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_第1页
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_第2页
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_第3页
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_第4页
第五单元详略得当突出主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一座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雕像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那么,罗丹为什么要砍掉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渐渐地,目光集中在了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却成了突出的部分。人们看到雕像,只顾着欣赏完美的手,容易忽略雕像的整体精神气质。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强调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猫郑振择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五个字,总领下文)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第一只猫,美丽又活泼;却无端离去)

三只猫,单看篇幅,就知道第一只是写得简略。

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辛酸,可怜这两月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一缕心酸”收上文,“安慰”启下文,过渡段。)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众人的反应,尤其是我的“怅恨”,足见爱之切。这是一只真正的宠物猫,但全家的视觉焦点,却不是写作的焦点。为什么?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收束前两只猫。)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不美,不活泼,不讨人喜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

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芙蓉鸟事件”,“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六个情节,全是对猫的怀疑和责难,写得非常详细。为什么?)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深入的思考,强烈的自责)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为何“永不”?情感直线上升,作者要表达的绝非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对“人性”的哲学思考。)点评:看到最后,竟发现前两只“可爱又活泼”的猫咪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陪衬。也就是说——它俩如果不出现,并不妨碍主题表达;但有了它俩一衬托,却更显作者真心反思自我。试想一般人的思维:一只流浪猫,也养了,也打了一棒,后来死了,算是扯平了,愧疚总是容易被抹去的。可作者不,他很愧疚,很难过,很自责,而且还“永不养猫”。这是不是更显出作者反思自我的真诚?要知道,前两只猫那么可爱,也没有“永不”的决定啊!看明白了这点,我们自然就明白,详略甚至是取舍,都是依主题而定的。写作两个出发点:传递情感,表达观点。作者既要因自己的偏见自责愧疚,又要真诚反思,那么就只能挥洒笔墨详写丑猫,美猫也就只能陪衬。如此而已。家里养过三只猫,顺着情感往下写,作者也许压根没考虑什么“主角”“陪衬”与“主题”。可凡事经不住分析,一分析,我们看到的结果的确就是有主有次,主题突出。这就是写作高手吧:无意为之,但一切都刚刚好。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也无所谓“详”。主要的内容详写,次要的不能,否则文章就特别啰嗦、冗长,材料堆砌,最后淹没了主题;但详须有略配合,略补充详,文章就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一、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现形式。

一般地说,详写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反映事物的广度。

一篇文章,哪些地方浓墨重彩,哪些地方一笔交代,不是由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或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详略的原则是: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主题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主题有些联系,但完二、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全不写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

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略写。

同学们写作中,处理详略时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主题是否有关,总要描写几句景物,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题目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重点正是需详写处。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内的事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题了。三、决定详略安排的因素。1.文章的题目:

围绕主题选材后,还要围绕主题区分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要详写;同表现主题关系一般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以“群体”为主要内容的,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详写“群体”中2.文章的中心:3.文章的内容:的每个人,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做到“点”“面”结合,就能相得益彰。如果只详不略,就不能表现整体特点;如果只略不详,又不能突出整体中个别的代表性。

记叙文详记叙,略议、抒。4.文章的体裁:一般记事的记叙文,可略写事件的因、果,详写事件的过程。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几个要素,点明事件结局或主题,它们从整体看,仅仅是枝节,故只需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事件的主体,具体体现主题,故需详写。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成就,是写作的重点,故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要详写。主要人物详,次要人物略,穿插的景物不能喧宾夺主,也要略。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另外,为写好记叙文,常常夹叙夹议,但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画龙点睛。详写正文部分,略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详略并非单看文字的多寡,我们要巧作“详略”文章,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例如,详写的内容多在“细”字上下功夫——画人物,血肉宛然;夫绘5.文章的结构:景物,栩栩如生;写心理,细腻逼真;谈观点,深刻独特——有些名家往往用很少的文字就做到了这些,文字少,言简意丰,却是详写。略写的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精彩的事实,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的感悟与深入的思索——写得“巧”,余韵足,略写也能留下思考的广阔空间。四、详写的两个原则。1.过程详,结果略。2.面上略,点上详。五、心法口诀。写作文,抓重点,不要事事都去表;

重点部分要详写,次要部分捎带过;

详略得当细安排,文章中心自然显!

