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鉴别_第1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鉴别_第2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鉴别_第3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鉴别_第4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鉴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物鉴别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生物学、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药典所收载的药物项下的鉴别试验方法,仅适用于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用以证实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它与分析化学中的定性鉴别有所区别。2.特点

第1页/共126页第一页,共127页。(2)药物鉴别不只由一项试验就能完成,而是采用一组试验项目(2个或2个以上)全面评价一个药物,力求使结论正确无误。第2页/共126页第二页,共127页。

(3)药物鉴别通常选用综合分析试验法,用化学鉴别法、仪器分析法、生物检定法等不同方法鉴别同一种供试品,综合做出判断。一般每种药品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第3页/共126页第三页,共127页。

药物鉴别采用的方法应是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并且简单可行、快速。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别方法。二、常用鉴别方法第4页/共126页第四页,共127页。1、特点:化学鉴别法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是药物鉴别时最常用的方法。2、鉴别依据:根据药物与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离子反应或官能团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生成不同沉淀,放出不同气体,呈现不同荧光,从而做出定性分析结论。(一)化学鉴别法第5页/共126页第五页,共127页。(1)干法干法系指将供试品加适当试剂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一般是高温)进行试验,观测此时所发生的特异现象。常用的方法有焰色试验和加热分解试验。3、类型: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化学鉴别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类型。第6页/共126页第六页,共127页。

焰色试验:利用某些元素所具有的特异焰色,可鉴别它们为哪一类盐类药物。

方法为: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使火焰显出特殊的颜色。

例如:钠为鲜黄色,钾为紫色。在临床使用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大多为其钠盐或钾盐,鉴别时利用钠、钾盐的焰色反应。第7页/共126页第七页,共127页。

加热分解: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加热使供试品分解,生成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例如:舒林酸的加热分解(取本品约15mg,置试管中,小火加热数分钟),产生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并能使湿润的碘-淀粉试纸蓝色消褪。第8页/共126页第八页,共127页。(2)湿法湿法系指将供试品和试剂在适当的溶剂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发生易于观测的化学变化,如颜色、沉淀、气体、荧光等。第9页/共126页第九页,共127页。

呈色反应鉴别法:系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常用的反应类型有:①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②异羟肟酸铁反应——

多为芳酸及其酯类、酰胺类;③茚三酮呈色反应——

脂肪氨基;④重氮-偶合显色反应——

芳伯氨基或能产生芳伯氨基;⑤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及其他颜色反应。第10页/共126页第十页,共127页。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常用的反应有:①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和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不同形式的沉淀;②与硫氰化铬铵(雷氏盐)的沉淀反应多为生物碱及其盐,具有芳香环的有机碱及其盐;③其他沉淀反应。第11页/共126页第十一页,共127页。

荧光反应鉴别法:常用的荧光发射形式有①药物本身可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②药物溶液加硫酸使呈酸性后,可见光下发射荧光;③药物和溴反应后,于可见光下发射出荧光;④药物和间苯二酚反应后,发射出荧光及药物经其他反应后,发射荧光。第12页/共126页第十二页,共127页。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①大多数的胺(铵)类药物、酰脲类药物以及某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胺)气;②化学结构中含硫的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③含碘有机药物经直火加热,可生成紫色碘蒸气;④含醋酸酯和乙酰胺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乙酸乙酯的香味。第13页/共126页第十三页,共127页。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药典中常用的一种药品鉴别方法,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药物采用此法鉴别的有546种。鉴别时一般采用对比法,即按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通过对比吸收光谱的特征数据、吸收度或吸收系数、吸收光谱的一致性等进行鉴别。(二)仪器鉴别法第14页/共126页第十四页,共127页。(1)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及不同波长的吸收度比值。例如:丙酸倍氯米松,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浓度为20g/ml的溶液,依法测定,在239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为0.57~0.60;在239nm与263nm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应为2.25~2.4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15页/共126页第十五页,共127页。(2)测定吸收系数。药品在一定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可用于药品的鉴别。

例如:甲砜霉素,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浓度为200g/ml的溶液,依法测定,在266nm和276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系数分别为25~28和21.5~23.5;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ml,加水稀释成20ml后,在224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系数为370~400。第16页/共126页第十六页,共127页。(3)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的比值。

