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问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熟悉2个笔画“横折、横折勾”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人文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多读几遍。

2、认字

熟悉生字,首先要读准字音。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特殊是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12个生字中,“中、唱、两、苗、江、南”等的字音不简单读准,“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作lǜyōuyōu。教师假如发觉有的学生读错了,应鼓舞别的同学帮忙他订正。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和部件,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如,用“氵”加上“工”,认记“江”。“唱”是口字旁加两个扁日。“木、艹、山”是新学的偏旁,用“木”加上“对”认

记“树”;用“艹”加上“田”,认记“苗”。此外,要启发学生比拟区分“两”和“雨”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三个字,“口、日、中”笔画都比拟少。笔画少的字不肯定好写,要启发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每一局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正确,写均匀。指导书写“口”时,让学生熟悉新笔画。留意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可用顺口溜帮忙学生把握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指导书写“日”,让学生熟悉新笔画“横折勾”,提示学生留意“日”的两竖必需写直。“中”的最终一笔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再读。

这首诗形象生动,语言美丽,节奏感强。要指导学生反复自由小声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江南水乡漂亮风光,从而读出喜悦、欢快、赞美的感情。

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自由地一句一句练习背诵,再把每句联系起来背诵全诗。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歌,大家学得都很仔细。

板书:3小小竹排画中游

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诊断补偿,导入新课。

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指名读课文。

(二)帮忙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有些词语比拟难理解,可充分发挥图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如,可指导学生看图,让他们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活动教具或课件,让学生理解“顺水流”的意思。指导学生看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懂得“密”指树木许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密。“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绿油油”是描写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健壮、长势喜人。

第三句是重点句,也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叙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很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然后教师一边拉动小竹排的活动模型或演示课件,一边说,江南鱼米乡多像一幅漂亮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这首诗形象生动,语言美丽,节奏感强。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要指导他们

反复自由小声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江南水乡漂亮风光,从而读出喜悦、欢快、赞美的感情。

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自由地一句一句练习背诵,再把每句联系起来背诵全诗。自由背、指名备、齐背。

小结:这么美丽的一首小诗,大家学得也很仔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会背了。真了不起!

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画中游

yōuyōu

绿油油

2、《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和三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预备

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看图,提醒课题

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观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痛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帮忙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请学生当小教师,带着大家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的美,美在哪里,谁能说一说?

2.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3.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

4.看图了解“密”的意思

5.指出图中的禾苗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了解“江南鱼米乡”)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别读,再小组读,最终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五、小结

通过有节奏,加重音的方法进展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力量进步得快。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口,中,日”三个字,熟悉2个笔画

2、指导学生说话

学习重难点

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说话

学习预备

课件;平台。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教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漂亮风光

2.联系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漂亮风光。

三、复习稳固生字词

(1)学生认读

(2)小教师带读

(3)玩嬉戏

学习生字

(1)读准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2)指导写(学生说方法,教师范写)

(3)了解义(看图组词,说话)

四、稳固练习

1、读课后练习题

2、学生写生字:先描再写。

五、总结

附板书范写的生字

教学反思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观赏图片再有目的的让学生看图说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江南水乡的美,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当一名学生提出朗读时遇到了困难,无法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时,我意识到虽然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有了初步感受,但是还没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我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学生拥有了宽阔的天地,并快速投入到朗读课文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培育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量。

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理念】

新公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表达“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阅历,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技能,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规律性的局限,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亲身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生字的根底上,正确娴熟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xxxx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播放江南美景。

2、师:观赏完了这么美的风光,你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

3、重点指出这是江南的美景。

二、自主选择,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图片:

问:图中的小男孩撑着的是什么?什么是竹排?小男孩在干什么?

从学生的答复中教师要有鼓励,还要有要求,可以这样问:想不想和图中的小男孩一起去看看,不过有个要求,必需把儿歌读娴熟了,有信念吗?

