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示儿陇川县民族小学:王梅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教学内容:《示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精读古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说明: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难点是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二、教学目标及其说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说明: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文字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怀。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三、教学问题及其说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已有了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指导品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四、教学过程设计1、基本流程: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运用——巩固提高练习题——小结——课后作业2、教学情景:活动一:初读课文,畅谈收获【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2)了解作者,导入课题。(3)释诗题。(4)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活动二:合作探究,解读文本【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师生活动】:(1)感悟悲伤之情1)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3)补充当时社会背景。4)全班交流。5)指导朗读。(2)感悟悲愤之情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当时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2)出示图片资料。3)全班交流。3)指导朗读。(3)感悟期盼之情1)一般平常百姓临终前会对家人交代写些什么?陆游的这份遗嘱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2)指导朗读活动三:巩固梳理,拓展运用【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师生活动】:(1)出示《夜读兵书》等。(2)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3)作为今日之少年你该怎么做?(4)全班交流3、巩固提高练习题背诵古诗。4、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2)师: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5、课后作业1)默写《示儿》2)课外收集爱国诗歌。五、课后反思《示儿》教案一、歌曲导入——知诗人,解诗题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听了这首歌,让老师不仅想到了岳飞,还想起了另外一位爱国诗人,他就是陆游。“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也是对他一生的生动诠释了。(出示课件)2、了解作者,导入课题。(1)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你们对陆游都有哪些了解呢?(2)课件出示陆游生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热(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字务观是因为他的父亲特别喜欢诗人秦观(《鹊桥仙》),秦观字少游。陆游有李白之称,他是一位高产诗人,他的诗有9000多首留存下来,比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神(苏轼)、诗狂(贺知章)都多。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爱国主义思想在陆游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种子。从小树立了抗战爱国的思想。(3)导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头发花白的陆游,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封笔之作《示儿》。(出示课件)3、释诗题。师:“示儿”是什么意思呢?在这里指的是陆游临死之前想要展示给儿子们看,相当于遗嘱。二、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1、师: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读一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分节奏。(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4)学习方法:抓字眼,明诗意2、汇报交流。(1)指导读出韵律美:指名读——示范读——齐读。(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方法指导:结合课后的注释;借助插图;结合生活经验;抓字眼,扩词法;想象)。三、深入古诗——想意境,悟诗情(一)悲伤:不见九州同1、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悲伤)(出示课件)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示课件)3、是的人死之后很多事情都不重要了,有哪些东西不重要了?(钱、名誉、地位……)4、那他怎么还会感到那么地悲伤呢?是什么事情让他到死都念念不忘呢?板书:但悲不见九州同5、祖国不统一吗?是被谁侵略了呢?当时社会背景: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皇后嫔妃、朝臣三千余人,押解北上。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康王赵国无奈下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为国土沦丧而悲)6、指导朗读:读出悲伤的心情:指名读——引读——齐读7、你觉得诗人还有可能是因为什么而悲伤?师:金人所到之处横冲直撞烧杀抢掠,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诗人怎能不悲伤?8、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悲伤的感觉读出来。齐读后—指名读——回环往复读——齐读——男女生塞读)(二)悲愤:统治者歌舞升平1、大片土地就这样被金国蹂躏了整整九十五年,九十五年都没有收复,当时的统治者,军队都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北方大片领土被践踏,百姓们在金人的铁蹄下被奴役,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的生活,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歌舞升平、花天酒地。)读到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让我们用满腔的悲愤唤醒去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2、指导朗读:一边是老百姓水深火热,一边是统治者歌舞升平;一边是国土沦丧,一边是偷安江南,陆游如何不悲愤!带着这种悲愤再来读:配阅读——反复读(三)盼:王师北定中原日1、一般百姓临死前会对家人叮嘱写什么?陆游有什么不同?(国重于家,国家至上。)(板书: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2、指导朗读:生命即将结束,作者始终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于是他把孩子们叫到病榻前最后一次说……生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师:并且一再叮嘱,一再叮嘱,一再叮嘱……生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四、拓展延伸1、师: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出示《夜读兵书》、《怀昔》、《老马行》、《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夜读兵书》秋夜孤灯下,我正在深山里阅读兵书,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奔赴万里之外的边防,手拿武器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男儿的本色,怎能厮守在妻子儿女身边。《怀昔》为了保卫疆土,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了苦练杀敌的本领,他涉猎深山,亲刺猛虎。