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目录TOC\o"1-2"\h\z1. 总论 11.1 任务由来 11.2 编制依据 21.3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31.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41.5 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41.6 评价标准 51.7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 92. 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概况 102.1 产业园名称、园址及建设性质 102.2 产业园总投资、规模 102.3 产业园规划目标 102.4 产业园开发计划安排 112.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3. 产业园环境概况 143.1 产业园地理位置 143.2 自然环境概况 143.3 社会环境概况 16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影响因子筛选 17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7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95.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195.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22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36.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36.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06.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57.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387.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87.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07.3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447.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468. 水环境影响评价 508.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508.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8.3 产业园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598.4 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619. 声环境影响与评价 649.1 产业园区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9.2 环境噪声预测与影响评价 65 6910.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7110.1 固体废物量预测 7110.2 产业园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7110.3 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措施 7211.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7311.1 经济效益分析 7311.2 社会效益 7511.3 环境效益 7512. 产业园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7712.1 产业园开发规划与长沙市、洞井镇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 7712.2 产业园定位分析 7812.3 产业园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8013. 产业园环境管理计划 8413.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 8413.2 环境监测计划 8513.3 产业园环境目标与指标体系 8513.4 产业园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8814. 结论与建议 8914.1 结论 8914.2 建议 92附件:1.委托书2.关于长沙市雨花区建设“湖南省环保科技产业园”请示的复函3.关于“湖南(雨花)环保科技工业园”项目立项的批复4.关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5.关于产业园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图:1.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地理位置图2.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总平面布置图3.环保产业园现有污染源分布图4.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采样布点图任务由来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1年底雨花区政府提出在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建设环保产业园的设想,得到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局的认同,2002年3月4日,省环保局以湘环函[2002]21号文,同意在雨花区洞井镇建设“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2002年3月26日,中共长沙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将该产业园正式纳入长沙市“两区六园”的总体规划,并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开发区。4月17日,长沙市计委以长计规划[2002]172号批文同意“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立项,市规划局原则同意按15Km2做产业园控规设计。与此同时,雨花区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正式出台了产业园建设政策,并成立了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初步完成了产业园17.477Km2现状调查和地形测量工作,与“三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确保区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合理的布局、优良的环境条件促进园区的招商引资,为未来园区环境管理和入园项目筛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长沙环境保护学院受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委托,编制《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报告编制人员在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和对产业园详控规划方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成本报告书。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2002年10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湖南省政府1992年12号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93~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4月;《长沙市总体规划》长沙规划设计院,2001年10月;《洞井镇小城镇环境规划书》长沙环境保护学校,2001年3月;《湖南环保产业园立项批复》,长沙市计委长计规划[2002]172号;《关于长沙市雨花区建设“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请示的复函》湘环函[2002]21号,湖南省环保局;《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议书》,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2001年12月;《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9月;《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指挥部,2002年5月;《关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湘环评估字[2002]60号。