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
/
\,01\强基础增分策眉
内
容
\O2)增素能精准突破
索
弓
/,03;悟考情演练真题
知考向明考情提素养重考能
1.列举种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命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生
全国卷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观念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
内容要数量变动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培
科学
求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
思维
数量的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科学
2020全国I(6)、2019全国I(6)、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近五年探究
2019全国III(31)、2018全国I(5)、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全国卷
2018全国III(6)、2017全国II(31)、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在
考情社会
2017全国III(5)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
责任
产实践、学以致用的习惯
/罹基福增分策眉/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
。
2种群的数量特征
亘老年个体数
大多数植物种二成年个体数
群无此特征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韶幼年个体数
、\以繁殖能力
-...才'、
性别比例V年龄组成十一一一--------1为界限划分
出生率死亡率
琶种群大小
迁入率及其密度迁出率
决定种群动态的变量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
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一增加
稳定型:出生率一二死亡率一不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一减小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
集群分布型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二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少
个体数量逐个计数法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样方
估算法
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法
匡动力否物是是活否植动强物能?
?·标重志捕
活动范围大.、活
动能力强的动物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方法1标志重捕法
罚直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1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对象
随机取样i
在一定面积(或体积)范围内
五点取样法捕获并标记
选取样方
杳等距取样法(数量为M初如
i
适用于狭一---...,'「捕获数九再捕
重捕、计数
长地段
il标记数m再捕哼
计算种群密匼仁」面看样
计算种群密度
M初捕xn再捕
m再捕中标
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也随机取样
团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
@样方声小适中
出、出生和死亡
注意事项l
,@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生命活动无影响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3)黑光灯诱捕法
对千趋光性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旁栏边角
(必修3p63“思考与讨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
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易错辨析
(1)(2020全国I,6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瞿常用标志重捕
法。(X)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2020江苏,15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蜡蜓目昆虫的种类
数。(X)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荷塘中蜡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3)(2020山东,19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
地的种群密度。(X)
采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数量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4)(2018全国III,6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千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
密度。(✓)
(5)(2017全国III,5B改编)调查种群数量较少的陆生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
取样,并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X)
统计种群密度时,对各样方中数据均应统计,并取平均值。
(6)(2017全国II,31(4)改编]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个体数目的比例。(✓)
长句应答
(必修3p62“学科交叉“改编)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
则该鹿群约有多少只?若部分标记物脱落,该鹿群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比
有何变化?若鹿捕到一次后,下次就难以捕获,则该鹿群数量与实际数量相
比又有何变化?
俨-Mn
正示(只);增多;增多。
—m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一提出合理的假设一根据实验
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一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
(1)昙
,无K值
臧妒
已
多俨夕
种群数量盐----
-------
增长模型孟
“J”增长率保
型曲线顷型。
l时间持不变,
增长速率
不新加快
增长速率4
种群增长率和,,'
增长速率模型增长率
。
时间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J"I|形成
型I原因无敌害等I
I'No:该种群的起始数最
曲
't:时间
线数学
Nt=N。.召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公式
入: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
`、种群数量的倍数
(2)
种群数量i_lZ:-~是一个理论....\`
模型1增长模型孟
上的定值实
。时间
际表量国侥
,宫型曲线,
,增长率K值上下浪动
芦::勹增长速率//\<
Otlt2时间
形成食物、空间有限,存在天敌及种
一原因内斗争等
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
曲线速率最大
,宫型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
将停止增长
减少环境阻力-擅岑K值-保护野生资源
霆增大环境阻力4世低k值-防治有害生物
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
畜量
应用
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最要在K/2处
K/2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处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
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旁栏边角
1.(必修3p67“旁栏思考”)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必修3p67“思考与讨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
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易错辨析
(1)(2021河北,18C)糜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X)
种群数量最小时,种内斗争最小。
(2)(2018全国I,5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3)(2018全国I,5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对其增长的
制约逐渐减弱。(X)
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个体间的斗争增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
增强。
(4)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X)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5)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气候、食
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6)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X)
除增长和波动外,种群数量还可能呈现下降甚至消亡。
(7)在“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晕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
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X)
种群数量达K值前,其年龄组成均对应增长型。
(8)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X)
倘若新地区环境不适宜,则引入种可能会死亡。
长句应答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入表示增长倍数,
则前4年种群数量怎样变化?第4年与第10年种群数量是否相同?