2、课件出示诗歌:

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把儿歌读娴熟了?教师也给你供应几种方法,做参考意见。

⑴自己借助拼音把课文拼出来,假如遇到困难,找四周的同学或者教师帮助。

⑵也可以四人一小组,每个同学都要读给其他三个人听,让其他同学帮你正音。

⑶假如想要做得更好,那就把课件中红色的字在文中圈出来重点读读,能够做到不看拼音就能把它读给同学听,然后练习读课文。

3、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展学习,师巡察指导。

4、师检查学习的结果:

⑴找同学读课文,订正读音。

⑵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重点读一读

⑶读读词语。

三、质疑解疑中深入理解课文

1、生闭上眼睛,搭上竹排,听师配乐朗读课文,和小男孩一起体会江南的美。

2、通过刚刚你的体会,你觉得你看到了什么?江南很美,究竟美在什么地方?(重点指导朗读,把课文的美读出来)

3、齐读课文,找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⑴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⑵理解树木密的“密”先找学生说,然后总结。“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殊密又特殊绿。

⑶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哪个地方告知我们稻米多,稻米乡?

⑷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话。再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江南的美。听师描述:我们坐在小竹排上,鸟儿在空中悦耳的唱歌,鱼儿在水中自由拘束的游来游去,两岸的树木葱葱郁茏,远处的田野里处处是绿油油的禾苗。

再次谈自己的感受,师可以问:你感觉像在一幅画中吗?由于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4、给课文取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课文用了最精彩的一句话作为题目“小小竹排画中游”,请大家带上题目,有感情的来朗读课文。

四、练习朗读课文,跟唱课文,能够到达背诵课文

五、自主延长

课外搜集江南的风景图片。

4、《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内容简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漂亮,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漂亮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妙,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能宠爱江南,喜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熟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熟悉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利用生活阅历、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读画画,理解课文。

2、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

3、指导写字时,引导观看,范写指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爱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漂亮,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形的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初读课文,熟悉本课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生字,熟悉2个笔画和3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假如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假如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熟悉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教师或同学。)师巡察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教师教读,评比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读生字词。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沟通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沟通。

4、熟悉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5、结合课件、图片、生活阅历、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终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终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那个词与米有关?(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教师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写字

1、比一比:口—日—中

2、熟悉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并书写。

3、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看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师范写。

4、读一读: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5、描红、书写。

五、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想想江南还有那些漂亮的风光,在插图上画一画。

其次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能宠爱江南,喜爱自己的家乡。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嬉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读中感悟

1、观看画面,情感体验。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江南风光)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江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它的美表现在哪里?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设法理解。

2、争论沟通

江南风景美在哪里?为什么说江南是个鱼米乡?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

(小组为单位绽开争论沟通,推选代表全班沟通,师适时点拨。)

3、带着对祖国江南宠爱的感情,齐读课文。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预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长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忙学生积存词语。

3、请学生展现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展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漂亮。

5、《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两岸树木密、绿油油、鱼米乡、顺水流、画中游”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知道江南是个漂亮、富裕的地方,感悟江南的漂亮、富裕,激发内心的宠爱、赞美之情

操作目标:正确摆一摆,贴一贴,理解“树木密”一词的含义。

【分层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理解“两岸树木密、绿油油、鱼米乡、顺水流、画中游”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娴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照样子说出类似“绿油油”的词语。积存词语“江南水乡、风景如画”。

下限目标:理解“两岸树木密、绿油油、鱼米乡、顺水流、画中游”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娴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两岸树木密、绿油油、鱼米乡、顺水流、画中游”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娴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两岸树木密、绿油油、鱼米乡、顺水流、画中游”等词语的意思。

【课前预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学生每人预备一棵小树,竹排图地图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3──(齐读课题)

2、我们已经熟悉了这一课的生字,请认真听,想想字:

左边是个木字旁,右边是个对。

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田。

左边是个绞丝旁,右边是个名目的录。

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一个工。

(指名说,齐读)

3、用学过的字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出示词语)自己读读看。

指名读。赛一赛,男同学读一个,女同学读一个,看谁读得精确。

4、你还记得吗,课文中用到了哪些词语?(贴有关词语)

5、你懂得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大声告知大家。(贴图“竹排”,画“江水、两岸、禾苗”,指图理解“两岸”,用地图帮忙理解江南: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地区)

二、进入情境,感悟水乡的漂亮

1、看,这小小的竹排来到了我们面前,你最想干什么?

2、请你来划竹排,请你们坐上来,坐稳了,我们开头前进了。(播放配乐朗读)

3、你感受到了什么?

