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目录)_第1页
202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目录)_第2页
202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目录)_第3页
202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目录)_第4页
202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目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1认识常见材料【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8种材料,在识别屮进一步熟悉材料的特点,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第二部分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其优点。这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活动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例如,在学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铁"和“金属”,不能准确描述出“陶瓷”和“石头”的区别,对于常见8种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学习的影响,把“纸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泥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教学目标】通过对物品特征的描述,识别身边常见的物品,辨别不同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通过“给物品分类”、“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的活动,能够辨别常见8种材料及其特点。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感受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功能会更好。根据指定要求为一双鞋了的各个部分选择制作材料,知道不同材料各有优缺点,培养学生在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屮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8种材料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不同感官观察制作物品的材料的特点,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学生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制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说你猜小游戏)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吧,这里有一些物品(板书“物品”),老师在不说出它们的名称的情况下来描述它们的特点,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教师描述课本、玻璃杯等让学生猜一猜物品名称。(课本:书包里有的,一页一页的;玻璃杯:喝水的 .....板书“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子",金属勺放在最后,学生说出“勺子”即可)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回答,板书“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学生可能会说金属勺是铁做的,此时利用磁铁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铁不等同于金属:铁是金属的一种)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板书“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8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认识常见材料)[设计意图:通过游戒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材料”。]二、新授(-)辨认材料,按相同材料把物品归类(出示多种物品图片)同学们,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是用哪种材料做的呢?接下来你们有五分钟时间把你们认为是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品贴在对应的材料后面,你会做吗?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小组活动:辨认制作物品的材料,按照制作材料把物品填入记录单一中。(纸:描红纸,硬卡纸;玻璃:玻璃球,试管;塑料:黄色塑料片,乒乓球;布料:两种小块布;木材:牙签,小块木板;陶瓷:蒸发皿;石材:两块石头;金属:两块金属片)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小组汇报分类结果,教师小结: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物品。[设计意图:通过“辨认材料”、“给物品分类”的活动,知道同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物品。](-)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1同学们的分类非常准确,这八种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观察它们呢?(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2小组活动:接下来就用你们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用打“寸'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二中。3学生描述,教师适时引导补充其他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的活动训练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区分常见8种材料的特点。](三)识别制作铅笔盒和文具的材料1.看来大家对于这8种材料的特点巳经相当了解了,你观察过自己的铅笔盒和里面的文具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吗?小组活动观察。全班交流。(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这一部分,这种材料有什么优点?找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追问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呢?)[设计意图:观察铅笔金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姐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三、巩固与拓展看来不同材料的功能还真大不相同呢,鞋厂客服昨天接到了顾客的电话,需要订做一双特殊的鞋子,我们来看看顾客的要求是什么吧(播放视频),你能根据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帯助它吗?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鞋子的不同部分呢?把你选择材料的理由填在记录单三中。小组讨论:选择制作鞋子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并注明理由。全班交流选择原因。同学们的设计各有特色,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潜力呢。[设计意图:根据实际需卖选择制作材料,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认识常见材料物品: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对各种材料的简单认识上,将研究聚焦在杯子这样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对材料辨识的基础上细化对各种材料特点的认知。本课有三个部分组成:1、观察辨别生活中常见杯子的材料。2、观察、比较、描述各种材料的杯子的不同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材料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3、观察、描述保温杯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这三个环节从“辨别材质”到“探究特点”,再到“了解用材目的”,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从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发现杯子中隐藏的科学奥秘。【学情分析】杯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日常使用也比较频繁,但大多数孩子对杯子用材以及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并不是很关注,因此对不同材质的杯子的特点的认识就不会很全面。【教学目标】能观察辨别生活中常见杯了的材料,认识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同一物品。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的杯子,发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并能针对不同材料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规则进行合作研兖学习。【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的杯子,发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并能针对不同材料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冃的。【教学准备】教师材料:1、 教师准备:PPT、板书(板贴)、音频、视频2、 学生分组材料:(1)认识特点环节:第一组:玻璃杯、陶瓷杯第二组:陶瓷杯、金属杯第三组:纸杯、玻璃杯第四组:金属杯、木头第三组:纸杯、玻璃杯第四组:金属杯、木头(2)了解用材冃的环节:每一个小组一个保温杯【教学过程】一、 猜谜导入,聚焦话题师:你们会猜谜语吗?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则谜语?出示谜面: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讲述:谜底是?