取不同吸收峰或吸收谷处的吸收度的比值作为鉴别的依据。由于溶液浓度和吸收池厚度均相同,因此用此法可消除浓度和厚度的影响。例如:维生素B12的鉴别,《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361nm处的吸收度与278nm处的吸收度比值应为1.70~1.88,361nm处的吸收度与550nm处的吸收度比值应为3.15~3.45。第17页/共126页第十七页,共127页。

(4)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用上述几种方法鉴别时,无法发现吸收曲线其他部分的差异。必要时可将浓度相同的试样与标准品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扫描其吸收光谱,对比其一致性;也可利用文献中的标准图谱对照。如《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二部连翘中连翘甙的紫外吸收标准图谱(图4-1),用此标准图谱来比较吸收光谱的一致性。第18页/共126页第十八页,共127页。图4-1连翘甙的紫外吸收图谱第19页/共126页第十九页,共127页。

特点:红外吸收光谱法(IR)是一种专属性很强、应用广泛(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鉴别方法。作用:主要用于组成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鉴别,特别是结构复杂、用化学方法不易鉴别的药物。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中几乎所有的原料药都采用本法鉴别,采用此法鉴别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共有593种。2.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20页/共126页第二十页,共127页。

鉴别方法:时采用标准图谱对比法,即在药典规定的条件下测定供试品的图谱,然后与《药品红外光谱集》对照。对照时一般先看最强峰的吸收位置、形状、数目等是否一致,然后再检查中等强度缝和弱吸收峰是否对应,如果供试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照品的图谱完全一致,一般可认为是同一种化合物。第21页/共126页第二十一页,共127页。

为了确保鉴别结果准确无误,药典一般不单独用本法进行鉴别,常与其他理化方法联合进行鉴别。如:《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一部苯酚鉴别项下规定: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照下述方法试验。第22页/共126页第二十二页,共127页。(1)取溶液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蓝紫色。(2)取溶液5ml,加溴试液,即生成瞬即溶解的白色沉淀,但溴试液过量时,即生成持久的沉淀。(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图4-2)一致。第23页/共126页第二十三页,共127页。图4-2苯酚的红外光吸收谱图第24页/共126页第二十四页,共127页。

薄层色谱法(TLC)是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一块具有光洁表面的玻璃板、塑料片或铝基片上,形成以均匀薄层(厚度0.25~1mm),待点样、展开后,各组分在薄层上得到彼此分离的方法,也是目前药典中收载最多的药品鉴别方法之一。《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TLC法用于鉴别的已达1523项,二部199项。3.薄层色谱法

第25页/共126页第二十五页,共127页。

鉴别原理:同一种药物在同样条件下的薄层色谱行为是相同的,依此可以鉴别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鉴别时将供试品和对照品按中国药典规定,用同种溶剂配成同样浓度的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显色,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第26页/共126页第二十六页,共127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广泛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和真伪鉴别。《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采用HPLC鉴别的有484种。4.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27页/共126页第二十七页,共127页。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用其进行药品鉴别时,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试验,根据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主峰保留时间(tR)的一致性进行判断。(图4-3、图4-4)。第28页/共126页第二十八页,共127页。图4-3绿原酸标准品色谱图

图4-4

样品色谱图第29页/共126页第二十九页,共127页。(1)概述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规定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或融熔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初熔至全熔经历的温度范围。熔点是药品的重要物理常数,常用于药物鉴别。如:巴比妥类、生物碱类的一些药物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已经规定用熔点测定法鉴别。5.熔点测定法

第30页/共126页第三十页,共127页。(2)测定方法①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方法;②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方法;③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方法。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第31页/共126页第三十一页,共127页。(3)测定装置熔点测定采用内热式熔点测定装置(图4-5),该装置将电热丝直接浸入传温液体内,利用调压变压器控制电热丝的电压,以间接控制传温液的温度和升温速率,并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另外,该装置简单,使用方便,重现性好,而且能准确控制升温速率。第32页/共126页第三十二页,共127页。图4-5内热式熔点测定装置1.温度计2.烧杯3.传温液4.电热丝5、瓷板或玻环6.磁力搅拌器7.橡皮塞8.铜丝9.玻璃管10、可调压的变压器第33页/共126页第三十三页,共127页。

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有机药物(如维生素C、葡萄糖、地高辛等)的液体或溶液,能引起旋光现象。平面偏振光通过这类液体或溶液,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旋转的度数,称为旋光度。偏振光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6.旋光度测定法第34页/共126页第三十四页,共127页。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为:式中,为比旋度;

c为每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的质量,g/100ml;为测定管长度,dm;