入
2/}}
l
}
。叉立!
481016-20时间/年
提示基本不变。不相同,第4年种群数量多于第10年。
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培养基种类:液体培养基
种群增长影响因素:培养液成分、空间、pH、
原理温度等
理想的无限环境:“J"型增长
沪长规律--[曰
有限环境:“S"型增长
检测方法:抽样检测法
2实验流程
类型
(1)酵母菌培养卜——条件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振荡培养基尸彗生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少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计数板上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
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的
培养液
(3)观察并计数H@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计数一个小
方格内酵母菌的数量
@估算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重复(2)、
连续观察7d,统计数目
(3)步骤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巨
(4)绘图分析
昙尽
。
培养时间/d
应用提升
1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营养物质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pH等理化
性质发生改变等。
2试着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速率的曲线。
酵母菌增长速率
。时间Id
提示如图酵母菌增长速率
\时间Id
/增素倘精准突破/
尸L』
出生率迁入率
·r+,年龄组成
.响
性别比例
死亡率迁出率
,
r命题解读』`
关注老教材种群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高频考向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链接新高考关注种群密度变化的制约因素
衍生考向关注种群取样调查误差分析
.
角度一、种群的特征及内在关系
考向探究
考向1种群特征及内在关系
1.下列关千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噩增加越快
B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千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
答案D
解析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等的斗争越剧烈,种群数
量增加越慢,A项错误;生殖前期的个体为幼年个体,不具备生殖能力,生殖
期的个体具有生殖能力,因此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
项错误;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增长减慢,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项错误;
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D
项正确。
.
)
2.下列为种群数晕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种[迁入率、迁出率
群
数.-c1出生率--a
、\
甲乙
量死亡率--b十-I种群密度I-
图1
图2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答案C
解析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
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
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
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
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
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
别比例,C项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D项正确。
.
考向2种群特征模型解读及应用
3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示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团幼年团幼年团幼年
个体数·成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成年
口老年团,口老年~■口老年
。。。
e年龄@年龄@年龄
.
A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种
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也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表述类型
C调查显示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
龄结构为图@表述类型
D.比较图示三种年龄结构的类型,具有图团所示年龄结构的种群出生率最
低
.
答案D
解析农业上利用性引诱剂来于扰害虫交尾,可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可能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也衰退型,A项
正确;渔业生产中,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
的年龄结构为图@增长型,B项正确;我国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
结构为图@增长型,C项正确;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低,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高,D项错误。
.
方法突破
1规避种群特征的四个易错点
种群数量不等千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
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
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四个易错点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
情况分析
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
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年龄组成。但这种
趋势不一定能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
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2辨析年龄结构的三种图示
类型1增长型1稳定型衰退型三
1模型图I~二
揆迁令
曲线图|
|0!1~!1~
.0.O
年龄年龄年龄
曰幼年口幼年团幼年
比例比例比例
·成年·成年·成年
柱形图口老年口老年口老年
。。
雇
►►
年龄年龄.年龄
角度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考向探究
考向1样方法与密度统计
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正确的
定()曰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
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逐一计数法,而应采用
样方法,A项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若于个样方(包括样方大小、数量及
取样位置等),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
考向2标志重捕法及相关分析
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hm2=10000m勺,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d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卒/8)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
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标记个体数)X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根据该调查数据无法确定该田鼠种群的
性别比例,C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X50叶0+2=125(只
/hm2),D项正确。
.
考向3结果分析与评价
芝
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100
峉一灯高0..8m
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回80
二灯高1~.3m
60
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
40
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含标记的个体
20
占释放个体的比例(回收率),结果
。
30609;01101劝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释放标记夜蛾离灯距离/m
A若标记总噩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儿
B.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C诱捕距离加大,含标记的个体占被诱捕个体的比例上升
D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
答案B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项错误;用
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B项正确;从图中获知,诱捕
距离加大,含标记的个体占被诱捕个体的比例下降,C项错误;该研究说明,
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高有关,但不能获取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的信
患,D项错误。
.