《关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标准的函》长沙市环保局,2003.1.7。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评价目的(1)从区域环境特征出发,结合产业园性质,规模和布局,多方案分析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规划方案修改意见,为制定和完善产业园开发规划提供依据,确保区域开发可持续发展。(2)预测产业园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产业园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措施意见,为产业园建立一套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规划方案,环境监控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从机制上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为产业园入园项目的审批和园内单项工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更具科学性,并缩短其工作周期。评价原则(1)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原则。即注重产业园规划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环境规划以及洞井镇环境规划等区域性规划的衔接与吻合。(2)战略性原则。从战略高度评价园区建设活动与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园区内产业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思想提出入区项目的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方案。(3)综合性与重点突出原则。由于园区开发活动类型多样,而各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本报告尽可能全面考虑园区各类开发活动,又重点地分析环境影响较大和程度较强的开发活动。(4)多方案比较原则。由于目前只确定了园区的性质和基本规模,而具体入区项目和影响源种类难以明确,因此在分析中尽可能考虑不同设想或方案的影响源类型与规模,在方案比较基础上提出最优方案。(5)阶段性原则。受资金、资源和技术、项目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开发采用滚动式开发,具有明显阶段性,因此本报告分近、远期进行,近期影响尽可能定量分析,远期由于不确定因素多,从总体上或宏观上进行分析评价。(6)可持续发展原则。本报告不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产业园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更着重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改进的环境管理机制,以保障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评价范围产业园位于洞井镇绕城线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两厢,涉及鄱阳、金井、桃阳、白田、洪塘、和平七个村,总面积17.477Km2评价时段近期:2002年-2006年远期:2007年-2016年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1)产业园选址合理性分析主要从产业园的性质分析其与长沙市和洞井镇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否一致。(2)产业园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结合区域的社会、自然和环境条件,分析园区内各产业、功能分区的合理性。(3)区域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特征及环境因素中的限制因子,确定区域对产业园开发强度、规模的可接受能力,以及改变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途径。(4)产业园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分析产业园开发活动的基础上,预测评价开发活动对区内水、气、声、固废、社会及生态等环境的影响,并由此分析或制定产业园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区域环境污染与破坏。(5)产业园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内容包括产业园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规划方案、环境监控系统规划等。工作重点工作重点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开发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产业园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表1-1。表1-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名称性质规模方位、距离省森林植物园森林公园占地140S、约1900m圭塘河小河年均径流量1.0亿m3S、100——2000m同升湖水库、旅游水面约600亩ES、约400m清泉寺古寺庙小型寺庙S、约1500m现有和规划居民区居住、城区西南侧广大区域SW、100--4000m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各标准限值详见表1-2-1-4。表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年平均日平均一小时平均SO20.060.150.50TSP0.200.30/NO20.080.120.24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表1-3环境噪声评价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适用区域26050商业、居住、行政办公47055交通干线两侧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表1-4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除PH外)项目名称Ⅳ类PH6.5~8.5高锰酸盐指数10COD30BOD56总磷(以P计)0.2石油类0.1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染物排放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5).《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721-2002),Ⅱ时段二级。各标准限值见表1-5~1-10。表1-5各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施工结构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依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表1-6厂界噪声标准值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夜间Ⅱ6050依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表1-7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名称排放浓度污染物名称排放浓度PH6~9SS20石油类5BOD520磷酸盐(以P计)0.5COD60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表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限值(单位:Kg/h)污染物名称SO2NOx烟尘排气筒高度(m)204060802040608020406080允许排放速率4.325551101.37.516315.93985120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表1-9《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单位:mg/m3)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1,<3≥3,<6≥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607585依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评价工作技术路线环境资料收集环境资料收集环境现状监测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区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环境质量影响分析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域环境战略对策区域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图1-1产业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程序产业园名称、园址及建设性质产业园名称: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产业园园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建设性质:新建产业园总投资、规模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首期投资:30亿。