α为实验测得的旋光度;

t为测定时的温度,规定测定温度为20℃。第35页/共126页第三十五页,共127页。比旋度为旋光性物质的物理常数,故测定有旋光性药物的旋光度可以作为药物鉴别的依据。测定比旋度应在ChP.2005规定的条件(温度、浓度、溶剂、波长等)下测定,然后用测定结果与ChP.2005中对应的比旋度比较是否一致。当测定波长为589.3nm,即使用黄色钠光,

测定温度为20℃时,比旋度又可用来表示。第36页/共126页第三十六页,共127页。例:精密称取经干燥得本品5.4592g,置100ml的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2dm测定管,测定波长为589.3nm,在20℃时测得旋光度为+2.3°,问该氯霉素的比旋度是否符合规定?=+21.07°

ChP.2005中氯霉素的性状项下规定氯霉素无水乙醇溶液比旋度为+18.5~+21.5°该氯霉素的比旋度为+21.07°,符合药典规定。解:第37页/共126页第三十七页,共127页。测定注意事项比旋度的测定可用自动旋光仪和目视旋光仪,目前国内常采用的自动旋光仪为WZZ-1S型。操作时注意:①每次测定前应以溶剂作空白校正,测定后,再校正1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如第2次校正时发现零点有变动,则应重新测定旋光度。②配制溶液及测定时,均应调节温度至20±0.5℃(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③供试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溶液应不显浑浊或含有混悬的小粒。如有上述情形时,应预先滤过,并弃去初滤液。第38页/共126页第三十八页,共127页。第二节一般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其真伪的方法。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例如,经一般鉴别反应的钠盐试验,证实某一药物为钠盐,但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甲酸钠或者是其他某一种钠盐药物。第39页/共126页第三十九页,共127页。

《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及《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附录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所包括的项目基本相同,主要有: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类、无机金属盐类、有机酸盐、无机酸盐等。第40页/共126页第四十页,共127页。(一)与三氯化铁的反应

1.原理

水杨酸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和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若在强酸性中,配位化合物分解生成游离水杨酸。

一、水杨酸盐的鉴别第41页/共126页第四十一页,共127页。目前反应机制尚未确定,一般多以下式表示:本反应极为灵敏,只需取稀溶液进行试验,如取用量大,颜色很深时,可加水稀释后观察。第42页/共126页第四十二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第43页/共126页第四十三页,共127页。

(二)其他鉴别反应

1.原理

水杨酸不溶于水(0℃时溶解度为1g/1500L),故供试液加酸即析出游离水杨酸。第44页/共126页第四十四页,共127页。

由于水杨酸的酸性大于醋酸,故能与醋酸铵作用释出醋酸,而本身形成铵盐溶解。反应式为:

析出的水杨酸亦可经冷水洗涤、干燥后测定熔点(158~161℃)。第45页/共126页第四十五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乙酸铵试液中溶解。第46页/共126页第四十六页,共127页。二、丙二酰脲类的鉴别(一)与银盐的反应

1.原理

丙二酰脲类在碳酸钠试液中形成钠盐而溶解,再与硝酸银试液起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继而产生不溶性的二银盐沉淀。第47页/共126页第四十七页,共127页。反应式为:第48页/共126页第四十八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约0.1g,加碳酸钠试液1ml与水10ml,振摇2min,滤过,滤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振摇沉淀溶解;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第49页/共126页第四十九页,共127页。

1.原理

丙二酰脲分子中具有-CONHCONHCO-(酰脲)的结构,与铜盐作用,能产生类似双缩脲的显色反应,与吡啶和硫酸铜作用,显紫色。(二)与铜盐的反应

第50页/共126页第五十页,共127页。反应式为:第51页/共126页第五十一页,共127页。

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约50mg,加吡啶溶液(1→10)5ml,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1ml,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第52页/共126页第五十二页,共127页。1.原理

有机氟化物经氧瓶燃烧法破坏,为碱性溶液吸收成为无机氟化物,在pH4.3溶液中无机氟化物与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结合成蓝紫色的螯合物。三、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第53页/共126页第五十三页,共127页。反应式为:第54页/共126页第五十四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约7mg,照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与氢氧化钠(0.01mol/L)6.5ml为吸收液,待燃烧完毕后,充分振摇;取吸收液2ml,加茜素氟蓝试液0.5ml,再加含有12%乙酸钠的稀乙酸溶液0.2ml,用水稀释至4ml,加硝酸亚铈试液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第55页/共126页第五十五页,共127页。1.原理(1)在酸性溶液中,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生成SO2,可将硝酸亚汞还原,析出金属汞而显黑色。四、亚硫酸盐与亚硫酸氢盐的鉴别第56页/共126页第五十六页,共127页。