4、认真读读课文吧,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说给小组同学听。

三、全班沟通,练习有感情朗读,体验课文情感

1、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读出心中的感受:

⑴小竹排,顺水流(一生演示)指名读,自由加上动作读

⑵鸟儿唱,鱼儿游(放鱼游场景、鸟叫声)指名读,男女生竞赛,看谁读得美。

⑶两岸树木密:

怎样才称得上两岸树木密呢?请把你的树拿上来贴一贴吧,贴成“两岸树木密”的样子。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引读:河的两边都长着很多树木,这样就叫──

⑷禾苗绿油油:

怎么个样子叫“禾苗绿油油”?(出示图片)

绿油油表示很绿很绿,绿得发亮了。谁想再来读读看?

指名读、点评、同桌互读

照这个样子说,(出示图片)苹果很红很红可以说──红通通,

皮球很圆很圆就是──圆溜溜,谁还能说这样的词语?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皮球是圆溜溜的,禾苗是──

⑸江南鱼米乡: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有鱼吃,米饭白又白,你快乐吗?笑眯眯地读一读。

江南为什么会鱼米多?(出示水乡图)

观看、争论,小结:是啊,江南水多,鱼儿多,水稻长得好,大米得丰收,所以课文中说江南──

也可以称鱼米之乡(板书:鱼米之乡)

看了图画,再动动脑筋想一想,江南水多,除了鱼儿多,水稻长得好,还会有什么?小组争论一下,图上还可以添什么?选一位小朋友上来画画,看哪个组最爱动脑筋。(问:你们组为什么想到画?)

⑹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鱼、鸟儿、树、花组成了一副多美的图画呀,真是风景如画啊(板书:风景如画),怪不得小小竹排──齐读:画中游

2、指板书复述全文。

3、有感情朗读背诵:

⑴让我们拍起手来,赞美江南的漂亮风光吧。

⑵谁能看着这漂亮的图,不看课文来赞美一下。(自由背)

⑶这么美的风光,应当让大家知道,请划竹排的小朋友预备好,大家坐稳了,把观察的风景向全部的教师介绍。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居住的城市──杭州就属于江南地区,古人写过一句话“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也有很多漂亮的风景,请你回去找找有关图片或画片,选一处最美的风景,向大家介绍,让我们感受一下杭州的美。

6、《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语言美丽、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的诗歌,短短几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下面是我对《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

教学后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一、课前预习,降低难度

把《小小竹排画中游》作为教研课,比进度略微早了一点,对学生来说,朗读起来比拟难,所以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从课堂的效果上看,大局部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二、课件帮助,形象直观

“正由于有一条鲜亮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亮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坚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了江南的风光,让学生自己发觉江南什么最多?桥多,河多,从而引出江南水乡的概念,引出竹排,接着利用直观的竹排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感觉很顺当。而后在课文的第一、二句的学习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图,让学生感受到了树木的密和禾苗的绿。为朗读好课文打下了根底,也为后面“鱼米乡”的理解作了铺垫。

三、多种方式,稳固识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其次环节是去掉拼音进展识记的稳固。有比拟归纳识字,就像“江、流、游”,还有像猜字谜、利用图片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教学后感觉需改良的地方:

一、课堂教学机灵有待加强。

就像这节课上发生的:

师:课题告知我们小竹排在哪里游?

生1:小竹排在水里游。

生2:小竹排在河里游。

虽然小孩子没有听清晰问题,可是他们答复的却是我预设中下面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跳到:那么为什么课文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查找答案吧。而我肯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的根据预案进展上课。

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渐渐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力量,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

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洁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照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习的方向。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局部学生在后半节课中,感觉精神明显下降,留意力不集中。虽然小孩子的留意力只能维持短短的几非常钟,但是我在教学中应当尽量增加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要连续加强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育。

关于《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我只能想到这几点缺乏了,但我信任缺乏还有许多,可谓当局者迷。盼望今日听课的教师多提珍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更好更快的成长吧!

7、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今日上了《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这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拟难理解的,比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漂亮,激发喜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始终在思索的;固然识字依旧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今日的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拟可取的:

1、课件帮助,突破难点。在课前谈话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有些学生通过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经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们这边(孩子们第一次做这样“了解”作业,还是比拟好的),接着给学生观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觉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看的很认真,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立刻接着说:“桥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当让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觉啊,我的”图中并没有消失这些场景。由于孩子们说得比拟全面,所以我就告知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学问还是要通过教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殊专注。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骄傲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虽然没有正式上课,但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宠爱。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而有一个同学看到一幅图时忍不住问:“我们的教室在哪里?”虽然听起来好像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细思考,是由于孩子觉得这地方美,我们的学校就在这样的地方而快乐。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忙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忙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关注学生,鼓舞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拟关注平常识字、读文比拟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或许许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习力量比拟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时机是公平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时机留给每一个孩子。像小叶这个男孩,他的识字力量比拟弱,但是在我的鼓舞下,他整堂课都能积极参加,信任他收获确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翘舌音不分,但我还是请他读,由于他信念十足地举着手,同时也给了他表现的时机。另外在朗读竞赛中,虽然同学们明显觉得一位同学好,但我还是不忘给差的同学鼓舞,由于他的英勇。确实,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念会更足。

