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_第1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_第2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一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醒对于论述类选择题,首先,了解答题原则,仔细比对,符合原文内容的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原文是唯一的依据,可以改变句式和顺序,但不能改造原意。其次,选项错误点很细小,要仔细比对,关注命题人常用的设误手段,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改变范围、以偏概全等。最后,作选择时,记住:没有最对,只有更对。一定不要先入为主,要注意同中选优,即使自己认为该选项是正确选项,也要注意与其他选项再比较一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标签:学术论文+中西宇宙观对比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弘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而能推及广大的自然界。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很显然,庄子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客观和主体——的对立关系。这种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实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和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宇宙观迥然不同。庄子不仅要打破主客对峙的局面,进而达到二而合一的境界,他还要进一步达致物我两忘的境界。在这里,庄子充分表现出大艺术家的精神。主客合一的宇宙观,只是对自然做某种程度的观赏,而缺乏开发自然界的精神。中国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贫乏,这种宇宙观实有重大的影响;正如中国民族在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受这种宇宙观的重大影响。在西方,人在开拓自然的过程中,已有惊人的成就,这是值得骄傲的,也无须赘言。然而若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人和自然的关系,西方则呈现着深沉的危险,尤其是人如何在自然界中安排其地位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大抵为二元化的倾向——物我完全对立,自然与人事对峙,亦即划分客体与主体。然而由于西洋哲学重客体,往往习惯将人类客体化,结果常使人埋藏于物界而丧失其自然的地位;同时也有人汲汲于求永恒客观的存在,把自然界看成一个变动流逝的感觉界而加以鄙弃;中世纪则更视自然人为罪人,自然界为罪恶之区,而将价值停滞于高远缥缈处。及于近代,西方经验科学的长足发展产生如下的特殊现象:一、把人类压缩成物理平面;二、把人类列入“动物级数”,或从“鼠”辈的试验解剖中来衡量人类的行为;三、天文学家将亚里士多德至中世纪的有限宇宙开展而为无穷宇宙,人面临这无穷新世界,有如沧海一粟,渺小的人类固然可借知性作用在宇宙中安排自处,但人类的苦闷不安,则于其畏怯与自大的交织下表露无遗。总之,西方哲学的宇宙观始终是在一种不协调或割离的情状中影响于人生观的。同时,传统西洋哲学家几乎都在全心全意地建造大体系,把所有个体融入抽象的全体之中,因而个体的特殊性便被抽象的全体消解和吞噬。反观庄子,他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不如西方哲学总想逃离这一自然界,而构幻另一虚无缥缈的超自然;同时,庄子也肯定人类的尊严性,而西方哲学却以人性为微末。在庄子看来,广大的自然皆为生命游行的境域,人类处于自然中,其渺小程度虽如“毫末之在于马体”,然其思想光芒则可流布于苍穹。在今日急速的动力生活中,人心惶然不安,精神病患者日增。对于这样的时代,庄子哲学也许有一份清醒的作用,作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节选自陈鼓应《庄子浅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主客合一的宇宙观,自然界只是观赏的客体,却不是征服的对象。B.主张主客二元、人与自然对立的西方哲学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C.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天文学家的发现让人类眼中的有限宇宙已拓展为无穷宇宙。D.部分西方哲学家鄙视自然,认为自然界变动流逝,他们热衷于追求永恒存在的超自然。答案C解析“天文学家的发现让人类眼中的有限宇宙已拓展为无穷宇宙”错,原文是“天文学家将亚里士多德至中世纪的有限宇宙开展而为无穷宇宙”。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文学艺术上的贫乏,与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特点密切相关。B.尽管近代经验科学长足发展,借由动物试验得出的结论却未必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解释。C.庄子哲学视宇宙中的人类如马体之毫末,这与西方哲学以人性为微末的观点似同实异。D.人类置身于无垠的宇宙,畏怯自大,矛盾重重,这种惶惑苦闷不是单凭理智能够解决的。答案A解析“西方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文学艺术上的贫乏”无中生有。3.依据文意,庄子哲学为何能成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请概括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庄子哲学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肯定人类的尊严性,使人认识到人类的思想价值;③持有主客合一的宇宙观,使人在无穷宇宙中安然自处。(每点2分)解析根据第一段“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第六段“反观庄子,他一方面肯定大自然的完美性,不如西方哲学总想逃离这一自然界,而构幻另一虚无缥缈的超自然;同时,庄子也肯定人类的尊严性,而西方哲学却以人性为微末。