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g)_第1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g)_第2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g)_第3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g)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血液循环(一)———血管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中学七年级生物张万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②、概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2、能力目标:①、从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认识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②、学会较为科学的比较归纳知识3、情感目标:①、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与合作精神②、懂得珍爱生命二、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做学生,很大方面是自己做。这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特征。本节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与锻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探究能力。2、设计思路:课前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把学生按好差结合分成15组,提前要求每组认真复习显微镜的具体操作。课时主要有两个实验。主要进程如下:①、教师简介何谓动、静脉,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找到可见动、静脉;②、学生观察血管切片,区别动、静脉;③、学生分组比较总结动、静脉的主要特征;④、观察泥鳅尾鳍血液流动、认识毛细血管;⑤、简单介绍静脉瓣。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我们校是政和县的农村中学,校内没有电教室,只有一间不十分像样的实验室,室内有可用的显微镜10-15台。为传统的大班教育,每班在60人左右。农村学生对动手实验兴趣较浓,但普遍单扛,合作意识偏低。泥鳅之类实验材料可事先由教师自己购买或布置学生捉。四、教学过程:教师:(举起左手、握拳,手背向学生,指着上面的“青筋”)问:这是什么?学生:血管。教师:对,这是血管。人体的血液就在这里循环流动。问:什么是循环呢?学生: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教师:回答很好!我们人体大的血管就根据它是来还是去,分成了两种。把心脏里血液送出去的就叫动脉,它分布较深,里面血液流动快,把血液带回心脏的血管就叫静脉,一般分布较浅,血流速度较慢。教师:(再次握拳,手背向学生,指青筋,)问:这是什么?学生:静脉!教师:为什么不是动脉?学生:因为分布很浅。教师:(把手伸展、放下,指手上静脉)问:这静脉里血液是往上流还是往下流?学生:(讨论分析后)向上流,因为静脉流向心脏,心脏在上!教师:对了!教师:我们的静脉分布在较浅位置,我们的动脉一般躲在较深位置。我们能不能摸到它们呢?学生:(有的很积极),可以!比如医生看病时。教师:对!(手把桡动脉),这里就有动脉。学生:(全体做“切脉”状。)教师:我们人体还有其它可以摸到的动脉吗?学生:(动手摸自己的身体、感觉思考)有!如:脖子、太阳穴、脚后跟等都可摸到。教师:很好!大家很善于观察。其实测量血压的位置也可摸到动脉——肱动脉。教师:这样动脉、静脉,我们有了初步认识,大家觉得它们有区别吗?学生甲:一个深、一个浅;学生乙:一个“动”、一个“静”。教师:回答很好!那么他们在显微镜下有区别吗?学生:(每组取出显微镜(上课前已由教师放到实验桌上),对光。)教师:(每组分发一片“人体血管横切片”)教师:下面我们观察装片中的血管,大家区分一下哪是动脉、哪是静脉?学生:(调节显微镜,找到血管、观察。)教师:(走下去指导,显微镜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约8分钟后,显微镜的视野中普遍得到一大一小两条血管。教师:哪是动脉?哪是静脉?学生:(各组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做答)A组:壁厚的是动脉、壁薄的是静脉;B组:腔小的是动脉、腔大的是静脉;C组:腔大的是动脉、腔小的是静脉。教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哪个对呢?我们首先来听听他们的理由。C组同学先来说吧。C组:动脉血流快、量多,腔应该比静脉大。教师:B组呢?B组:动脉、静脉血量应该一样多,动脉血流快,腔可以小一点;教师:A组?A组:动脉血流快,对血管压力大,壁应该是厚的。