3、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今日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悟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纳了指名读、竞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力量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育起来的。另外今日让学生依据课题提问,也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只有一个人发问,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欣赏的,信任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学会提问。(开学两个多月来,一年级的孩子进步是最明显的,他们从不会到会,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对课堂的冷场也是我预想之中的。)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很多问题,不免有些圆满也有些担忧:

1、一局部学生的听课习惯比拟差,留意力不够集中。特殊有几个淘气的男孩上课比拟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当加强训练。

2、关注了后进的孩子,但是对中间型的学生好像表扬、鼓舞用得少了些,导致后半节课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要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是我应当努力做到的。

3、识字环节趣味性不够。假如在中间安排一个识字嬉戏,信任孩子们会更加投入,比歌曲的效果会更好。究竟他们还是一群6、7岁的孩子。

4、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课堂上有时候真的会有好多“意外”发生,就比方那句“我们的教室在哪里”,真的让我心中一震,虽然我也准时处理了。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对于生成,我应当更好地处理,这样课才会更精彩。

5、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始终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当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当再沉着些。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写景的诗歌的确是一个难点,上过后才发觉真的圆满多多。还望各位同行多提珍贵意见。

8、《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同学个体。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同学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同学的灵性、共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同学的阅读期盼,让同学的阅读过程始终伴同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

1、通过公平对话,激活同学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中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同学学习的伙伴,成为“公平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擅长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与同学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尤其是同学乐于、擅长对话。无论是教师对于同学感悟体验时充溢鼓舞、赏识的话语“你说得真好”、“小朋友真棒”……还是对于同学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引导“不错,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但‘香’是这样写的……”,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指了指自身的嘴,提示他留意说话先举手”……无不表达“师生公平对话”的理念。同学因教师善意的提示而乐于承受,因得到教师的确定而兴奋骄傲,更因教师一句句充溢欣赏鼓励的话语而感动不已。在这样的气氛中,同学的心态才能坚持开放,才能激活同学的思维,发生充溢活力、充溢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过程中生成新的熟悉。

2、善用阅读期盼,开放课堂教学:

所谓“阅读期盼”,即面对文本,同学发生一种期盼心理。如面对童话故事,盼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消失惩恶扬善的美妙结局;面对一篇散文,盼望以美丽的语言、敏捷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在教学预设时,对“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原预备在同学充足感悟课文语言后,由教师提出并逐一引导同学体会理解。但课堂是在不时地生成的,在实际教学时,同学缘于自身的阅读期盼,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一在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同学思维的火花,能予以敏锐地捕获,利用同学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同学绽开争论,不轻易否认,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沟通和争论的时机,在动态生成中让同学的心灵自由飞行起来。于是,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竹排漂下来,看到的风光就像画一样美”、“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风光,就像在看一幅漂亮的画一样”、“我看到了江南有许多许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许多许多的”、“我们这里种的稻子许多许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大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许多许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等等,这是小朋友的视野,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的感悟,信任在最终进展课文朗读时,必定有一幅幅各不一样的江南美景图消失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

3、注意体验感悟,落实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定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共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就是在实践中熟悉,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沟通和表示。以上案例没有教师的代替代替,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同学自身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同学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本、进展文本,这一过程表达的“三维目标”如下:

学问和力量: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漂亮、富裕的地方。

过程和方法:读与看(看课文插图、看课件演示)、读与说、读与思有机、奇妙地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漂亮、富裕,萌发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同学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问得以内化,力量得到培育,情感得到熏陶。这样的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进展的过程,同学在这样的体验感悟过程中,必定经受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感积存,共性张扬的过程。

崔峦教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同学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同学、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专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溢活力,才能消失诞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

9、《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读通课文后:

师: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那谁能说说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些什么?