对了,杯子板书:杯子(贴图)今天,林老师带了一群杯子小伙伴一起来到了我们班上,想考考你们,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入课快,而且能够营造一种愉快経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导入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二、 辨别生活中常见杯子的用料师:瞧,这儿有7个用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吗?生:汇报交流师: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一眼就看出了这些杯子制作的材料,那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各自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各种各样的杯子”。(板书——2.各种各样的杯子)[设计意图:通过“接受杯子挑战”的游戏(情境),了解学生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已有认识。同时又聚焦本课要探究的问题——“不同材料的材料各自完竟有什么特点”呢?]三、 认识不同材质杯子的特点师:为了让同学们观察得更清楚,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组杯子,他们分别是:第一组:玻璃杯、陶瓷杯第二组:陶瓷杯、金属杯第三组:纸杯、玻璃杯第四组:金属杯、木头杯师:想知道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各自有什么特点,你们会用哪些好办法来观察呢?生1:看一看师:看什么?生:看杯子的颜色形状师:这些材料还可以做成其他的颜色和形状吗?看来呀,颜色和形状跟材料本身的特点关系不是很大,对不对!那咱们应该看什么呢?老师给同学们提一个醒,如果我把玻璃杯和其他材料的分开,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观察材料的透明度)生2:捏一捏师:捏一捏感受杯子的什么?生:软硬生3:摸一摸师:那摸一摸呢?生:感受杯子的光滑还是粗糙?师:有补充吗?杯子是用来装热水的,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倒上热水以后再摸一摸,感受一下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感觉。生4:掂一掂师:这两个环节都是用手来感受的,现在林老师再用手做一个动作,你们知道这个动作叫什么?它可以感受杯子的什么特点?生:掂一掂,可以感受杯子的轻重。师:小结,非常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观察方法,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咱们分别用刚才的四种方法分别来观察这四组杯子。为了节约时间,前三组杯子,每两位同学为一组共同观察,观察以后交换材料继续观察,第四组杯子老师倒上热水后送到每个小组桌子的中间,同学们在不移动杯子的情况下,把手拢在杯子的旁边,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热水是刚刚烧开的,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打翻热水,小心烫伤哦。另外观察完以后,请小组长组织好本组成员,共同填写实验记录単。学生交流:师:了解了各种材质的杯子的特点,如果请你来选出你心中最喜欢的杯子,你会选什么杯子,为什么这么选呢?指导学生用:我心中最喜欢的杯子是 ,因为 :来回答。师:看来呀!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件物品,不同材料做的物品它的特点都不相同的。[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課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採究美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亨物。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精心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指导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更明确观察的任务,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四、 学会提出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师: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心中最喜欢的杯子。那,还有一些同学们不喜欢的杯子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板书:纸杯:太软 金属杯:烫手玻璃杯、陶瓷杯:易碎塑料杯:不环保……师:是啊!看着大家都说不喜欢纸杯,林老师忍不住想:纸杯太软怎么办?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生:可以买一个塑料的纸杯套师:你真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孩子。纸杯一定会感谢你的。课件显示:提出问题:纸杯太软怎么办?解决办法:套上塑料的纸杯套的纸杯图片师:谁能像刚才这样,针对纸杯的缺点提出问题,然后再思考解决的办法,把不喜欢的杯子都变成大家喜欢的。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提岀了这么多的问题,想出了这么多解决的好办法?[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思维能力和已有词汇量的限制,尚不能清晰、全面、系统。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给予一定的拐杖,如追问、复述、句式辅助等等,以帮助学生理清想法,清晰表达。]五、 探究保温杯各部分用材的目的师:我这还有一个杯子,瞧!它就是保温杯!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保温杯结构图,杯体、杯盖、胶垫、杯嘴、开关、密封圈。师:我认真地观察了保温杯,我发现它是由好儿种材料做成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保温杯各个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吗?接卜来请各小组的小组长拿出保温杯,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的各个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学生观察后汇报。杯体:外面是塑料做的,里面是金属做的;塑料隔热性能比较好,金属保温性能比较好。杯嘴和杯盖:是塑料做的,塑料导热性能比较差,不烫嘴密封圈和胶垫:是硅橡胶做的,硅橡胶耐高温,不易变形,能有效的防漏。师引导辨别塑料和硅胶师:刚才同学们认为除了杯体的内部以外,其他部分都是用塑料做的,你们看看,你们所说的这些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密封圈和胶垫比较软,其他的都很硬。师:非常好,观察的特别仔细,那么老师告诉你,胶垫的材料并不是塑料,而是硅橡胶,硅橡胶是有机硅的一种?为什么胶垫和密封圈要选用有机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这段视频中找到答案!视频补充介绍有机硅的特点和用途视频内容:大家好,我是有机硅。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我是从硅矿中提炼出来的,比如:石英石、沙子、岩石等都会含有有机硅。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主要在沙滩、沙漠中提取,耐高温达240C,耐低温可达零下40°C.我还能做很多很重要的工作,比如食品级应用,如蛋糕模、厨具、冰格、婴儿奶嘴等,完全符合美国FDA、LFGB标准师:简单地介绍一下,FDA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英文缩写,通过FDA认证的物品对人体是确保安全而有效的。看完视频,谁来告诉老师,胶垫和密封圈为什么用硅橡胶来制作?生:硅橡胶既耐高温达240°C,又耐低温可达零下40°C,这样不易变形,能有效的防漏。师:看来呀!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察保温杯各部分的选材,思考选材的目的,将学生对材料特点与功能之间的初步发现迁移至新情境,再次巩固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识。由于,在保温杯中,硅胶这种材料是前面所没有接触到的,因此,教师通过一个曾短动画视频进行介绍,适当拓宽教材内容,让学生对保温杯有—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0]六、拓展延伸,宣传健康知识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材质的杯子的特点,那么选杯子只要了解杯子的特点就可以了吗?我们来看看科学小博士是怎么说的?视频内容:科学小博士:同学们,什么样的杯子是安全的呢?(出示纸杯)纸杯,不一定,有的纸杯,为使纸杯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荧光增白剂,这种荧光物质会让细胞产生变异,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出示彩色水杯)彩色水杯很漂亮,可是当杯子盛入开水,或者酸碱性饮料时,这些颜料中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溶解在液体中,人们饮进带化学物质的液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出示塑料水杯)塑料水杯摔不碎,小朋友喜欢,可是塑料中常添加增塑剂,用塑料杯装热水时,有毒的化学物质就会稀释到水中。(金属材质水杯)金属材质的水杯如不锈钢等,在酸性环境下,金属有可能被溶解出来,用于喝咖啡,柳橙汁等酸性饮料并不适合。(出示木质水杯)纯天然的木杯子,没有经过化学品的涂擦,这些都是健康的。如果是有化学成分的,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为好。(出示无上釉的陶瓷杯)杯子内壁没有颜色,材质安全,能耐高温,喝热饮是最好的选择。(出示玻璃杯)玻璃杯不仅通透好看,容易清洗,而且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所以用玻璃杯喝水是最安全的。师:孩子们,看完科学小博士的介绍,你们又会选什么样的杯子呢?师:可是,到了冬天,陶瓷杯和玻璃杯保温性能不够,爸爸妈妈给我携带的还是金属制作的保温杯,那咱们保温杯不能装哪些饮料呢?谁能从刚才科学博士的介绍中找到答案。看来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都很有收获,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不仅用杯子喝岀科学,更喝出健康。[设计意图:在生活中不同材料的杯子对我们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像“什么样的杯子更安全”这样和小朋友的生活、身体息息相关的话题,本课一定不能落下。做为结課,它既是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杯子特点的有益的补充,又普及了一个科学选择杯子的健康观念。]板书设计:2、各种各样的杯子

看一看捏一捏掂一掂