《老马行》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收复失地。《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人就是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从青丝到垂暮,直到临终之际,还年念不忘沦丧的国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这种品质,这种爱国的风骨是真正正值得我们学习的。2、陆游身后66年后,南宋终于灭亡。崖山海战中南宋军队被元军大败,陆游的孙子听到崖山兵败后忧愤而死,曾孙绝食而死,玄孙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家子弟为国尽忠,这叫坚贞不屈。这样的信念激励着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为正义前仆后继,九死而不悔。中华民族伟大就在于总能在磨难中不断的成长壮大。我们庆幸生活在今天这个康乾盛世,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加倍珍惜。五、总结升华1、爱国不应该挂在嘴边,只喊口号,作为今日之少年你该怎么做才是爱国?2、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把国放到家之前,因为有国才有家,自己再苦再难,心中依然要放着国家。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你今天节约用水就是爱国行为,你今天戴好口罩就是爱国行为,配合国家的疫情管控就是爱国,这些小事就是国家的爱国的体现。当你自觉做到的时候,你就是真正的真正正的爱国实践者。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示儿》这首古诗的意义所在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少年有志气,国家才能够强大,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课件出示: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3、课堂小结:1)一课一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不要只读一首诗,要读同一个作者的不同的诗,读不同作者的同一类是,领略诗歌艺术的博大精深。)六、课外作业1、默写《示儿》2、课外爱国诗歌。七、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知作者——释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悲伤:但悲不见九州同悲愤:统治者歌舞声平爱国之情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题临安邸》说课稿陇川县民族县小学王梅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其中的一首:《示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金兵不断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国家山河破碎,不复统一。陆游悲愤交加,临终前立下遗嘱,既有对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愤,更有对祖国山河统一必成的坚定信念。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指导学生品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我从三个维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理解“元、同”等词语的意思,能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抓字眼,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反复诵读,领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文字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怀。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说学法:整堂课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诗句,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了解陆游;(二)解诗题;(三)明诗意;(四)悟诗情。具体如下:课前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引出诗人陆游,出示陆游的图片和生平简介,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解诗题”,让学生明白本诗是作者临终中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进入第三个环节:明诗意。首先让学生自读故事,做到读正确、流利,在引导学生用齐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诗歌韵律美。接着让学生抓住“元、悲、同”等字眼,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在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朗读基调后,进入第四个环节:悟诗情。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围绕“悲”和“盼”两个情感主线,创设情境,通过介绍南宋灭亡的时代背景,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和战乱后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将学生引入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悲伤之情。然后出示南宋权贵们的苟且偷安,纵情声色图片,前后两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领悟诗人无比悲愤的心情。在通用引读、配乐读等朗读方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接着采用一组陆游的诗歌来诠释陆游是如何用一生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引发情感认同。拓展延伸和学生一起探讨爱国的话题,最后配乐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让情感升华。一课一得,课堂小结中,我设计了畅谈收获的环节,学生不仅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情感的体验上也有新的收获。鼓励学生不要只读一首诗,要读同一个作者的不同题材的诗,读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诗。课后作业通过搜集爱国诗歌,近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对诗歌的喜爱。六、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中呈现了四步是诗歌学习法,重在学法指导,板书设计进口“悲”和“盼”的情感线索,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七、说教学反思《示儿》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充实体验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选取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在过渡引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引导朗读,巩固体验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我适当的改变了诗句的原有句式,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论文致谢6篇
- 毕业论文致谢范文10篇
- 大学论文致谢6篇
- 毕业致谢范文9篇
- 猛听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24七年级下册-粤教花城版2024
- 2025标准设备采购合同书样本
- 外墙涂料耐候性测试方案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传染病控制传染性疾病隔离措施评估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武装部招聘民兵教练员5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科学版(2024)一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正式版)DB15∕T 2351-2021 《燕麦米加工技术规程》
- 小学朗读教学课件
- 2024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皮肤干细胞研究与应用
- 玄麦甘桔颗粒讲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课件
- 西藏公务员真题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