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剽悍度假村闲情逸志物是人非B.鉴赏籍贯通缉令无与伦比断章取义C.惊鸿殉职城皇庙众口烁金面面相觑D.恣睢旁骛消防栓见风驶舵世外桃源2.下列有关语文知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赞成”“恭敬”“终于”(分析:这三个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B.“留守儿童”“绿水青山”“关注民生”(分析:依次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先辈”,宾语是“陆上丝绸之路”)D.我要热饭。(分析:这个句子有歧义。)3.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D.感谢你的热情邀请,行,届时我一定光临。5.诗、文名句填空。((2)—(6)题为必答题;(7)—(10)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必答题: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__________”,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选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选答题: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鲁迅《自嘲》)才下眉头,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1.阅读上面文段,拟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2.上面文字极具讽刺效果。《儒林外史》“周学道校士拔真才”中写到周进在贡院里发生的一件悲喜瞬间转变的事,也极具讽刺效果,请你简要概述该事件。3.结合文中画线句“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说说其体现出严监生怎样的性格特点。二、阅读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节选自《广阳杂记》)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泛指药物。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A.若道过镇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而疾已愈色愈恭(《送东阳马生序》)C.以书寄何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D.至镇江当已愈矣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惧之以死”的“惧”用法相同的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满坐寂然(《口技》)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②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医袁体庵的“神”体现在哪些方面。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①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①怵迫诱迫。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彼家饶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冲甚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C.会天大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D.所在并号称职/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D.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4.请说出崔亮形象的特点。9.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________)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_______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_______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沙枣李娟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过去,我所知的沙枣只有两种。一种是灰白色,仅黄豆大小,但甜滋滋的。尤其顶端微微透明的黑色区域,就那一丁点儿部位,更是糖分的重灾区。轻轻划开,便眼泪一般渗出蜜汁。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沙枣,最为香甜。遗憾的是太小了,除去籽核,基本上只剩一层薄皮。唇齿间刚刚触碰到一抹浓甜,倏地就只剩一枚光核。还有一种沙枣大了许多,颜色发红,饱满美丽。因个头大,吃着稍过瘾些。但口感差了许多,不太甜,味道淡。吃起来面面的,沙沙的。难怪叫沙枣。由此可见,造物多么公平。我从小就熟知这种公平。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若不是吃起来仍然又面又沙,仍然是极度熟悉的沙枣特有的口感,我真怀疑它们是不是沙枣和大枣的串种……怎么会这么大,又这么香甜呢?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我暗暗记住这里。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对了,还有沙枣花。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它扎根于大地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沙枣花开了!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1.“我”对沙枣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原先认识:__________眼下认识: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2.沙枣是“荒野深处的奇迹”,“奇”在哪里?3.文中有两处过渡句,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第一处: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沙枣的生长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写出两点即可)11.议论文阅读习惯成自然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2.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三、应用12.综合实践“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学校准备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响应学校的号召,班上准备办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①_____②_____在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有的讲诚信小故事,有的进行了诚信诗歌朗诵,有的推荐诚信名言………你作为主持人,请为这次班会活动设计一个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赢得”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他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请以“赢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填写“成功、尊重、肯定、喝彩、信任”等;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试题分析:A.闲情逸志-闲情逸致;B.正确;C.城皇庙-城隍庙、众口烁金-众口铄金;D.见风驶舵-见风使舵。故答案为B。2、B【解析】
B.“留守儿童”是偏正短语,“绿水青山”是并列短语,“关注民生”是动宾短语。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对曾候乙编钟的科学价值进行了论述,先从其结构入手进行分析,①是第一句;③句结合上一句的意思进行论述,从逻辑关系上辨析可作为第二句;⑤④是对“合瓦型结构”的具体论述,通过读可确认其先后顺序;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⑤④②,A项正确。4、A【解析】
A项得体;B错误,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不得体;C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不得体;D项,光临:意思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敬辞。不得体。5、东风不与周郎便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愿人长久宵眠抱玉鞍苔痕上阶绿醉翁之意不在酒俯首甘为孺子牛却上心头断肠人在天涯英雄末路当磨折【解析】
注意要准确背诵,正确书写,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其中“与、郎、宵、鞍、孺、天涯”的写法。6、1.示例:严监生之死。(严监生疾终正寝)2.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周进在贡院中撞号板,并哭得口吐鲜血,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3.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拟题。拟题时注意抓人物,抓事件,加以组合即可。示例:严监生之死。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醒了过来,有嚎啕大哭。当有客人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据此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讽刺了严监生的吝啬。据此理解作答。二、阅读7、1.D2.C3.(1)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2)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4.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路途/方法;B.治愈/更加;C.信;/书本;D.应当/应当。故选D。2.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判断。“惧之以死”的“惧”是使动用法,使……惊惧。A.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B.