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8份集锦》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_第1页
《试卷8份集锦》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_第2页
《试卷8份集锦》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_第3页
《试卷8份集锦》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_第4页
《试卷8份集锦》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i.如图所示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密度是甲的8倍

B.乙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质量相间的甲和乙,乙物质的体积大

D.体积相同的甲和乙,乙物质的质量大

2.如图所示,将边长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cm,g

取10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施加4N向下的压力

C.木块的密度是0.dg/cn?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3.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

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下列关于温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夏季使用空调限制室内最低温度26CD.兴化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可达40℃

8.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9.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10.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

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

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二、填空题

11.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那么气球内氢气的质量___、密度(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观察月球等天体用,观察细

胞内部结构用»

13.运动会上赛跑时,计时裁判为计时更准确一点,总是(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或

“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如果选用另一种方式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比真实成绩.(选填

,,变好”、“不变”或,,变差”).

1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均填

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在北方的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

0C以下,窗户的玻璃上就会形成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

侧”).

15.“蒙面歌王”比赛现场,吉他手加大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观众在听

音乐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6.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

可知,计时—s后小车开始运动;1s至5s小车做运动,速度是—m/s.

三、计算题

17.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kg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18.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

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100矶酒中所含酒精

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6"”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0.8XU)3kg/m3,水的密度

L0X103kg/m3(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3)这种白酒的密度.

四、实验题

19.小惠同学为了测量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D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o

(2)改正错误后,小惠测出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

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g,茶油的密度是g/cm3

20.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

------2f-

甲乙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甲),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各点(如图

乙),并别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①把烛焰放在哪些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烛焰放在哪个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缩

小的实像?«

②把烛焰放在哪个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____立

的虚像。(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

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论分%:交经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

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他把蜡烛

A放在距玻璃板2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cm,当蜡烛逐渐远离玻璃

板时,它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22.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实验器材时,如图甲,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请指

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2)实验中,小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的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a,b所示。表示沸腾

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

(3)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沸腾。

(4)小华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发现温度计

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填字母)。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23.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

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24.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

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

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

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DBCDBADC

二、填空题

11.不变变小

12.紫外线望远镜显微镜

13.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变好

14.汽化液化内侧

15.响度;声源处.

16.匀速2

三、计算题

33

17.⑴30N(2)5x10血

18.(1)230cm3,184g;(2)270g;454g;(3)0.91X103kg/m3.

四、实验题

19.天平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228.80.9

20.凸透镜b、cad正放大放大镜

21.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40不变不能虚

22.自下由上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b停止加热C

23.实验器材:扬声器,纸屑;

实验步骤: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把纸屑放在扬声器上;

实验现象:会看到纸屑在跳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i.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

料的密度较小

2.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A.1.4g/cm3

B.2.Og/cm3

C.3.5g/cm3

D.7.Og/cm3

3.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

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

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

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

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甲乙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6.如图,小红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则

A.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一定比1.6m矮

B.若小红靠近平面镜1m,则她在镜中的像会变大

C.若小红以hn/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2m/s

D.若小红靠近平面镜1m,则她与镜中的像的距离是2m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

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D.冬天树上的“雾淞”是凝固

8.下列图象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9.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

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次声波B.在1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10.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二、填空题

11.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不少“特殊本领”。碳纤维被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飞机、汽车

的制造中,好处之一是可以大大减轻它们的质量,这是因为碳纤维的较小;和铝相比,碳纤维比铝

轻但强度相似,其中“碳纤维比铝轻”是指:在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制作的实心物体的比

铝材料制作的小。

1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

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选填

13.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当太阳出来,

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

现象说明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

1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

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

置,回答下列问题:

070150250400丙

(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

速”);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

“B”)

16.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

(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

三、计算题

17.某个油罐车,装了5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个油罐车中的石油质量,从中取出30cm3的石油,称得质

量为24.6g,求这个油罐车中石油的总质量为多少吨?

18.一列长3601n的火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火车的速度108km/h合m/s;

(2)隧道的长度;

(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云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

M

»

图甲图乙图丙

(1)他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发现天平的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但指针却指在分度盘

的中央,她应该先,再将平衡螺母向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祛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然后将装有381nl水的量筒里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此时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

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P为kg/m3;

(5)按照他的这样操作,测量出来瓷片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_上。

甲乙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o保持

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

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一副眼镜的一个镜片放在图乙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

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

“远视”)。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选填"上”或“下”)

方的位置。

21.如图是小东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东拿另一支大小相

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蜡烛M向玻璃板近,应将蜡烛N向(选填“远离”或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N

重新和M的像重合。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像与

物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小东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一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

“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若某

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

根据表中娄[据可知,该物)员的熔点是—该物质3是______(选填“晶体”或㈡E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o

23.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

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由此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0.