考向4实验误差及成因分析
4.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
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
答案C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
个体数X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
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
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A、B两
项不符合题意。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
的个体,如果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
小,C项符合题意。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在分布较密集的
地块取样,会使所得数值偏大,D项不符合题意。
.
方法突破
种群密度的调节方法误差分析
(1)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亘查长夏、.、体形,
样差方分法析误厂夏群条
■■■■■
、为
调非
调查群体
\为长条形
.
。
0T"-;;一二o。
图解。
'o
。
样方法误尸因图1图2
差分析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
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
方法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
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
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如上图
所示,应计数图中灰点个体
.
所有样方的种
计算种群群密度之和N1+凡……+Nn
=
公式密度样方数n
样方法误
未做到“随机”取样
差分析
亘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
分析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
第二次捕获了n只
(2)利用标志重捕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
法估算种群密度\门调查期间,若调查区域
的误差分析\文--一言心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
种群数量浓=字韶尸』迁入或迁出,则会导致
1估算出现较大误差
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m偏小:1|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
心标志物脱落;m偏大:
@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心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
@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
被天敌发现;再次被捕获;
@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会@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
导致估算值偏大.捕获会导致估算值偏小
r能力解读:
种内关系生因物_素
影响因素种数变群量动数量变化
种间关系"J"型增长
"S"型增长
砍伐森林、人为
波动和下降
猎捕动物等因素外界
1因素探究
气候、4彗§
食物等因素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群数量的变化
.
r命题解读』`
关注老教材种群数量的变动状况及影响因素
高频考向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链接新高考关注种群数量变动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衍生考向------------------------—\
强化种群数量变动实验探究
.
角度一、种群的数量变动
考向探究
考向1种群的'J”型、“S”型增长分析誕个曲线X曲线Y
1.(2021安徽黄山一质检)右图为某天鹅种群数~K--------------一一--f2
举
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亩
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该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时间
B自然环境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很可能与曲线Y类似
C只要栖息地食物充足,种群就会呈现曲线X的增长趋势
D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天鹅的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
答案C
解析天鹅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
法,A项正确;图中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为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
曲线,B项正确;即使在栖息地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天鹅的种群数量还会受到
其他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天敌等因素的制约,种群数量也不会呈现曲线X("J"
型)的增长趋势,C项错误;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
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天鹅
的栖息环境,可以提高天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可使K值提高,D项正确。
.
2.(2021广东)下图示某S型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晕(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晕是()
:矗
生率
。\驴_
d
A.aB.bC.cD.d
.
答案B
解析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会稳
定在一定的水平。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因此K值对应的种群数量是b。
.
考向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3.(2021湖北模拟)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誕
气B
环境容纳晕(K值)后,其种群数噩的变化趋盐---------扩8;亡-I____
孟
势有如图中曲线I、II、III三种可能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m
,
环境的制约作用0时间
B.A点时出生率大千死亡率,C点时死亡率大千出生率
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I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的程度较轻
D当曲线III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
.
答案D
解析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
境的制约作用,A项正确;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增长率大于零,即出生率大于
死亡率,C点时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项正确;曲线I在原始的
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环境的受破坏程度较轻,C项正确;
曲线III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巳经无法生存,因
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易地保护,D项错误。
.
考向3种群增长率分析
4.图甲是某种动物种群密钟邑毋芸恶—扭袒荽运—
斗
度与种群周限增长率宪
亡~1~--一~-----------~-----·
R(R=Nt+llNt,Nt为t时刻种群宝
0..00
时间时间
数量,Nt+I为t+l时刻种群数1种群晶度皿
量)的关系图,图乙、丙、甲乙丙
赵熙芸恶—赵衵芸运—
丁、戊(纵轴均为相对密度
而非图甲中的绝对密度)是
几种不同的种群数量变化O0
时间时间
类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丁戊
确的是().
A种群密度在图甲I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图乙
B种群密度在图甲III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图丁
C种群密度在图甲II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不论该种群的初始种群密度是多少,该种群的数晕最终都会达到K值后
稳定不变
.