若为硫代硫酸盐,遇酸也可分解放出SO2而显相同反应,但在放出SO2时,同时有白色沉淀(S)产生。第57页/共126页第五十七页,共127页。

(2)碘被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还原,颜色消褪。 第58页/共126页第五十八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1)取供试品,加盐酸,即发生二氧化硫的气体,有刺激性特臭,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试液,碘的颜色即消褪。第59页/共126页第五十九页,共127页。1.原理

托烷生物碱类药物均显莨菪酸结构的反应,供试品与发烟硝酸共热,生成黄色的三硝基(或二硝基)衍生物,冷后,加醇制氢氧化钾少许,生成醌型化合物,显深紫色。

五、托烷生物碱类的鉴别第60页/共126页第六十页,共127页。反应式为:第61页/共126页第六十一页,共127页。

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约10mg,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即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再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第62页/共126页第六十二页,共127页。(一)亚汞盐

1.原理

(1)亚汞盐遇碱即生成黑色的氧化亚汞,遇光和热易分解为金属汞。(黑)六、汞盐的鉴别第63页/共126页第六十三页,共127页。(2)

灰绿色是由黄色变为黑色过程的中间色。第64页/共126页第六十四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加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黑色。(2)取供试品,加碘化钾试液,振摇,即生成黄绿色沉淀,瞬即变为灰绿色,并逐渐转变为灰黑色。第65页/共126页第六十五页,共127页。(二)汞盐

1.原理(1)汞盐与氢氧化钠作用,形成黄色氧化汞沉淀。(2)(3)汞盐与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汞。第66页/共126页第六十六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3)取不含过量硝酸的供试品溶液,涂于光亮的铜箔表面,擦拭后即生成一层光亮似银的沉积物。第67页/共126页第六十七页,共127页。七、芳香族第一胺类的鉴别1.原理芳香族第一胺遇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形成有色偶氮染料。反应式为:第68页/共126页第六十八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亚硝酸钠溶液(0.1mol/L)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橙黄到猩红色沉淀。如供试品为酰化芳香第一胺类,取供试品约0.1g,加稀盐酸2ml,煮沸水解,放冷,再照上法试验。第69页/共126页第六十九页,共127页。八、苯甲酸盐的鉴别1.原理(1)苯甲酸盐在中性溶液中与三氯化铁生成有色的铁盐沉淀,其主要组成为:生成的有色铁盐沉淀,加稀盐酸后分解,苯甲酸游离成白色沉淀析出。(2)苯甲酸盐在干燥试管中,加硫酸后,加热,析出苯甲酸晶体并具有升华现象。第70页/共126页第七十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生成赭色沉淀;加稀盐酸,变为白色沉淀。(2)取供试品,置干燥试管中,加硫酸后,加热,不炭化,但析出苯甲酸,在试管内壁凝结成白色升华物(熔点121~123℃)。第71页/共126页第七十一页,共127页。

1.原理

乳酸盐在酸性溶液中被溴试液氧化为乙醛,遇亚硝基铁氰化钠即呈暗绿色。反应式为:

九、乳酸盐的鉴别第72页/共126页第七十二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溶液5ml(约相当于乳酸5mg),置试管中加溴试液1ml与稀硫酸0.5ml,置水浴上加热,并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至褪色,加硫酸铵4g,混匀,沿管壁逐滴加入10%亚硝基铁氰化钠的稀硫酸溶液0.2ml和浓氨试液1ml,使成两液层,在放置30min内,两液层的接界面处出现暗绿色的环。第73页/共126页第七十三页,共127页。十、枸橼酸盐的鉴别

1.原理枸橼酸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丙酮二羧酸,与硫酸汞形成汞复盐沉淀;与溴产生五溴丙酮,均为白色沉淀。高锰酸钾的用量应加以控制,若加入高锰酸钾过多,丙酮二羧酸可被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加硫酸汞和溴水后均得不到正反应。进行五溴丙酮反应时,在加入溴水时应边摇边逐滴加入,如加入量过大或加入速度过快,则由于沉淀吸附溴而呈黄色,在所取样品量少时只产生浑浊。