倒入热水摟一摸3神奇的新材料【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3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二年级段是“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和舒适”。本课在前两课指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本课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组织体验。它由两个本质相同的活动组成:活动一,调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荷叶上滚水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活动二,和前面的活动相类似,亲手做一做一-在纸杯底用蜡烛火焰熏出黑灰,并在蜡烛黑灰上滚水滴,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会卷走黑灰上的粉笔灰。这两个活动都是引发学生对这一神奇现象的好奇,为后面阅读纳米材料的资料奠定感性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材料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教材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展开内容。资料的前半部分与学生在第一部分活动中的体验相呼应,说明了荷叶表面的极细小绒毛和纸杯底的黑灰都属于纳米材料;资料的后半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二年级学生对新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首先通过观察荷叶表面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接着在学生自己动手做新型材料的过程中,感受新材料的神奇,最后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而萌生金点子,自己设计新材料让生活更美好。【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观察探究了不同材料的一般特点,在认知、观察比较、动手探究等方面都为本课认识神奇新材料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被雨水打湿,而荷叶却不会,由这一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荷叶不沾水不沾灰的现象,再到自己动手制作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了解更多的新材料。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思维不够稳定和深刻,对事物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为了防止学生的探究变成单纯的玩,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认识观察的意义,指导观察的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做简单的记录,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愉悦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学目标】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了解-些新材料及其用途。【教学难点】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或打火机。学生分组材料:纸杯(装少量水)、蜡烛、滴管、粉笔、荷叶(放在纸杯里)、记录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引入:认识荷叶的特点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鸡》,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聪明的小鸡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上水滴的形状)视频播放:滴管的使用。学习塑料滴管的使用,动手做荷叶滚水珠的实验。播放荷叶滚水珠视频,学生说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那他的好主意又是什么呢?小朋友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继续听故事。小结:你觉得小鸡为什么会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看来会观察爱动脑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还能变聪明,我们小朋友们刚才不仅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还会动手做实验,我们比小鸡的变现梗棒,那就送自己一个大拇指吧。我们的小朋友如此棒,老师决定给你们一个有挑战的任务。[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这种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荷叶不沾水的特点,接着又通过荷叶上滚水珠的实验让学生发现荷叶不不沾水、水湾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二、民主导学:制造新材料,在蜡烛灰上滾水滴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真是好神奇,你觉得这种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哪里需要呢?(衣服,窗帘、防尘布)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也制造出像荷叶这样的材料吗?这是一个纸杯,老师在这个纸杯的底部滴一滴水滚一滚(在实物展示频上演示),和荷叶上滚水滴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能不能也造出像荷叶这样的纸杯底呢?让我们来试试吧。播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说说你觉得在做这个实验时耍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吗?请小组长拿出材料,小组分工实验。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岀实验现象。交流:说说你在观察水滴在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发现。小结水滴在荷叶和黑灰上滚动有什么共同点(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都呈球状,会卷走粉笔灰。)。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竟然跟科学家想的一样,科学家也是这样不断实验最终创造了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还给这种材料取了一个超酷的名字:纳米材料。了解自净作用的纳米材料做的衣服.视频介绍纳米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动手操作制造出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体验像科学家那样做探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纳米材料这种新材料有更深的认识]三、延伸导结: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介绍各种新材料复合木头、钢化玻璃、隐形飞机,了解它们的优良性能和特殊用途。观看视频:各种黑科技新材料。金点子:你希望发明一种什么样的新材料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各种新材料之后,自己创意想发明的新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埋下一颗种子,带着无限的希望走出课堂。]【板书设计】3.神奇的新材料厂不沾水'荷叶、蜡烛灰< }纳米材料j不沾灰‘第二单元玩磁铁

4磁铁的吸力【教材分析】本节课为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的第一课,旨在带领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探索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科学知识可以密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游戏“钓鱼活动”,引出磁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原有认知冲突,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第二部分: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棵等材料的物质,了解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能隔空吸铁,磁性能传递等性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步骤,体验“做科学”的乐趣。第三部分: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明晰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更喜欢游戏,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磁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接触,对磁铁能够吸铁也有一点了解,但是这些认识是混沌的,零散的、片面的。另外二年级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活动屮既要大胆放手,又要注重引导。【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镣等金属,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磁性可以传递,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用科学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养成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和发现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质疑。【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水槽、各种材料及黏土做成的鱼(建议:内加的材料学生最好能认识,好区分,好找规律)、钓竿、磁铁、烧杯、回形针、实验记录单、实验袋(磁铁、凤尾夹、钥匙铁丝、垫圈、螺帽、铁钉、一角硬币、一元硬币等)学生材料:各种各样的磁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新课游戏导入谈话:喜欢游戏吗?我们来玩个“钓鱼比赛”的游戏,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钓到的鱼最多。(选几名同学进行钓鱼比赛,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裁判)(汇报成绩)请钓鱼数量最多的同学,谈谈他的钓鱼技巧。(如果学生说到吸铁石时,帮助学生纠正吸铁石的科学名称一一磁铁)谈话:原来秘密藏在钓竿上,钓竿的前面装了磁铁,我们就是靠磁铁的吸力把鱼钓上来的(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充磁铁。