答案C
解析根据种群周限增长率的定义可知,当R>l时,t+l时刻种群数量>t时刻
种群数量,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当R=l时,t+l时刻种群数量=t时刻种群数
量,该动物种群密度基本不变;当R<l时,t+l时刻种群数量<t时刻种群数量,
该动物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在图甲I时,周限增长率为1,该动物种群
密度基本不变,A项错误;种群密度在图甲III时,周限增长率<l,t+1时刻种群
数量<t时刻种群数量,该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图
戊,B项错误;种群密度在图甲II时,周限增长率>1,t+1时刻种群数量>t时刻
种群数量,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项正确;不
论该种群的初始种群密度是多少,该种群的数量最终都会达到K值,并在K
值上下波动,且K值吧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项错误。
考向4种群数量变化影响因素
5.(2021安徽名校期末联考)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晕影响的分析,
错误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千光照强度
B气候湿润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C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主要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D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
.
答案B
解析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取决于
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A项正确;气候于旱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
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主要受气温降低的影
响,C项正确;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适合种
子萌发,D项正确。
.
方法突破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曲线类型“J“型曲线“S“型曲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
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
候适宜、没有敌害
种群数量以恒定倍数连续种群数最增长经历慢一快一慢最后
特点
增长达到K值后基本保持稳定
有无K值无有
.
曲线类型”J“型曲线I“S”型曲线
叫,`J”型曲线环境阻力
泌
芦--------..._
孟ILK值(环境容纳量)
关系I“S”型曲线
。时间
说明:两种增长曲线存在差异是由环境阻力造成的
.
点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判断技巧
(1)在做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当题于中出现“无环境阻力”“理想条件
下”“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应环境中的最初一段时间”等信息时,表明此时
种群的增长呈“J“型。
(2)当题于中出现了“有环境阻力”“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在实验室
中模拟人工饲养条件”等信息时,表明此时种群的增长呈“S”型。
.
2.K值的表示方式及K值的变化
(l)K值的四种表示方式玉念肛迁令
k2
、、K值
-IIIIII-A寸/死亡率
>、
i}、一_一出生率
。,.。
A尸时间万时间
尸`出蒜兰令
亡生率率
K!y尸
-caf
0间。,l►
.D'D时间
(2)种群某时刻最大值#K值
个体数量
B
K值
。
种群在某些时段,可能会山千环境条件变化或内部因素影响,数量偶尔超越
K值或偶尔在K值以下,即在K值上下波动,故K值并非任一时刻种群的最大
值,如右图中B、C、D均非K值,而是K值上下波动值。
注: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
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角度二、种群数量变动实验探究
考向探究
1.(2020江苏)下列关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
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晕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
答案B
解析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需进行第一次计数,以获得酵母菌的初始
数量,A项正确。取样前应先将培养液摇匀,以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
以后每天定时取样计数,绘制曲线,C项正确。营养物质、温度、代谢产物
等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D项正确。
.
3.(2020海南)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
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誕a每3h换一次培养液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1)r/,rb:12h换一次培养液
是
槛,/,'~ft么.,每24h换一次
。
t~-;-·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
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培养时间
所需的最
丰富。
.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该组酵
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
(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
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
答案(1)20°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2)营养物质(3)不换培养液营
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4)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
的最大值
.
采母探数不误为用菌究量能认“培供量作养长长有代随有菌容4种探养变确对加液营长对不究液化定照培更养更照该定变物物养空数同种中位组养换更快组组程方群酵实的液间丰,酵度,的积间中都式数母验培"隔富应母后其消累的,会培最菌自养时,该菌,限耗等延每达养变种变方间种不数种制、长组到酵
考题点睛,培的准为不养的增为液到逐营谢化群呈式短群换
n1——围养酵种量状考学与能绕液母群变况查思探力培中菌数动,科维究
—'
多维解题-—,核心素养
6fI
提数@培增增素害@在母境
量群因有,酵环
。
一渐养产培的群量
慢质的时
着限种纳
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管理语文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概论考试复习经验试题及答案
- 新型医疗器械使用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职业道路试题与答案指导
- 行政管理实战案例分析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专科语文测试策略及试题答案
- 健康护理服务模式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科目分析与答案
- 执业药师考试中的科研能力培养及试题答案
- 2025年经济法概论厚度试题及答案
- 增大柱截面加固施工方案
- 舰载小口径转管炮未来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作业指导书
- 个人信息安全保密协议
-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六套)
- DBJ50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音箱行业消费态势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反比例函数函数K的几何意义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会议保障实施方案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