其中园内资金6亿元,利用外资24亿元。产业园占地面积:17.477Km2产业园规划目标总体规划目标以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引进现代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科技开发,融资投资、产品生产营销和产学结合,力争:(1)在“十五”期间将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提升到华中地区领先水平,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的集环保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应用、生产、孵化、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环保产业基地;(2)到2011年,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绿色化为切入点,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现代化工业园为特征的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3)到2016年,完善园区建设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辐射影响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具体指标到2006年:(1)园区开发面积6Km2(2)初步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管理区(含交流中心)、生活居住区、环境科技咨询基地,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基地、节约资源能源技术设备基地、孵化器基地和物流配载基地等关键项目;(3)园区就业人口约20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20%以上;(4)引进1所大专院校(或分校)、3家科研院所、5家跨国集团、5~10家环保骨干企业、孵化5~10家环保企业。(5)完成工业产业23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其中环境科技咨询服务业产值不低于30%;到2011年:(1)园区开发面积11Km2(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环保型住宅基地,环境工程基地;(3)园区就业人口约40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25%以上;(4)引进多所院校、10家跨国集团,10~20家环保骨干企业,10~20家合资合作环保企业,孵化10~20家环保企业;(5)完成工业产值77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到2016年:(1)本期总投资30亿元,完成园区总投资120亿元;(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生态旅游基地;(3)园区就业人口约50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30%以上;(4)引进20家跨国集团,40~50家环保骨干企业,30~40家合资合作环保企业,孵化30~40家环保企业;(5)完成工业产值113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产业园开发计划安排产业园实行“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开发建设期分三期,开发总规模17.477Km2一期(2002~2006年)开发建设6Km22002~2004年投资15亿元,开发面积3Km2,建设期为3年。初步建设中心管理区(含交流中心)、生活居住区、环境科技咨询基地、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基地、节约资源能源技术设备基地、科技孵化基地和物流配载基地。争取三一重工、星沙实业等骨干企业,以及中型民营企业成为园中首期入园企业。2005~2006年,投资25亿元,开发面积3Km2二期(2007~2011年)投资50亿元,开发5Km2,根据园区发展状况,在一期开发基础上向周围延伸扩大,完成11Km三期(2012~2016年)投资30亿,开发4Km2近期重点建设火星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绕城线以南地区。该地区的“花卉大世界”正在建设,公路网已初步形成,现已有省内两家大型企业选址该区域并着手前期建设。为迅速启动产业园建设,接纳雨花区及市内搬迁企业入园,优先开发东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业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1。表3-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总面积Km217.4772建设总工期年153项目总投资亿元1204项目完成后总产值亿元1135工业增加值亿元286利税总额亿元187解决就业人数人50000产业园地理位置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绕城线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两厢,即洞井镇的鄱阳村、金井村、桃阳村、联盟村、白田村、洪塘村、和平村等七村。东临长沙县跳马乡,南界长沙县暮云镇,西接天心区,北邻洞井镇中心区和绕城公路。产业园地处长株潭三市交汇中心地带,与岳麓山风景区、大学城隔江相望,距省政府新址约4.8km,是长沙市的南大门和接受南方重要城市辐射源的吸纳口,与火车站、汽车站、黄花机场车程均不超过20分钟,交通运输便捷。详见附图1。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产业园区处于湘中丘陵盆地向湘北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与向北延伸的昭山余脉构成向北倾斜;又因受东西两面的中低山脉向中间倾斜的影响,形成东南西三面高,向北倾斜的地势。境内山岗、平地相间,海拔高差为50~1l0m地质、地震产业园区地质属元古代冷家溪群大托组地质年代,出露岩性为第四纪红土,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风化物,在高温多雨的长期作用下,成土层多为红色粘性土壤,一般厚度为5~8m,下部为网纹状不渗水母岩层。土壤均质,颗粒细小,极易遭受淋溶侵蚀。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产业园区为地震烈度6度区。(3)气候气象产业园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温多雨,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历年平均气温17.2℃,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28~30℃,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降雨量1422.4mm,最大月降雨量224.5mm,最大小时降雨量69.5mm历年平均风速2.5m/s,历年最大风速24m年相对温度81%。年均雾日数21.2天,年均降雪日数7.1天,年均霜日数20.9天。年均日照时数1677小时。最大冻土深度5cm。(4)水文产业园地处长沙市雨花区南郊。区内山塘、鱼塘星罗棋布,水域面积达132ha,占总面积的9%。流经产业园区的有圭塘河。圭塘河发源于长沙县跳马乡鸭巢冲,流经雨花区洞井镇,于黎托乡花桥村的老鸦咀汇入浏阳河。圭塘河在雨花区境内汇入了十一条溪流,其中有两条溪流发源于产业园的金井村和桃阳村。流域面积102.48km2,年径流量为0.78亿m3。圭塘河为季节性河流,丰、平、枯水期变化明显,丰水期最大流量达10.0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86m(5)生物资源产业园生态体系以农田、绿地为主。主要绿地类型为林地,以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林占优势,在区内分布广泛,连通性较好。绿地覆盖率达29.2%(不含农田、菜地),人均绿地200m2,人均公共绿地达52m2。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位于园区的北部,面积达产业园区野生动物较少,多为常见的野兔、黄鼠狼、蛇、麻雀。家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鱼、鸡、鸭等。社会环境概况洞井镇农业基础雄厚,99年全镇农业产值716万元,粮食总产量11666t,蔬菜5741t,出栏牲猪5264头,水产品250t,出笼家禽49万,各种水果100余t,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洞井镇工贸发展迅速,99年镇办、村办企业60余家,私营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450户,并相继接纳加拿大、香港、台湾等三资企业入户镇区。