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6页共36页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那么》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那么》教案。【学习目的】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那么寓言故事。3、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2、导语:在我国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理解。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考虑“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根据。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四人合作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七、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八、学习生字,稳固练习1、认读生字。2、指导写字。3、比一比,组成词语:悔()叼()屈()窿()梅()叨()窟()隆()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非常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文开场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五、总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边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七、拓展活动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那么》教案【学习目的】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那么寓言故事。3、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2、导语:在我国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理解。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考虑“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根据。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四人合作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七、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八、学习生字,稳固练习1、认读生字。2、指导写字。3、比一比,组成词语:悔()叼()屈()窿()梅()叨()窟()隆()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非常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文开场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五、总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边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七、拓展活动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那么》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难点:学习灵敏运用这两个成语。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入的道理。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那么寓言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那么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方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老师巡视)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2)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成心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待遇:本课指报酬。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1、请同学们再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这那么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1)小组内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2)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觉察。(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4、分析^p人物,提醒寓意(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讨论;这那么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那么寓言的学习所提醒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2、假设,同学们如今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五、布置作业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忧,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如今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2、请将这那么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寓言二那么滥竽充数宣王——三百人——混湣王——一一听之——逃虚伪必定原形毕露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那么》中的第二那么寓言。(板书;邯郸学步)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拟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幽雅彻底机械姿势顽固(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老师引导挑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那么寓意言)(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寓言两那么寓言两那么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入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那么”的意思就是“篇”。二、教学《揠苗助长》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2、按“理解题意→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展学习。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5、稳固生字。〔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稳固生字。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考虑:〔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非常绝望的心理。〔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假如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课堂小结: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入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板书课题,齐读两遍。2、提醒课题。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理解寓言。1、学习1、2自然段。〔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2、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2〕齐读了自然段。3、理解寓意〔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老师总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尔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幸运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获得收获。4、齐读课文。课后小结: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寓言两那么寓言两那么课型:讲读课文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会、肠胃、汤药、医治、____为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络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根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德育目的:1、知道学习要打好扎实的根底。2、知道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擅长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络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读书、考虑、交流、引导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才能和判断才能。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理解到了什么?还想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考虑: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讨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的,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场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a.假设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根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b.假设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场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场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获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大的描写。五、识字、写字、写词1.识字:妻、虱。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局部“”与下半局部“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多媒体渐渐播放故事或老师介绍扁鹊其人。(略)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入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考虑: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a.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平安的考虑。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蔡桓公听了很不快乐,没有理会他”。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快乐。”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b.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老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c.假如可以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例文: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疑心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懊悔吧!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汲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比照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那么寓言两那么课型:讲读课文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会、肠胃、汤药、医治、____为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络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根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德育目的:1、知道学习要打好扎实的根底。2、知道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擅长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络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读书、考虑、交流、引导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才能和判断才能。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理解到了什么?还想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考虑: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讨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的,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场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a.假设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根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b.假设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场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场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获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大的描写。五、识字、写字、写词1.识字:妻、虱。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局部“”与下半局部“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多媒体渐渐播放故事或老师介绍扁鹊其人。(略)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入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考虑: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a.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平安的考虑。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蔡桓公听了很不快乐,没有理会他”。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快乐。”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b.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老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c.假如可以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例文: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疑心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懊悔吧!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汲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比照记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