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_第1页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_第2页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_第3页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_第4页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及训练

【直击考点】

从201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命题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一

是对文言文词语的音、义及句义的考查,这是永久性内容;二是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这已成为热点;三是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四是开放拓展题逐渐介入。

【技巧提升】

一、审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

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阅读课外文言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

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

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

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

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

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

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

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

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

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

回答准确率较高。

二、答题技巧

1.“归纳主要内容”的技巧:①去粗取精,抓住要害;②去伪存真,综合归纳;③由此及彼,

紧扣主旨;④区别文体,体现特色;⑤紧扣题目,纵横联系;⑥依文索义,正确分析;⑦审

准题干,抓住关键;⑧了解规律,借以排查;⑨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2.“感知情感态度”的技巧:①文中筛选法;②概括评价法;③删繁就简法;④感悟深意法。

3.“揣摩评价探究”的技巧:①审清题意,把握要点;②扣住文本,有的放矢;③观点明确,

体验探究;④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三年真题】

2016年中考

一、【2016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7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日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

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日:“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

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

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潮,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

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

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春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

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贝”安佚.此,室果

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

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小舟咨咨:

(2)自号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H:

(3)还当于玉笥之下当:

(4)纳烟云日月之伟理<: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①节“,”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2)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达”指“(2分)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

(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答案】

8.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9.(1)……的样子(2)想着、盘算着(3)停泊(4)景象

10.(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11.(1)甚隘而深若小舟然(2)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12.(1)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2)

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

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解析】

8.

试题分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如

“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一个介其短语,不宜断开。

【考点定位】

点评:

9.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

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泊”为“停

泊”,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观”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

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本题翻译要注意

“则”“安”“果”“非”几个字词的理解。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II.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读懂内容。第一小题结合上下文,根据“名之日烟艇”可判定。

第二小题,在文中找到句子,理解内容,即可判断指代的对象。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阅读本文,根据文章内容,苜先理解语句字面意思,再理解

其中含义。“醉则散发扣般为吴歌,顾不乐哉!”表面上写的是“醉"与“乐'',但陆游的“乐”必不仅在此,

他的“乐''主要还是“铁马冰河”、收复失地,因此他的“醉”必不仅因为“酒”,“扣舷为吴歌”实为愤慨。

因此,也可想见第二句旷达胸襟的深层无奈。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6年中考江苏无锡卷】(12分)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

之,日:“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

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匐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日:“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

耳?”又复芯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

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挨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

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

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

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回。纬以事半

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

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①挨(bi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7.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场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又复核之杖:②弟寻死寻: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期呵:④纬以事半系坐: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答案】

7.B

8.D

9.①用棍子打②不久③隔阂④犯罪

10.①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②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

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

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例句:也卖盐来奉养母亲.以:表目的,来;

A.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以:因为。B.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以:

表目的,来。C.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以:介词,把。D.不按照(驱使千里

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故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于文无据,

文中相关的句子为“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

才给蔬食,•经吏卒过门辄耗”,“暴富”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

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

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蚩做到解释准确、恰当。①又用棍子打.杖:

用棍子打。②弟弟不久死去.寻:不久。③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间:隔阂。④归纬因事犯罪

被拘捕.坐:犯罪。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

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①俯首:低头;窃:暗地里,私下;莫:没有

人.句子翻译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②内:内心;惭:惭愧;

感:被感动;从:跟从。句子翻译为: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

子去了。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2016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熊①粥,开仓以救

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铮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

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

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

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日:“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

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鳍:zhd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2)甚兄之()

(3)见许()(4)朝议令善明举人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苏对策强直?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母在虏中斗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丁怀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①②③

【答案】

10.(1)救济帮助、救助(2)以……为异(3)允许(4)推荐、推举

II.D

12.(1)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

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3.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

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

他家的田为“续命田”。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

“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

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

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转任为宁朔将军、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

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

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儿子刘涤承袭爵

位。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解析】

10.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

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

做到解释准确、恰当。“号”,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II.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

子的翻建推断词语意思。D项都翻设成“在"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B:代词,他助词,不怪:C:因为

用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

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重点词语有:“布衣、蔬食”都当动词讲。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人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注意用四字短语,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

文本,用臼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2016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14分)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

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

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

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

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能鸣善舞:②即时敛兵授丁:

③百姓般稍稍复集:④命孽行而进: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分)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分)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

8.(1)①擅长②盔甲③才④擂鼓、击鼓(2)D

9.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1)(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2)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

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

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解析】

8.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

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中的“善'’注意不是“善于”,而是“擅长”;“鼓”为名词动用,意为“击鼓”。第二小

题,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之”

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D句与例句中的“之”皆为助词"的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

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

句子的意思。“卫懿公”主语,“欲载鹤出游”是谓语,体现了停顿的两个规律,句首状语

后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翻建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定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深为主,意义为辅。译准句子中关键词,如第⑴句“厚敛”"于以",另外要

调整词序,要补主语。第(2)句的“肉食者”“间”“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题本质是“领悟主旨题”。《曹》文告诉我们要“取信于民”,要把握进攻利追