[设计意图:通过游戒引出磁铁,激发学习兴趣,掲示本课研究活动的主题]二、 学习活动活动一:认识磁铁能吸铁、锲观察:提问:磁铁能吸起什么样的物体?(学生猜想并回答)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吗?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请小组长将实验袋内的材料取岀来,放在课桌上,观察这些金属物品,思考:这些物品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吗?把你们认为能被磁铁吸引的放在一边,认为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另一边。(学生操作)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吸吸看。分组实验:汇报交流:跟你们的预测一样吗?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铁一类的物质)质疑:(举起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同学们,这两种硬币都能被磁铁吸引吗?这是为什么呢?让小博士来告诉你(PPT)我们现在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磁铁能吸铁)磁铁除了能吸铁,还能吸引镣这种金属(板书:能吸铁、镣等)[设计意图:通过在游戒中观察、分析、质疑,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碰铁能吸铁、镣等一类物体的性质。采用“实物摆放式报告单”,直说、省时、高效,还易操作,改革实验记录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活动二:玩磁铁,认识磁性能传递、磁铁能隔物吸铁、隔空吸铁等性质谈话:磁铁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谁能在玩中发现问题,玩出学问。要求:在玩中认真观察、有所发现,用简单的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你们的发现,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也可以给自己的玩法取个有趣的名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活动结束后谈话:请各组及时整理好材料(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没有完成记录的小组抓紧时间完成记录单,填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准备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磁铁能隔物吸铁、隔空吸铁、磁性能传递。(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哪些重大的发现?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也可以演示给同学们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生:我们发现磁铁吸冋形针时,一个接一个吸了一串。师:能演示一下吗?其他小组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发现?这是为什么?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的发现?生:我们发现磁铁隔着课本也能吸铁。师:隔着其他物体能不能吸铁呢?试一试师:还有不同的玩法吗?生:我们发现磁铁不用碰到回形针,就能把回形针吸起来。师:也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小组举手。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了这么多磁铁的秘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设计意图:通过玩磁铁活动认识磁铁的性质.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玩,喜欢动手,但让二年级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方法的指导,如怎样操作、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在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完善记录,汇报交流时注意倾听等。因此设计有收有放的玩磁铁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边玩、边思考、边发现、边总结,感受探究的乐趣]三、应用与拓展:利用磁铁,尝试解决问题,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新的疑问。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磁铁能隔空吸铁、还能隔物吸铁,下面我们来看猫和老鼠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中Tom和Jerry利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捉弄野猫的?(视频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段)学生回答磁铁的这些性质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困难呢。老师这里就遇到了两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帮我吗?(ppt出示问题)(1) 老师干活时不小心把几个回形针掉进鱼缸中,不能惊扰到鱼,也不能弄脏水,想办法取出回形针。(讨论后利用老师提供的有水的烧杯和回形针试一试)(2) 小朋友的钢尺掉进了下水道,胳膊不够长,怎么办?(钢是杂质很少的铁)谈话:同学们太厉害了,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动脑,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名发明家的潜质了。看,打捞磁铁,就是在一块磁铁上加了一根绳子制成的,广泛用于水中、下水道、淤泥里打捞铁质物体,如果用磁力更大的打捞电磁铁还可以打捞更大更重的铁质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学生举例)关于磁铁的用途,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PPT补充)谈话:这是什么?(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提问:列车为什么会悬浮?课后可以拿一支铅笔和两个环形的磁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解开其中的秘密。磁铁的应用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让学生更爱学科学的目的]谈话;同学们,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磁铁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玩磁铁,看看还能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用磁铁做一个玩具,比比谁做的新奇、有趣。(PPT提示:玩磁铁时,不能靠近电视、电脑,也不能靠近手表、磁卡,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揭开)。[设计意图:布丑课后继续玩磁铁,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后]【板书设计】磁铁的吸力能吸铁、線磁性能传递隔物吸铁隔空吸铁5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自制指南针》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设计与技术”类型。本课双线续接,先实践,后拓展视野。其中,主体活动按照仿制的一般过程(工程实践)展开:认识一一仿制的基础;自制一一仿制的行动:测试一一仿制的效果检验。然后,阅读资料一一拓展视野。本课教材注重把科学原理渗透在制作的过程中,如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磁化铁质物品成小磁针、数学知识的融入如磁化钢针时摩擦次数的要求等。本课侧重设计和技术的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运用已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经历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指南针的过程,初步学会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方位,知道东、西、南、北。对于指南针,学生在生活中略知一些,但是没有具体地接触过指南针。本课在前两课学习了《磁铁的吸力》和《磁供的两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一个指南针,是一个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类课型。这节课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小资料提示、微课视频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到1节课只有40分钟的限制,不要过于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应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经历自制过程,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史及应用,知道手机上使用的是卫星定位系统。【教学重点】会磁化钢针,并能让磁针自由转动制成指南针。【教学难点】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托盘、水、“东南西北”贴纸、蓝色彩笔、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师: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闯关游戏,比比谁能顺利通过关卡,你们想玩吗?我们来看看首先要挑战什么呢?闯关游戏一:先来看一段动画,问题就藏在里面哦。(播放视频《导入指南针》。)你能帮视频中的小男孩想想办法吗?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预设]: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对,在二年级上册时我们学过用这个口诀判断方位,但是用这个口诀的前提是先确定哪边是北才能用这个口诀,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指南针。zhlndnzhen(板书:指南针)[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完的兴趣,提出研究问题从而引出学生对指南针的已有认知。]二、新授(一)认识和使用指南针初次使用指南针(1) 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己经认识指南针啦。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位新朋友。(出示指南针。)你了解它吗?它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小结,并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指南针。