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件资料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资料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资料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资料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谋略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汉室皇族。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地图读准字音唐雎

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

庸夫色挠以头抢地

jūfúguīxiăngăoyōngnáoqiāng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派;谓:对……说易:交换;其: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以:用;通读全文: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加惠:给予恩惠。加,施加;虽然:虽然这样;受地于先王:于先王受地;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愿:希望;译文: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方换小的地方,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希望终身守护着它,不敢交换。”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悦:愉快,高兴;因:于是;使:①②派,派遣;出使;于:到;译文: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问题思考“出小饵而钓大鱼”是秦国国君的老伎俩。秦惠文王(许商於六百里地给楚怀王以促齐楚断交)、秦昭襄王(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和氏璧)都曾使用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听:听从;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①②凭;者:……的原因;把;错意:打主意;错,通“措”,放;译文:况且秦国灭亡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用;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逆:违背;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是:像这样;若,像;是,代词,这样,如此;虽:即使;岂直:难道只;直,只,仅仅;译文:唐雎回答说:“不,不像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第二段分析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继续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分析目录有恩于安陵君问题分析目录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而婉拒则是逆寡人和轻寡人。问题分析目录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问题分析目录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便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问题分析目录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怫然:盛怒的样子;公:相当于“先生”,是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译文:秦王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未尝:不曾;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使动用法,使……伏(倒下);流:使动用法,使……流;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布衣:平民;免冠徒跣:跣,脚;摘了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尔:以,用;抢,撞;尔,罢了;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译文: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译文: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夫:发语词,用在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开头,引起下文要议论的内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者:语气助词,不用翻译。译文: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怒气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孝服。必:果真,一定要;是也:是这样。是,代词,这样;也,表判断。挺:拔出;译文:如果勇士发怒,倒下二人尸首,血流五步,天下举丧,今天就是这样。(唐雎)拔出剑站起来。第三段分析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于天”正确吗?继续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分析目录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问题分析目录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问题内容分析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问题分析目录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问题分析目录不正确,具有迷信观念亦或答正确,说出人个困苦的遭遇问题分析目录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挠:屈服;长跪:谢:道歉;此:代词,这样;译文: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到这种地步。”直身而跪;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谕:明白,懂得;以:①②凭;因为;徒:只;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第四段分析分析界面答案答案分析目录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问题分析目录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问题分析目录整体把握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复述故事。(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2)唐雎坚决维护国土。(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4)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开端发展结局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安陵国使者唐雎不畏秦国强权,坚决维护国土并最终使秦王屈服的故事。高潮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分析问题一: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机智勇敢爱国忠君问题二: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意见。色厉内荏骄横狡诈秦王先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后来却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徒以有先生也”,为什么他前后说话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秦王前后矛盾的话正说明了秦王的虚伪。先借口“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现了他的假仁假义;后来却说“徒以有先生也”,表现他欺软怕硬、色厉内荏。人物性格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爱国忠君机智勇敢唐雎问题三: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说话技巧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非若是也”

“岂直……”“士之怒”

“而将四矣”“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道义威力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懂得一个道理:启示一: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周恩来答: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基辛格问:西方记者: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周恩来答:拓展训练问:答:每天有多少人过桥?五个人:尼克松周恩来总理南京长江大桥工、农、兵、学、商。问答一个日本人问:“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中华民族是知书达理的民族,人民勤劳、善良,在华夏大地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贵国的先民早在唐朝就曾经拜揭过中华帝国,学习过礼仪和文化。但我想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以后,贵国在礼仪上已经遗忘了许多,以至于生长于礼仪之帮的中国人民,来到贵国就有可能迷失本心。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齐国人可以在故园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贵国人民忘记礼仪廉耻。朱镕基总理

《圣经》: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刘勰: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西方:

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影响说话内容和语气、语调的因素有:人物身份人物地位说话场合说话对象……培养一种能力: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启示二: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吗?

拓展训练蔺相如、晏子、周恩来等给加点字注音①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②天下缟素,今日是也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xiănqiānggăofújūnáo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秦王不说。B.故不错意也。C.寡人谕矣。D.仓鹰击于殿上C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2、唐雎对曰:“非若是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3、夫专诸之吃刺王僚也。长跪而谢之曰。4、提剑而起。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也。用;因为;这样;是这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气助词;代唐雎;表修饰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②唐雎不辱使命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④长跪而谢之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⑥岂直五百里哉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