泊蛋白)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信号识别颗粒第82页/共120页第八十二页,共121页。
4.转位因子(
translocon),由3-4个Sec61蛋白构成的通道,直径2nm。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三种类型的Sec61,即α、β和γ。
5.停止转移序列(stoptransfersequence),又称终止转移肽,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阻止肽链继续进入网腔,成为跨膜蛋白。新生蛋白链接子因子第83页/共120页第八十三页,共121页。第84页/共120页第八十四页,共121页。第85页/共120页第八十五页,共121页。第86页/共120页第八十六页,共121页。三、跨膜蛋白的形成单次跨膜蛋白:由内部信号序列或停止转移序列+N-信号肽产生内含信号序列(internalsignalsequence)
它不位于N-末端,但具信号序列的作用。它可作为蛋白质共翻译转移的信号被SRP识别,同时它也是起始转移信号。第87页/共120页第八十七页,共121页。内部信号序列在膜蛋白穿膜时,总保持信号序列中含正电荷多的一端朝向细胞质基质面,导致膜蛋白在内质网上取向的不对称性。第88页/共120页第八十八页,共121页。二次跨膜蛋白:含有一个内部信号序列和一个停止转移序列;多次跨膜蛋白:含多个内部信号序列和停止转移序列。
第89页/共120页第八十九页,共121页。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功能信号序列输入细胞核-Pro-Pro-Lys-Lys-Lys-Arg-Lys-Val-脯-脯-赖-赖-赖-精-赖-缬输出细胞核-Leu-Ala-Leu-Lys-Leu-Ala-Gly-Leu-Asp-Ile-输入线粒体+H3N-Met-Leu-Ser-Leu-Arg-Gln-Ser-Ile-Arg-Phe-Phe-Lys-Pro-Ala-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输入质体+H3N-Met-Val-Ala-Met-Ala-Met-Ala-Ser-Leu-Gln-Ser-Ser-Met-Ser-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Gly-Gln-Pro-Leu-Ser-Pro-Ile-Thr-Leu-Ser-Pro-Phe-Leu-Gln-Gly-输入过氧化物酶体-Ser-Lys-Leu-COO-输入内质网+H3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Glu-Val-Phe-Gln-返回内质网-Lys-Asp-Glu-Leu-COO-(KDEL)由质膜到内体Tyr-X-X-Φ第90页/共120页第九十页,共121页。二、蛋白质分选途径与类型
蛋白质分选的途径:
1、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
2、共转运翻译途径: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中,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有其膜泡运送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第91页/共120页第九十一页,共121页。翻译后转运非分泌途径共翻译转运的蛋白质分泌途径途径1表示核基因编码的mRNA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途径2表示合成的蛋白质不含信号序列,并留在细胞质基质中。途径3.4.5分别表示通过跨膜转运方式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途径6.表示通过门控转运方式转运至细胞核。途径7表示核基因编码的mRNA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与内质网膜结合并完成蛋白质合成(途径8)。途径9表示以膜泡运输方式从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体。途径12、11、10表示以膜泡运输方式分选至质膜、溶酶体和分泌到细胞表面。第92页/共120页第九十二页,共121页。(二)信号肽与共翻译
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跨膜蛋白的起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
起始转移序列:蛋白质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除作为信号被SRP识别外,还具有起始穿膜转移的作用。
停止转移序列:肽链中还有某些序列与内质网膜具有很强的亲合力而结合在脂双层之中,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称为停止转移序列。
内部信号序列: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起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的数目决定多肽跨膜次数第93页/共120页第九十三页,共121页。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血型蛋白LDL受体流感病毒HA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激素受体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蔗糖神经源蛋白高尔基体半乳糖转移酶高尔基体硅铝酸转移酶流感HN蛋白细胞色素P450G蛋白连接因子受体葡萄糖转座子电压门Ga2+通道第94页/共120页第九十四页,共121页。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peptidase初生肽链开启易位子第95页/共120页第九十五页,共121页。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易位子第96页/共120页第九十六页,共121页。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第97页/共120页第九十七页,共121页。
肽链中的某些序列与内质网膜有很强的亲和力。而结合在内质网膜的脂质双层中且不再转入内质网腔中的肽链序列,称为停止转移序列(stoptransfersequence)。