(播放视频《指南针简介》。)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 师:通过刚刚视频里的介绍和课件上这幅图,你能说说指南针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指南针主要由方位盘、磁针两部分组成。)(3) 师:怎么使用它呢?待会给你们2分钟时间,请你们试着使用指南针来判断-下我们教室的北在哪边?比比哪个小组先判断岀来。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学生分小组玩指南针。再次使用指南针(1)师:你们都判断出教室的北在哪边了吗?会用指南针了吗?(刚刚有些小组很快就判断出来了,有些小组还不太会使用指南针)那我们就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吧。(播放视频《指南针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来使用指南针:①平放指南针,让碰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静止后,轻轻转动方位盘,使盘上的N与磁针的红色端重合。③根据方位盘上的方向确定周围的方向。(2)师:看完这个视频,你会用指南针了吗?再给你们一次机会,重新确定一下教室的北在哪边?学生分小组再次用指南针确定教室的北。师小结。[设计意图:以任务駆动让学生先自主探完怎样用指南针确定方位,然后再规范指南针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为用自制括南针钟别方向作铺垫。](二)自制指南针用水浮法自制指南针闯关游戏二:(1) 师:恭喜小朋友们都顺利通过了关卡,己经可以在教室里用指南针判断北在哪里了,给自2一点掌声吧。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更大难度的挑战:刚才视频里的那个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小西小诺一起去树林里玩,天快黑了,他们准备回家,可是他们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只记得家的方向在北边。他们好发愁呀,怎么判断方向呢?小男孩摸了摸衣服,居然在口袋里发现了一枚缝衣针、一块磁铁和一个木塞,有办法利用这些仅有的材料自制一个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吗?(板zlzhl书:自制)小组讨论说说。[设计意图:用故事场景把学生带入到实际场景中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想自制指南针的欲望,并积极思考制作指南针的方法。体现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2) 讨论前,老师有一点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小资料(带拼音)人们很早就发现,铁钉、钢钉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针、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师:这段小资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怎样利用有限的材料自制指南针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水浮法,悬挂法 )师;对,孩子们真聪明,在户外缺乏材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磁铁摩擦缝衣针,使缝衣针带上磁性,然后把带有磁性的缝衣针放在木塞上,再把木塞放到水中,让它自由旋转,就可以帮我们找到方向啦。(板书:■化炒)(或者把摩擦后的缝衣针悬挂起来让它自由旋转,也可以指示南北。)(3)师:我们待会就在教室里模拟一下这个情景,自制一个指南针,想做吗?提示:制作中只能用材料包中的材料,不能添加自己的材料。在实际工程制作屮,材料也是受一定限制的,比如预算是有限的,没钱就不能再买了。[设计意图:“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是新课标中技术工程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此作为提示,让学生初歩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先学习一下怎么做: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自制指南针》。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同一方向;安全教育。学生分小组制作指南针。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1) 师: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己经制作成功,那怎么确定你们做的指南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生:在刚上课时我们确定了教室的北,现在观察我们自制的指南针哪边朝教室的北,就可以确定自制指南针的北了。)(2)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钢针所指的方向,把它指南的一端涂上蓝色。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在托盘边沿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3) 师:你们自制的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是否准确呢?老师手上有一个更先进的手机指南针,它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方向的。我们用它来验证一下吧。(展台投影出手机指南针,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核对自制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是否准确。)[设计意图:考虑到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校差这一实际,这一环节通过阅读提示资料、师生讨论、彼课视頻等方式适当降低难度,带扶孩子经历从设计到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三、总结拓展

1.了解不同样式的指南针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这些关卡都顺利通过,会自己制作指南针啦,那古人是怎么制作指南针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阅读小资料:"、■丁碗古代利用由十。》的法.丹诚・姒〃他.件介〃他.件介代的大•学此才水*傷一宇七ra箏,技企止”*債<屮女上上诛处•思考、回答:这些指南针有什么共同点?小结:无论哪种样式的指南针都有这样的共同点:磁性指针、自由转动。拓展延伸师: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再做一个指南针吗?然后用你自制的指南针测定一下家里的大门朝哪个方位?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而又要基于制作的原理,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了解发明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学以致用,把自制的指南针用于辨别生活中的方向,増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作为拓展,留给孩子们课后在家长的带助下一起研霓,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指南针的原理。]【板书设计】

zhcn针“指南针:1.磁性指针:zhlndn指南磁化磁针。2.zhcn针“指南针:1.磁性指针:zhlndn指南磁化磁针。2.自由转动:钢针[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不适合使用饨.文字性的板书,用贴图板书更加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6自制指南针【教材分析】《自制指南针》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设计与技术”类型。本课双线续接,先实践,后拓展视野。其中,主体活动按照仿制的一般过程(工程实践)展开:认识 仿制的基础;自制 仿制的行动:测试 仿制的效果检验。然后,阅读资料一一拓展视野。本课教材注重把科学原理渗透在制作的过程中,如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磁化铁质物品成小磁针、数学知识的融入如磁化钢针时摩擦次数的要求等。本课侧重设计和技术的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运用己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经历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指南针的过程,初步学会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方位,知道东、西、南、北。对于指南针,学生在生活中略知一些,但是没有具体地接触过指南针。本课在前两课学习了《磁铁的吸力》和《磁铁的两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一个指南针,是一个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类课型。这节课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小资料提示、微课视频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到1节课只有40分钟的限制,不要过于迫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应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经历自制过程,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史及应用,知道手机上使用的是卫星定位系统。【教学重点】会磁化钢针,并能让磁针自由转动制成指南针。【教学难点】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托盘、水、“东南西北”贴纸、蓝色彩笔、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师: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闯关游戏,比比谁能顺利通过关卡,你们想玩吗?我们来看看首先要挑战什么呢?闯关游戏一:先来看一段动画,问题就藏在里面哦。(播放视频《导入指南针》。)你能帯视频中的小男孩想想办法吗?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预设]: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对,在二年级上册时我们学过用这个口诀判断方位,但是用这个口诀的前提是先确定哪边是北才能用这个口诀,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指南针。zhln6nzhen(板书:指南针)[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由研究问题从而引由学生对指南针的已有认知。]二、新授(-)认识和使用指南针初次使用指南针(1) 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已经认识指南针啦。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位新朋友。(出示指南针。)你了解它吗?它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小结,并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指南针。(播放视频《指南针简介》。)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 师:通过刚刚视频里的介绍和课件上这幅图,你能说说指南针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指南针主要由方位盘、磁针两部分组成。)(3) 师:怎么使用它呢?待会给你们2分钟时间,清你们试着使用指南针来判断一下我们教室的北在哪边?比比哪个小组先判断出来。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学生分小组玩指南针。再次使用指南针(1)师:你们都判断出教室的北在哪边了吗?会用指南针了吗?(刚刚有些小组很快就判断出来了,有些小组还不太会使用指南针)那我们就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吧。(播放视频《指南针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来使用指南针:①平放指南针,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静止后,轻轻转动方位盘,使盘上的N与磁针的红色端重合。③根据方位盘上的方向确定周围的方向。

