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_第1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_第2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_第3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_第4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C.QCZI2022-读图3完成514C.QCZI2022-读图3完成5一6题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①B.②C.③D.④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A.B.C.D.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I单位:°C/I,rl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的积温”图,完成7—10题7•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高三地理等值线试题汇集一选择题图1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A.711米B.712米C.713米D.714米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C.流水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釦图2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它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回答3—4题。该地7月的月均温约为10°CB.15°CC.20°CD.25°C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1012

A.东咼西低B.西北咼,东南低C.北咼南低A.东咼西低B.西北咼,东南低C.北咼南低D.南北咼,中间低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A.①B.②C.③D.④9.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B.地震C.台风D.滑坡10.与①、②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最接近的是A.550kmB.600kmC.470kmD.300km例例#1国界线〒河流-600等积温线下面两幅天气预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数字表示气压值(hpa)和气温值(°C)。读图回答11—13题。2009年3用1631业00天气2009年3月17日香港的最高气温较16A.吹偏南风,受暖空气影响C.受高压脊控制,大气保温作用强分析图中资料可知()2009^3月17口14;皿只气日有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B.受海风影响,气温升高快D.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12.我国大部分地区16日与17日均受高压控制30°N附近海域17日高压势力减弱上海16日与17日均吹偏北风渤海海域17日风速减小13.2009年3月1714:00,石家庄实况气温最高达到30.4°C。其主要原因是()石家庄受来自太行山脉的焚风影响B.石家庄春季已不受冬季风影响C.石家庄2008年冬季无明显降雪D.石家庄2009年初春冷锋活动不明显极地考察研究成为近年热点。读“南极地区等降水量线图”,据图回答14-16题。我国南极考察队经过对南级内陆冰盖的考察,确认了南极大陆冰盖的最高点(80°2200〃S,70°21’11〃E),这一点位于我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2〃W)的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耸,常年为冷高压控制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雨为主16.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牲的叙述,错误的是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低的原因之一是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南极地区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南极地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读下图,回答17-20题。对上图所示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C.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D.该图东部地区正值少雨季节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②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③两亿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④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进化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澳大利亚大陆沙漠和半沙漠分布很广,主要原因是大陆地势很高,阻碍水汽深入大陆内部大陆广大地区距海较远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当澳大利亚大陆上等温线大致向低纬方向凸出时全球正值一月前后我国各地均是昼短夜长南极大陆正值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Cba北印度洋海水大致自西向江流读右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且a<b<c,回答21—23Cba21•若图中曲线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引起图中mn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山脉的阻挡B.防护林的阻挡C.C.峡谷的“狭管效应”D.经过城市地区22.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等压线分布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线附近天气晴朗B.乙地盛行西南风C.甲地风力比丙地风力小D.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与mn线这样的天气系统有关23.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图示地区为纬度35°附近,pq位于海洋,mn位于陆地,则此时下列现象中可信的是:A.珠江口易出现咸潮B.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昼短夜长C.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高D.亚欧大陆正受印度低压控制右图所示a、b、c、d、e为某地的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若a、b、c、d、e为青海湖湖水等盐度线,且a>b>c>d>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的浮力最大B、①处有大量冰雪融水汇入C、③处有一大河注入D、甲处有淡水泉涌出若a、b、c、d、e为等震线(破坏程度即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示意图,且a<b<c<d<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烈度小于②处B、①处震级大于②处C、①处与②处地质构造对烈度的影响相同D、①处距震中比③处距震中近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6〜27题。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二综合题(36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表3为乙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要求。年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415.5降水春12.0季节夏69.6分配秋16.6(%)冬1.8蒸发量(mm)408.2(1)简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2)甲地与乙地纬度仅相差2度,但气温差异却很大,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低的原因。(8分)(3)简要说明图示地区东部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10分)(4)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8分(34分)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下图A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图(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B图(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B所示的特点,并且②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4分)⑵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A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12分))(2(3)下图中的等值线是图5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2分)等高线,单位米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倉城市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倉城市⑷从图中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读下图回答⑴一⑸题(1)A地和B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A.2000〜4000mB.1000〜3000mC.3000〜5000mD.4000〜6000m(2)请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4分)(3)C地拥有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2分)(4)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B地发生8.0级地震,伴随着大地震,为什么B地还发生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分)(5)试分析影响D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8分)28・(1)以山地平原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多中小河流;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黑土(黑钙土、沼泽土)(10分)⑵甲(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8分)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地处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商品粮基地建设)。(自然条件任答三条,社会经济条件任答两条)(10分)⑷热量不足多旱涝冻害土壤盐碱化(多沼泽地)(8分)29(1)(14分)①等温线北段大致呈南北走向,南段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或等温线大致平行,中间向西弯曲);(2分)分布较密集;(2分)自西向东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2分)受山河相间的地形影响;(2分)地势起伏大。(2分)②乙地和丙地都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甲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2分)(2)(12分)地形崎岖(3分);石灰岩分布较广(3分);高温多雨的气候(3分);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石灰岩裸露,形成“石漠化”。(3分)⑶(2分)C(4)(6分)地处河流汇合处,水汽来源丰富,空气湿度大;(2分)地形崎岖,风速小;(2分)夜晚周围山地冷空气下滑,近地面空气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2分);工业发达,空气中烟尘微粒多,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2分)(要求写出其中3条)(1)D(2分)(2)西(北)部高原山地、地形崎岖;(2分)东(南)部地形平坦(2分)(3)都江堰(2分)(4)地质构造不稳,地质灾害多发,山体破碎;(2分)地形崎岖,山体陡峭;人类对山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