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6课_第1页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6课_第2页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6课_第3页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6课_第4页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孚日学校王寿海《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筑、绘画、书法、戏曲)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传统文化的乐趣。启蒙性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4。开放性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素养。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豪感。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78)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首或段名句。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6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8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三、实施措施(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ft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意识。(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四、教学进度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17第一单元“诗,",分别是《春秋公羊.“五经"".“四书五经”是被中国人公认的享有神圣性与权威性的经典文献,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受到“四书五经思想的深远影响。第1课 《周易》选读一、教学目标:1三个显著特点的。2.各个特点的思维模式;关注社会文化现象,联系自身生活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本文为阐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所列举的众多事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远。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考一些文化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度.四、教学设计: 讲授课 一课五、教学步骤:《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2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六、拓展延伸七、布置作业:课后搜索《周易》相关知识.第2课 《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恭、宽、信、敏、惠的儒家思想.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敏则有功,惠则足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2、理解恭、宽、信、敏、惠的含义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五、拓展延伸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第3课 《左传》选读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左传》们的言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左传》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第4课 《礼记》选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2,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教学目标:

第5课 《老子》选读学习重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任何事物的发展,,越是浅显的道理,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二、整体感知:(一)朗读第1、3、4、5、6则(二)梳理内容: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教师指导、点评第1则: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第3则: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4则: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5则: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6则: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三)探讨:1、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2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败?明确: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三、总结: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积累,还要持之以恒.四、作业:1、完成《导学》相关练习2、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之辞》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有无相生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教学目标:

6课

《庄子》选读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二、整体感知:(一)2则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二)梳理内容第1节:蔽:遮蔽 絜:测量 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可以:可以用来 旁:将近 市:赶集2厌:满足3已矣:够了,4节:剥:击打辱:挫伤 泄:拖拉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