(2)师:看完这个视频,你会用指南针了吗?再给你们一次机会,重新确定一下教室的北在哪边?学生分小组再次用指南针确定教室的北。师小结。[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先自主探究怎样用指南针确定方位,然后再规范指南针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为用自制括南针辨别方向作铺垫。](二)自制指南针用水浮法自制指南针闯关游戏二:(1)师:恭喜小朋友们都顺利通过了关卡,己经可以在教室里用指南针判断北在哪里了,给自己一点掌声吧。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更大难度的挑战:刚才视频里的那个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小西小诺一起去树林里玩,天快黑了,他们准备冋家,可是他们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只记得家的方向在北边。他们好发愁呀,怎么判断方向呢?小男孩摸了摸衣服,居然在口袋里发现了一枚缝衣针、一块磁铁和一个木塞,有办法利用这些仅有的材料自制一个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吗?(板zl书:自zhlzl书:自zhl制)小组讨论说说。[设计意图:用故事场景把学生带入到实际场景中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想自制指南针的欲望,并积极思考制作指南针的方法。体现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2)讨论前,老师有一点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小资料(带拼音)人们很早就发现,铁钉、钢可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针、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师:这段小资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怎样利用有限的材料自制指南针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水浮法,悬挂法……)师:对,孩子们真聪明,在户外缺乏材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磁铁摩擦缝衣针,使缝衣针带上磁性,然后把带有磁性的缝衣针放在木塞上,再把木塞放到水中,让它自由旋转,就可以帮我们找到方向啦.(板书:“ 5)(或者把摩擦后的缝衣针悬挂起来让它自由旋转,也可以指示南北。)(3)师:我们待会就在教室里模拟一下这个情景,自制一个指南针,想做吗?提示:制作中只能用材料包中的材料,不能添加自己的材料。在实际工程制作中,材料也是受一定限制的,比如预算是有限的,没钱就不能再买了。[设计意图:“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釣因素”,是新课标中技术工程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此作为提示,让学生初歩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先学习一下怎么做: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自制指南针》。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同一方向;安全教育。学生分小组制作指南针。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1) 师: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巳经制作成功,那怎么确定你们做的指南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生:在刚上课时我们确定了教室的北,现在观察我们自制的指南针哪边朝教室的北,就可以确定自制指南针的北了。)(2)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钢针所指的方向,把它指南的一端涂上蓝色。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在托盘边沿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3) 师:你们自制的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是否准确呢?老师手上有一个更先进的手机指南针,它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方向的。我们用它来验证一下吧。(展台投影出手机指南针,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核对自制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是否准确。)[设计意图:考虑到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实际,这一环节通过阅读提示资料、师生讨论、微课视頻等方式适当降低难度,希扶孩子经历从设计到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三、总结拓展了解不同样式的指南针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这些关卡都顺利通过,会自己制作指南针啦,那古人是怎么制作指南针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阅读小资料:代和用 井试■做七旳大•手宝;七才决什r辺草.心竣土決 础 仕忱攻口S,“冲”,債*汝 ■十上在;代杵Y。。也方-住*"十*诊,思考、回答:这些指南针有什么共同点?小结:无论哪种样式的指南针都有这样的共同点:磁性指针、自由转动。拓展延伸师: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再做一个指南针吗?然后用你自制的指南针测定一下家里的大门朝哪个方位?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而又要基于制作的原理,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了解发明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学以致用,把自制的指南针用于辨别生活中的方向,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个问题对二年級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作为拓展,留给孩子们课后在家长的希助下一起研究,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指南针的原理。]【板书设计】钢针 磁化 磁针〃2.自由转动:

2.自由转动: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7栽小葱【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探究主题是《土壤与生命》,属于生命科学与生命科学范畴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同时能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使学生建立对土壤与生命关系的正确认识,明确土壤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展开活动:1.观察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喝水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3.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了解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己经有了上科学课的经验,对动物、植物等生命体的了解也比较多,但是可能并没有实际种植或者饲养的经历。对于生命体成长的必需条件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这个単元就是要建立学生对生命的系统的认识。【教学目标】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情况,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愿意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变化,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教学难点】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葱、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生材料:葱、量筒、水、棉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出示葱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追问:你知道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吗?(作用改为“用途”)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葱,作蔬菜食用,辛辣,调味。[设计意图:本环节开门见山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完对象,同时,进行简単的介绍,给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意识。]二、 研究小葱生长需要的条件谈话:葱和我们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呢?怎么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来研究小葱的生长。活动一:小葱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出示一颗小葱,提出问题:绿油油的小葱好可爱,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小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呢?生进行猜测。谈话:同学们说了好多可能的条件,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怎么做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师小结: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些条件的相同。所以,老师有一些实验的建议和方法,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看,再结合同学们的观点,我们一起改进。我们把一把小葱分成相同的5份,放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环境中,10天后观察小葱的生长情况。同学们能说一说这个实验都涉及到小葱生长的哪些条件吗?生交流。师小结:土壤、水分、阳光等。观看小葱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情况的视频,进行分析,小葱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小葱生长情况记录表

