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认知过程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七十二页。(优选)第三认知过程第二页,共七十二页。一感觉概述(一)心理学视野里的感觉(二)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三)感觉的种类第三页,共七十二页。(一)心理学视野里的感觉感觉概念内涵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第四页,共七十二页。(二)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以阻止图形视觉,戴上纸板做的袖筒和棉手套限制触觉,用空调器发出的单调的声音限制被试的听觉,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小床上躺尽可能长的时间。只要被试想脱离实验情景,他就可以离开。第五页,共七十二页。被试的不良影响
其一:被试的思维过程出现了混乱;其二:部分被试在感觉剥夺期间出现了幻觉。意义生活中各种感觉输入是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这些感觉输入虽然不一定具有什么意义,但能够维持脑皮层的清醒状态,使神经机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临床心理学家由此受到启发,认为精神病和神经症往往表现出主观与客观不能分辨,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混淆,这与他们的人际交往经历的缺失有关。(二)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第六页,共七十二页。(三)感觉种类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
第七页,共七十二页。第八页,共七十二页。二主要的感觉现象(一)感受性(二)感受性变化第九页,共七十二页。(一)感受性感受性:个体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第十页,共七十二页。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E=1/R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最小变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区别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就称为差别感受性。韦伯定律: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感觉类别绝对感觉阈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冷觉晴朗的暗夜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静室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表的嘀嗒声两加仑水中加一匙糖可以辨出甜味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的公寓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脸上可觉察到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一度之差即可觉察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不同感觉的韦氏分数感觉名称韦氏分数视觉(对亮差异的辨别)动觉(对重量差异的辨别)痛觉(对皮肤灼痛刺激强度之辨别)听觉(对声音高低差异的辨别)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异的辨别)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的辨别)味觉(对盐量咸度差异的辨别)1/601/501/301/101/71/41/3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感受性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感受性的差异,即同一种感觉通道的感受性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个体的感受性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接受信息的方式,这是学习者形成不同学习风格的重要方面。感受性差异还会影响个体人际交往的倾向性。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二)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由暗到亮处,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暗适应:由亮到暗处,对光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所需时间短,恢复也快,具有选择性。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恢复时间长。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二)感受性的变化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嗅觉、视觉对味觉的影响。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联觉现象: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刮擦声引起皮肤的发麻。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三知觉及其特征(一)心理学视野里的知觉(二)知觉种类(三)知觉的基本特征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一)心理学视野里的知觉知觉概念内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理解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过程。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二)知觉种类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3.根据知觉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可把知觉分成正确的知觉和错觉。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三)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影响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
知觉的整体性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接近原则: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相似原则: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连续原则: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封闭原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subjectivecontour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知觉的选择性含义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知觉的选择性影响因素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知觉对象的特征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对象与背景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对象与背景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看看她是什么人?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少女与老妇戴项链的少女可怜的老妇人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含义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过去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也叫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知觉的理解性影响因素知觉的理解性以知识经验为基础;词语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个人的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及定势等对人的知觉理解有重要影响。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斑点图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含义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种类大小恒常形状恒常颜色恒常知觉的恒常性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形状恒常性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四错觉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意义:理论意义: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现实意义: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用错觉为人类服务。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错觉的种类对物的错觉对人的错觉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对物的错觉大小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a:垂直—水平错觉
ab
b:缪勒—莱耶错觉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潘佐错觉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多尔波也夫错觉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月亮错觉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佐尔拉错觉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冯特错觉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爱因斯坦错觉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波根多夫错觉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二页。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然后,研究者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无魅力是无关的,评定的结果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无魅力者中等者有魅力者受欢迎56.3162.4265.39婚姻的美满性0.370.411.70职业地位1.702.022.25做父母的能力3.914.553.54社会和职业幸福5.286.346.37一般幸福8.8311.6011.60结婚的可能性1.521.832.17关于晕轮作用的研究
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第二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二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品质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一注意概述内涵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和集中。基本特征选择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集中性: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程度。
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二页。一注意概述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目的相一致的各种事物或活动,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的影响,使指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指向的对象得到更加精确地反映。保持功能:注意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到活动达到目的为止。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这种变化。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二页。注意功能受损额叶损伤的患者产生定向反射的病理性亢进,因而妨碍他们有目的地完成任务。这种病人对任何附加刺激都产生冲动性定向反应,不能按照言语指示集中注意。他们非常容易分心,经常根据刺激物的变化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不能按计划办事,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预测未来,有目的的行为发生严重障碍。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二页。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第六十页,共七十二页。(一)无意注意内涵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二页。(一)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人的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身心状态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二)有意注意内涵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二)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合理地组织活动稳定的间接兴趣坚强的意志力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三)有意后注意内涵有意后注意是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做更大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优点,既有自觉目的,又不太需要意志努力,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二页。三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一)注意的范围含义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方面的特征。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觉者的实践活动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二页。(二)注意的稳定性含义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管理】全日制用工标准劳动合同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福州社区招考试题及答案
- 防突规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购房协议合同范本
- 儿童护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铸造粘结材料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六一儿童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采购与安装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电信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剂高级职称面试试题(附答案)
- DB31∕T 1559-2025 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
- 射频电源工艺培训
- 健身私人教练培训课件
- 重症肌无力疑难病例讨论
- 2024北京和平街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成人ICU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亚马逊店铺授权协议书
- T-CEA 0062-2024 电梯耐火层门技术规范
- 医院安全保卫制度
- 中国电信云网资源管理技能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