《我的一家》:“我的一家是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在炼钢厂工作,他是个先进生产者,每天早出晚归。妈妈是中山小学的老师,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备课到深夜。六、病例剖析。1.平均用力,不分详略:分为“一律略写”和“一律详写”两种情况。

(1)一律略写。我奶奶年纪大了,但还是抢着帮家里做事。我是家中大家最宝贝的,只管读书。家里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做我家第一个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多快活,我希望大家都有我一样的家庭。”

本文四个人物,每个都作了平铺直叙的介绍。哪个人地位要紧可作详写?哪个人个性较突出可作详写?哪个人哪件事给人印象深刻可详写?四个人中详略比例如何安排?都没好好考虑,文章显得呆板、苍白。◆点评:《记一次参观活动》:“元宵节那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豫园。豫园门口面临湖心亭和九曲桥,临湖种着一排垂杨,鸟在树上叫,垂杨拂着水面,水中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着。豫园的大门黑漆漆的,看上去又厚又沉,门上有两只张着大嘴的狰狞兽环,门框上面有砖雕的各种小人儿,古色古香(2)一律详写。

的。进门是个院子,种着几棵古树,干干净净,中间立着张豫园情况介绍牌,工笔书写的字,又扼要又全面地介绍了豫园情况,使人一进门就对豫园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院子的北端有座三穗堂。三穗堂高好几丈,真是宽敞,厅堂中有一个天坛灯,也高好几丈.灯座会转动,一些仙女随着转盘转好像在翩翩起舞。三穗堂后是仰山堂。仰山堂不大,梁是用彩色描的。有一块匾额写着:‘此地有崇山峻岭。’堂前有一个靠水的栏杆,可以坐在栏杆边欣赏眼前的一片绿水。这里还有荷花灯,叶子青青,红色的荷花绽开来了。仰山堂上面是卷雨楼。登上楼去看山,楼对面的大假山都在眼前了。那山美极了,黄石堆得重重叠叠。山上有个亭,叫‘望江亭’,据说以前站在那里能看到黄浦江。大假山一侧可以看到围墙,围墙上盘着一条龙,龙瞪着眼,张着嘴,须子在舞动,像要飞起来。围墙刷得雪白,和上面黑色的瓦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起来格外叫人舒服。”

从各局部看,本文刻画景物较细,也能抓住各景物的特点,写得还算不错。但从全局看,文章面面俱到,絮絮叨叨,把主要景物全淹没了。豫园有好几个院落,每个院落又有好多景致,都像上面这样写,长而无味,读起来令人生腻。实际上像上◆点评:面这个院落,可重点写大假山,大门、围墙、三穗堂、卷雨楼等可略写,大门可不写。

《记一次球赛》:“今天我们班的‘小火车头’队和八年级(3)班的‘冲冲冲’队比篮球。比赛前,我们真忙透了。张华准备毛巾、茶水。他可真地道,毛巾上还洒了点花露水,他说这样可以刺激头脑,清凉清凉。李平心负责战情分析,随时注意队员的打法有什么毛病,以便及时向领队报2.该详反略,该略反详。告,供他参考。张茜负责啦啦队,她带着班级中嗓音最响的六个女同学站在场地两边,她说左右一起喝彩,效果最好。我呢,打杂,水不够去打水,衣服没人管看衣服,毛巾来不及送送毛巾,别人喝彩嗓子哑了,我顶着……随着哨子声,比赛开始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搏。我队的小虎可真是只小老虎,他一下子带球插到对方篮下,一投就中了。‘投进啦,投进啦!加油,加油!’啦啦队叫得响极了。随着啦啦队不断的喝彩声,我们队接连又投进好几个球。但‘冲冲冲’队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急起直追,场上的分数交替

上升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但由于我们队顽强拼搏,终于以42∶40胜了他们。比赛结束了,我们欢腾跳跃,庆祝胜利。‘冲冲冲’队这次失败可能是他们太大意,他们以为是八年级冠军,就不把我们七年级小弟弟放在眼里。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这次比赛虽然胜利了,但要吸取更大教训,争取更大进步。”

◆点评:

球赛,球赛,主要写赛球。赛前准备是为突出球赛的紧张和激烈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应对比赛作更详细、更精彩的描绘。但本文赛前写得那么繁琐,比赛本身,除第一只球稍作描写外,其他都一笔带过。这就好像一部电影,背景放映了很长时间,主要人物出场却一晃就过去了,谁爱看呢?另外,结尾一段议论,啰啰嗦嗦,完全不得要领,根本可以不写。一朵栀子花丁立梅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略写(女孩外貌实在平常。)

成绩也平常得很,字迹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所有老师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这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

....

....

(略写她“太过平常”;但因为精选典型小细节,对女孩的“平常”还是刻画很深的。这些都是铺垫。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同学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蜜甜的。窗外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较略.