第74页/共126页第七十四页,共127页。反应式为:2HgSO4+2H2OHg2(OH)2SO4+H2SO4第75页/共126页第七十五页,共127页。

2.鉴别方法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硫酸1滴,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数滴,振摇,紫色即消失,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中加硫酸汞试液1滴,另一份中逐滴加入溴水,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第76页/共126页第七十六页,共127页。十一、钙盐的鉴别1.原理(1)钙的火焰光谱在可见光区有622、554、422.67及602nm主要谱线,其中以622nm波长的谱线最强,故钙盐的燃烧火焰显砖红色。(2)在常见的钙盐中以草酸钙的溶解度最小通常用草酸铵作试剂。草酸钙在盐酸中可分解而溶解。第77页/共126页第七十七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

(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2)取供试品溶液(1→20),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稀盐酸。第78页/共126页第七十八页,共127页。十二、钠盐的鉴别1.原理(1)钠的火焰光谱在可见光区有589.0、589.6nm主要谱线,钠盐的燃烧火焰显黄色。注意:测定前将铂丝烧红,趁热浸入盐酸中,如此反复数次,直至火焰不染黄色,再蘸试样进行测定,只有当强烈的黄色火焰持续数秒钟不退,才能确认为正反应。第79页/共126页第七十九页,共127页。(2)钠盐与醋酸氧铀锌试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物。第80页/共126页第八十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液,即生成黄色沉淀。第81页/共126页第八十一页,共127页。1.原理(1)钡的火焰光谱在可见光区有553.56、513、488nm等主要谱线,其中553.56nm波长的谱线最强,此外在500nm附近还有数条较弱的谱线,故钡盐的燃烧火焰显黄绿色,至于置绿色玻璃透视火焰显蓝色须注意所用绿色玻璃透过光谱范围,须使用能透过488nm波长的滤色片。十三、钡盐的鉴别第82页/共126页第八十二页,共127页。(2)钡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的溶解度为2.5mg/L,在稀盐酸或稀硝酸中不溶,但在浓盐酸或浓硝酸中稍有溶解。第83页/共126页第八十三页,共127页。

2.鉴别方法(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黄绿色;通过绿色玻璃透视,火焰显蓝色。(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稀硫酸,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或稀硝酸中均不溶解。第84页/共126页第八十四页,共127页。十四、酒石酸盐的鉴别1.原理

酒石酸盐能发生银镜反应。进行银镜反应时,所用试管是否洁净至关重要。第85页/共126页第八十五页,共127页。

本试验必须严格控制条件,过氧化氢、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的量不能太多,否则由于进一步氧化促使鉴别试验呈负反应或形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而掩盖了现象。第86页/共126页第八十六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置洁净的试管中,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浴中加热,银即游离并附在管内壁形成银镜。(2)取供试品溶液,加醋酸成酸性后,加硫酸亚铁试液1滴,过氧化氢试液1滴,俟溶液褪色后,再用氢氧化钠试液碱化,溶液即显紫色。第87页/共126页第八十七页,共127页。十五、铋盐的鉴别1.原理(1)铋盐与碘化钾试液作用生成BiI3红棕色溶液或暗棕色沉淀。

铋盐量少时则形成红棕色溶液。

加水稀释即形成橙色的碘化氧铋沉淀。第88页/共126页第八十八页,共127页。(2)硫脲与多数金属离子有颜色反应,与Bi3+离子特别敏锐(1ng),沉淀的组成视条件不同而异,Bi与CS(NH2)2的比例为1∶1时为黄褐色;1∶2为黄色;1∶3为黄褐色。第89页/共126页第八十九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红棕色溶液或暗棕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碘化钾试液中溶解成黄棕色的溶液,再加水稀释,又生成橙色沉淀。(2)取供试品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加10%硫脲溶液,即显深黄色。第90页/共126页第九十页,共127页。1.原理(1)钾的火焰光谱在可见光区有766.49、769.90与404.4nm几条谱线,其中以766.49与769.90nm波长的两条谱线最强,但人眼在此波长附近敏感度较差,故钾盐的燃烧火焰显紫色。如果有钠盐混存,因钠火焰灵敏度很高,受其干扰,须透过蓝色钴玻璃将钠的黄色火焰滤去观察,此时火焰显粉红色。十六、钾盐的鉴别第91页/共126页第九十一页,共127页。(2)钾盐与四苯硼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有NH4+离子存在,显相同反应,故必须预先加热炽灼除去,以免干扰