99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6341万元,企业总产值10亿元,财政收入1594万元。镇内建材、医药、仪器、服装等行业已成规模,随着洞井商贸城的建成,已发展商业门面4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力进入城镇从事经商、餐饮、营运、服务行业的有1000多人。镇区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9.8:58.5:31.7。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产业园性质规模和初步规划及周围环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4-1。表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活动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不利有利土地利用土地功能改变■√√耕地减少■√景观变化■√√清除植被环境调节功能破坏○√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绿地数量减少●√异质性、连通性降低■√降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平整地貌变化■√水土流失■√固体废物○√施工噪声●√建筑施工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固体废物○√生活污水○√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增长■√√环境压力增长■√工业生产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生物资源受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大气污染●√交通噪声■√人身安全○√通行方便■√√生活、居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厨房油烟○√绿化改善环境质量■√改善景观■√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注:■——影响显著●——影响一般○——影响轻微表4-2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表环境要素影响因子影响程度施工期营运期社会环境劳动就业+、○+、■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开发-、●±、●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景观-、■±、■绿化/+、■声环境噪声-、●-、■环境空气TSP-、■-、■SO2-、○-、■NO2-、○-、●水环境SS-、■-、●BOD5-、■-、●COD-、■-、●注:○—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显著+—正影响-——负影响表4-2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结果表明,产业园在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因子是劳动就业、土地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是植被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景观环境改变;声环境影响因子是施工噪声;环境空气和水环境影响因子是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产业园在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因子是产业园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使产业园人口迅速扩张,就业形势改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是绿化、恢复植被、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影响因子是TSP、SO2、NO2;水环境影响因子是SS、BOD5、COD和石油类污染物;声环境影响因子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长沙市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省会城市有着导向作用和战略地位。洞井镇位于雨花区,是长沙市的南大门,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是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产业园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洞井镇是雨花区较大的乡镇之一,辖15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区域总面积45.3Km2,人口为4.23万人,人口密度953人/Km2产业园位于洞井镇绕城线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两厢,规划范围涉及鄱阳、金井、桃阳、白田、洪塘、和平等七个村,据2001年底统计产业园区域总人口为9874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94.3%,约为9312人,人口密度为685人/Km2,产业园区人口分布调查结果列于表5-1。表5-1产业园区人口调查表单位:公顷村名人口(人)总面积农业人口比率鄱阳1290113.399%金井1476260.699%桃阳1816383.399%联盟1029172.999%和平2010.7100%白田2103240.7891.2%洪塘2140118.0292.5%合计98741299.6据调查统计,产业园区现有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约占劳动力的50%左右,2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产业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3%左右。产业园区产业及经济结构洞井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产业宏观结构基本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9.8%,58.5%,31.7%,其中农业由原来传统的种植型逐渐向产品加工增值型方向发展,优良品种、高科技农业正使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工业产值随着集体、私营资本的投资逐步增多,招商引资项目渐多。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全镇财政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休闲旅游业的开发前景看好。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实现由单一型经济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变。产业园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两厢,有火星路等公路贯通,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其产业结构调查结果统计于表5-2。表5-2产业结构调查统计表单位:万元村名总收入产业结构村办企业数(家)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林、物、建、运、商、服)鄱阳17431352231385金井45830204083桃阳198518561511856和平286311561821301洪塘1180160959253据调查统计,规划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镇平均水平(31.7%),第一产业比重较全镇平均水平低得多,第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非农业经济有较好基础。在农业结构上,蔬菜、水果、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大,全镇1999年农业总产值7163万元,粮食作物面积11859亩,蔬菜、水果种植面积3974亩,养殖面积958亩。说明规划区社会经济结构已实现了由单一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但现有基础配套设施缺乏,规模档次较低,集体经济基础较差,部分村镇企业运营不正常,有的已关停,产业园的建设将对洞井镇经济发展起一个推动作用。居民生活质量产业园区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统计于表5-3。表5-3产业园区居民生活质量调查表农民收入(元/年)2268人均耕地(亩)人均稻谷产量(kg)人均菜地(亩)人均水果产量(kg)0.685490.2874.41人均住房面积(m2)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22.591783元/年57.1据统计结果可得出:产业园区人均耕地面积0.68亩,低于全省0.917亩的平均水平,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水平。