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正如B组同学所说,动脉、静脉血量应是一样多的。但动脉血流快,静脉血流慢,所以动脉壁应比较厚,腔可以比静脉小。教师:下面我们列表总结一下动脉、静脉的主要区别:教师:出示小黑板,内容如下: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壁厚薄腔大小分布动脉静脉人体动脉、静脉的主要区别(请两个学生上台做一下,发现效果不错。)教师:好!人体大的血管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人体最小的血管,毛细血管。大家把血管切片取下,显微镜不要动,我们一起来用显微镜观察泥鳅的尾鳍。学生:(从显微镜上取出切片,没有移动显微镜。)教师:每组分发一条泥鳅(教师课前准备,约20条)、棉花少许,载玻片一片。教师:现在每组用棉花把泥鳅躯干包住,不让它们乱动,置于载玻片上,将尾鳍展开。再将玻片尾鳍处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中央通光孔处。学生:(照教师话做。)(有两组泥鳅多次没包住,包了又溜)教师:大家耐心点,泥鳅爱听好话,慢慢哄,它就乖了。学生:(大笑)教师:泥鳅上台了,大家就开始观察它的尾鳍,找出里面的毛细血管。学生: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前面已对光)约3分钟后D组:找到了!教师:检查,发现为小动脉;E组:找到了!教师:检查,发现为小静脉;F组:找到了!教师:检查,发现更不妙,没有血管,是玻片上的污渍。马上指出他们显微镜操作的错误。G组:找到了!教师:(检查),对了!G组这个就是毛细血管。教师:G组,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就是毛细血管的?G组:它最小,里面只有一排细胞。教师:对了!毛细血管腔最小,小到只能通过一个细胞。所以血液中的红细胞要通过毛细血管,就只能一个接一个,排着队走。书上称为“红细胞单行通过”。教师:现在根据这个特征,大家再找一个毛细血管。学生:找到了,找到了!教师:现在大家能不能根据血流方向,再来区分一下,哪是小动脉、哪是小静脉?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倒像!大家先找一下小动脉。学生:(多组)找到了。教师:大家现在再看看,显微镜下的毛细血管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甲:数量多,腔小;学生乙:壁薄;血流慢;学生丙:血流向心脏。教师: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与小静脉的,血流方向向心还是离心,我们不好说!甲、乙两同学说得很好,毛细血管数量极多,分布全身器官;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得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最慢。教师:大家想想,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吗?学生丁:有,这样的话,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就很容易跑出来,被细胞吸收;血管外的各种废物就很容易钻到血管中去。从而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教师:丁同学回答非常的好!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交换的最主要场所。教师:今天的主要内容讲完了,大家把泥鳅放入台上的桶里,不要伤害它们;把血管切片交上来。今天回去,做两道作业:1、怎样区别动脉与静脉?2、毛细血管有哪些特征适于物质交换?下节课前交。同时大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动脉硬化”等知识。教师:下面还有4分钟时间,大家一起翻开书本36页,看图9-7静脉瓣,想想它有什么用?学生:防止血液倒流!教师:对了!(同时演示:站在教室门边,以关门示意,里面用力,门关上,出不去;外面用力,门打开,进来,故此门有着只进不出的作用)静脉瓣的作用与门有点相似。五、教学反思:1、这节课重视学生独立观察和比较分析问题,但课程中有同学连显微镜基本操作都不会。故上此课前,要特别强调学生巩固熟练显微镜的操作。C组同学谈到:动脉血流快、量大、腔大,不可以予以否定,有这种想法,很好,但教师应同其一同分析不足之处;有同学讲动脉会“动”,静脉是“静”的,也有一定道理,应予以鼓励。泥鳅可用肠呼吸,在空气中不易死亡,本是很好实验材料,但又过于活跃。故在选实验材料时要精选,不要太大条。不宜选用小鱼,它们很容易死亡。六|、自我评价:1、本节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上课中的角色扮演较为到位。2、对于动脉、静脉的血流量一样多,有点牵强。3、好生、后进生,还是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4、静脉瓣放到最后,好像有点不妥。5、把观察小鱼尾鳍提到第一节,效果更好。实验材料用泥鳅也比用小鱼方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