(小朋友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生1:我知道“鱼儿游”就是小河里有鱼儿在游来游去。

生2:我知道“鸟儿唱”就是小鸟在唱歌。

师:(故作不解)小鸟会唱歌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生2:(立即解释)就是小鸟在叫。

(这时有许多小朋友举手,想要发表意见。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由于举手后,没请到他发言,手里拿了一支铅笔在玩,听到这里,也许很不满足那位同学的答复,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断地说:“我……我……”迫不及待地想发言)

师:(走到他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示他留意说话先举手,而后问)你想说什么?

生3:(学生放下手中的铅笔,站起来)我有补充,“鸟儿唱”不是小鸟真的在唱歌,而是小鸟一边飞一边叫,叽叽喳喳地很好听,就似乎是在唱歌。(学生说的时候特殊把“似乎”两个字重读,重新坐下时很端正)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转向其他小朋友)你们呢?

生4:我也认为是小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小朋友就觉得小鸟像在唱歌一样。

师: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感谢你们。其他小朋友还有读懂的吗?

生5:我从刚刚的动画片里观察小河两岸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叫“两岸树木密”。

生6:我读懂了“绿油油”就是禾苗很绿很绿,叶子上面有亮光的。(学生说话时特殊强调“很绿很绿”)

生7:教师,我有一个问题,刚刚我们看了动画片,里面的小竹排是在水里的,那课文里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应当是“小小竹排水中游”?(她的话一说完,立即有小朋友附和表示赞同)

师:对呀,课文是不是写错了?(听教师这么说,教室里一下子喧闹了,有的小朋友说是写错了,有的小朋友则说没有写错。正争辩中,一个坐在前面的小男孩转过身对后面的同学说:“不会写错的,课文怎么会写错呢?”他的话刚说完,后面就有小朋友不以为然地说:“那也有可能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室里更喧闹了。)

师:看来,我们的争论一时难以有结果。这样吧,请我们小朋友帮编书的叔叔阿姨想一想:为什么要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样写有没有道理?

(这个问题有难度,教室里消失了短暂的缄默。过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开头举手)

生8:课本上小竹排是画在画上的,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对于他的意见,其他小朋友颇不认同,有许多同学举手示意不同意)

生9: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从动画片里看到,那个小朋友站在小竹排上,竹排漂下来,看到的风光就像画一样美,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走到一个举手小朋友的身边)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风光,就像在看一幅漂亮的画一样。

师: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漂亮的风光?

师:(用鼠标提示相关内容)有在林间飘舞唱歌的——

生齐:小鸟。

师:有在水中玩耍喜悦的——

生齐:小鱼。

师:还有——(走到刚刚答复的小朋友身边,请他起立接着说)

生10:茂盛的树林和绿油油的禾苗。

师:真美啊,就像一幅漂亮的图画,难怪课文中说——

生齐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小朋友真棒,能动脑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能自己开动脑筋读懂问题。我们读课文就要这样,不光想想我读懂了什么,还要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能不能想方法读懂,比方:再读读课文,找小朋友争论,请教师帮助……

师:(教师伸手示意她起立,问)你想说什么?

生11:我也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江南鱼米乡”?

师:对呀,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谁来帮帮我们?

生12:“江南鱼米乡”就是鱼和米很香的。

(这个小朋友刚一说完,那个玩过铅笔的小朋友就在下面说:“不对,不对,很‘香’的‘香’不是这个‘乡’,应当是‘香味’的‘香’。)

师:不错,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但“香”是这样写的……(教师一边板书“香”,一边确定抢答的同学说得对,又提示他上课发言先举手)课文中“鱼米乡”是这个“乡”。(教师板书“鱼米乡”)

生13:“鱼米乡”就是鱼和米的家乡。

(学生很赞同这种意见,没人举手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教师还想知道,江南为什么是鱼和米的家乡?

生13:由于江南鱼和米许多许多,所以是鱼和米的家乡。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是怎么知道江南鱼和米许多呀?(教师有意识地指了指图上的小河、禾苗)

生14:前面教师让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看到了江南有许多许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许多许多的。

师:你说得真好,正由于河多,湖多,所以我们称江南为水乡。谁还有补充?

生15:我们这里种的稻子许多许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大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

生16: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许多许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

师:谷子可以碾成……?

生齐答:大米。

师:这下我明白了,江南的鱼、米的确许多许多,所以才叫——

生齐读:江南鱼米乡。

师:江南鱼米乡,风景美如画。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漂亮的风光。

生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学生的灵性、共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

1、通过公平对话,激活学生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