农民纯收入2268元/年,略低于全国大中城市2375元平均水平,但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仅1738元,低于长沙市平均水平,消费恩格尔系数57.1低于长沙市水平,略高于望城县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产业园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较长沙市平均水平差,但在全省农村中处于较好区域。公用设施产业园区内及附近区域有京珠高速公路,韶山路、李洞路、乡级公路、洪田路、洞珠路、白洪路等多条国道、省道和乡级公路,公路网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公交车、中巴、专线车及营运摩托车较多,通往市区的公交车有7、107、102、103、105、120等,居民出行方便,且汽车南站座落于107国道边,有发往省内外的长途汽车,每天车流逾万台次,客流量约6万人次。产业园区内通讯、水、电设施基本完善,村村通电、通公路、电话普及率为73%,邮政设施齐全,各村均有小规模小学。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环境演变趋势预测是环境预测的前提和基本依据,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预测和经济发展预测。人口、生活质量影响评述产业园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划为西片(包括鄱阳、金井、桃阳、联盟、和平五村),东片(为白田、洪塘两村)。现有人口为9874人,近五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7.5‰。预测产业园开发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移民人口,至2006年,园区人口规模为11170人。随着对外招商引资及工业用地项目的开发,区域内人口增长主要是机械增长,人口将由不到10000人发展到7万人,人口密度将达到4000人/Km2,大大低于长沙市市区平均人口密度(14000人/Km2)。随着产业园的投资企业增多,人口密度增加,社会和政府对整个园区的基本设施也必将加大建设投入。电力、通讯、道路交通、绿化、学校、医院、环保设施等都会有全方位的建设和实施,将由现在的乡村环境逐步建设为一个现代化的和产业化的新城区。农民的传统农作方式将被现代工业、服务行业等新的现代产业取代,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将有大的改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是通过项目所在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维护现状评价和区域环境中敏感的生态问题来进行。本项目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占地约17.477km2根据产业园开发项目特征,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总面积约30km2。现状评价是通过地面调查,并借助遥感技术支持下完成,影响评价在区域定位、用地及建设规划基础上分析完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是通过地面调查和航空影象片解译相结合进行的。航空影象片以两种形式给我们提供了识别地物的信息,即色度和形态结构特征。就土地利用的解译而言,色调特征和形态结构特征是我们识别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依据。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航空影象图和地面定位判译,在评价范围内确定了6种土地利用类型,详见表6-1和图6-1。表6-1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序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km2)比例(%)1林地14.9249.82农田9.4031.33挖掘地0.903.04水面0.953.25企事业单位、居住区2.839.46道路1.003.37合计30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评价区现状以丘陵坡地为主,在坡面、沟道、制砖厂取土及建设施工、地表开挖等地貌部位发生着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主要有鳞片状面蚀、耕地面蚀、淋蚀等形式。鳞片状面蚀主要发生在灌草坡和林地上。一些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域,表层土壤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下随径流沿坡面向下移动造成流失,耕地面蚀主要发生在>30的农田上,淋蚀主要发生在挖掘地段,由于地表的开挖,土壤失去植被覆盖,在降水的直接击溅、淋蚀、冲刷下造成流失,是评价区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根据航空影象图片判译与现场考察,评价区不同类型的侵蚀面积见表6-2。表6-2评价区土壤侵蚀现状统计土壤侵蚀类型面积(km)占评价区域(%)不明显侵蚀(<500t/km2.a)1343.3轻度侵蚀(500~2500t/km2.a)1033.3中度侵蚀(2500~5000t/km2.a)413.3强度侵蚀(5000~8000t/km2.a)13.3动植物资源现状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本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马尾松-樟树混交林、杉木林、油茶林、竹林、桔园和灌草丛等。其主要植被类型分布见图6-2。(1)马尾松林:评价区分布广泛,为该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人工育植的人工针叶林,是评价区的优势植被类型,其林冠疏密不一,郁闭度通常在0.5~0.9左右,林象成翠绿色,下部阔叶树种发育,群落结构较马尾松纯林复杂,层次3~4层,较为分明,林木多低矮弯曲。乔木层一般高度4~15米,多有阔叶树混生,常见的是栎属(quercus)、栗属(castauea)、青岗属(cyclolalanopsis)、黄檀属(dallergia)、樟属(cinnamomum)、枫香属(liquidamlar)、化香属(platycarya)、山矾属(symplocos)、栲属(castanopsis)等的一些种类。灌木层一般高1~6米,常见种类为:樟科的山胡椒属(lindera)、木姜子属(litsea)、山茶科的山茶属(camellia)、梣属(Eurya)、金缕梅科的继木属(Loropetalum)、蔷薇科蔷薇属(Rose)、绣线菊属(Spiraea)、山楂属(Crataegus)、冬青科的科冬青属(Ilex)、忍冬科的荚莲属(Viburmum)、山矾科的山矾属(Symplocos)、以及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野牡丹科、五加科、紫金牛科等的一些种类。灌木层中亦有许多乔木层树种的各级幼树或萌生树(马尾松幼苗少见)。草本层高约20~50厘米,以禾草及蕨类植物为主,主要的禾草有白茅属(Imperata)、芒属(Miscanthus)、油芒属(Spodiopogon)、野古草属(Arundinella)、香茅属(Cymbopogon)、鸭嘴草属(Ischaemum)、菅属(Themeda);蕨类有:芒箕属(Eicramopteris)、里白属(Hicriopteris)、狗脊属(Woodwardia)、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等。该群落目前发育良好,种群稳定、生活力较强。(2)马尾松-樟树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少数丘岗林地的下缘地带、为阔叶树种向马尾松林侵入,并逐步取代马尾松而取得优势的演替群落,建群种以樟树、马尾松为主,并混生有较多的枫香、化香、楝树、苦槠、栗树等阔叶树种,为针阔叶混交林,郁闭度在0.8左右,乔木层高度10~15米,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与马尾松林基本相似。(3)杉木林:区内白田村、金井村、桃阳村均有分布,但林木面积相对较少,多为人工纯林,林木结构整齐,层次分明,一般高度10~18米,胸径8~12厘米,乔木层多仅一层,较少其他树种,灌木层种类多为耐阴湿种类,常见的有:继木(Loropstalum、Chinense)、山胡椒、甘橿(Linderamembranacea)、细齿叶梣(Euryanitida)、细枝梣。(Eloquaiana)、油茶(Cameliaoleifera)、尖叶山茶(Cocuspidata)、盐肤木、胡枝子、野桐(Mallotusapelta)、狗骨柴(Tricalysiadubia)以及多种蔷薇和悬钩子(Rubusspp)等;草本层植物多蕨类和禾草,常见的有狗脊(Woodwardiajapoica)、芒萁、乌蕨(Blechnumouieutale)、鳞毛蕨(Dryopterisspp)以及白茅、淡叶竹、蔓生莠竹等,藤本植物有:拔葜、三叶木通(Areliatrifoliat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鸡血藤(Millettiareticulata)、木防已(cocculussp)、海金沙(Lygodiumjapomicum)等。(4)油茶林:主要分布于牛栏山、白田村、清泉寺东南侧等地,成片面较少,为人工种植,目前处于半自然状态。(5)灌草丛:主要分存在于白田村地域的一些低丘山地,成小块状分布,以白芒等禾草类为优势种,多混生大量的花竹,夹杂一些零星的灌木树种,高度多在1米以下,为人类强烈干扰衍生的劣质植被。(6)竹林:以毛竹、吊竹等品种为主,形丛状分于一些村民房前屋后的山脚、沟地上,为人工种植培育而成,面积很小。(7)桔园:在白田、桃阳、金井等村有小面积分布,为人工栽培经济果园。