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_第1页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_第2页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_第3页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_第4页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失败的原因。2.能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巧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3.通过邓世昌等人抗敌事迹的学习,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4.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概括总结的能力。【课前预习】一、预习方法指导1、阅读六字诀:“查(工具书)、划(重点)、写(感想)、记(内容、基本史实)、练(习题)、思(问题、困惑

2、了解基础知识:事件:

(1)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3)结果、影响(或者作用、意义。)3、实验班在“微课/测试”中写下你的疑问;非实验班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二、自主学习实验班:请登陆网班个人账号,完成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的在线微课(预习)。非实验班:完成本纸质导学案。(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过程背景知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遭遇列强的侵略,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内忧外患之下,两国几乎同时开始改革,向西方学习。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体制;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全面地、彻底地学习西方。遗憾的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效仿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扩张。清政府是朝鲜的保护国,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朝鲜的统治者,于是朝鲜国王请求清王朝派兵协助镇压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制造借口,出兵朝鲜。材料一:“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日本明治天皇手谕》材料二: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多,地少,市场狭小,资源缺乏的国家。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目标: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000人;40年内建立起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分析,为什么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2、战争过程(请根据图上编号在左边空格填①③②①③②④①___________海战②___________海战③旅顺大屠杀④______________战役(二)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结果、主要人物、产生什么影响?(划书,写小标题)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歌中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3、有人用“两口分工”或“两岸分工”来巧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你能解释一下吗?“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列表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从中分析变化请在第一课P4的形势图中标记《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比较分析列强对华侵略范围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战争的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背景知识:19C末20C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期突出的特点是争夺殖民西、半殖民地等国际争夺更加激烈。《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中国狂潮的开始标志。仔细观察右图和教材P18的《时局图》,观察对比《时局图》的各种动物图案分别代表哪个国家?(从北到南)熊:太阳:三色旗:老虎:鹰:蛤蟆:(三.2)战争的影响——民族意识的觉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马关条约》唤醒了中华民族。三、预习检测1、黄海大战中,下令用舰撞击日舰“吉野”号、被鱼雷击中沉没的军舰名和该舰管带分别是(B)A.经远舰、林永升B.致远舰、邓世昌C.济远舰、方伯谦D.定远舰、刘步蟾2、“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B)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3、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C)A.奕訢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4、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D)A.镇海之战B.黄海之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之战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D)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我的疑问【课堂探究】1、材料一:1888年建成的北洋海军实力居世界海军第6位,日本海军排在第16位,大战爆发前。不管在人数或武器装备的优良性方面,清朝军队都优于——起码不弱于日本。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并做了各方面的准备。材料三:黄海大战后,北洋海军实力尚存。李鸿章为免自己的心血葬身大海,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材料四:1895年有人写这样的对联:“台湾今以归日本,颐和园又搭棚。”“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溃败,割地求和”,慈禧太后六旬万寿,用银700万两……严重铺张浪费。

请根据材料从中日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耻辱地战败的原因。2、材料一:败军之将不言勇,城下之盟不好签。伊藤博文赤裸裸地威胁,如果谈判破裂,“我命令一下则北京之安危,有不忍言者,中国全权大使一去此地,能否再安然入北京城门,亦属不能保证。”胜利者的骄横和战败者的窘困,跃然纸上!尽管如此,整个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还是竭力发挥了其滔滔雄辨之才,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堪称付出了最大努力,但因战败底气不足,不免辞锐而气竭。此等举动以李之地位而言实有失其体面。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请结合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等知识,说说你对李鸿章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