在庄子看来,广大的自然皆为生命游行的境域,人类处于自然中,其渺小程度虽如‘毫末之在于马体’,然其思想光芒则可流布于苍穹”分析概括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阅读文签:学术论文+“断舍离”影响经济学当下的经济世界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错位:一个是家庭和外部社会的错位,即外部社会继续狂热生产和家庭内部物质产品严重过剩之间的失衡;一个是家庭和物质产品的错位,即家庭由物质产品的主人转变成仆人的颠倒。历史和逻辑都告诉我们,扭曲终究是要归位的。终于,“断舍离”爆发。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本是解决自己居家问题的。不买进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手里没用的东西,让家的空间宽敞起来。不曾料及的是,一个让家庭成员获取舒适感的举动,赢得的不只是大的居住空间,还有内心的自由自在,因为从此不用再对过多的物质产品牵肠挂肚、劳心费神。更不曾料及的是,山下英子不止一个,而是成千上万,聚合起来就是一个时代。要知道,那些“断舍离”的东西,曾经满足过无数山下英子的欲望,转眼便无情地束缚了她们的心灵。心无自由,便无舒适,更谈不上幸福。山下英子们痛下决心“断舍离”,理所当然。这个由日本家庭妇女启动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实际上是一场关系到经济生活模式的巨大革命,它预示着人类从物质产品拥有的“极度偏好”转向“适度”;这也是一次人类经济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一味扩张生产的高速增长将为平衡生产的适度增长所代替;这更是一种人类理解自由和幸福真义的启蒙,拒绝物质产品对人的奴役,回归自由自在的状态将主导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应地,“断舍离”也预示着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到来。这场革命的表现形式,是纠正过往经济学偏重的“生产理论”或“供给学说”,真正从供给与需求相互制约的视角,理解经济现实,总结经济运行,提炼经济逻辑,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这场革命的深层本质,则是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人,实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生产之事”到“生活之人”的转变,推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从服务各种经济体向服务人类的自由和幸福靠拢,开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细微事实到一般宏观逻辑的探索。“断舍离”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山下英子微观的鲜活生活故事,聚合出了千万个山下英子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宏观经济大局,那么,从真实的经济生活里,去发现“断舍离”类的小事,理解并分析其中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成分,以及这种成分可能的广泛代表性,进而预测“小事”合为“大势”的走向,就是未来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在要求。这就是由“解剖麻雀”而认知全体麻雀,甚至于认知同种鸟类的方法,以及“由小见大”或“见微知着”的类比逻辑演进方法。这种方法与以往经济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真实的经济生活是经济学的起点;经济生活的历史演进轨迹,同时就是经济学的逻辑发展路线。换言之,经济学的方法,与其说是经济学家头脑里的思维构建,不如说是经济学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发现和总结。作为带有划时代特征的经济现象,“断舍离”类的经济生活故事,迟早会成为经济学家们言说的话题;人类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也必将为经济学家所热衷探讨。然而,及早地在这类经济生活现象里,去发现共性,总结规律,提炼逻辑,构建全新的经济学学说,比起那不得不说时的“事后诸葛亮”理论,更有益于我们认识、改造这个世界,造福于人类。(节选自《断舍离和经济学》,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断舍离”的爆发在于经济世界中的两个错位,其中家庭和社会的错位即社会生产和家庭需求的失衡。B.“断舍离”最初只是山下英子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个体事件,却发展成了带有划时代特征的经济现象。C.“断舍离”预示着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将从以往的研究具体细微事实转向而今的探索一般宏观逻辑。D.“断舍离”虽然只是一个微观的经济生活案例,却能让我们见微知着,认识宏观经济大局,预测大势走向。答案C解析原文第四段提到“断舍离”“开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细微事实到一般宏观逻辑的探索”。意思是说研究经济学要能从小事件中预测大势走向,而不是说以往研究的是小事,现在要研究宏观。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遭遇居家困扰的不只是山下英子,还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主妇,正是她们主导了这场经济学的巨大革命。B.从对物质产品的“极度偏好”到“断舍离”,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的时代解读与以往有所不同。C.人类经济发展的目标一度定位为扩张生产的高速增长,这与以往经济学偏重“生产理论”是分不开的。D.经济学家应敏锐地观察经济生活现象,及时总结经济发展规律,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答案A解析“主导”错,应是她们倡导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关系”到经济革命。6.“断舍离”对经济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