栽在土里 栽在土里 放进水里 單上黑纸袋分析通过分析,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分析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科学实验的习惯,也为实验结果的分析做好铺垫。]活动二: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喝”多少水1.谈话:水分对于小葱的生长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它每天可以喝掉多少水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记录的方法。出示观察步骤。注:(1)实验所选的小葱应该尽可能选择根系发达的小葱,实验效果明显。(2) 最好在试管口用棉球堵口,也有固定小葱的作用。(3) 做好记录。小葱每天喝多少水天数第1天第2天喝水量[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认识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三、 家庭盆栽的照料谈话:我们知道了土壤、水分、阳光等对植物的生长都很重要,那么,回忆一下你们家的盆栽,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的呢?有没有哪些地方做的正确,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呢?生交流。师小结:其实,植物的生长除土壤、水分、阳光,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营养(施肥)、温度等。我们要善于把学到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四、 总结全课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大自然中的植物,沐浴着阳光,从土壤中吸收着水分和养料,茁壮成长。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些植物一样,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板书设计】zaixidocong7,栽小葱葱生长条件土壤、阳光、水分8养蚂蚁【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土壤与生命》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栽小葱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土壤中有许多的小动物,本课将目光聚焦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却不那么起眼的蚂蚁上,通过养蚂蚊活动观察在土壤中的活动通过孩子亲眼看见,看见蚂蚁在土壤中的家园来深化对土壤对蚂蚁重要性的了解。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1.捉蚂蚁。2.观察蚂蚁在“土壤”中活动。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以及轨迹,了解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从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发现大自然中隐藏的科学奥秘。【学情分析】土壤中的蚂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土壤里的小动物,但是却没对蚂蚁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也不能明白到土壤对蚂蚊的重要。本课通过对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进行观察【教学目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了解土壤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同时也为蚂蚁提供了保护,也为蚂蚁提供了食物的来源。通过对养蚂蚊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知道土壤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同时也为蚂蚊提供了保护,也为蚂蚊提供了食物的来源。【教学难点】用凝胶模拟土壤,通过观察蚂蚊在蚂蚁凝胶中的活动,蚂蚊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从而认识到土壊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也为蚂蚊提供了保护。【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广口瓶、饼干屑、糖、蚂蚁城堡。学生材料:蚂蚊凝胶、黑卡纸一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谜语引入今天,我们老师在花园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想不想知道它是谁?那你猜猜看: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路陡,只怕跌热锅里。 蚂蚁[设计意图:引入蚂蚁,蚂奴随处可见,通过蚂蚁的特点引入蚂蚊。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亨物,关注身边的科学]二、 认识蚂蚁,如何才能找到蚂蚁师:今天老师遇见了一只小蚂蚁,它给我说它迷路了播放蚂蚁录音:我迷路了,你可以帮助我回到家里吗?师:小蚂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的爸爸妈妈得有多伤心啊。你愿意帮助小蚂蚊找到它的家吗?你知不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呢?(花园里,土壤里,地上……)(引导孩子们自己说出蚂蚁的家在土壤里)播放蚂蚊录音:我记不得了,我的家好像在土壤里?师:它也记不得自己家是不是在土壤里了?那我们去花园里去找一找还有没有这只小蚂蚁的小伙伴吧,看看它的家是否是在土壤里。播放录音:小朋友们谢谢你们,我等待你们胜利的好消息。出示课题《养蚂蚁》三、 找蚂蚁1.师:找到小蚂蚁的小伙伴后需要把他们放入一个容器里。我们现在为小蚂蚁准备了一个盛放的容器一一广口瓶。这是我们科学做实验专用的瓶子,这是玻璃制品,要注意不要摔碎哦。师;我们只是暂时借用这些小伙伴来研究我们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伤害他?(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师:下面我们来对小组进行分工。4人为一组分组,确立小组长。明确小组分工:(1) 小组长管理全小组成员(2) 保管员负贵保管广口瓶(3) 实验员负责放入引诱使用的饼干屑和糖(4) 汇报员负责观察汇报师:我们去找下伙伴要遵守老师的要求(1) 领取并保管好广口瓶。(2) 在老师规定范围内找蚂蚁。(3) 不能乱踩草坪。(4) 不伤害生命。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蚂蚊。除此之外我们找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安静、安全反复强调)带学生到花园中找蚂蚁(时间控制在10分钟)。找蚂蚁的过程:(教师可提前在场所放一些饼干屑和糖以及碎树叶,以供学生观察、找寻蚂蚊)四,认识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带回学生。师:我们刚刚找到了小蚂蚊的小伙伴们,你是在哪里找到的蚂蚁呢?师:他们在做什么呢?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糖和饼干屑的作用)(汇报员上台汇报)师:我们刚刚在找小蚂蚁的小伙伴的过程中发现它们都非常的勤劳的工作者,它们找到食物后有没有立刻吃掉?那它们把这些东西搬运到哪里去呢?师:它们是把食物搬运回他们的家里里,你想知道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吗?师:为了更好的观察到蚂蚁在土壤中的家,我们使用透明的蚂蚁凝胶来模拟土壤,你知道为什么吗?(能够直接看到蚂蚁的家的样子)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将蚂蚁放到凝胶里,我们刚刚在找蚂蚁的过程中发现蚂蚊生活在土壤里。这个地方是明亮的还是黑暗的呢?那如果我们需要用凝胶来模拟土壤,那我们是不是需要给小蚂蚁创造一个黑暗的环境?现在每个小组老师装备了一张黑色的卡纸,你可以怎样用这张纸给小蚂蚊创造一个黑暗的居住环境呢?(将黑纸罩在广口瓶外部)指导学生在广口瓶中撒糖、面包屑、枯枝、碎叶。现在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没有凝胶的瓶子,我们刚刚说凝胶用来模拟土壤,那么有了凝胶,相当于这里没有了一一土壤,我们也放几只蚂蚁在这个空瓶子里,我们对比看看没有了土壤蚂蚁们会怎么样吧!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蚂蚁别墅一展示教具(提前撒好糖和饼干屑及枯树叶)。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把食物拖进它的洞穴的(学生观察)蚂蚁在土壤里做什么呢?师:.你看见了什么?(对比两个有无凝胶的瓶子)如果没有了土壤蚂蚁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蚂蚁的重要)蚂蚁的洞穴错综复杂,土壤是蚂蚁的家园,也是蚂蚁的“仓库”。为蚂蚁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大自然没有饼干,也没有糖果,蚂蚁们的食物来自于哪里?土壤既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的食物来源地。[设计意图:蚂蚊作为大自然中最典型的土壊中的小动物之一,在我们身边极其常见,蚂奴的洞穴深藏在土地中,通过实验教具将蚂蚁的洞穴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们感受到小小蚂蚊大能量,拥有一座巨大的宫殿、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感悟到土壊对蚂蚁的重要性]三、感情再升华师:现在我们终于帮小蚂蚁找到了它的家。