跨膜蛋白的类型及其取向第98页/共120页第九十八页,共121页。(三)导肽与后转移基本的特征: 指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信号序列称为导肽。某些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至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称后转移(posttranslocation)。蛋白质跨膜转移过程需要ATP使多肽去折叠,还需要一些蛋白质的帮助(如热休克蛋白Hsp70)使其能够正确地折叠成有功能的蛋白。
第99页/共120页第九十九页,共121页。precursor前体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质转运图示第100页/共120页第一百页,共121页。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的蛋白质第101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1页。蛋白质分选的类型:
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的核输入和输出;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转运。门控转运跨膜转运膜泡转运第102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1页。第103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1页。
三.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是蛋白运输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到多种不同膜泡定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1、COPII包被小泡介导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运输,顺向运输;2、COPI包被小泡负责将蛋白从高尔基体内质网,逆向运输;3、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介导从高尔基体TGN质膜、胞内体、溶酶体或植物液泡等的运输;在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也负责将物质从质膜内吞泡(细胞质)
胞内体溶酶体运输。网格蛋白胞内体配体的受体包被出牙第104页/共120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1页。在细胞的膜泡运输中,粗面内质网相当于重要的物质供应站,而高尔基体是重要集散中心。由于内质网的驻留蛋白具有回收信号,即使有的蛋白发生逃逸,也会保留或回收回来,所以有人将内质网比喻成“开放的监狱”(openprison)。高尔基体在细胞的膜泡运输及其随之而形成的膜流中起枢纽作用,因此高尔基体聚集在微管组织中心(MTOC)附近并在高尔基体膜囊上结合有类似动力蛋白的蛋白质,从而使高尔基体维持其极性。同样,内质网、溶酶体、分泌泡和细胞质膜及胞内体也都具有各自特异的成分,这是行使复杂的膜泡运输功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膜泡中又必须保证各细胞器和细胞间隔本身成分特别是膜成分的相对恒定。第105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1页。膜泡运输是特异性过程,涉及多种
蛋白识别、组装-去组装的复杂调控膜泡融合是特异性的选择性融合,从而指导细胞内膜流的方向选择性融合基于供体膜蛋白与受体膜蛋白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运输小泡寻靶:SNARE假说Rab蛋白在小泡运输与融合中的调节作用小泡融合模型
第106页/共120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1页。运输小泡寻靶:SRNRE假说
Rothman和他的同事发现动物细胞融合需要一种可溶的细胞质蛋白,叫做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融合蛋白(N-ethylmaleimide-sensitivefusionprotein,NSF)以及其他几种可溶性NSF附着蛋白(solubeNSFattachmentprotein,SNAP),NSF/SNAP能够介导不同类型小泡的融合,说明它没有特异性。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另外的膜蛋白提供的,这种蛋白称为SNAP受体(SNAPreceptor)蛋白,或称为SNARE,它可以作为膜融合时SNAP的附着点。每一种运输小泡都有一个特殊的v-SNARE(vesicle-SNAPreceptor)标志,能够同适当的靶膜上的t-SNARE(target-SNAPreceptor)标志相互作用。第107页/共120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1页。膜泡锚定与融合的特异性是通过转运泡膜上的蛋白和靶膜上的蛋白相互作用获得的第108页/共120页第一百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小区广告摊位承包合同
- 建筑劳务合作合同书
- 姿势评定及康复治疗
- 区块链在跨境供应链中的优势与挑战
- 2025至2030中国鸡爪凤爪市场销售策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高考政治:主观题10种题型解题技巧
- 2025至2030中国镇静催眠药市场销售渠道及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 从政策视角探讨如何用好区块技术促进企业发展
- 2025年新学期教师教研工作计划(6篇)
- 大学武术协会工作计划书(7篇)
- 《消防器材使用教程》课件
- 《小儿静脉穿刺》课件
- DB11-T 212-2024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托盘贸易合作合同范例
- 劳动节安全教育家长会
- 品类运营管理
-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合同
- 我的家乡浙江衢州
- 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答案
- 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特征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国开-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