(8)农作物植被:分布于区内农田菜地,以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总体看,区内植被较为单一,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林为主,少有针阔叶混交林,但区内林地向常绿阔叶林发展趋势明显。群落外貌季相变化不大,四季常绿。动物资源现状区内野生动物分布很少,经踏看走访调查,主要有野鸡、野兔、黄鼠狼、蛇类、蜥蜴、青蛙、山雀、麻雀、八哥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兔等。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调查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物种类。生物群落与物种敏感性分析由植被类型及动植物物种调查可见,评价区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暖性常绿针叶林,植物物种以华中植物区系为主,物种较为丰富,但多为普通种,除樟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外,勘踏和走访未见其他野生的国家保护动植物种类。樟树在江南一带分布十分广泛,属常见种,所以区内无珍稀濒危的野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景观生态体系现状质量评价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由下列组份组成:(1)以针叶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林地生态系统,属环境资源拼块类型,是本评价区分布范围广,连通程度较高,并对本区环境质量有动态控制功能的拼块之一。(2)以灌草丛为主的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属环境资源拼块类型。(3)以人工植被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属引进拼块中的种植拼块,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是人类干扰比较严重的拼块类型。(4)企事业、住区等人工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的成分之一,为引进拼块中的聚居地,属人造拼块类型。、(5)水域生态系统,属环境拼块类型。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出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劣。评价区主要拼块类型,数目和面积见表6-3。表6-3评价区主要拼块类型、数目和面积拼块类型数目(块)面积(km2)林地8414.92农田939.40水面1040.95建筑物、道路853.83挖掘地350.90在景观的三个组分:拼块、廊道和模地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判定模地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要大,连通程度要高,具有动态控制能力。对景观模地判定采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拼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也叫优势度值,由三种参数计算而得出,即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依据景观中模地的判定步骤可以认为,当前两个标准的判定比较明确时,其中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的,即为我们寻找的模地。优势度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100%密度Rd=拼块i×100%密度Rd=拼块总数×100%频度R×100%频度Rf=样方总数(以0.5km×0.5km为一个样方,对景观全覆盖取样,并用MerringtonMaxine“t-分布点的百分比表×100%景观比例Lp=拼块i的面积×100%景观比例Lp=样地总面积优势度Do=对评价区各类拼块计算的优势度值列于表6-4。表6-4评价区各类拼块优势度值拼块类型Rd(%)Rf(%)Lp(%)Do(%)林地20.970.049.847.6农田23.277.531.340.8水域25.986.73.229.8建筑物、道路21.170.812.729.3挖掘地8.729.23.010.9表6-4的数据显示,评价区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中,以林地的最高,达到47.6%,而且景观比例Lp值为49.8%,出现的频率Rf值70%,说明林地已符合模地的判定标准,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因此该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受干扰以后的恢复能力,而对生境质量干扰较大的建筑和道路拼块的优势度值只达到29.3%,若将挖掘地与之合拼统计,其优势度值可达36.2%,表明区内目前人类干扰还没有达到使生境衰退的地步,但影响强度是较大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根据产业园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与指标,产业园项目实施和运行将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发生改变,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见表6-5、6-6。表6-5产业园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序号用地性质面积(km2)比例(%)绿地率(%)1居住用地R2.0211.5630~452公共建筑用地C1.9110.92453工业用地M3.5520.31354仓储用地W0.341.94-5对外交通用地T0.211.20-6道路广场用地S2.8316.19157市政设施用地U0.040.23358绿地G2.5614.64959农林水用地E4.0223.008510合计17.48100表6-6产业园实施运行后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表项目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Km2)农、林、水用地建筑、道路绿化用地现状15.761.720规划6.587.673.23增减量-9.18+5.95+3.23由表6-6可见,产业园区永久性占地将由原来的1.72km2增加到7.67km2,农、林、水面用地将由原来的15.76km2降至为评价区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变化预测评价区自然体系的核心是生物,尤其是植被。植物有生产的能力,可为受到干扰的自然生态体系提供修补的功能,以此维持自然体系的生态平衡。产业园建设因将改变该区的用地性质类型,原有的自然和农业植被将被部分占用与替换,在此对评价区自然体系能力的降低情况进行预测。根据评价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对产业园占用植被实物指标作出估算,见表6-7。表6-7产业园占地减少生物量预测占用原有植被工程补偿植被总增减量(t/a)类型面积(km2)生物量减少(t/a)类型面积(km2)生物量增加(t/a)林地44000绿化地3.231938农田53220合计972203.231938-5282评价区平均生物减少量:176.1g/(m2预测产业园运行后评价区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523.0g/(m2该自然体系生产力最低限值:182.5g/(m2表6-7的数据显示,产业园实施和运行后使评价区自然体系的平均生产能力由现状的699.1g/(m2.a),降低为523g/(m2.a),平均净减少176.1g/(m2.a),但评价区仍然保持在草地生态等级(草地生态等级生物生产力值182.5~1095g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质量影响评价产业园实施和运行后,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改变,其格局的变化情况见附图2和表6-8。表6-8产业园实施和运行后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拼块类型数目面积(km2)绿地7612.77农田394.9水面700.75建筑物、道路10111.58根据优势度计算模式,产业园实施后的土地类型优势度计算结果见表6-9。表6-9评价区用地变化后各拼块优势度值拼块类型Rd(%)Rf(%)Lp(%)Do(%)绿地26.5763.3342.5743.76农田13.6432.5016.3318.20水面24.4858.332.5021.95建筑物、道路35.3184.1738.6049.17表6-9数据显示,产业园实施和运行后评价区土地格局发生了变化。建筑物和道路拼块的优势度由29.3%上升到49.2%,绿地的优势度值由47.6%下降为43.8%,前者是对生态环境带有负面影响的组分,其优势度上升大,达20%,绿地的优势度虽下降不多,但从质量上较原有的林地要差。评价区绿地的模地地位已出现动摇,有被人工建筑物取代之势。表明产业园建设对评价区自然生态体系的质量影响是显著的,评价区将由原来的自然生态调节系统转化为人工生态调节系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产业园用地多为丘陵坡地和农田菜土,用地海拔在60~110米之间,实行阶梯式开发,依山就势,分块平整。由于植被的破坏和山地地表的开挖,施工期水土流失将显得尤为突出。