他的家就在我们所在的这些土壤里面。播放录音:对了,我想起来了,我的家就在土壤里,谢谢你小朋友们。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帮助了小蚂蚁找到了她的家,也知道了土壤对小蚂蚁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我们要送他们冋到自己的家园。小小的蚂蚁蚂蚊也有大大的能量,他是我们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蚂蚁搬重物的视频。[设计意图:感情升华让孩子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保护生活中的小动物。]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探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课标要求学生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本节课为紧扣这本単元的主旨,上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1、认识常见的土壊里的小动物,并简单说出小动物的特征;2、通过实地寻找小动物的活动,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通过视频、科学绘本等资料,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学情分析】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居住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由于之前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在课堂中需要教师提出详细明确提出任务,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学目标】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蚯蚓、蚂蚁、嚴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通过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愿意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教学重点】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教学难点】通过到校园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学生材料:小铲子、放大镜、笔、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校园的哪里吗,想一想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叶底下住着哪些小动物?蚂蚊、蚯蚓、蜘蛛、螟蚣等。同学们知道的小动物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出示板贴)。你认识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吗,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特点?(出刁〈图片)展示千足虫(非常多足)、蜗牛(有坚硬的外壳)、西瓜虫(遇到刺激的时候,会卷曲身体)、蚯蚓(光滑、柔软)的图片。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可真多呀,你们想不想去实地考察呀?[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你知道有哪些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并且导入课题,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带见的小动物,并简単说出小动物的特征。]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5min)(―)找一找校园里的小动物(20min)先想一想,在校园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出示几幅图)可能在草丛里、花盆下、树底下、落叶下等。任务来啦:在校园里寻找一种小动物,画出它的样子,看看它住在什么地方,又在干些什么呢?想一想到校园里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需要做哪些准备?分组:4人为1小组,分为6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实验员、一名观察员。划定观察区域:1-2小组:树底下3-4小组:菜园子3-6小组:草丛里(拍摄校园图片划定观察区域)实验器材:小铲子、放大镜、实验记录单(组长负责领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观察须知:(1)在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展示实验单,需要同学们画出一种小动物,并且第二小题有一个其他,是你发现选项没有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其他上补充)(2) 注意安全,在有水的地方、高的地方要特别小心;(3) 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植物、动物。(4) 实验结束后,尽量使土壤恢复原来的样子。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单(描述:你们小组找到了哪种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地点是哪里?这个小动物在干些什么?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学生1: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落叶底下,被我们惊动后,开始逃跑了。学生2: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菜园子下,它在睡觉。学生3: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石头地下,它在爬行。……提问:这小动物生活的地点一样吗?它们的生活都需要什么呢?讨论交流:虽然土壤中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但是这些地点都为小动物提供 了 。总结发现:虽然土壤中小动物生活的地点不同,但是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都离不开水、土壤、空气等基本需求。(板书)(二)阅读资料、发现土壤的秘密(5min)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小动物不仅生活在土壤中,也会为土壤做一些事情哦,一起阅读资料,看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通过阅读蚯蚓、娱蚣的食性: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烂的落叶、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是土壤的垃圾处理者;螟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顎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己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是土壤中的捕食者。阅读发现:土壤动物是自然界"垃圾"的处理者或者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板书)。发现了这么多土壤与小动物的知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土壤中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所以可能会忽略土壊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主卖让学生发现小动物后,探究上壊的环境,发现上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但都为小动物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解决本课重难点,并且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观察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三、应用评价,课堂小结(lOmin)我们来欣赏一则关于土壤小动物(機鼠的故事)的视频,请同学来描述视频发生的事情?生:有一只狐狸想吃鸭蛋,吓跑了鸭妈妈和鸭爸爸,这一幕被小饑鼠看见了,小躡鼠通过地下通道救了鸭蛋。小翩鼠真是一个热心的小动物呀,保护了鸭蛋,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叢鼠的家呀?小嚴鼠的家有什么特点?巖鼠的家四通八达,干净整洁,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很感兴趣,同学们有时间可以阅读科学绘本《地底下的动物》(拓展延伸)。[设计意图:拓展活动,通过学生最麦的动画片入手来描述小緑鼠的故事,发现小経鼠的家四通八达,干净整洁,为它们提供了安全的场所。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土壌中的小动物不仅限于昆虫,还包括一些哺乳动物。]【板书设计】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地点:草丛里、石头下、树底下、菜地里……生活环境:离不开土壤、水、空气等基本需求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10认识工具【教材分析】技术与工程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单元是第一个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技术就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的技术,本单元以传统传统的工具箱里的工具为研究对象,用三课分别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本课在本单元中居于起始地位,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所了解的它们的用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己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一一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第二部分,认识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课文介绍了三个活动:其一,通过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记号,认识钢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在刚才所做的记号上钉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