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导入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背景北宋—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幼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年: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晚年:在生命的最后20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

诗作《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写作背景诗歌意象内容事件表现手法诗人形象思想情感意境风格自主预习,细读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表格。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根据相关知识,结合课本注释,说说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诗人62岁,这两首都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不同点:写《书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写《临安春雨初霁》时,在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何不同?①《书愤》:选取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等这些有恢弘气势,有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的体验。②《临安春雨初霁》:选取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描绘了闲适的闲书煮茶生活,给人清新明丽之感。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事件?①《书愤》:首联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颔联追怀往事,写两次抗金斗争的胜利。颈联写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尾联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②《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首联谈及“世味薄”与“客京华”。颔联写一夜未眠听春雨,淡荡的春光在卖花声里透出。颈联写闲书煮茶,消磨时光。尾联写京中风尘恶浊,故不如回乡躬耕。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分别用哪些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书愤》:

①比喻。“北望中原气如山”,陆游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比作山,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气势之足。

②列锦。这里没有景物描写,颔联六个名词叠加,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③化用典故。颈联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自比,表达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④虚实结合。前四句是回忆往事,为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前后对比,虚实相衬,相得益彰。共同点:两首诗都用了比喻和用典。《临安春雨初霁》:①比喻。“薄似纱”将人与人之间情感比作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社会人情的淡漠。②以乐景衬哀情。用明媚的春光反衬其落寞的情怀,在京城无事可做,整夜听雨的郁闷惆怅。③化用典故。尾联化用“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人用“莫叹”来自我解嘲,反用其意,在京城闲居无聊,不如回乡躬耕,表达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①《书愤》:一个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坚定地抒发着早年恢复中原之志,却镜中衰鬓,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②《临安春雨初霁》:

一个悠闲自适,百无聊赖,正在写草书,烹茶、品茶,对着江南春雨闲书,厌倦官场,盼望早日归家的闲情逸趣诗人形象。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同点是什么?《书愤》:

①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②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③尾联以诸葛亮自比,感情沉郁,矢志不渝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临安春雨初霁》:①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②流露出不被重用的伤感。相同点:都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总的来说,两首诗都是抒发心中的悲愤。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意境风格有何不同?你分别想到了历史上哪些风格相似的诗人?①《书愤》的风格,沉郁雄浑顿挫,近似杜甫。《书愤》的遣词造句及沉郁的思想感情近似杜甫的《登高》:《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镜中衰鬓已先斑”和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沉郁之情相似,《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阔相似。②《临安春雨初霁》的风格,明艳恬静闲适,近似苏轼,清新隽永,优美自然。其风格特点均在于把个人的愁苦不得志隐藏于优美动人、富于情趣的描写之中。《临安春雨初霁》所写景物恬静闲适,表面看人物心境轻松愉悦,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落寞情怀与悲愤之情。一夜未眠听春雨,因国事家愁。春光明艳也与诗人的落寞情怀形成对照。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对胸怀抗金大志的诗人来说,更是无聊而可悲。诗作《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写作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诗歌意象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内容事件①首联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②颔联追怀往事,写两次抗金斗争的胜利。③颈联写因怀才不遇,岁月蹉跎。④尾联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①首联谈及“世味薄”与“客京华”。②颔联写一夜未眠听春雨,春光在卖花声中透出。③颈联写闲书煮茶中消磨时光。④尾联写京中风尘恶浊,故不如回乡躬耕。表现手法①比喻。②列锦。③化用典故。④虚实结合。①比喻。

②以乐景衬哀情。③化用典故。诗人形象一个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坚定地抒发着早年恢复中原之志,却镜中衰鬓,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一个悠闲自适,百无聊赖,正在写草书,烹茶、品茶,对着江南春雨闲书,厌倦官场,盼望早日归家的闲情逸趣诗人形象。思想情感①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②时光虚掷③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①对恶浊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②流露出不被重用的伤感。意境风格沉郁雄浑顿挫明艳恬静闲适小结一、阅读下列诗词,完成题目。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

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风飚,

徒有霜华无霜质。”

临江仙·柳絮

清·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