根据产业园规划道路与地块分布及控制点标高等工程资料,作出产业园水土流失面积与流失量估算,见表6-10。表6-10产业园施工期水土流失面积与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Km2)水土流失量(t/a)轻度侵蚀(500~2500)1.5750中度侵蚀(2500~5000)6.519500强度侵蚀(5000~8000)9.4856880合计17.4877130可见,产业园开发建设期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将显著增加,尤其是施工方法不当,植被破坏过多以及土地平整后待售或植被恢复措施不及时,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严重的,若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可能造成圭塘河部分河段的泥沙淤积,河底抬升。山体保护景观分析产业园区目前以丘陵山地,村落环境为特征,多丘岗坡地,山体海拔多在70~110米之间。产业园规划拟平整为建设用地的地块控制标高多在70-80米之间,最高不超过100米,大量的山头将被削平,同时因路网的整齐布设,山体也将受到纵横切割,从用地规划看,区内山岗地貌将不复存在,对自然的改变是十分强烈的。而从“环保科技产业园”概念看,其定位除富含环保科技、清洁生产的行业与工艺特征外,亦应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以此提高园区的品位,有别于其他工业园区,据此,将山体的保护与建设用地融为一体显得尤其重要。一味的削平山头、规整地块不是理想的开发方式。对园区90米以上的山体应尽多的保留,通过景观设计使之成为产业园的形象大使,树立良好的现代环保科技园区的新形象,同时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自然条件,尽可能的消除人们工作、住居身处闹市之感。作为长沙市城市生态缓冲区功能维持分析本产业园地处长沙市洞井镇东南部,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洞井镇环境规划中,属长沙市城市的生态缓冲区,由本评价区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变化预测可见,产业园实施运行后,评价区自然体系平均生产能力将下降约25%,意味着该区作为长沙市城市生态缓冲区的组成地域,其生态缓冲功能亦将相应的下降约25%。从产业园实施运行后评价区所保持的自然生态体系级别看,该区仍为草地生态级,因此,对长沙市城市仍有较好的生态缓冲作用。对区域重点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区域的生态重点保护目标有:省植物园、同升湖和清泉等。植物园:位于产业园的北面,占地140公顷,其主要功能是物种保护、科研和生态旅游,距本产业园的直线距离约2Km同升湖旅游别墅区:相邻于产业园的东北侧,占地310公顷,区内山丘纵横,起落交错,海拔在76-143m之间,依山筑坝而成的同升湖水库,水面达40公顷。由于与本产业园有高山林地相隔,产业园的建设对其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甚微。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园临近同升湖的一侧,山体植被不能破坏,至少应保持500米清泉寺:座落于产业园的南端,为区域佛教庙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并有占地约10亩的龙潭湖相傍,地域安静,山青水秀。产业园拟将该区作为生态控制区,保留其山体、植被,用作休闲公园,开发强度极小,对该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影响的消减(1)基建施工水土流失的消减。在山体开挖、土地平整、弃石、弃渣场地应先行采取护坡工程,严禁在无水土保持措施的条件下直接将弃土推倒于低洼沟渠边,任其冲刷流失。对施工机械、运行方式和施工季节等进行严格设计,尽可能在雨季不进行地表的开挖,并保证施工场地排水的畅通。注重施工区表层土壤单独存放和用于回填复盖和绿地用土的设计,对山体开挖后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应及时采取滑坡治理工程。(2)生境稳定性负面影响的消减产业园建设将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除造成生产能力降低外,也会对动物的迁移产生影响。为消减对区域生境稳定状况的影响,凡施工或用地可能造成林地破碎化和岛屿化的地方,应进行生态学设计,如减少破碎化程度的设计,岛屿之间的生物通道设计;为减少道路施工对两侧山地植被的影响、地块施工对周围植被的影响,要标桩划界,严禁施工人员进入非施工地域,防止毁坏植被。(3)自然景观负面影响的消减产业园区自然山水景观是营造“环保科技产业园”对外形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消减开发活动对区内自然景观的影响,应依山就势,注重个性化设计,一味的削山平地,方块布局是不尽适宜的。对山体和水面应尽多保留,优化用地,通过景观设计与自然保持和谐,尽可能的消减城市化景观影响。生态影响补偿产业园建设将永久性占用一部分林地,使环境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补偿。临时性占地可通过复垦进行补偿。永久性占地可通过墙体绿化、屋顶花园和异地抚育的方法恢复生境。产业园用地规划中虽对各类用地制定了绿地率指标,但仍不足以补偿区内自然体系生产力的下降,仍需扩大绿化面积,要使该区恢复到开发前的水平,按人工绿地生产力取600g/(m2.a)计,则产业园在规划绿地的基础上,需增扩绿化用地约8.8Km异地抚育指在评价区或附近其它地块对灌木林或灌草地采取人工抚育措施,如补种、浇水、防治病虫害等,使这些地方的生物量达到1200g/(m2.a)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可理解为生态体系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由于产业园建设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生态影响,有些是暂时性的,有些影响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技术予以消除。产业园应在规划设计阶段同时编制生态恢复工程,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以及生态恢复技术方案。产业园重点生态恢复地点如下:(1)临时道路和临时(或永久)水、电、汽等输送线路区域;(2)临时用施工工地;(3)生活和福利设施用地地区;(4)暂时闲置地;(5)受施工等影响的永久性林灌地;(6)渣场;(7)产业园周边荒山裸地。生态管理建议产业园主要的生态管理目标如下:(1)各类用地的绿地指标不得低于规划指标;(2)防止林地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确保岛屿间通道畅通;(3)防止区域自然体系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4)防止水土流失的日趋严重;(5)防止入园企业肆意破坏或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6)防止入园居民带来新的生态破坏和损失。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污染源调查生活用燃料产业园区内现有常住人口9874人,生活燃料80%采用燃煤,每年耗煤量为0.53万吨。10%采用液化气,每年消耗118吨,10%采用其他类型燃料。工业生产产业园区现有乡镇企业包括建材、冶炼、电镀三种类型,主要有:雨花区建材总厂的水泥厂、砖厂、白田砖厂、桃阳村第一砖厂、金井村砖厂、和平村第一、二砖厂,高塘村砂矿;洪塘硫酸厂、洪塘镀锌厂。其中洪塘冶炼厂、洪塘硫酸厂、洪塘镀锌厂现已停产。多数红砖厂也已停产。据统计,现有企业年总产值为1571万元。每年耗煤5200吨,排放SO298吨。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评价大纲及现状调查,评价区内以农户散居为主,有少数几个企业,处于非正常生产状况,经综合考虑,确定现状监测因子为TSP、SO2、NO2。监测点布设:根据产业园功能分区、环境现状及气象因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布设四个采样点,见附图4。A1植物园A2鄱阳周家冲A3桃阳汤家大屋A4白茅冲雨花区环境监测站于2002年8月27~8月29日,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3次(早、中、晚)。采样分析方法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监测规范执行。评价方法采用实测值与评价标准比较,即单因子超标率、超标倍数方法进行评价,同时结合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各类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值及日均值浓度超标率、日平均值统计结果见表7-1至表7-3。表7-1产业园区域SO2监测评价结果单位:mg/m31#2#3#4#一次值浓度范围0.07-0.289未检出-0.0880.0034-0.0440.011-0.20超标率%0000最高超标倍数0000日均值浓度范围0.061-0.1140.013-0.0500.012-0.0410.019-0.148平均值0.0880.0260.0240.080超标率%0000最高超标倍数0000表7-2产业园区域NO2监测评价结果单位:mg/m31#2#3#4#一次值浓度范围0.015-0.1010.0018-0.0400.0068-0.0440.015-0.060超标率%0000最高超标倍数0000日均值浓度范围0.030-0.0630.018-0.0230.014-0.0280.017-0.045平均值0.0400.0210.0200.033超标率%0000最高超标倍数0000表7-3产业园区域TSP监测评价结果单位:mg/m31#2#3#4#日均值浓度范围0.039-0.7460.017-0.0930.017-0.0560.004-0.314平均值0.3440.0430.0360.163超标率%300020最高超标倍数1.49000.05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SO2、NO2的一次监测值和日平均值均符合GB3095-96二级标准,1#、4#测点TSP略超过二级标准。