.............(女孩成绩平常,且不被关注,非常孤独。)

.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教室门前,一排广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种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支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头怔怔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详写“发现栀子花”的始末,在那个无意的瞬间同时也发现了她的美和聪慧。这是“发现”的开端。)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是感谢了。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详写我们“共同守候一个秘密”给她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发现”的发展。)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了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上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美的愿望!故事的高潮,也是她“美”的极致。)(略写她的成功和她的愿望。这是“发现”的高潮和结局。)是的是的,有时,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这“一朵”,就是她;含蓄地点出“善于发现生活美,发现人性美,这将给他人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也将带来最美的心灵体验”的主题。)

(一句带过,却含蓄地带出了主题。)文章围绕“发现美,赞扬美,绽放美”写了一个关于栀子花的故事,这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和很大的启发。◆点评:

但作者没有在开篇就大写特写“发现”,而是先选取典型小细节,略写因为“太平常”而“不能发现”。这就为后文详细展现那个瞬间的“突然发现”和以后的“持续发现”做足了铺垫,同时,也为文章掀起波澜做了准备。这样巧妙的构思,和对材料这样恰当的详略处理,自然地将文章中心推到了“水落石出”的位置。

这是关于文章材料的详略处理。

另外还有两个亮点。美在清新朴实,这是文章语言给我们的感受之一;二是标题“一朵栀子花”的三重作用:既代表着“美”,也是叙事的线索,还暗指“她”——这个标题含义丰富,作用强大,非常有概括力。这些都不能不知。小院里的迎春花,那娇小的花骨朵,正等待着一股力量冲开花苞,绽放她的华丽与娇艳。(2011年深圳中考满分作文)绽放的亲情.....

..

(开篇略写景物,以景寓事!“娇小”寓年幼、可爱;“华丽与娇艳”意味着重新发现自我的价值;那么谁给它“力量”“绽放”呢?)

(标题即主题。“亲情”是核心,但它过去含苞,要“绽放”才可见,因此“绽放”是写作重点。遇到这种偏正结构的标题,基本是这样审题。)

吱呀呀,吱呀呀……”我不经意间回头一看,爷爷正躺在摇椅上,嘴里偶尔会溜出一两句戏文,与小猫咪的叫声融合在一块儿,如同一首婉转的曲子。........

(略写我习惯于爷爷和摇椅,展开下文回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凝视爷爷的一举一动,有时甚至会被他的举手投足深深吸引,算算时间,大约是在那个雨天……(“摇椅”是物,它连着爷爷,爷爷代表着“亲情”,这一经典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言简意深。“大约”“那个”提示重要情节即将详细展开。倒叙写法。)....爷爷其实有很强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而我恰恰是他不喜欢的——女孩儿。在我的感觉里,他从来没对我显露过亲热的样子,总是不太在乎我,一直到外婆去世,我与爷爷也只是偶尔地接触而已。我以为我们将永远保持距离,彼此敬而远之。直到那个雨天,我与爷爷的关系开始转变,亲情的花在我的生命里悄然绽放,灿然盛开。

(略写爷爷过去似乎不太在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天,我正在二楼的露天平台上欣赏夕阳西下。多雨的夏季里,雨常常会不期而至,先前还是彩霞满天,转瞬间就暴雨倾盆。我一下子慌了脚步,无处躲藏,就想赶紧跑到楼下去。因为雨季天气潮湿,楼

梯上布满厚厚的苔藓,加上雨水的滋润,格外湿滑,我刚到楼梯口就差点摔倒。这时,爷爷听见响动,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了把伞,仰头看了看我,然后打开一扇大门就急匆匆地闪出去了。看着爷爷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一瞬间........升腾起的温暖又一丝丝凉下去,我感到越来越冷,牙齿甚至不由自主地打起颤来——我好怨爷爷,为什么他从来不关心我,难道只因为我是个女孩?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小心翼翼的继续摸爬下去。只听大门“哐当”一响,像被什么东西撞开的声音,寻声望去,爷爷重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浑身已经湿透,手里的伞却并没有撑开,肩上却扛着一把木梯。因为走得太急,眼见他脚下一滑,打了个趔趄。爷爷把木梯架在楼梯一侧,又用脚抵住梯子的底端,雨水打在他脸

上,他睁不开眼,却仰起头眯着..

........

......

.“小丫,给你伞,小心点!楼梯太滑,你从木梯这下来,我在这扶着。你左手打着伞,右手抓牢梯子,脚底下踩稳了!”听到这些话,我的怨恨委屈霎时全都跑到九霄云外了,泪水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终究还是决堤而出。我拭去眼泪和雨水,扶着木梯向下走。我不再害怕,因为有爷爷在呵护着。原来,爷爷的爱从未缺席,只是静水深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事十分详尽,重笔描绘心理和动作,反反复复,波澜不断;议论紧承叙事,只有十六字,却能画龙点睛。仔细体会“原来”,大悟亲情“静水深流”!)