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C.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坐:通“座”,座位。故选C。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举,中举;于,在;极,极点。句子翻译为: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②句中重点词有:之,代词,指代书信;再,两次;去,离开。句子翻译为: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疏通文意,根据神医的书信同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表现他对病人病因的了解;“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可见这位神医的治疗不仅仅在于药物,精神的治疗是关键;“至镇江当已愈矣”,能预知病好的时间。据此作答即可。选自《广阳杂记》作者:刘献廷年代:清参考译文: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裳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诊治一下。”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窍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当已经痊愈了。”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8、1.A2.C3.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4.(1)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2)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书”都是“书本”;B.选项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对……感到惊奇”和“零数、余数”;C.选项中的“会”分别是“正好、适逢”和“聚集”;D.选项中的“称”分别是“适合,相当”和“称赞”的意思。故选A。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承接。故选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可(可以)、市(市井,集市)、安(怎么)、眉睫(这里指脸色)”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和描写分析作答。从“居贫,佣书自业”和“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家境贫困但有志向,重视亲情,不肯轻易依附于人的人;从“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可见其博览群书,刻苦用心的人;从文章第2段叙写的“造桥”一事,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勤勉政事,为民着想的官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崔亮,字敬儒,是清河东武成人。十岁时,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崔亮答道:“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在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属们说:“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这是在柱子上架设。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9、濯:洗涤谤讥:议论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恶:憎恶信:通“伸”,伸张。【解析】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注意通假字词,“信”通“伸”,伸张。词类活用词,“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款待”。10、1.灰白的虽甜,可核大无肉;饱满发红大个头的味淡。又大又甜,又面又沙。打破了“我”对“天地间的公平原则”的重新认识。2.能够在最干涸大地上,忍受孤独,异常缓慢地挣扎着生长;沙枣花对沙枣忠贞地坚守着的爱。3.(1)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由上文造物的公平,过渡到下文重新认识公平原则。(2)对了,还有沙枣花。由上文的沙枣过渡到下文对沙枣花的描写。4.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树生长之旺盛,对人类之盛情。5.在逆境中勇于抗争;甘于坚守,乐于奉献;忍受孤独,默默生长。【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先认识根据文中“一种是灰白色,仅黄豆大小,但甜滋滋的。……,轻轻划开,便眼泪一般渗出蜜汁。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沙枣,最为香甜。遗憾的是太小了,除去籽核,基本上只剩一层薄皮。唇齿间刚刚触碰到一抹浓甜,倏地就只剩一枚光核。……,因个头大,吃着稍过瘾些。但口感差了许多,不太甜,味道淡。”概括;眼下认识根据“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吃起来仍然又面又沙”概括;原因根据“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概括。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文中“它扎根于大地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和“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过渡句及作用。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用是: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一、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细读文章可知:“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和“对了,还有沙枣花”是本文的两个过渡句,作用分别是:“由上文造物的公平,过渡到下文重新认识公平原则”和“由上文的沙枣过渡到下文对沙枣花的描写”。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即可。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果实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树生长之旺盛,对人类之盛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本文的启示围绕着“沙枣的精神”来展开即可。例:在逆境中勇于抗争;甘于坚守,乐于奉献;忍受孤独,默默生长。11、1.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2.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3.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解析】1.注意本段语言表达的方式,用排比的方式列出“听人家说”的事情,从每一个“听人家说”中找到一个关键的词(人们的行为)概括。点睛:本题有难度,学生往往认为事实论据就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而不知道摆出某种现象也是举例论证。论说文中,举例,即可以是真实的事例,也可以是作者拟写的现象,只要有说服力即可。2.考查议论文的语言。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形式方面:语言准确、严密(议论文强调论及严密性使然);或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内容方面:词不离句,句不离段。3.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第⑧段总结出了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得出结论“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三、应用12、(1)①诚信颂歌②诚信誓言(2)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自觉的保持诚信的品质。【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设计栏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和具体的活动形式,然后设计栏目。示例:诚信典范(搜集一些诚信方面的小故事),诚信誓言(汇集一些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据此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结束语的撰写。这种应用性的文段,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可以对这次活动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再次重申一下主题内容的意义及作用,最后可以向大家发出号召。示例: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气管道监测技术与实施方案
- 旅游行业职业素养优化-洞察与解读
- 有机肥项目定期检查与质量评估方案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高压配电系统设备选型方案
- 蓄水调节池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方案
- 光伏电站排水系统的泄洪与排涝方案
-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机制-洞察与解读
- 电动拖拉机工业设计与用户体验方案
- 宣城市中医院肌电图急诊检查考核
-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 大型仪器共享协议书
- 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及考核标准
- 广东广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43篇(截至2024年)
- 2024年中考生物(河北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安踏运动鞋调研报告分析
- 《高血压脑病》课件
-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件
- 2024年度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 2023年工商管理毕业大作业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