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3.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下列与杂交瘤细胞的获取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利用振动、电刺激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细胞融合B.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C.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抗4.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B.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D.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5.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②中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核中遗传物质均分B.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③数量最多C.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④→⑤过程中D.②→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6.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ATP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B.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请回答:(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内变为____电位,这是由于____造成的。(2)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____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____(器官)功能减退。(4)研究表明,通过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尝试解释这种治疗的机理:____。8.(10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9.(10分)蔗糖基聚合物是以蔗糖为原料制备的一种高吸收性凝胶聚合物。该物质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因此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研究人员用12%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分别在苗期(4叶期)、拔节期(9叶期)、抽穗期(104叶期)和灌浆期选择天气晴朗近中午的时段,喷施玉米叶面并于124小时后检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蒸腾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回答相关问题:处理叶绿素a(mg/g)叶绿素b(mg/g)净光合速率μmol/(m12·s)呼吸速率μmol/(m12·s)蒸腾速率mmol/(m12·s)苗期对照组10.841010.4912410.9104.1044.44实验组10.99810.121212410.101212.1044.1012拔节期对照组10.1241210.10121044.12101010.12810.1210实验组10.89410.49411.12124.10812.412抽穗期对照组10.9101010.1244104.10104.4410.108实验组10.10121210.101012109.1284.101010.124灌浆期对照组10.9121010.1244108.9104.121010.1210实验组10.10101210.104121212.1044.12410.104(10)蔗糖基聚合物处理会使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__________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12)用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叶片后,在玉米生长的__________期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最多。从叶绿素含量和呼吸速率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蔗糖基聚合物可降低叶片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因此常用于果蔬常温保鲜。请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基聚合物对芒果也具有常温保鲜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实验思路即可,不需要预期结果和结论)10.(10分)甲图是几种有机物的示意图(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乙图所示为真核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大分子化合物。请回答:(1)①~④中属于多聚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2)在②中,G和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3)D的基本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4)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该物质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内。11.(15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导致人患严重的肺炎。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一致抗疫。2020年2月15日,官方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新进展,已完成了基因序列合成,正在进行重组质粒构建和工程菌筛选工作。请联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一蛋白与宿主表面ACE2蛋白结合完成感染,在研制疫苗时需要获取病毒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3)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编码数十个腺病毒的结构和功能蛋白,其中E1区蛋白与腺病毒的复制有关而且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很强。研究中将E1基因缺失的腺病毒作为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改造后的腺病毒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目的基因与腺病毒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必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4)重组腺病毒载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翻译出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可用于治疗的抗体。在转录过程中,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___________。A.病毒的DNA聚合酶B.宿主的DNA聚合酶C.病毒的RNA聚合酶D.宿主的RNA聚合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研究范畴,A错误;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属于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研究范畴,B正确;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特征,D正确.故选:A。2、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实际上就是种群的进化,而当基因频率改变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不同,就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A正确;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正确;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虽然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3、A【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诱导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物理方法有振动、电刺激等,A正确;B、由于观察细胞染色体需要对细胞解离等处理,细胞已死亡,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B错误;C、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等原理,没有用到基因重组,C错误;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专一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后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A。4、C【解析】
A、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B、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D、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5、A【解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图中①为间期,②为前期,③为中期,④为后期,⑤为末期,⑥为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详解】A、②为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核中遗传物质均分,A正确;B、间期时间最长,因此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①数量最多,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开始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③→④过程中,C错误;D、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列前,①→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A。6、D【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正Na+内流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和垂体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解析】
人体的调节系统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电信号传导,在神经纤维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经过突触时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激素调节则主要由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进行主要操控。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控制的。【详解】(1)兴奋时,神经细胞外的Na+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细胞膜内变为正电位;(2)神经纤维之间通过突触连接,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转递在经过突触时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3)根据题图分析,物质a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b作用于肾上腺,则物质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人体的激素调节主要是负反馈调节,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长期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导致其功能减退;(4)结合题图分析,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能够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缓炎症症状。【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图中“(—)”符号表示的抑制作用。图中左侧的免疫细胞可表示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乙酰胆碱均作用与巨噬细胞以抑制其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下丘脑分泌的促XX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释放的促XX激素,其受体细胞不同,促XX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为垂体细胞,促XX激素的受体细胞则是对应腺体。8、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2.8×117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B溶解氧营养物质【解析】
(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29+28+27)÷2÷1.1×111=2.8×11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2.8×114×112=2.8×117。(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2)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4)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氧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9、增加红光和蓝紫拔节此时期用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叶片,叶绿素增加量最多,从而使有机物合成量增加最多;同时呼吸速率降幅也最大,所以此时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最多取大小、成熟度一致的新鲜芒果若干,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一定浓度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处理,乙组用等量的清水(或蒸馏水)处理;在相同的常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检测两组芒果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解析】
由表格可知:经过蔗糖基聚合物后,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净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有所下降。【详解】(10)由表格可知,蔗糖基聚合物处理会使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12)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故用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叶片后,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最多;此时期用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叶片,叶绿素增加量最多,从而使有机物合成量增加最多;同时呼吸速率降幅也最大,所以此时有机物积累量增加最多。(4)蔗糖基聚合物对芒果具有常温保鲜的效果的实验思路:取大小、成熟度一致的新鲜芒果若干,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一定浓度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处理,乙组用等量的清水(或蒸馏水)处理;在相同的常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检测两组芒果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具备设计相关实验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0、②④叶绿体不一定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C、H、O、NF拟核【解析】
1、分析甲图:①表示叶绿素分子,②表示tRNA,③表示ATP,④表示肽链的一部分,RNA和蛋白质分别是由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构成的多聚体化合物。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2、分析图乙: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图中F是DNA、G是RNA、H是蛋白质,则,D是C、H、O、N,C是C、H、O、N、P。3、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解】(1)据图分析,①是叶绿素分子,②是tRNA,③是ATP,④是蛋白质,其中属于单体形成的多聚体是tRNA和蛋白质。高等植物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2)tRNA中有单链部分,有双链部分,所以②tRNA中G不一定和C配对,所以两者数量不一定相等。能够合成③ATP的反应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对应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2)根据图乙分析,D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3)图中F是DNA,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DNA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拟核中。【点睛】本题结合化合物结构示意图及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指导S—蛋白合成的基因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相应的基因(或化学合成法)PCR能够侵染宿主细胞,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不能复制,不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病毒的蛋白(或“S一蛋白”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节后返京安全培训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续签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工厂人员技能与安全培训体系
- 车辆配件购销合同协议
- 超市零食承包协议合同
- 选秀球员青训合同协议
- 车位兜底代理合同协议
- 进境维修物品担保合同协议
- 通信销售总包合同协议
- 公司入职培训
- 2025年广东工业大学招聘行政助理1名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铁路机车车辆制动钳工(高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 (PID)技术要求及监测规范》
- 甲亢碘131治疗的护理
- 2024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8263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资源试题及答案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年制(2019版)
- 2024年职业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员工培训流程图
- 交警辅警培训课件
- 《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头脑奥林匹克万人大挑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