(选取“雨中架梯”的典型场景来详写,使亲情在最合适的时机“绽放”,主题格外凸显。)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看爷爷,然后又开开心心地回家。他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几分慈祥。他依然喜欢躺在竹椅上,没有太多的话,偶尔也对我讲他和奶奶的过去,那椅子也“吱呀呀,吱呀呀……”地做着最忠诚也最和谐的伴奏。

........

(再现“摇椅”,照应前文,记得摇椅就是亲情;主题也点得很含蓄。)

.......今天天气晴好,春光明媚,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看他睡得极其香甜的样子,我也很幸福。回过头一看,院子边的几株迎春花星星点点地开了,金灿灿的,在偷偷地对着我笑呢。

(亲情“绽放”之后,“我”的喜悦多。略写事件影响,深化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开花笑,呼应开篇,再次点明主题,留下余韵袅袅。)(略写小细节,升华温暖亲情。)

文章欲表现亲情,与爷爷相处十几年,多少事件可写!选材和详略处理相当要紧。

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场景来详写。作者先用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爷爷,尤其一个“闪”字境界全出,爷爷迫不及待出门借梯的心情在此跃然纸上;接着,更详细地描摹借梯归来的爷爷,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点评:描写笔笔精心,处处到位,体现了详写的妙处。而“静水流深”的议论,寥寥十六字,画龙点睛,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是略写的精彩之笔。

为凸显主题,作者还在“物”“景”的处理上“略”下了“巧”功夫。“物”指摇椅,前后出现两次,情节相似,心情相似;“景”指迎春花,出现三次,每次形态略有不同,情感也在变化中推进。这些言简义丰的景、物都略写处理,却时刻提示着主题,起到了串联“亲情”故事的作用。

本文详略处理得当,使人物形象丰满,主题突出——比较完美!

1.根据提示详写《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中的片段:

《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文章中的片段:“我先是取菜,又是找火柴,火又烧不着,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出了不少洋相,但最后还是把饭菜煮熟了。”从哪儿取菜?怎么取?“烧不着”的火是怎样的?“这头”、“那头”具体指什么?出“洋相”的细节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得详写。

把省略的内容补完整,不具体的地方写具体。即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具体方法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尽量使过程具体化、细致化;运用修辞格,增强生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文章《夜访同学家》中的一段,根据提示把文段写具体详细:

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可是我想到自己对同学作的保证,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同学家。

①到底有多黑?黑到什么程度?具体情况是怎样?

②到底有多害怕?

③当时自己又是怎么想的?根据下面三点进行详写:提示:参考答案

1.参考示例:

我先从自家菜地里挖来一棵大白菜,去根去黄叶,冲洗干净,然后准备点火。可连续下了几天雨,仅有的一盒火柴全潮了。怎么办?到商店买?不行,时间来不及。我灵机一动,拿出我的心爱之物——凸透镜,利用刚从云堆里钻出来的太阳稍稍“加温”,火柴变干了,我连忙拿出磷纸一划,‘哧’的一下点着了。(“详”得新奇,“巧”得有道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赶忙找了木柴都点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锅里的水渐渐蒸发了,我找出油碗,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先舀了两匙油倒进锅里,又赶忙跑到灶前塞上几根木柴,再回头抓起菜刀准备切菜。还没开始切,锅里的油就溅开了,油烟滚滚。我连忙三刀并作两刀,三下五除二把菜切好,一古脑儿全倒进了锅里。“嚓——”热油与白菜接触爆发的声音几乎把我吓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起一把盐一撒,然后就翻炒起来。咦,怎么越炒越别扭?我定睛一瞧,原来手中抓的是把勺子。我用勺炳敲敲自己的脑袋,心里就觉得好笑。.................................我赶紧换了一把菜铲,翻炒了几下,奇怪,怎么没有动静了?我走到灶前一看,灶里一点儿火力也没有了。待柴火被重新点燃后,我疲惫地往木柴堆上一坐,用旺火拼命地“加热”,直到锅里‘叫唤’起来,锅盖周围‘楚歌四起’,我才走上前去揭开盖子——我的天,菜全被煮过了头。(读一读这些连接词和动词,怎一个“乱”字了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评:

文段详写了“巧用凸透镜点火”和“手忙脚乱出洋相”两个细节。前一个细节着眼于“巧”,后一个细节着眼于“乱”,都写得一气呵成,相当生动,简直就是一幅画!这幅画向我们传达:不管是“巧”还是“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