主要是由于扬尘所致。总体看,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产业园能源结构预测根据产业园规划2006年人口达到2万人,工业产值达到23亿元,2016产业园人口达到7万人,工业产值达到113亿元。居民生活用天然气用量按70万千卡/人年计。燃煤按900kg/人年计,石油液化气按120kg/人年计;工业能耗按标准煤1.25t/万元产值计算.产业园不同发展阶段的能耗结构预测分析如表7-4。表7-42006-2016年能源结构预测类型年度燃煤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燃油电能比例%用量(万t)比例%用量(万m3)比例%用量(万t)比例%用量(万t)比例%用量(万kw)生活2006年400.720409600206002016年100.6350300108400303150生产2006年201.5005058003021502016年0406000303500306480产业园区采用的燃料结构直接关系到环境空气质量,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状况,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使用高污染燃料,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实现。污染物排放强度预测(1)燃煤污染物排放量计算:SO2排放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SO2-二氧化硫排放量,kg;B-耗煤量,kg;S-煤中的全硫分含量,%;-二氧化硫脱除效率,%。NOx计算方法:燃油氮氧化物2.8kg/t油燃煤氮氧化物4.5kg/t煤(2)天然气燃烧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7-5。表7-5天然气燃烧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kg/10污染因子烟尘SO2NO2排放强度160211500(3)不同规划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根据表7-4不同规划年燃料使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预测结果如表7-6。表7-62006-2016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预测单位:t/a污染因子SO2NO2烟尘2006年2853208702016年230300760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地面风向风速产业园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7月多南风,各月及全年风向频率见表7-7.各月及全年平均风速见表7-8。表7-7各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风向效率NW31NW30NW27NW20NW22C,NW19,13S21C,NW17,14NW30NW30NW31NW32NW24表7-8各月平均风速(m/s)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风向效率2.72.92.82.92.52.42.92.62.92.62.72.82.7大气稳定度频率大气稳定度按帕斯奎尔稳定度分类法统计,结果见表7-9.表7-9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P-SAA-BBB-CCC-DDEF冬季00.914.811.036.020.2650.8218.8117.42夏季0.982.398.773.5410.61.1039.6618.1815.03年均0.331.646.872.618.220.7547.2617.6914.76由表7-9可见:规划地区大气稳定度以D类(中性)为主,夏季不稳定的频率高于冬季.大气逆温层依据有关部门探测研究,产业园区大气有明显逆温现象,冬季逆温层较夏季强、厚,出现的频率也大,一月平均厚度为211米,强度为1.65/100米。混合层高度混合层高度,依清晨07时探空曲线用作图法来确定,或采用“导则”附录C(混合层厚度的确定)推荐的公式计算。本报告依据有关单位实测值和公式计算相结合方式,确定产业园区在大气处于稳定(E)、中性(D)和不稳定(C)状态时的混合层高度分别为210m、430m和580m。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产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1)预测模式-污染物平衡时浓度预测值,mg/m3;-上风向大气环境背景浓度值,mg/m3;Q-该地区面源,g/m2.s;u-进入箱内的平均风速,m/s;H-箱体的高度,大气混合层高度,m;L-箱体的长度产业园区大气处于中性(D)状态,混合层高度为430m,主导风向距离7000m,平均风速2.6m/s,根据产业园区不同的发展阶段能耗量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烟尘、SO2、NO2浓度预测值如表7-12所示。表7-12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值项目SO2NO2烟尘排放量(t/a)预测浓度(mg/Nm3)排放量(t/a)预测浓度(mg/Nm3)排放量(t/a)预测浓度(mg/Nm3)2006年2850.0043200.00428700.0132016年2300.0033000.00377600.010从预测结果来看,大气污染物预测浓度均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很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大气污染物容量分析产业园座落在长沙市主导风向(西北风)下风向,处于长、株、潭一体化中心区域,因此,产业园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应与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相一致。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式(1)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模式式中:——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t·km2/a;Ckl——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m3;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Si——第I功能区面积,km2;a——总量下标:i——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区编号;K——某种污染物下标。(2)产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限值模式(3)产业园区内低架源(H<30m的排气筒或无组织排放源)总量限值模式式中:——低架源排放分担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算本报告选择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为SO2、NO2、烟尘。产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为GB3095-96二类区,参照“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试题及答案
- 代人贷款合同范例
- 110加盟合同范例
- 初中游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到位规定
- 园林设计师入职培训
- 企业管理培训团队
- 企业SWOT分析:内部弱点与外部挑战
- 2024年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真题含答案
- 2025监理工程师通关秘籍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210801081158
- 影视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南华大学
- 新生儿X线检查
- 《Photoshop CC图形图像处理实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足疗技师免责协议书
- 延长石油招聘笔试试题
-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3 写话 (讲义+试题) 二升三年级语文(含答案)部编版
- DB-T 29-22-2024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
- 《高速公路旅游区标志设置规范》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化学试卷(含答案)
- 老年期发育(人体发育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