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衡水赛”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衡水赛”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衡水赛”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衡水赛”一等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外国语学校历史学科九年级总复习分层导学案设计者:授课者:课题:中国现代史第一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周月日)一、学习目标1、识记: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2、识记:知道西藏和平解放。3、理解: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识记: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识记: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识记: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7、识记: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8、识记: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9、理解: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抗美援朝战争、三大改造。2、难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三、教学过程(一)导学提纲1、开国大典的时间、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3、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颁布的文件、意义。4、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英雄人物、精神。5、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概况。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时间、表现、影响、教训。7、十年探索取得的成就。8、“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教训。(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完成《优化设计》P51-52(三)重点、难点的精讲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1)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2)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3)北平改为北京,定为首都;(4)采用公元纪年;(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五星红旗为国旗;(7)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8)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人民政权的巩固:政治上:土地改革(1950-1952)。(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军事上:西藏和平解放与抗美援朝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意义: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2、抗美援朝(1950—1953年):(1)参战目的: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2)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3)开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在司令员彭德怀的领导下开赴朝鲜战场。(4)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5)精神: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6)结果:1953年7月,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朝鲜战争结束。(7)意义:①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②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③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四、“一五计划”(1953-1957)1、指导思想: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通常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简称“一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P17毛主席的话)3、成就(列举题):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②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③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④青藏、川藏、新藏公路通车;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4、意义: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五、三大改造(1953-1956)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等。4、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意义: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七、“大跃进”1、背景: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2、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特点:高指标、高速度。4、表现:(1)农业: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P25图1)。(2)工业: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P25图2),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八、人民公社(1958年开始)(P26图)1、实质: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2、特点:共产风、一大二公。3、后果: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生产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④坚持不断改革,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九、奋发图强艰苦创业1、时间:1956-1966年十年探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2、时代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3、先进代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共和国的脊梁”)(1)“铁人”王进喜:“铁人精神”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代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P30图)(2)“两弹元勋”邓稼先(P31图)两弹的成功爆炸: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十年探索时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文革”时期)意义: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极大的鼓舞了民族自信心。(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P32图)河南兰考县廉洁奉公,为群众谋利益,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十、“文化大革命”(1966-1976)(了解即可)1、开始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2、“全面夺权,全面内战”:“一月革命”风暴(1967年1月)3、性质: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损失的动乱,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4、影响:①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②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社会动荡不安。③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部群众心情压抑。5、林彪叛逃事件:1971年,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6、全面调整:周恩来(1972年)、邓小平(1975年)7、结束标志:1976年10月,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