击的时机。而本文,与《曹刿论战》比,正好相反,一是失民心,二是未能把握进攻时机,

急躁冒进。结合《曹刿论战》与本文的具体情节思考,不难得出以上结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2016年中考江苏淮安卷】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淅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3氐,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浪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

惠草、松、秋、槐、枫、栗、橡,时有鸣情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

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

临于溪右。或日宋李公麟之“垂云沽⑦”也。或日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多之。石罅

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目:“媚

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拳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

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濯:流水声。③帽(guT):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

(lie):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

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济: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

“左文学冲”指左世容。“董(jia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

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石出潭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演冽②乃记之而当

③被而多之④事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翼乎临于溪右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II.【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

7.大石/出潭中

8.清洌: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

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

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之情。

II.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

时己到达很高处。

【参考译文】

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

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

极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

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

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

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

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洲”来命

名。”石头的缝隙间长由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

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文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

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

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

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

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

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大石”为主语,其后停顿,故句子停顿为:大石出

灌中。句子翻建为: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

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

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占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要”:同“邀”,邀请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怪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怪句子时,

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径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怪,尽量做到通顺、

流畅,表意清断。句中重点的词有:①伐:砍:取:开辟;下:往下走。②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

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③置:像翅膀一样;临:靠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的内容。答题时先概括文章的内容,再依据内容概括

出作者的情感。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

意后的孤凄之情。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II.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表现手法的能力。两个句子中都有“若”,很明显都采用

了比喻的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指出运

用这种手法的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六、【2016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久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

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日安分?养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

省费以养财。

【乙】吾阳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日无事以当责,

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

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

佚®,晚食为羡,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

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G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i):

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尊学两回的一项是()(3分)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同战国中有一方不能称前时之回(《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蓑吾妻之蓑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号回?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7.(3分)C

8.(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

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

9.(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

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

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

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

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

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

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

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谯,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

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

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

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解析】

7.

试题分析:A.用来因为;B.听说,动词名词,传间;C.吃;D.美味赞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

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从”“乃”等关键词的翻译。2句

注意“处”“未”的翻译和倒装句式。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回答。两文相同之处:谈

养生。不同之处甲文:从食物的角度。乙文从“道”的角度。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2016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

武卫营,呼卒长,目:“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

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锚,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遍武卫营—(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

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案】

9.答:(1)散步,漫步(2)只,只是(3)到……去(4)最终,终于

10.答: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1)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

荐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己)。(2)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

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3)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

门也不进去。

12.答:(1)宦途失意的苦闷。(2)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解析】

9.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童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

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但”

“卒”都与现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

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

句子的意思。分析本三层意思,然后划开。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

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

强记忆,可宜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

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

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

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

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

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

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

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八、【2016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旬出中渭桥有农人丛桥下走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日:“县人来,闻晔,匿桥下。久,吆

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蜂,当罚金。"上怒目:“此人亲惊吾

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口:“法者,夭子所与夭

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

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较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

日:“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蹲: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抒释之为廷尉(2)使骑捕之,蜀廷尉

(3)此人亲停吾马(4)民安所盾其手足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II.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驹,即走耳。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案】

9.(4分)拜:任命,授给官职;属:同“瞩”,委托、交付;惊:使……受惊,惊吓;厝:

放,放置。(每个1分)

10.(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每处1分)

11.(6分)(1)(3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

马上跑开。(得分点:“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3分)如今有照法

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得

分点:“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12.(4分)(4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分);

秉公执法(依法办事)(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

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属”通“嘱”,“惊”为使动用法。为名

词作动词,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

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II.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

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行”“出”“骑”“走”

“法”“重”“信”,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

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2016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

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

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铃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敬之亲属。妻

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取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②凝之悉散之亲属。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答案】

10.①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2分)②刘疑之把它们都分给了

亲属。(2分)

11.重其德行(I分).不慕荣华,安于俭苦(2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怪能力。句子翻深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怪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怪,尽蚩做到通顺、

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立”“于”“非”“以赠”,2句注意“漫”“悉”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言文,然后结合文言文内容

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一、【2016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0分)

三年①,春,正月,丁丑朔,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目:“朕可方

③汉之何帝?”对日:“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日:“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

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

固为胜之。”毅为司煮,纠绳豪贵,无所顾忌。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躺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

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

司马攸。

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礼堂,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日:

(2)恃宠骄侈,婪犯法: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1分)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

同?(1分)

(2)选文中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

6.(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

7.皇太子/鼓吹/人东掖门

8.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刘毅同意了。

9.(1)刘毅:直言相劝:邹忌:讽谏。邹忌在进谏时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

比的方法,从侧面进行劝谏。(2)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

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童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

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分析这个句子的

主干,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宜”的原则进行划分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

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遣”

“私”“许”等词,句子中的人名可以不翻译。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

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

想品质的特点。文章写了刘毅的两件事,回答时要从这两件事中提炼出入物的性格和精神。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二、【2016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共13分)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

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

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

姚公以米胴⑦之,而误送钱继忠®所。继忠以太守所贬,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

言败■米事,贞木日:“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目:“继忠如何?可得见乎?”

贞木日:“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思日:“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

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

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

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④洎(jl):

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蜕(kuang):赐,赏赐。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

别。⑩抗:同“亢”,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朽诣之:(2)明日承学:

(3)姚公乃,人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