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义构图_第1页
摄影讲义构图_第2页
摄影讲义构图_第3页
摄影讲义构图_第4页
摄影讲义构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讲义构图第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取景构图狭义上说,构图就是对画面景物的取舍和布局,它通过镜头视野的选择,把被摄的主题、陪体和环境组成一个整体以揭示主题。构图原则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从主体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构图要求简洁,即简明扼要,去芜存精。完整,指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给人相对完整的视觉印象。生动,拍人物要抓住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表情、动作的瞬间;拍事件要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注意典型性。稳定,即画面景物给人均衡的感觉。第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画面的结构中心一般的视觉心理感受(以长方形为例)左右直边——垂直、稳定上横边——上升(相当于天空)下横边——安定(相当于地面)四角——视觉延伸(相当于箭头指示)结构中心在视觉中心上结构中心不在画面几何中心上第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

黄金分割率

1.画面格式画面长与宽之比等于长宽之和与长之比,它们的比例为1:0.618,简化为8:5或5:32.主体位置把画面四边各等分三段,将对边相应点连接起来构成“井”字形把画面分成九等分,其四个交叉点就是安排主体的较好位置,其中右上点是最好的位置。3.地平线及直线条地平线及较长直线条应放在画面三分之一位置上,这个位具有均衡美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基本构图型式

根据画面的线条、影调结构组成来分,通常的基本构图型式主要有:平衡式、斜线(对角线)式、框架式、放射式、三角型(倒三角型)、S型、Z型、V型、C型、L型、T型等。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画面横竖的选择三个决定因素主线的横竖

主线就是在画面中起骨干作用的线。主体移动的方向主体和陪体、环境的关系第六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影响构图的因素拍摄点的选择

包括拍摄角度、距离、高度。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最本质、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美的部分。第七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拍摄距离和景别远景:景物范围较大,表现景物所处场景、环境、气氛、气势。全景:事件或对象在画面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气氛和环境。中景:具体介绍事件的主要部分,着重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近景:人物成为画面主要部分,可看到脸部的细微表情。特写:突出对象的局部,多用于刻画人物心态、思想感情。第八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拍摄角度(一)水平角度即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平线所成角度,也是拍摄方向。正面:相机正对被摄主体,夹角0度。可得到对称、严肃的效果,但立体感稍差,呆板。前侧面:夹角45度。画面立体感最强,活跃而不呆板,最宜于突出主体,是常用角度。侧面:夹角90度。常在特殊需要时运用。背侧面:夹角135度,多用于视线引导以突出主体。背面:夹角180度,靠形体动作刻画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画面含蓄,给人想象空间。第九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拍摄角度(二)垂直角度即镜头的俯仰仰角

由下向上看,地平线被压低,主体人物突出,有雄伟、高大的感觉,但景物层次少,不利于表现空间深度。适于跳高、跳远、投篮的拍摄。平角

即平视。有利于突出前景人物,但画面层次易重叠、混淆。常用于新闻摄影。俯角

由上向下看,地平线升高,有开阔的感觉,适于拍摄大场面。拍摄高度是指拍摄点的高低,例如地面、楼顶、飞机上等。同一高度还有不同的角度。第十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突出主体目的:表现主题主体应在画面的结构中心,占据显著位置,同时精简陪体和背景。常用方法利用主体的位置和宾体、环境的指引主体占据画面显著地位,如画面正中偏左或偏右让宾体的视线集中在主体上。利用线条透视汇聚,把主体放在灭点上。利用对比镜头靠近主体,让主体形象较大布光以主体为主,用较强光主体形象较完整、有动势利用色彩对比用小景深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前景作用帮助观者了解画面的时间、地点、环境引导观众视线,突出主体增加画面深度直接阐明画面主题思想均横画面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前景的运用原则有明确目的不能妨碍突出主体,应置于画面上下或左右不能破坏画面的完整和统一不宜使用活动物体色调不可过突出,以深色为宜调焦不对在前景上形式要美,有框式、垂枝式、突笋式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背景作用说明主题,营造气氛及环境衬托主题,增加画面深度,平衡、美化画面运用对比在形体、影调、色彩等方面与主体形成强烈反差。照应呼应主题,互相补充。注意不要把主体游离出环境,或者把背景与主题等同处理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一)多样统一与照应多样——变化,既丰富,又复杂。统一——不矛盾,不分散,协调而单纯。矛盾的两方面,如繁简、动静、虚实、疏密、详略、大小、浓淡等。照应——被摄人物、景物彼此配合、照顾,有内在联系,形体上呼应。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二)均衡均衡——景物的配置、影调的深浅、色彩的浓淡、人物关系或运动方向给人稳定、完整的感觉,画面富于变化且生动活泼。主要是一种心理感觉。对称——画面庄重严肃、安稳平静,但呆板、不生动,动感不强。是绝对的视觉平衡。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均衡的基本规律处于引人注目位置的景物重,反之则轻有生命的景物重,无生命的轻人造物(车、船)重,自然景物轻动的景物重,近的轻深色调比浅色调重;高调中的黑色重;小面积黑色比大面积白色重暖色重,冷色轻;纯度高的重,低的轻轮廓清晰的重,模糊的轻近景重,远景轻构图的形式法则(二)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三)

对比对比的种类:内容上的对比通过某些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来展示,表现重点是画面的主要矛盾,而且矛盾的双方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形式上的对比多由艺术造型手段形成,

包括形体对比、影调对比、色彩对比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三):形体对比通过不同形体组合在一起而取得的对比效果。画面中的形体不单一,有主次,有衬托。形式:直线-曲线,横-竖,动-静,大-小,虚-实,俯-仰,疏-密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三):影调的对比作用

增加画面气氛、空间深度一、整幅照片的影调对比照片中强光部分及阴影部分的比率关系比率大,对比强烈强光至阴影部分间所含各级层次的亮度间层次多,间距比率小,对比小。二、照片上物体相互之间的影调对比三、画面的明暗对比例如要突出小块明色调,可将其衬在大块暗色调上。中灰色调有缓冲作用,利于画面协调统一。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三):色彩的对比一、明度对比某一色彩因受光不同而产生的明暗不同各色相不同而产生的明度对比二、纯度对比色彩中原色所占比例不同而形成的对比。远的多,纯度高,则色彩饱和度高。三、色相对比同种色对比色相相同而明度或纯度不同的对比,如淡褐色和红褐色。类似色对比(小间隔对比)色相中有共同成分的色相对比,如橙色和绿色。对比色对比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色的对比注意事项:鲜明的纯色对比时,面积不宜过大。使用的色彩种类不宜过多。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构图的形式法则(四)反复与渐变反复——重复,画面中构图元素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具有节奏感。但单一的反复会令人困倦,必须有强弱、大小、长短、轻重的变化。节奏靠对比形体的交替分布或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影调的交替而形成。渐变——画面构图元素的大小、高低、明暗、浓淡等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给人柔和协调的美感,具韵律感。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透视的应用(一)线条透视规律:近大远小,平行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一点上。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低,以下的越远越高;视点右侧的景物在远处向左集中,左侧的向右集中。影响因素拍摄距离

摄距越短,透视效果越强。拍摄方向

正面拍是平行透视,侧面拍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感更强。拍摄高度

俯拍比仰拍更能表现空间深度。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透视的应用(二)阶调透视(空气透视)由于大气作用使场景的色阶阶调因远近不同而产生一定变化。如远距景物亮,轮廓清晰度低,反差弱,色彩饱和度低;近距景物暗,轮廓清晰度高,反差强,色彩饱和度高。大气状况不良时的改善措施选择较暗的前景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