第92页/共126页第九十二页,共127页。

2.鉴别方法(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紫色;但有少量的钠盐混存时,须隔蓝色钴玻璃透视,方能辨认。(2)取供试品,加热炽灼除去可能杂有的铵盐,放冷后,加水溶解,再加0.1%四苯硼钠溶液与醋酸,即生成白色沉淀。第93页/共126页第九十三页,共127页。十七、铁盐的鉴别(一)亚铁盐

1.原理(1)亚铁盐与铁氰化钾试液作用生成深蓝色沉淀。

藤氏蓝被氢氧化钠试液分解,并在空气中氧化,产生Fe(OH)3的棕色沉淀。第94页/共126页第九十四页,共127页。

(2)亚铁盐与邻二氮菲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阳离子。第95页/共126页第九十五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棕色沉淀。(2)取供试品溶液,加1%邻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数滴,即显深红色。第96页/共126页第九十六页,共127页。(二)铁盐

1.原理

(1)普鲁士蓝能被氢氧化钠分解产生棕色氢氧化铁沉淀。(2)生成物以水配位化合体Fe(SCN)3(H2O)3存在。配位化合物可溶于乙醚成红色,溶于苯甲醇则显紫红色。本反应极为灵敏。第97页/共126页第九十七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棕色沉淀。(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第98页/共126页第九十八页,共127页。十八、铵盐的鉴别1.原理

(1)铵盐与氢氧化钠共热放出NH3,NH3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使其变为蓝色或使硝酸亚汞湿润的滤纸变为黑色。第99页/共126页第九十九页,共127页。(2)铵盐与碱性碘化汞钾作用生成红棕色沉淀若仅有痕量NH4+离子存在,则得黄色溶液

第100页/共126页第一百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用水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能使之变蓝色,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2)取供试品溶液,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1滴,即生成红棕色沉淀。第101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7页。1.原理(1)十九、银盐的鉴别第102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7页。(2)铬酸银沉淀在醋酸中不溶,须在酸性较强的硝酸中才能溶解。也可在氨试液中生成[Ag(NH3)2]+而溶解。第103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复生成。(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滴加铬酸钾试液,即生成砖红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硝酸中溶解。第104页/共126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7页。二十、铜盐的鉴别1.原理(1)铜盐与适量氨试液作用生成淡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当氨试液过量时,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的配位化合物[Cu(NH3)4]2+。第105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7页。(2)铜盐与亚铁氰化钾试液作用生成Cu2[Fe(CN)6]红棕色沉淀。第106页/共126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氨试液,即生成淡蓝色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即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2)取供试品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或生成红棕色沉淀。第107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7页。二十一、硫酸盐的鉴别1.原理(1)硫酸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硫酸钡在稀盐酸或稀硝酸中不溶,但在浓盐酸或浓硝酸中稍有溶解。第108页/共126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27页。(2)硫酸盐与醋酸铅反应生成硫酸铅白色沉淀。

沉淀遇醋酸即生成电离度极小的醋酸铅而溶解。

由于铅具两性,故该沉淀遇氢氧化钠可发生如下反应而溶解,再加稀硫酸酸化,沉淀复现。第109页/共126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3)取供试品溶液,加盐酸,不生成白色沉淀(与硫代硫酸盐区别)。第110页/共126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27页。二十二、硝酸盐的鉴别1.原理(1)NO3-离子被FeSO4还原产生NO,NO与FeSO4作用形成棕色。第111页/共126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27页。(2)硝酸被金属铜还原放出NO,NO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2而显棕色。第112页/共126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27页。2.鉴别方法(1)取供试品溶液,置试管中,加等量的硫酸,小心混合,冷后,沿管壁加硫酸亚铁试液,使成两液层,接界面显棕色。(2)取供试品溶液,加硫酸与铜丝(或铜屑),加热,即发生红棕色的蒸气。(3)取供试品溶液,滴加高锰酸钾试液,紫色不应褪去(与亚硝酸盐区别)。第113页/共126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27页。二十三、锌盐的鉴别1.原理

(1)锌盐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Zn2[Fe(CN)6]白色沉淀。亚铁氰化钾量少时生成亚铁氰化锌,试剂过量时则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