2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

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

秒”。

甲*乙乙基附学童网

*■­“■(4cm力cm

(1)请根据图示填写SFcm,t2=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V3=S3/t3;

方法2V3=Sl/tl+S2/t2o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o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AAACCCBB

二、填空题

11.密度体积质量

12.凸透倒立凸前

13.液化汽化

14.振动,固体,信息

15.匀速加速10.75A

16.空气

三、计算题

17.41

18.1800m48s

四、实验题

19.水平把游码调到左端零刻度线处右32122.67X103kg/m3偏小在将瓷片

取出时,会沾有水,补充水时要多倒入些,体积偏大

20.高度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靠近凸透镜近视上

21.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像和物大小相等靠近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

否垂直,测出像点与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22.均匀试管壁4648晶体a

23.能变小真空

24.904方法10.15是增大斜面角度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i.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

A.铜球比铝球的大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D.难以判断

m

2.对于公式密度P=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P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P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3.某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

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

镜的实际焦距是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6.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Uhl

A.韵喇|3吉林冬天树上的“雾淞”

B.累㈡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为&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HHT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9.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10.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

的适宜温度可为

A.100B.60℃C.40℃D.80℃

二、填空题

11.我国名酒五粮液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容量500mL的精品五粮液,(P酒=0.9X

103kg/m3),它的质量为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g/cm:

12.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图。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

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点处;就是此成像特

点的运用。

13.夏日,当一束阳光垂直射到地面时,入射角为度,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

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选填“树叶缝隙”或“太阳”)

的形状相同。

14.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测得其体温为℃.

15.云南的旅游景区较多,在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

,游客听到导游讲解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m/s,它25s内通过的路

程是fflo

三、计算题

17.小明在电视上看到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造成有的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

来器材测量:①用电子秤测出空桶的质量为1.4kg;②将桶里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其总质量为2.4kg;

③将桶里水全部倒掉,再装满雪,测出其总质量为2.0kg.请计算:(已知水的密度P水

=1.0X103kg/m3)

(1)桶中水的体积是多少m3

(2)雪的密度是多少kg/m3

(3)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0.5m,则屋顶雪的总质量多少

18.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

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如/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

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如/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

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

四、实验题

19.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过程:“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开始测量。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

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此;

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叱;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P»=。

(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

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

据:

烧杯规格/mL50025010050

空杯质量/g1461004634.5

油被倒掉后烧杯的质量/g15110348.5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实验使用的是

100ml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g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

度值_____(偏大/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老师给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的建议:

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及剩余油的总质量/.请写出信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P浊=.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

么?答:.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

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

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卜B,(请保留作图痕迹)

()

22.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选填“甲”或

“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如图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

状态。

(4)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且气泡上升时(选填“越来越小”“大小不变”或“越来越

大”),说明水已_____。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

A.都不吸热

B.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

C.都吸热

D.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若在

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填"会”或“不会”)发声。

24.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

②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力。

③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t2.

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t3.

据以上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DACDCDBD

二、填空题

11.450.9

12.c投影仪

13.直线传播太阳

14.1、36.8

15.响度空气

16.200

三、计算题

17.10'3m30.6X103kg/m33X104kg

18.(1)120m;(2)4.8m/s;(3)乙赢得比赛.

四、实验题

r

19.游码调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色声正确2.5偏大f

20.(1)15.0cm,(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

大,能,(4)左

21.如下图

22.碎冰块乙BC固液共存越来越大沸腾C

23.振动响度能量不会

(S|一52)

24.

-2)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

节,可以很快恢复。请估算一个中学生血液的质量约为()

A.4kgB.40kgC.400gD.4N

2.制造飞机时,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飞机设计师为减轻某一型号的飞机重量,将一钢质零件改

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52kg,已知P钿=7.9Xl()3kg/m3,p铝=2.7XK/kg/m?则所需铝的质量为

A.20kgB.27kgC.54kgD.108kg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

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

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

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4.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0

B.(1)(3)

C.(2)(4)

D.(3)(4)

5.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

的光点由si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电光屏

S2si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6.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也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变小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8.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

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

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

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9.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把门窗关好

D.在教室周围植树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禁鸣是在______处控制

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一,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至少需要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

是倒立、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12.爱米坐在右侧座位上,有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说黑板“反光”了,发生了,反射有时能看清

黑板上的字,发生了另一种反射,这种反射(“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则甲、乙的体

积之比V单:Vz=,密度之比P甲:Pz=。则此时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分别截去相同的体

积,它们剩余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m/—mJ(选填“V”“=”)。

14.水由液态变为固体冰的过程叫,水的密度为kg/m%

15.如图,是我国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正在演奏钢琴,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钢琴上方放置的麦克风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6.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AA

、*

三、计算题

17.3D打印机是一种可以将金属、塑料、陶瓷等不同的打印材料,在电脑的控制下“打印”出真实的3D

物体的设备。如图,小华同学选用ABS塑料做材料,打印出了自己设计的作品一体积为20cm:质量为

21g的猫。通过计算回答:

(1)该作品所用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用铜作为材料,打印出完全相同的猫,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XU)3kg/m3)

18.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

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小明测量色拉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2四i'I||iog

因丙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

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色拉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是:

(3)小明正确测得色拉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8.2g,然后将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色拉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是

g,色拉油的密度是kg/m3o

(4)小明在将色拉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部分色拉油,这会导致测量的色拉油的密度与真实值

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甲乙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上。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

镜”)。

(4)小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

得到清晰的像。

21.晓薇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

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晓薇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

较像与物的关系。

(2)晓薇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将蜡烛逐渐远

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晓薇在实验中,环境光线应_____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如图装置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2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

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O

(2)由图乙可知,(选填"A”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