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10套名校中考试卷】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_第1页
【附加10套名校中考试卷】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_第2页
【附加10套名校中考试卷】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_第3页
【附加10套名校中考试卷】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_第4页
【附加10套名校中考试卷】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C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c

0蒸发水的质量;g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

PH

向一定量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2.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

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NCh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

甲=丙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J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g\乙

0tlt2t3温度,七

A.tJ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JC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d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C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5.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C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

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C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

g

°HU虫七

A.tJ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JC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JC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C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C,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C,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C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B.t」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将tz'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JC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tit2温度/C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C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g

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JC升温到13c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C降温至tJ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序号).

1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填“相同”或“不同”).

(2)两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

(3)若要从甲的60C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的方法.(填序号)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t「C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字母).

18.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

的方法有.

(2)现有一杯tJC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

法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七℃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②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在tJC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④在t2℃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nug和mzg,则皿Vm?.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J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将tz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至tJ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填“V"、"=”或“>”)乙.

20.淮安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JC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2)tJC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

g钠

0心温度空

21.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2)t/C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0tiUte温度七

22.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温度为—℃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解度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一;

(3)在t2°C时,75克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g.

23.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2)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3)6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

(4)6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g

060温度也

24.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三、解答题

25.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VC,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_.

(2)tJC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12c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C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

2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C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将A、B、C三种物资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5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溶解度g

ft;

2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一;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一结晶.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g.

g

0titb

温度七

29.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B;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4)13c时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

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烧杯内物质

升温到5(TC(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一条).

0t2030温度C

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C升温至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c

0蒸发水的质量g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J@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

PH

向一定量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的

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JC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而c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B、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且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溶质

的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

C、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进行解答;

D、根据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JC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JC升温

至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X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

溶解度+100g

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且t/C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iCab物质的溶解度,故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ab,所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JC升温至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

a=b>c,故A错误;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s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

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以后,由于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就会

保持不变,故正确;

C、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M金属用的时间少,而N金属用的时间多,所以M的

金属活动性大于N,故正确;

D、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不会大于7,故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了解反应原理、关注实验过程,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掌握看图象的要领,

即'三点一趋势':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

2.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

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1试管2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NOs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

甲=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

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据3(r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无晶体析出;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

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rc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

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正确;

C、向烧杯中加入NHN0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

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N0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3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C,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

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X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C时乙的溶解度大

-溶解度+100g

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C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等知识,

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tlt温度也

A.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12c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

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z℃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J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D、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得到75ga的饱

和溶液,错误;

故选D.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的关系,才能结

合题意正确解答.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J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JC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z℃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13c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

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

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tJ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

甲的大,故所得溶液质量甲大于乙,正确;

B、将tJC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C是丙的溶解度大于t「C时甲的溶

解度,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甲,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C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

的方法,正确;

D、t3°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

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的关系,才能结

合题意正确解答.

5,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

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

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即

可.

【解答】解:A、氮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错误;

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g,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15.5g,加入5g氯化钾,溶

质质量=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此时只能溶解20g,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正确;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没有提在什么温度下,不一定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错误;

D、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芯么X100%=28.6%,错

1004g°+40g

误;

故选B.

【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

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1温度七

A.t「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C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

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

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

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

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uC温度也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七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

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

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是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故无法比较甲和乙的溶解

度的大小,错误;

B、tJ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

解40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正确;

C、七℃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

定,错误;

D、t2°C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此处没有提溶液质

量的关系,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

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C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C,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溶解厚

【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100%;

100g+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tJ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77;坐『X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00g+30g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z'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甲和乙仍

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13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C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

同.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102030温度也

A.1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TC,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C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加上升温

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⑤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A、1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浓度相同,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C、30C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0g,后溶液的质量为

80g,正确;

D、10C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

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

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

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

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

出晶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5与xioo%

100g+15g

<15%,故C错误;

D、t2°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

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0

g

Out:温度空

A.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B.t」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将七七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C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

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只能溶解80g,形成溶液的质

量为100g+80g=180g,错误;

B、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C、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提温度,不能比较,错误;

D、将tz'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JC时,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tJC时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t「C

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的大于乙,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tib温度七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C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

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A错误;

B、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tJC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C错误;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C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

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叠森度X100%,据此解答.

【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J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VX100%/33.3%,错误;

100g+50g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A.t2°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2°C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JC升温到13c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爵>100%=20%;t2℃时三

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不是甲>乙>丙;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是错误的,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JC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增大是错误的.

【解答】解: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冬-X100%=20%,故选项正确;

125g

B、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不是甲>乙>丙;故选项错误;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故选项错误;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JC升温到t3°C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增大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

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tj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溶质.变化过程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J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C(选序号).

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

0tib温度七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

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tJ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J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

纯乙,故填:蒸发结晶;

(3)12c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使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变化过程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填:加入溶质,增大;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匕℃降温至t「C时,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故甲析出晶体

的质量无法比较,故填:C.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的关系,才能结

合题意正确解答.

1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两种物质中—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

(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B的方法.(填序号)

A.升高温度到7CTCB.降低温度C.加入一定量的水.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

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D据图可以看出,在40℃时甲、乙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故填:相同;

(2)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填:乙;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赢下变化大,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

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J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一B>C>A(填字母).

g■1-

温度七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

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

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

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J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提纯A物质,故填:降温结晶;

(3)将tJC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C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

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JC相同,且是B大于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固体,

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故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故

填:B>C>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

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

的方法有加入溶质.

(2)现有一杯tJC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

法是降温结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

①t2°C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②将t2-C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在tJC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④在tz,C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nug和mzg,则叫Vm?.

0tlt2也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

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解:(D要将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故填:加入溶质;

(2)tJC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分离出A,可以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降温结晶;

(3)①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若是不饱和溶

液则不一定,错误;

②将tz℃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B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是溶液的组成不变,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C相同,据图可以看出,B的溶质质

量分数小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③在tJC时,AB的溶解度相同,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故溶解的AB的质量相同,

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正确;

④在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大于B,故A需要的水的质量小于B,

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ig和nhg,则叫Cm2,正确;

故填: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J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6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

小”);

(2)t/C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将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

温至tJ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填“V"、“=”或“>”)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

度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特点,③根据溶解度大小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6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填:16,减小;

(2)t2°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5^,>I。。炉20%;将

100g+25g

1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J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有固体析出,仍然

是饱和溶液,此时的溶解度是16g,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的组成不变,其溶质

质量分数仍然与t「C时相同,据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